造库存去库存楼市左右互搏
先是两部委出台政策,要求控制土地供应、调整户型结构、鼓励其他行业投资房地产开发;随后又有三部委出台购房利好政策,一些城市随即爆出购房火爆或者房价反弹的新闻。这一轮的救市政策配套出台,在各个城市落地情况如何?全国房价会应声而涨吗?消费者中会出现一哄而上的购房潮吗?
对此,长江商报记者采访了一些研究房地产方面的专家,在他们看来,房价普遍上涨的担心可以打消掉,但靠地方政府控制土地供应来去库存,效果不容乐观。
控制土地供应规模
存在“自律矛盾”
在3月27日的“两部委新政”中,明确提出对住房供应明显偏多的市、县,或在建住宅用地规模过大的市、县,应减少住宅用地供应量直至暂停计划供应;住房供求矛盾较突出的热点城市,应根据市场实际情况有效增加住宅用地供应规模。
此举被看作是在调控楼市消费端的同时,加强对供应端的控制,两者配合在一起属于“双阀门”。“今年楼市的主题还是去库存。楼市的库存就像是一个水池,消费端就是出水口,土地供应端就是入水口,现在要锁紧入水口,放大出水口才能放掉池子里的水。”亿翰智库地产分析师张化东对去库存做了这样的比喻,他认为最新的关于下调首付比例的政策,实际上就是鼓励购房,扩大出水速度,但入水口的控制“可能不会太乐观”。
张化东对长江商报记者介绍,地方政府普遍存在靠卖地挣钱的情况,特别是三四线城市,卖地冲动很大,此次关于控制土地供应规模的政策,在落实上,是给地方政府出了难题。“这些地方是靠卖地挣钱,同时库存也不少,现在不让卖地了,库存有缓解,但房子还是卖不出去。”张化东介绍,实际上地方政府部门每年都会制定土地供应规划,但往往又因为政府的意志自行更改规划,“初衷是好的,但在实际落地的时候,好经可能会被歪嘴念歪了。”
杭州好地研究院院长钱贤强认为,关于土地供应的控制,直接目的是去库存,但同时也是稳定价格,稳定消费者对房价的预期。在他看来,尽管地方政府的卖地冲动不会消减,但土地实际供应规模不会增长。“土地能不能成交,现在要看开发商的信心,而不是看政府意志。目前开发商对楼市的预期不好,不会贸然去拿地,并不会出现政府想推地就能推得出去的绝对情况。能不能控制得住,还要看。”
浙江大学房地产研究中心一位不愿具名的学者认为,关于土地供应规模的控制,无法给出一个标准,来划分哪些地区需要控制,哪些地区还可以继续供应。“有供、有限,合理安排住房和其用地供应规模的要求,凸显了约束机制。地方政府部门对自己的情况其实心里有数,但是这个政策交给地方政府来落地,属于自律,这种自律跟它的需要存在矛盾。”该研究者认为,尽管不看好“自律”效果,但该政策能凸显出市场作用,开发商会根据市场来决定是否接手土地,控制效果会在客观上呈现,但呈现的程度还不好说。
房价不会普遍上涨
在此轮新政公布之初,就有猜测:房价会不会应声上涨。近两天内,已有新闻爆出深圳、苏州、无锡等地房价上涨,广州市长则公开发声力挺当地房价上涨,还有专家在媒体上表示北京六环房价也要进入4万元时代。
对此,长江商报记者在采访中,专家异常统一地表示:房价不会普遍上涨,部分需求旺盛地区会微涨,另外一些地区则是因为先前降价销售,现在调回原价,只是“看上去涨了”。
浙报集团地产研究院院长丁建刚表示,一二线城市短期内成交量会爆发性上涨,但不需要担忧房价普遍上涨。“最近几年,投资房产的人对市场信心和预判有了大幅度逆转,这种投资热情在几年内都难以恢复。”
最近几年的调控,比如贷款政策、限购等,加上现有的库存量,除了北京上海供求关系相对平衡,大部分城市都出现了供过于求的局面,从这个现实看,房价不会出现应声而涨。”丁建刚对长江商报记者说。
目前来看,公积金方面的政策是出台最密集的,但易居研究院研究员严跃进认为,单纯依靠公积金政策来刺激楼市需求具有不可持续性,因为各地的住房公积金贷款额度都相对紧张,对楼市成交的刺激有限。
