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家庄冲刺京津冀第三极 市区面积扩容近4倍
石家庄成为京津冀一体化的受益者。
《中国经营报》记者获悉,国务院已经批复了《关于石家庄市部分行政区划调整的请示》,批准石家庄撤销桥东区,所辖区域分别划入桥西区、长安区;批准藁城市、鹿泉市和栾城县转为石家庄的市辖区。调整以后,石家庄的市区人口增加将近1倍,市区面积扩大将近4倍。
河北省政府一位官员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在京津冀一体化上升为国家战略的大背景下,国务院的这一批复将有助于石家庄做大做强,打造成京津冀地区重要的中心城市,冲刺成为京津冀第三极,共同拉动整个京津冀地区的快速发展。
扩容近4倍
行政区划调整之后,石家庄市由原6区17县市变为现在的8区14县市;市区人口由原来的303.92万增至455万;市区面积由原来的469平方公里增至2206平方公里。
河北省委常委、石家庄市委书记孙瑞彬表示,这次行政区划调整不但可以减少市带县的数量,而且石家庄市核心区的经济总量将由1092.1亿元增至2064.4亿元,翻了近一番;财政收入将由295.3亿元增加到393.5亿元,增加近100亿元。
据记者了解,石家庄“扩容”的理由是,由于建市时间较短,石家庄行政区划严重不合理,主城区规模较小、发展空间不足、布局不合理的矛盾非常突出,一环内人口密度3.27万人/平方公里,二环至一环区域人口密度也高达2万人/平方公里,是全国人口密度最大的省会城市之一,人口密度高与石家庄的城区面积小不无关系。
与周边地区的省会城市相比,石家庄确实有点“小”。公开资料显示,山东省会济南的城区面积为3303.98平方公里,山西省会太原的城区面积为1460平方公里,河南省会郑州的城区面积为1010.3平方公里,而调整之前石家庄城区的面积仅为469平方公里,相当于济南的1/8、太原的1/3。
“由此带来的交通拥堵、环境污染等问题越来越严重,城市承载能力已经接近极限,百姓的生活质量受到影响。”孙瑞彬表示,“城市发展受到空间不足的制约,一些重大公共基础设施和功能性设施难以摆放,影响了石家庄作为省会城市的功能、品位和形象。”
中国社科院工业经济研究所、工业布局与区域经济研究室主任陈耀认为,“石家庄撤县设区以后资源调配的范围会更宽更广,中心城市经济实力会快速增长,对周边的带动作用增强。在京津冀协同发展中,有利于缩小与京津之间的差距,更快提升省会城市的竞争力。”
中国人民大学公共管理学院区域与城市经济研究所教授陈秀山表示,石家庄未来可以通过空间优化、产业整合、政策调整等,逐渐改变在京津冀三极中的弱势地位。
加速冲刺第三极
石家庄市正在多管齐下加速冲刺京津冀第三极。
在城市扩容以后,国务院又批复了石家庄综合保税区。据了解,石家庄综合保税区选址在地处京津冀都市圈的石家庄空港工业园起步区,获批的规划面积2.86平方公里、围网面积2.58平方公里,重点建设海关检查区、口岸物流区、保税物流区、综合服务中心和两个产业单元。
孙瑞彬表示,“石家庄综合保税区的设立将填补冀中南地区海关特殊监管区域的空白,结束石家庄作为全国沿海省份省会城市唯一没有设立综合保税区的历史。”
与此同时,在京津冀协同发展战略中,河北省还在极力推动石家庄参与京津冀交通一体化。目前河北省已经编制了京津冀一体化运输发展规划建议稿,基本思路是依托干线铁路、高速公路,重点加强城际铁路建设,形成以京津、京石、京秦为主轴的“四横四纵一环”综合交通大通道。
陈秀山指出,交通方面的新布局能够让京津冀中心城市之间形成更紧密的联系,有利于中心城市的要素扩散,对人员往来、要素流动、商品货物流通等会提供更多便利。
陈耀表示,石家庄打造京津冀第三极的目标非常正确,在京津冀协同发展中,河北省会城市成为第三极是题中应有之义。成为第三极不仅要经济规模大,而且对全省带动功能要强。
但石家庄也面临现实的挑战,陈耀指出,石家庄现有的基础不强、受到拖累,与唐山等相比存在发展差距;省会城市要吸引优质人才,但石家庄连一所211高校都没有,在全国27个省会城市里是唯一一个没有211高校的。石家庄要创造更多激励性的政策来吸引高端人才。
陈耀还表示,河北过往总是在发展战略上“左右摇摆”,现在“省里应该明确省会城市优先发展的战略,战略重点不能一直摇摆不定。借助京津冀协同发展战略,石家庄应加快跟京津对接,争取成为京津科技成果转化基地”。
陈秀山认为,冲刺京津冀第三极并不意味着达到与京津同等级别的地位,三者不是三足鼎立的并重关系,而是协同发展的关系。
相关知识
石家庄冲刺京津冀第三极 市区面积扩容近4倍
石家庄打造京津冀第三极 有选择性承接北京外迁企业
京津冀第三极石家庄启航 城市框架扩大5倍
京津冀第三极石家庄启航
京津冀总规划差临门一脚 细节还存最后博弈
天阅公馆排卡火爆 “第三极”凸显投资价值
2014中国六大城市群排名:京津冀第三
京津冀协同发展提速:政府督战 石家庄承接动批
京津冀一体化进程推进 滨海新区“第三极”作用凸显
详解京津冀一体化的现在与未来(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