限购永恒说法任性难掩背后无奈
两会前,媒体普遍预计一线城市在两会后或彻底退出住房限购政策,楼市行政性干预政策的最后一个“堡 垒”将被破除。但还没等两会开完,这一预期就落空了。3月6日下午,北京市常务副市长李士祥在两会媒体见面会上表示,北京市住房限购政策不会取消,是永恒的。像商量好如何应对媒体的口径一样,在同一时间,上海市市长杨雄也表示,上海楼市政策没有大的调整,住房限购政策不会取消。
2010年4月份,要求各地实施住房限购政策的“新国十条”中明确提出,“地方人民政府可根据实际情况,采取临时性措施,在一定时期内限定购房套数。”也就是说,限购只是在房价快速上涨的特殊时期采取的“临时性”措施。一旦房价不再快速上涨了,这一临时性的措施也就取消。此后,住建部、人民银行以及重点城市也曾表示过,限购是在其他长效机制不具备的情况下,不得已而采取的行政干预措施。而且,由于限购政策破坏了市场化原则,未来退出是必然的。
2014年6月后,除北上广深和三亚外,全国46个限购城市中有41个城市一股脑地退出了限购。因此,媒体纷纷认为今年两会后,限购的最后一块阵地将被攻陷。
但是,北京和上海这两个一线城市的主政者,坚持限购不放松的表态,特别是北京楼市限购“永恒”说法之铿锵有力,让这一预期彻底落空了。笔者认为,限购“永恒”的说法出炉,一方面是有“尚方宝剑”在撑腰。3月5日,李克强总理作的政府工作报告中,关于房地产市场管理的部分中提出,“坚持分类指导、因地施策,落实地方政府的主体责任”。短短22个字折射出本届政府对于2015年楼市管理两个信号,一是各地楼市运行特征不同,用媒体常用的表态叫“分化”,像北京这样的城市还是要坚持紧缩的政策;二是地方政府要承担楼市稳定的责任。
这意味着,不像原来“十年九调”,国家统一出政策,地方落实,调控压力和责任事实上在国家,温家宝总理为调控楼市伤透了脑筋。现在,楼市稳定与否,责任在地方。但是,所谓的长效机制,不管是房产税、城市功能疏解、城市群内部分工等等,事实上已经谈了很多年了,但因受体制制约依然是可望而不可即。
对于像北京、上海这样的特大城市来说,就业机会和资源吸附能力上的优势,短期内是无法改变的,而北京非首都功能的疏解之路是相当漫长的。想想,首钢在若干年前就搬到了廊坊,但那些在河北上班的人,每天还是坐班车往返北京和河北,从来没有认为自己是河北人;再看上海,外向型经济回落,再加上房地产不行了,苏州就很难过了,上海后花园名不符实,上海的优势也很难改观。因此,大城市购房需求长期旺盛,这是不争的事实。地方主政官员,要想不承担责任,就还得坚持住房限购的政策,管不了行政干预的弊端了,这是没有办法的办法,说法任性,但背后难掩无奈。
另外,《新型城镇化纲要》已经将500万以上人口特大城市的物理边界已经划定了。言下之意,这些城市以后不能再向外扩张了,以后只能向存量土地寻找可用地空间了。限购住房的考虑,还不仅仅是限制人买房的自由,而是要限制特大城市难以控制的人口流入问题,和“以教育限人”如出一辙。试想,任何一个人买了北京的房子,他就在北京安定下来了,不仅要“吃喝拉撒”,还要教育、交通、医疗等公共服务,在消费和生产的过程中还产生很多垃圾。另外,可能他的父母也过来了,上述顾虑翻倍增长。凡此种种,控制人口的目标就更难实现了。
对于北京、上海等地方政府来说,新增用地空间被“限死”了,增加新的住房空间也就限死了,若放松住房限购,董藩教授“北京房价将涨到80万元一平方米”的不着调观点,或许还真成现实了。重申一遍,管不了行政干预的弊端了,这是没有办法的办法,尽管说法任性,但背后难掩无奈。
相关知识
限购永恒说法任性难掩背后无奈
征税须由法定 “限行、限购”不能任性
香河楼市火爆难掩背后乱象 房地产销售何去何从?
取消楼市限购再成焦点 北上广深短期难松绑
分类调控进入“实践期” “限购松绑”或难救颓势
“解除限购”其实没那么难
苏州5块地暂缓出让 “限购”消息网上风传
住建部紧急摸底地方楼市 限购局部松绑料难扭颓势
限购局部“松绑”料难扭市场颓势
楼市下行众生相系列|限购松绑 4城仍量价齐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