钱贤强认为,楼市价格回暖情况会出现,但不会大涨。“一些楼盘放出涨价消息,一部分是噱头,希望对购房者造成房价可能还会涨的感觉,以促进销售。还有部分只是以前亏本销售,现在调回原价,并不是真正涨价。在这种高库存情况下,除了北京、上海这些地方,开发商不会冒险涨价。要想买房划算,还要再等几个月看看。”
户型结构不会颠覆
此次楼市新政中,要求对户型结构做出调整,钱贤强认为,这实际上是全面废止了早年实行的“9070”政策。有消费者担心,在改善型住房需求增加的过程中,取消90平米以下户型的比例要求,会造成开发商为了追求利润,扎堆开发大户型。
所谓“9070”政策,指的是2006年国务院规定,新建住房90平方米以下套型,必须达到开发建设总面积的70%以上。当时的背景是:中小户型供不应求,难以满足刚需。“还有一部分考虑也是为给购房者减轻购房压力。如果开发商扎堆推出90平米以上的大户型,购房者不仅会因为单价太高买不起房,也会因为总价太高不敢买房。”钱贤强认为,该政策已出台9年,目前购房刚需正在往改善型需求转变,此次是从国家层面没有明说地废止了。
但是否会造成开发商扎堆开发大户型,造成部分小户型刚需消费者买房更难?研究者们认为这种担心没有必要。“目前改善型住房需求确实在增加,但与刚需之间并未形成颠覆变化,刚需还是大量存在。现在政策完全放开,完全市场化,开发商会去根据实际市场情况开发,但并不会造成扎堆建设140平米以上的住房。”丁建刚介绍,在目前杭州市的库存中,住房库存有9.7万套,140平米以上的只有1.7万套,占20%左右,大部分还是90平米左右的。
其他产业投资有待激发
此次的调控政策中,格外提到未开发土地可以调整用途,通过调整土地用途、规划条件,引导未开发房地产用地转型利用,用于国家支持的新兴产业、养老产业、文化产业、体育产业等项目用途的开发建设。
严跃进认为,这是一种信号,意味着“产业地产的春天”可望到来,这些领域将会成为房地产下一个十年的重要增长点。房地产开发企业可以从中获得启示,未来可以重点关注此类产业的用地优惠政策。
亿翰智库研究院张化东介绍,目前养老产业、文化产业等项目还存在一些弊端,项目拿地价格与一般住宅拿地差不多,价格太高,增加了成本,而产业本身不够成熟,消费能力跟不上,造成整体利润低,开发商不愿做,虽然有政府鼓励、规划,但实际效果并不好。
“今年楼市的主题还是去库存,中央层面鼓励发展养老产业、文化产业,也是想把房地产开发往这些领域分流,减小新库存的产生。”张化东介绍,政府确实在倡导、鼓励,但是利润上不来,开发商都有趋利性,不会主动学雷锋,并不是政府规划了他们就愿意投资。他认为,这些产业地产的成熟,还需要几年成长期,政府要鼓励这些产业发展,最简单的就是降低拿地价格。
今年楼市的主题还是去库存。楼市的库存就像是一个水池,消费端就是出水口,土地供应端就是入水口,现在要锁紧入水口,放大出水口才能放掉池子里的水。
—亿翰智库地产分析师张化东
杭州去库存的尝试
2014年4月
杭州市萧山区开始执行一条未正式宣布的拆迁安置新政策:政府将之前的安置房换算为现金补贴给拆迁户,以鼓励拆迁户将该笔资金投入楼市。
2014年10月底
杭州市住保房管局等七部门联合出台政策,对职工家庭申请公积金贷款购买第二套改善型普通自住住房,并已结清相应购房贷款的,按首套房贷款政策执行。
2015年4月1日
杭州市开始给高级人才发放购房现金补贴政策,最高补贴达100万。
一名女子路过巨幅广告,上边“2小时劲销过亿”的大字很有冲击力。
相关知识
造库存去库存楼市左右互搏
空调业陷“死循环”:边去库存,边造库存
成都4宗土地名花有主 消库存楼市难现高增长
厨卫电商巨头为何发力实体零售渠道?
厨卫电商逆袭实体零售渠道 意欲何为
风口将关闭 家具O2O将进入深度整合期
反倾销频发“中国造”何处去?
2011年楼梯行业定制与标准化
苏宁开创网购新时尚 全国首家推行线上线下同价
苏宁线上线下同价 开创融合零售历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