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州:苏南模式的最后一道品牌防线
侯风出生于苏州,成长于苏州。大学毕业后,曾短暂离开苏州三年,去美国读法学院, 三年后侯风毅然拒绝了纽约上东区著名律所的高薪职位,回到了苏州和朋友合伙在苏州工 业园区附近开起了律师事务所,主要是受理各类经济案例。”
在侯风的印象里,苏州很多企业因为是政府引进,继而吸引民间资本来参与运营,很 多企业在做出口生意的时候,明显缺乏法律意识,甚至是会觉得有政府在,对很多条款和 文件显得有些置若罔闻,这也使得一旦市场发生变化,这些企业便显得难以应对。侯风家 的企业就是在这样一种背景下经历了由胜而衰的过程,这成为了侯风心中的隐痛,也是他 立志在苏州再创出一片天地的初衷。
事实上,侯风家的企业所经历的起伏,是当年曾盛极一时的苏南模式的缩影,从当年 的名噪一时到如今的被人遗忘。侯风们正在进行的试图崛起,也是整个苏州新城的内心的 隐痛与理想交织,苏州新城在对昨日追思与明日畅想中,走得有些纠结。
曾经的“被模仿者”
苏州工业园区地处苏州城东金鸡湖畔,区域面 积 288 平方公里。从 1994 年开发建设算起,苏州工业园区的发展已经经过了 22 年。原本是农田低洼 连绵的郊区如今已经是一座国际化、现代化的新城 区,成为中外合作的典范,也成为世界看江苏,看 苏州的一个重要窗口。
由政府吸引外资在本区域投资设厂,先后建立 数个国家级、省级工业园区,利用该区域低廉的人 力与土地等资源生产出口产品的出口导向型发展模 式,在苏州被“放大”使用。单单从政府利用土地资 源与外商资本联合推动地方经济增长这一策略,苏 州已经利用得炉火纯青了,可是中国绝大多数地区 还在尝试这一模式。
但是在成绩的背后,发展依然存在着各种问题。 “苏南模式”一度风行天下。苏州更是“苏南模式”的代 表——即在改革开放初期通过乡镇企业实现非农化发 展,也被学界称为“地方政府公司化”的发展典型。
如今的苏州立志于成为一个特大城市而不断在 努力,昔日水乡的宁静早已被机器的轰鸣声打破。 古诗里的苏州,是文化的沧桑与历史的厚重。如今 的苏州,一边是 GDP 增长跟外资的趋之若鹜,另一 边是“只长骨头不长肉”和民族品牌的淡出。一边是 优惠政策与科技园区建设,另一边是资源代价和“飞 来经济”。
经济发展与环境的不协调,也逐渐演化为苏州 新城发展中产业导入与更新的难题。
如今的“夹缝生存者”
这种过度依赖外商和出口导向型的发展模式, 让苏州在 2008 年全球金融危机后受到了重挫,近 几年的出口增速一直低于 2%。
侯风的家族企业也正是在 2008 年前后因为这 波经济危机而倒下的。侯风的记忆中是这样的画面: “周围的企业几乎都是劳动密集型产业,有钱的企业 主确实会过得很富裕,而父亲工厂里的工人,实际 上生活水平并没有改善。他们很多人可能之前还会 有其他的收入,但是一旦进入这种民营工厂之后, 每个月就是一两千块钱的工资。”
加上近年来苏州的年轻人外流很厉害,而回流 到苏州的劳动力明显无法满足苏州的发展,而且眼看 着国内人口红利的环境正在被东南亚逐渐赶超,这让 很多苏州企业面临了“招工难”的问题,而苏州本地人 又因为工资低要么外出,要么看不上这些收入。
现在的苏州工业园区呈现的问题就是,一边是 外需萎缩导致订单量下降,另一边是不断要求上涨 的劳动力成本,苏州经济已经开始遭遇转型压力。 那么苏州应该如何在未来可能的外资企业外迁潮来 临之前完成产业的转型升级 ? 苏州的困惑实际上 也是中国很多东部城市的困惑——企业用工成本升 高、外需不足。
为了突破和解决这一问题,2015 年 12 月,首 个国家级境外投资服务示范平台落户园区,这是园 区开展开放创新综合试验的第一个重大动作,提前 打响了“十三五”长跑的发令枪。园区将借助这一平 台为中国企业“走出去”提供集成化、专业化的一站 式服务,特别是在金融、培训、中介、风险防范等 方面做出有益探索,为提升投资便利化提供可复制 可推广的经验。
近日,《苏州工业园区经济和社会发展 “十三五”(2016-2020) 规划纲要》发布。该纲要锚 定未来五年园区发展六大目标,到 2020 年,GDP年均增长速度 7% 左右,研发机构总数达到 500 家, 产业实现“五六七”目标,即服务业增加值占 GDP 比重 50% 左右、新兴产业产值占规上工业总产值 比重 60%、高新技术产业产值占规上工业总产值比 重 70%。
苏州工业园区“十三五”规划中明确定位长远发 展的战略愿景:力争再经过 20 年或更长时间 ( 新 中国成立 100 周年 ) 坚持不懈的努力,将园区全面建设成为具有重要影响力和独特竞争优势的“全球产 业创新园区”和“国际商务宜居新城”,打造成为“东 方慧湖”和“天堂新城”,建设成为国际先进现代化高 科技产业新城区。
采访临近尾声,侯风带我们去了一趟苏州的诚 品书店。侯风说:“很难想象在这样一片工业园区会 有这样一家小资味道的书店。偶尔我也会进来看看 书,喝喝咖啡,这让我想起纽约的生活,可是我又 很清晰地知道,这里是苏州。”
侯风说,在自己很小的时候,苏州的电视台一 直有个广告,就是说苏州是一座人文城市,而在自 己整个青春期一直到打拼事业这些年里,印象里的 人文苏州似乎已经快要成为一种梦,很不真实。所以, 现在有时候他会觉得,也许诚品书店的开业也不算 坏事,苏州总算是没有忘了自己的初衷。
侯风带着玩笑的意味,特地指着一堵墙上的宣 传标语念道:“打造一座人文与科技、产业与城市完 美融合的宜居苏州。”
可是,苏州距离初衷,还有多远呢?
相关知识
苏州:苏南模式的最后一道品牌防线
中国房地产金融2016年第7期目录
节能门窗成关闭建筑能耗的最后一道阀门
CNCrown科罗恩:做讲究的环保饭盒品牌
生活家地板:做与众不同的电商品牌
沁园净水机为消费者铸起最后一道安全防线
净水机能否成饮水安全的最后“防线”
圣象标准门周英学:标准化模式的市场尝试
厨电业浅谈:帅康的“口碑式”品牌传播方式
恒基红木:缔造家具之经典 铸就品牌之典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