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家居知识 > 宝宝太胖家长该怎么办?

宝宝太胖家长该怎么办? 2011-04-24

  目前全球大约有2000万5岁以下的儿童超重,有1.7亿学龄儿童超重,有4000万肥胖儿童。在过去的二三十年中,发达国家儿童超重肥胖率增长了2-3倍,而从中国城市儿童的超重肥胖率的增长速度看,已大大快于欧美等发达国家。

  肥胖是指身体内脂肪的过多堆积。伴着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膳食结构和育儿方式的改变,胖宝宝越来越多,儿童肥胖症已成为常见的营养不良性疾病。

  怎么就成了胖宝宝?

  胖宝宝产生的因素相当复杂,很难将各种因素单独分割开来,但最终原因是能量摄入与能量消耗的不平衡,能量在体内的积累导致了胖宝宝的产生。遗传与环境因素的相互作用被认为是最主要的原因,目前比较一致的观点认为肥胖的遗传度约占1/3,其余的2/3为环境因素造成的,说明环境因素对宝宝肥胖有着更重要的影响。

  因为从出生开始宝宝所处的环境即是爸妈为其营造的,家庭的不良饮食行为、生活方式直接导致了宝宝不良习惯的形成,其中妈妈对宝宝的影响要比爸爸大,原因可能是对于大多数家庭来说,妈妈是宝宝的主要照看者,宝宝与妈妈在一起的工夫较长,所以妈妈对宝宝的生活方式和饮食习惯的影响会大一些。

  其他诸如出生体重、早期营养、进食习惯(速度)、性别差异、爸妈的观念以及爸妈肥胖对胖宝宝的影响等等因素都是胖宝宝形成的重要影响因素。

  胖宝宝的烦恼

  实际上,胖宝宝有很多烦恼。

  儿童肥胖症已不再被认为是一个良性的状态或仅仅只与外表有关,而是一种与生活方式密切相关,以身体脂肪含量过度增生的慢性疾病。它不仅使机体衰弱,而且会危害生命。胖宝宝顶着“胖子”、“胖墩”或“胖妞”的帽子,常因体态臃肿、行动不便而不敢参与集体活动和体育运动;肥胖儿童常有易疲劳和嗜睡等症状,以致上课精神不集中,学习成绩受到影响,常遭到同学的歧视和老师的批评,所以易患心理障碍;胖宝宝也轻易患感染性疾病,重度肥胖的宝宝易患皮肤感染如疥疮、擦烂性湿疹和黑色棘皮症等;睡眠呼吸暂停;承重骨关节的发育异常如学步推迟,膝内翻、外翻畸形,扁平足;青春期易患股骨骺端滑脱等关节损伤和生殖系统发育不良。

  更值得关注的是儿童期持续肥胖是成年期多种慢性疾病的一个主要危险因素,包括Ⅱ型糖尿病、心血管疾病、高血压、脑卒中、脂肪肝及某些肿瘤,其后果是增加了过早死亡的危险性,以及长期慢性疾病状态引起的生命质量下降和沉重的疾病负担。有资料显示,大约有60%的胖宝宝伴有至少一种心血管疾病危险因素,如血压降低,高血脂或高血糖,有超过25%的超重胖宝宝伴有两种或两种以上成人慢性病危险因素。

  怎样避免成为胖宝宝?

