格力朱江洪:职位传给董明珠思想留给所有企业家
格力今天的成功,已被作为家电业中的成功案例,被同行摆在桌面上审读。在这其中,领军人物的思想对一个企业的影响至深,朱江洪,这位珠海格力电器股份有限公司的原董事长,自然是解读的焦点。
从一介“草根”成长为业界领袖,20多年的发展,朱江洪把一条技术落后10年的组装线,年产2万台空调器的小厂,改造成为家用空调年产能超过6000万台、商用空调年产能550万台的行业巨头,这是一个巨大的奇迹。
2012年5月,朱江洪从格力电器董事长的职位上光荣退休,成为当月家电行业的最大新闻。两个月后,一直以低调著称的朱江洪高调现身2012年家电行业峰会。与他同台亮相的嘉宾还有TCL集团董事长李东生、美的集团董事局主席何享健、志高空调董事局主席李兴浩等一众家电巨擘。他们将共同探讨“创新、转型、机遇—2012中国家电行业挑战与机遇”。
峰会上,朱江洪向与会的400多名企业家发表了“科学创新是中国家电产业发展的必由之路”的演讲。在演讲中,朱江洪以沉痛的语气呕出了他对家电行业转型升级现状的不满:“转型升级虚张声势多,实实在在的很少。”
作为一个资深家电人,朱江洪坚定地认为,家电行业的转型升级必须紧紧围绕“效率转型,产品转型,经营思想转型”。
转型升级是大势所趋
“现在讲得最多的口号就是转型升级。这个口号中央讲,地方讲,媒体也在讲。但转型如何转?往哪里转?”7月13日,在广州电视塔举行的首届家电行业峰会上,朱江洪刚一上台,就向同行抛出了一个天大的难题。本来略有杂音的会场,一下子安静下来,大家陷入了深深地思考。
就在朱江洪发言之前,广东家电商会会长李东生的致辞仍言犹在耳:“当前广东家电行业面临着的形势仍十分严峻复杂”。
从外部环境看,欧债危机还在蔓延,世界家电市场增长的动力明显减弱,随着经济全球化在经济制度和产业结构中重大变革和曲折发展,国际贸易保护主义更加突出,发达国家加快调整经济和产业发展战略,强化制造业等实体经济发展,力图恢复和扩大本国产品在国际市场的份额。
就内部环境而言,国内经济增长已出现缓慢回落的趋势,家电产品的需求增长正遭受到下行压力,家电行业面临着人民币升值、劳动力成本提升、政策扶持减弱、融资难等短期内难以解决的多重困难。
中国家电行业已经到了转型升级的关键时期。如何通过创新、转型升级来应对挑战和困难,化危机为转机,保持中国家电行业持续稳定发展,已经成为家电人共同思考的重要话题。
唱得响亮不如做得漂亮
2012年,广东家电行业开始从一路的高歌猛进转向低迷。目前广东主要家电制造企业已经超过3000家,相较往年,大多日子都不好过。
事实上,整个家电产业链条已经显现出萎靡不振的现象。根据第三方数据调查显示,2012年上半年,国内空调、冰箱、洗衣机均出现10%左右的负增长,整个行业进入“寒冬”。企业上,从美的上半年财报可以看出,其营业收入同比下降37.15%;渠道上,从苏宁电器发布的上半年详细报告可以看出,其净利润同比下降了29.11%。
而在经济环境不景气下,“转型升级”口号也比以前唱得更响亮。“很多广东家电企业已经在转型,非常了不起”。朱江洪对广东家电同行的顺势而为提出了表扬。但他同时也批评道:“现在,我们听到的都是口号,虚张声势多,实实在在的很少。”
朱江洪指出,转型升级要结合自己的行业、自己的企业进行。“寒冬”突袭的不是别人,是自己。企业要从市场规律出发,找到逆势上扬的方法。他自曝“家”丑,格力电器曾经试过淘汰原有的旧产品,另转方向,进入一个自己陌生的行业,但事实证明行不通。
如今,走过弯路的格力已经转型成功。从格力2012上半年财报可以看出,业绩表现良好,公司归属于母公司所有者的净利润为28.71亿元,同比增长30.06%;营业收入为483.03亿元,同比增长20.04%,继续保持快速、健康的发展态势。
突破外围遭遇的阻击
朱江洪认为,当前家电转型一个迫不及待的关键就是提升效率。
家电行业作为劳动密集型产业,长久戴着“低门槛产业”的不良帽子。劳动密集型的企业在十年前、二十年前还有市场。但到了21世纪,生存困难。最突出的表现就是招工难、劳工成本高,而且今后还在不断上涨。
“在这种情况下,我们再死死抱着劳动密集型不放,肯定难以为继。”朱江洪用一个“肯定”道出了家电业将要面临的残酷洗牌。随着家电业进入高门槛时代,淘汰、兼并、裁员等等都将成为家电行业最流行的热词。
与此同时,中国家电业正受到国外强有力的阻击。当前,欧美正在实行再工业化的战略。事实上,已经有一部分的外企撤离中国,回归本土。“国外的劳动成本虽然比我们高,但他们的效率比我们高,再加上税收、运费等等,成本并不比我们高出多少”,朱江洪如是分析。
