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秦淘米水是高级洗涤用品 南北朝流行用皂荚
左图为宋代《妃子浴儿图》(现藏于美国大都会博物馆(博物馆装修效果图))
右图为《华清出浴图》(清代康涛绘)
中国古人很早就有爱干净、讲卫生的传统,定期洗浴甚至成为一种休假制度。洗浴离不了洗涤用品,在没有现代(现代装修效果图)香皂、洗发水的情况下,古人洗浴时用什么来去除污垢?
先秦时期淘米水“潘”曾是高级洗涤用品
《礼记·玉藻》记载“日五盥,沐稷而靧粱”
从史料记载可以知道,先秦时期中国人洗浴时所使用的去污用品,是一种叫“潘”的用品。记载先秦时代典章制度的《礼记》中,记载了当时的洗浴要求。《礼记》中的《玉藻》篇中有这样的说法:“日五盥,沐稷而靧粱。”这里的“沐”是洗头发,“沐稷”,即用淘洗稷的水来洗头发;“靧”即洗脸,“靧粱”就是用淘粱的水来洗脸。整个句子连起来理解,就是每天洗五遍手,用淘洗稷粱的水来洗头洗脸。
淘洗稷粱的水,其实就是今天所说的“淘米水”,这种水古人又称为“淅米水”。作为一种洗浴用品,古人专称为“潘”或“潘汁”。东汉许慎《说文解字》记载“潘,淅米水也”。
“沐稷而靧粱”,是先秦时期对“君子”即有身份人士日常洗浴的要求。可以看出,“潘”这种淘米水还是一种高级洗涤用品。当时,用“潘”来给老人洗浴方能显示出对老人的孝敬。《礼记》中的《内则》篇记载:要为年迈的父母搞好卫生,“五日则燂汤请浴,三日具沐。其间而垢,燂潘请靧。足垢,燂汤请洗。”意思是,五天烧一次热水给父母洗浴,三天帮父母洗一次头。这期间如果父母的脸脏了,要烧热水,用潘来清洗;如果脚脏了,也要烧热水帮父母洗干净。
淘洗谷物的水确有去污功效。经现代科技分析证实,这种先秦时期的高级洗涤用品含有“水溶性维生素”及“多种矿物质”,不仅是一种绿色营养型洗涤用品,还能消炎止痒呢。
根据淘米水所具有的这种特殊洗涤功能,古人还发明了以谷物为主的多种洗浴用品,如用淀粉泡澡的“淀粉浴”,用麸皮沐浴的“麸皮浴”。现代仍有人将“淘米水”作为洗手嫩肤的秘方,长期用淘米水洗手会让手变得白嫩。
南北朝时期流行用皂荚洗沐
童谣“黄尘污人衣,皂荚相料理”在坊间广为流传
用“淘米水”做洗涤用品,成本其实并不低,在谷物并不富足的古代,“淘米水”对普通人家来说可谓奢侈品。于是,古人寻找到了一种更为廉价的洗涤物质皂荚。
皂荚,是中国特有的苏木科皂荚树所结出的果实,含有胰皂质,其汁有极强的去污能力。唐人段成式《酉阳杂俎·草篇》中有这样的说法:“鬼皂荚,生江南地,泽如皂荚,高一二尺,沐之长发,叶去衣垢。”段成式笔下的“鬼皂荚”就是皂荚的一种,可以用来洗头,其树叶也有去污功能,可用来洗衣服。
皂荚因品种的不同,去污功效也有差别。苏敬等所编《唐本草》中记载,“猪牙皂荚最下,其形曲戾薄恶,全无滋润,洗垢不去。”有一种名为“肥皂荚”的皂荚,洗涤效果最好。宋代以后出现的“香皂”,所用的主要原料就是这种肥皂荚,现代的“肥皂”一词,应该由此而来。
用皂荚洗沐,在南北朝时期的南朝率先开始流行。从史料所记来看,皂荚还是一种颇为讲究的洗沐用品,上层贵族洗浴时都用。《南史·齐本纪》记载,齐明帝萧鸾便“尝用皂荚”。
从萧梁时起,南朝坊间便流传着一首童谣,其中有一句是,“黄尘污人衣,皂荚相料理”,反映的便是时人用皂荚洗涤的情形,后来这首童谣被解析为陈朝将被杨姓隋朝灭掉的谶语。
宋元时期,皂荚仍是一种常用的去垢用品,宋人张耒《皂荚树》诗中写道:“不缘去垢须青荚, 自爱苍鳞百岁根。”甚至宋朝后宫女人洗浴时也都用皂荚,南宋诗人陆游《老学庵笔记》便称,“禁中用胭脂、皂荚多。”
皂荚是一种纯天然肥皂,在古人所用洗涤用品中存在时间最长,一直到今天,偏远农村中还有人用皂荚代替洗衣粉来洗涤衣物。
值得一提的是,皂荚不仅是一种良好的天然洗涤用品,还是一种用途广泛的中药材。明代李时珍在《本草纲目》中,已将皂荚入药,称皂荚可以医治咽喉肿痛、小便淋闭、胎衣不下等几十种疾病。
宋代用肥珠子和豆面制成“澡药”
《本草纲目》记载肥珠子“洗面奶”可“洗面去斑”
除了用皂荚来洗涤,古人还用一种叫“肥珠子”的植物果实来去污,这也是一种类似皂荚的洗涤用品。宋人庄绰《鸡肋编》记载:“浙中少肥皂,澡面涴衣皆用肥珠子。木亦高大,叶如槐而细,生角长者不过三数寸,子圆黑肥大,肉亦厚,膏润于皂荚,故一名 肥皂 。”