  避免成为胖宝宝, 预防重于治疗,防止体重增加比减轻体重更重要。家庭是宝宝的第一所学校,爸妈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宝宝的卫生知识最主要来自于父母。以家庭为基础的行为干预模式,已被公认为是预防和治疗儿童肥胖症较为有效的方法。对胖宝宝生活方式干预的目的是减少儿童延续成人肥胖,防止高危因素,提高生活质量。

  儿童肥胖的预防重点要抓住肥胖发生的关键期,即胎儿期、“脂肪重聚”期( 4-5岁)和青春期。有效的预防措施有:

  · 孕期避免妈妈营养过度和体重增加过多。

  · 围产期保健应包括婴儿喂养的指导,强调母乳喂养的好处,给予母乳喂养的详细指导,并宣传过度喂养的危害。在婴儿期,鼓励纯母乳喂养4-6个月。

  · 在生后前4个月不添加固体食物。每月测量并记录体重,如果发现宝宝体重增长过速,要给妈妈及时指导,少给、晚给固体食物,尤其是谷类,代之以水果和蔬菜。

  · 在宝宝早期要培养良好的进食习惯、建立规律的生活制度,避免过度喂养和过度保护。

  · 对学龄儿童和青春期少年, 胖宝宝自我意识和自我控制能力逐渐完善,加强营养教育和健康教育特别重要,宣传营养知识、引导准确的食物选择, 鼓励多吃水果和蔬菜、去除或减少饮食中多脂、含糖的食物成本。

  · 每天进行至少30分钟的中等强度的体育运动或体力活动。

  · 控制看电视和玩电子游戏的工夫并减轻学业负担。

  · 对已经肥胖和潜在肥胖的儿童要进行包括饮食调整、运动处方、行为改善、追踪监测和临床治疗的综合性干预措施,但不主张采取饥饿、手术、物理疗法及短期快速减重。

  合理饮食

  对胖宝宝的饮食管理应以家庭为单位,家庭环境和爸妈的行为是一个重要的驱动因素,宝宝有较强的仿效性和受引导性,爸妈的不良饮食习惯和生活习惯会直接影响宝宝的行为。国外研究证明,爸妈均肥胖的儿童肥胖发生率是爸妈均正常的3 倍,爸妈超重或肥胖对儿童肥胖是有重要影响的。

  宝宝减肥首先要爸妈调整饮食结构,把握宝宝的不良饮食习惯,合理选择食物。同时合理分配一日三餐,早餐吃全天食物总热量的35%,中餐吃全天食物总热量45%,晚餐吃全天食物总热量的20%。很多家庭晚餐后没有工夫户外活动,因此,晚餐最好让宝宝吃得少而简朴。宝宝爱吃零食,喝饮料,故家中不备零食。

  对儿童饮食的调整,以不会对宝宝的生长造成损害、不影响生长为宜,热能的摄入要把握过量,切忌过多,以维持体重在肯定工夫内不增或增加速度减慢。对肥胖儿童根据个体情况制定饮食方案,养成有益于体重控制的良好习惯,使之逐步成为相对稳定的生活方式,这将有利于体重控制的远期效果。

  增加运动

  肥胖与缺少运动有肯定的关系。运动能使能量消耗增多,在合理饮食的基础上辅以运动疗法是减肥的基本手段。肥胖儿童常因运动时气短,动作笨拙而不愿意锻炼,所以运动量宜从小开始,按部就班,运动量的把握应以不刺激食欲增加为度。

  运动强度达到个人最大氧消耗的50%-60%,或者最大心率的50%-60%,运动脉搏达150次/分钟。运动频率每天运动1小时,每周运动5天,坚持运动2-3个月,肥胖度会自行下降。长期坚持运动,宝宝将养成每天锻炼的习惯,将有益于健康。

  对于运动项目的选择, 最好采用一些既促进能量消耗又轻易坚持的全身肌肉参加的有氧运动项目, 如快走、慢跑、跳绳、跳迪斯科、打球、爬山等。运动消耗能量,可以减轻低脂到高脂饮食造成的脂肪平衡,抵制过度进食引起脂肪组织的增加。长期规律的运动可提高肥胖者安静代谢率,当运动强度和工夫达到肯定水平,食物的特别动力作用改变,体内脂原降低,脂肪的消耗就会增加。