有报道称,同等的企业,相同的规模,国外企业的成本可能只要两百亿元左右,但国内就要上千元亿甚至更多。这就是效率问题。国内家电企业要提高生产效率,把传统手工操作从自动化、机械化方面转变。
“工人的工作非常单调,一天到晚就是两个动作,多一个动作都没有,所以我们空调企业是劳动密集最严重的地方。”朱江洪在亲自参加车间里的劳动之后,切身体会了劳动密集型企业员工的辛苦。对此,他率先在格力提出了搞自动化方向,“能够提高效率就给予奖励”。现在,格力大量的工作不是人来做,而是通过机械化,自动化来做。
如今,格力在与国内国外空调品牌的较量中,不输人也不输阵。其旗下的“格力”空调已经成为中国空调业唯一的“世界名牌”产品,业务遍及全球100多个国家和地区。
产品是企业命根子
“不能把经营多年的产品轻易的放下,这是我们的命根子。”朱江洪再一次强调,曾吃过暗亏的格力电器再也不会另转方向进入陌生行业。接替其位的董明珠在谈到企业和空调时,也坚称:“格力绝不搞投资和资本运作。”
其实,企业向其它行业转型失败的例子并不少见。
前几年,面对金融危机,江浙很多企业贸然进入太阳能行业,要技术没有技术,要市场没市场,最后陷入低价竞争的泥潭,惨遭行业洗牌。
“我们必须要想尽一切办法把产品做好,敢想敢做”,工程师出身的朱江洪对产品有着狂热的执着。在产品转型上,他认为企业要提高现有产品的技术含量,同时瞄准国际上最先进的产品。当前,很多企业的注意力都集中在产品的外观、性能、能效比等上面。对此,朱江洪却不敢苟同,他坚持他的产品观,“产品质量才是最重要的。”
他说,产品的可靠性容易被很多企业忽略。在这方面,国家并没有相关机构专门检测。那么企业就当在产品的可靠性上下功夫,可靠性设计、可靠性工艺、可靠性的研究,这些一个都不能少,这样才能切实提高消费者对产品的信誉度。
其次,拓宽家电产品品种、规格,多发明有特色新产品,让自己的产品具有差异化。朱江洪称,差异化不是指产品面目全非。只要当企业的产品比普通产品有10%,甚至13%~15%的差异化,就可以市场取胜。至今,格力已开发出包括家用空调、商用空调在内的20大类、400个系列、7000多个品种规格的产品,充分满足了不同消费群体的各种需求。
他还指出,企业要以主导产品为龙头,适当拓宽自己的产品链。自己生产核心部件,本身就是一个市场,进入这个市场,可以使你的产品更具有核心竞争力。格力进入压缩机行业、模块行业,已经证明了这一可行性。过去,格力缺乏做电容的技术,产品耐久性差。而今,其自己生产的电容,超过国家几倍耐受性。
从经营思想上转型
企业转型归根到底是经营思想的转型。格力电器坚持的理念是“掌握核心科技”。朱江洪以此展开,提出了“科技救企业”的转型思想。他说,企业行为由人的思想来主导,各个企业的不同,主要就是管理者思想、文化的不同。
“科技创新,不是一种口号,是一种行动。”朱江洪解释科技救企业,只有“救”才能体现科技跟企业的关系,科技是企业的救命恩人。企业跟人是一样的,经常会遇到一些毛病,挫折。人有毛病需要医生来救助,企业有毛病需要科技来挽救。苹果与柯达,就是科技救企业的正反面。
在科技救企业上,朱江洪认为企业要重视科技,加大科技投入,不断使科技在企业里面产生更大生产力。当前,格力拥有技术专利6000多项,其中发明专利1300多项,就在于格力每年投入技术研发的资金都会超过销售收入的3%。据统计,仅2011年,格力在技术研发上的投入就超过30亿元,成为中国空调业界技术投入费用最高的企业。
人才是第一生产力。格力从尊重科技人员的劳动出发,积极营造尊重知识和人才的科研环境,目前,格力电器已经组建了一支拥有外国专家在内的5000多名专业人员的研发队伍,其中本科以上的研发人员高达90%。
完善奖励机制。格力对作出贡献的科技人员实行奖励,贡献越大,奖励越大,其设立的科技进步奖,单项奖奖金最高达到100万元。这一举措使得科技人员免去后顾之忧,能够在企业的发展过程中发挥更多、更好的投入,不断引领“中国制造”走向“中国创造”。
“一个没有创新的企业,是一个没有灵魂的企业;一个没有核心技术的企业是没有脊梁的企业,一个没有脊梁的人,永远站不起来”,朱江洪这句高度概括的格力电器的经营思想的话,同样,适用于所有的企业。
相关知识
格力朱江洪:职位传给董明珠思想留给所有企业家
格力确认朱江洪见面会取消 报名人数达数百人
董明珠“接棒”任格力集团董事长
董明珠出任格力 电器董事长兼总裁
贝昂起诉 志高挖角 格力成家电圈“众矢之的”
格力董明珠最近有点烦:贝昂起诉 志高挖角
格力电器或成粤国企混改风向标
家电业中报分化趋势明显 三巨头各有千秋
格力改写空调业百年历史 千亿格力创世纪钜惠
苏宁发起“破格行动”6+1对抗格力“清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