肥珠子是中药材“无患子”的别名,又名“鬼见愁”。《本草纲目》中对无患子有专条介绍:这种树生长在高山之中,其果实大如弹丸,核子坚硬,黑色,有如肥皂荚的核子,正圆如珠,故有“肥珠子”的叫法。每年十月份,古人开始采摘果实,将其煮熟去核,与麦面或豆面和在一起捣,做成“澡药”。这种“澡药”,就是具有保健功能的洗澡用品。
肥珠子还可以制成 “洗面奶”。《本草纲目》上便有用肥珠子制作的“洗面去斑”方:“有无患子上捣烂,加白面和为丸,每日取以洗面,去垢及斑”。这种“洗面奶”很管用,李时珍用“甚效”二字来评价其功效。
在古代,有的地方还用“草木灰水”当洗浴去污用品。《鸡肋编》便有这样的记载,宋代“南方妇人竟岁才一沐,止用灰汁而已”。这句话的意思是,南方的妇女一年才洗一次澡,所用的洗涤用品是仅有的“灰汁”。
这里的“灰汁”就是用草木灰和成的水。现代检测证实,“灰汁”和“淘米水”一样,因里面含有碳酸钾,也有去污功能,古人用之去污脱垢还是靠谱的。
南朝宋出现人工合成洗浴用品“澡豆”
《千金要方》记载“每旦取洗手面,百日白净如素”
上述几种洗浴去污用品,都是“纯天然”的。那么,古代是否有人工合成的洗涤用品?答案是肯定的,“澡豆”就是这么一种洗涤用品。
南宋刘义庆曾把晋武帝女婿王敦不识澡豆一事,当作笑话写进《世说新语·纰漏》中:“王敦初尚主,如厕,见漆箱盛干枣,本以塞鼻,王谓厕上亦下果,食遂至尽。既还,婢擎金澡盘盛水,琉璃碗盛澡豆,因倒著水中而饮之,谓是干饭。”
士族出身的王敦,在刚娶晋武帝的女儿舞阳公主时,上皇帝老丈人家的厕所,见里面有箱子,箱子里盛着干枣,这些枣是用来塞鼻子的,王敦却认为是用来吃的,遂将枣全吃了。从厕所出来,婢女举着盛水的金澡盘,用琉璃碗盛着澡豆,本是让他洗手用的,王敦却误以为澡豆是给他吃的,他把澡豆倒进水中饮用,还说是“干饭”。
这则“笑话”说明,澡豆在当时是相当高级的洗涤用品,连王敦这样的大人物都不识澡豆。从史料来看,澡豆也确是古代最高级的洗浴用品,曾是宫廷专用。唐代孙思邈的《千金要方》中,记载了唐代宫廷用的“澡豆方”,用现代计量单位来分析,其配方大致如下:猪胰5具,白茯苓、白芷、蒿本各120克,甘松香、零陵香各60克,白商陆150克,蒴藿灰30,大豆面1000克。
将这些原料和在一起,捣均匀,制成豆粒状,成品后装入澡豆罐中备用。唐代宫中的澡豆,主要供秋冬两季洗手洗脸。此澡豆的洗涤效果非常有效,《千金要方》称,“洗面药澡豆方,每旦取洗手面,百日白净如素。”
明清时期出现猪胰加工而成的“香胰子”
《光绪顺天府志》记载“皂荚捣烂去滓,配以香料药料”
澡豆这种高级洗浴用品,后来不再是皇家专利,达官贵人和土豪们洗浴时也用上了。《老学庵笔记》记载,宋徽宗时期受宠的太监杨戬家中后院曾建有一浴池,“设浴具及澡豆之属于池上”。
澡豆的制作工艺,在宋代有了质的飞跃,已不再做成豆粒状,而是将天然皂荚捣碎细研,加入香料,制成橘子大小的球状,时称“肥皂团”。肥皂团因加入了香料,又称为“香皂”。由于此皂起初是宫里使用,故又叫“香宫皂”,乃现代香皂的前身。
明清时期,“香皂”的制作工艺进一步改进,去污功能更强:在研磨猪胰的过程中加入砂糖,以天然纯碱取代豆粉,并加入动物脂肪,混合均匀后,压制成球状或块状。民间称之为“胰子”,或“香胰子”,至今仍有地方称香皂为“胰子”。这一时期,江南六合县(今南京市六合区)所产的香皂最为出名,是当时女性最喜爱的洗涤用品。但因为价格太高,非一般人家女性能用得起。
清中期以后,香皂逐渐在社会上流行开来,香皂种类和制作方法也更加丰富,“药用香皂”更受欢迎。据《光绪顺天府志》记载,其制作方法是,“用皂荚捣烂去滓,配以香料、药料合成”。当然,这一时期清代宫廷用香皂与民间的香皂还是有所不同的。宫皂用料更考究,所用香料多为檀香、排香草、零陵香这些名贵香料,由御医研制出的药用香皂,除洗涤去污的功能外,还有美容嫩面、滋润皮肤、保健除痒的效果,当年光绪皇帝和慈禧太后所用香皂都是这种特供香皂。
相关知识
先秦淘米水是高级洗涤用品 南北朝流行用皂荚
淘米水过期牛奶 木地板免费保养新选择
生活妙招 多用淘米水洗手使皮肤润滑
小窍门:多用淘米水洗手使皮肤润滑
淘米水过期牛奶 木地板免费保养新选择
洗米水可以美容吗?
煮米饭时淘米次数过多可造成B族维生素损失
中国洗涤用品市场发展与竞争情况
淘米网是如何成功的
节水达人教您生活中简单可行的循环用水小窍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