  限制看电视、玩游戏

  有研究表明,儿童看电视的工夫与肥胖的发生率呈正相关。电视对儿童肥胖的影响是双重的,一方面使活动量减少,另一方面大量的食物广告形成诱导,儿童倾向于选择广告中的食品,而水果、蔬菜的摄入减少。有人发现看电视、玩游戏1小时的儿童肥胖的危险性增加12%,而每天1小时中等到大量的运动使肥胖的危险性降低10%。可见,适时的运动和减少静坐的生活方式,对预防胖宝宝的形成有着重要意义。

  心理疏导和行为矫正

  一般来说,胖宝宝比较害羞、消极和自卑,因此很有必要对他们进行一些心理卫生教育。对胖宝宝应采取认知疗法,学龄期儿童有肯定的认识问题及判断问题的能力,让他们了解一些肥胖的心理社会因素,了解这些因素对控制儿童的体重有着重要作用,这些因素包括对肥胖危害的认识、对节食和控制体重可能遇到困难的认识、体重减轻后的舒畅感、对肥胖成因的认识,使之能自觉控制饮食,参加体育锻炼,并让他们能正视自我,消退因肥胖而产生的各种不良心态。

  在进行认知疗法的同时还要对他们进行行为矫正,矫正肥胖儿童的不良饮食习惯,改变静逸的生活方式和患儿的不良性格、行为。在胖宝宝考试不理想或遇到不舒畅的事时,家长在精神上要给予安慰,良好的情绪能使体内各系统的生理功能保持正常运行,对预防肥胖能起到肯定的作用。反之,沉默寡言,情绪抑郁会使生理机能发生紊乱,代谢减慢,加上运动量少,就易造成脂肪堆积,引起肥胖。

  培养孩子良好的饮食习惯和生活习惯, 如吃饭细嚼慢咽、不暴饮暴食、不挑食、不偏食、临睡前不进食、不睡懒觉等。鼓励他们多参加集体活动, 培养开朗、自信、积极向上的品格。让他们参加一些力所能及的家务劳动, 培养爱劳动的好习惯。胖宝宝在了解这些因素的同时,并获得家庭和社会的支持,就能使体重达到正常的目标。

  转变父母的观念

  由于宝宝的生活是由爸妈照料的,爸妈的观念直接决定了他们的抚育行为。儿童尤其是幼儿食物的摄入在很大程度上受爸妈的影响,妈妈有控制孩子进食的能力。

  曾经有人做过一个有关爸妈对自己孩子进行体重评价的调查,结果在体重正常的孩子中,爸妈认为孩子体重是正常的仅占56.8%,有41.9%的爸妈认为孩子瘦,只有1.3%的爸妈认为偏胖;而在超重的儿童中,有77.9%的爸妈认为正常,以至还有2%的爸妈仍认为孩子瘦,只有20.3%的爸妈认识到孩子偏胖了;在肥胖儿童中,仍旧有23.2%的爸妈认为孩子体重正常。

  由此可见,唯恐孩子瘦的父母多,即使超重肥胖了,仍有相对多的父母认为孩子瘦。在这种认识下,势必会造成喂养过度或强迫进食,使儿童能量摄入过多。由此可见,转变父母的育儿观念显得很重要。

  总之,爸妈对营养知识、育儿知识把握越多,就越轻易找到自家胖宝宝的肥胖原因,从而进行有效的对症治疗,只有这样,宝宝才会拥有健康的身体。

相关知识

宝宝太胖了该怎么办?
宝宝太胖家长该怎么办?
面对爱问宝宝家长该怎么办?
宝宝不爱吃饭该怎么办?(图)
宝宝排斥奶瓶,该怎么办?
宝宝日夜颠倒该怎么办?
宝宝晚上胀气,怎么办?
宝宝睡眠质量不好怎么办?
产后奶不够吃该怎么办?
使用智能锁,如果遇到这些问题该怎么办?

本文来自 家居装修知识网 宝宝太胖家长该怎么办? https://biud.com.cn/zhidao-view-id-2795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