京作家具:兼容并蓄 自成一家
所谓京作家具,是指清代帝都(现在的北京地区)上层社会家具的流派,现代史学家一般公认的以清宫宫廷作坊如造办处、御用监在京制造的家具,以紫檀、黄花梨和红木等几种硬木家具为主。京作家具具有线条挺拔,曲宜相映,力求简炼、质朴、明快、自然的风格特征,故造型严谨,典雅秀丽。
起源:清帝王追求奢华生活
明朝灭亡后,满族建立清朝政权,故宫家具曾遭到严重损毁,清廷大修皇宫,大造皇家园林和避暑山庄、圆明园等。另一方面竭尽财力,追求荣华富贵室内陈设,致使清初的家具需求量大大增加。最初时,清廷的家具主要来源是向产地采办,康熙年间还是沿明朝旧制从苏州地区采办。雍正当政之后,新兴的广式家具得到统治者青睐,取代了苏式家具的地位成为宫廷家具的主宰。所以,京作家具可分早、中、晚三期。最早的京作家具,实际上是苏、广两地进贡的精品家具,且数量巨大,仅乾隆三十六年有两江、两广、江宁、两淮等九处向宫内进贡达150件之多。
清末民初,北京城东南角崇文区的龙须沟、金鱼池一带,位置偏僻,这里成为了劳动人民聚居之地。附近的晓市大街是当时北京有名的夜市,也称“鬼市”。在晓市附近有一座供奉木匠祖师爷鲁班的庙宇,香火甚旺,人称为“鲁班馆”。在馆周围的几条胡同里,有大大小小35家木器作坊和店铺,集中了北京大批木匠师傅。其中许多技艺超群的能工巧匠,正是清造办处活计减少后流散于民间的工匠师傅。正是由于他们,富丽堂皇的“京作”家具终于越过了层层宫墙来到“民间”,逐渐被人们熟知。
特点:融合广作与苏作
京作家具一般以清宫造办处所制家具为主。造办处中设有单独的木作,从全国各地招募优秀工匠到皇宫服役。由于广州工匠技艺高超,又在木作中单设一广木作,全部由广州工匠充任,所制家具带有浓厚的广式风格。它与纯粹广式家具的不同之处主要表现在用料方面。其原因是这些优质木材全部从广州运来,一车木料辗转数月才能运到北京,沿途人力物力,花费开销自不必说,皇帝本人也深知这一点。因此,造办处在制作一件家具之前,先画样呈览,经皇帝审批后,方可制作。在造办处档案中,经常记载着这样的事,皇帝看过图纸后提出修改意见,准作小样,小样制成后再经皇帝呈览,皇帝看后觉得某部分用料过大,及时批示将某部收小些。
久而久之,形成京作家具较广式家具用料小的特点。在造办处普通木作中,多由江南地区招募优秀工匠,其做工趋向苏式。不同的是,他们在清宫造办处制作的家具较江南地区用料要大,而且没有掺假的现象。
清中期以后,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及工艺水平的提高,再加之统治阶层好大喜功的心理影响,京作宫廷家具在造型上开始追求威严庄重、厚重凝华的艺术风格,在装饰手法上则是多种工艺兼容并蓄。
纹饰特征:乾隆喜爱的古璧图案
从纹饰上看,京作家具善于从皇宫收藏的铜器、玉器和汉代石刻艺术中吸取素材作为装饰,在桌案、椅凳、箱柜上都有普遍应用。
此外,在宫廷京作家具上也时常能看出仿古璧的图案装饰。清代中期,乾隆皇帝极度崇古好玉的思想给清代宫廷家具的装饰风格带来一定的影响,在这一时期京作宫廷家具上出现了一些从古玉上借鉴过来的涡纹卷珠和玉璧纹,此类家具并不是在器物上镶嵌玉器,而是在硬木材质的家具上雕饰出仿玉的图案纹样。其中,黄花梨玉璧纹圆凳就是一例。此圆凳以黄花梨木制成,凳面下方的束腰上雕饰着涡纹卷珠开光,鼓腿彭牙,在其牙板与腿子相交处雕刻出涡纹谷璧的仿玉璧形象,是清中期家具中较为流行的装饰纹样,广泛见于京作宫廷家具的宝座、床榻、几案、椅凳、屏风上。
相关知识
京作家具:兼容并蓄 自成一家
红木行业领袖人物冯广洪:为京作家具之乡献力量
红木行业领袖人物邵桂岭:留住京作家具的“骨血”
京作家具走古典现代结合之路 彰显人文色彩
中国京作家具文化论坛隆重召开
赵夫瀛 北方消费者对京作家具研究推动大
孙运丰 要做就做能让后人收藏的京作家具
邹枫 艺威有责任去挖掘京作家具上的精华
郭文通:京作家具的工艺演变
郑德发 正德发红木传承京作家具老套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