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装修资讯 > 高温来迟 空调会打价格战吗?

高温来迟 空调会打价格战吗?

https://www.biud.com.cn 2017年07月03日09:45 家居装修知识网  

  今年高温天气相对来得比较晚。但业内人士提醒消费者,时近7月,需要购买空调的家庭要尽早安排,以免出现持续高温天气时安装队伍遭遇排队。

  记者近日走访佛山卖场时发现,佛山市民家庭安装风管机的比例继续攀升,同时今年的空调新品在智能化和节能方面也有不少亮点,语音控制技术更成熟了,还有可以在夜晚制冰在白天用电高峰期间释放冷气的空调新品。同时业内人士提醒市民,避开空调使用误区方能使提高使用效率和寿命。

  市场:高温来迟空调库存压力大

  从去年底开始,不少空调企业放出涨价的消息,然而,高企的库存让价格走向有些摇摆不定。据相关机构统计,今年5月底空调库存已攀升至4300~4500万台的高位,原本预计到旺季处于高位的空调库存将得到释放,但偏偏今年高温天气却迟迟没有出现,因此,相关人士预计,今年空调企业库存压增大,一些企业为了缓解库存可能会实施价格战。

  6月份通常是空调开始进入旺季的时候,卖场里空调区人气都会比较旺。然而记者近日走访佛山卖场时,在空调区域却看不到几个顾客。“今年高温天气相对较晚,近日又连续下雨,导致空调旺季迟迟没到。”一名导购解释。令记者感到奇怪的是,往年旺季时空调区域看上去就很热闹,尤其是那各处张贴的各种降价、补贴、优惠的红色招贴,今年的空调区域也甚少见到。一名业内人士分析,一方面原材料涨价使得空调企业面对成本上升的压力,不敢轻言降价。另一方面,持续高温天气延迟使得真正的空调旺季还没到,现在降价意义也不大。

  对于空调库存如何解决的问题,知名空调企业都有各自的应对措施。格力市场部相关人士表示,企业为迎接旺季适当增加库存是正常举措,目前格力库存量仍控制在合理水平;美的、海尔空调则在推行终端定制模式,这也是家电厂商应对库存问题的解决途径之一。美的空调推行T+3产销模式变革,以客户为导向,零售客户下单然后再生产。青岛海尔年报透露已确定将新增1500万套空调产能,全部采取智能制造,产品集中于高端定制化需求。

  空调智能化亮点:语音控制

  智能家居近两年十分火热,各家电企业都将智能家电作为努力方向,空调智能化也是大势所趋。苏宁祖庙店空调督导阿瑞表示,空调智能化已成为趋势,WiFi连接、远程控制等智能链接控制功能基本上成为了空调的标配。今年上市的部分空调新品还拥有了语音控制、手势控制等智能功能亮点。

  在一台圆球形状的美的智能空调前,销售人员开机演示语音控制功能,他对着空调说道:“18℃”,空调内传出一个女声回答:“好的!”随即面板显示出18℃数字。阿瑞又说了一句“太冷了!”空调立即将温度调至23℃。从语音指示的距离和反映速度来看,比较让人满意。在另外一台柜式空调前,该销售人员演示手势控制功能,大约在距离空调三四米距离的沙发前,手势摇来晃去寻找对应的位置,空调终于感应到,但仅仅只有开关机功能控制。给人感觉这功能有点像鸡肋。

  在智能电视领域一马当先的长虹,今年在空调领域也开始了智能化解决方案的新尝试,推出长虹“人工智能语音”空调新品。对“太冷”“太热”等模糊指令,空调能实现快速响应,对指令响应时间缩短为1秒,语音操控范围扩大到6米,当环境噪音在60db以内时,识别准确度达到95%以上。

  节能空调亮点:夜晚制冰

  悬挂在吊顶内的空调风管机格外醒目,格力、美的、日立等品牌的中央空调在此展示,格力更展示了其为90m2、110m2、130m2、180m2、350m2量身定制的不同系列的中央空调。

  “中央空调风管机近几年在家庭空调中的占比不断攀升,目前占比超过10%,格力空调的占比可能会更高一些。”国美东方店格力空调导购表示,中央空调在节能方面本身就具有优势,今年的中央空调新品在节能方面还有更多亮点,比如格力推出“冰蓄冷”空调,这项技术能较好地解决“高峰时段电力不足、低谷时段电力得不到有效利用”的问题。它可以利用夜间电力负荷低的时段运行空调主机制冰,将冷量以冰的方式储存起来,而在电力负荷较高的白天停运制冷主机,通过融冰将夜间储存的冷量释放出来,从而满足负荷需要,解决电网供电压力不平衡的问题。(来源:广州日报)

相关知识

高温来迟 空调会打价格战吗?
热点关注 全抛釉与微晶石会打价格战吗?
谭浩俊:家电企业不能只会打价格战
金九银十来袭 木门企业打价格战还需从长计议
变频空调真的省电吗?聪明的业主早就找到了其中的秘密!
你会在家里的这几个地方打柜子吗?看完我终于不纠结了!
网络调查“你会洗碗吗?”
空调真的要联网吗?
家居微课堂:装修盲点,快来看看你中招了吗?
装修甲醛超标会得白血病吗?/拨开迷雾见真相

本文来自 家居装修知识网 高温来迟 空调会打价格战吗? https://biud.com.cn/news-view-id-67422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