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银时代下的筹谋
地产白银时代之下,宏观局势正在倒逼着各大房企进行内部结构调整,甚至转型。有远虑者,已提前筹划布局;而安于现状者,或许不久就将退出舞台。
“整个房地产行业出现衰退和下行,源于客户对地产信心的丧失。”近日,新宝龙集团董事罗盛文在接受《中国房地产金融》专访时表示,从整体行业来看,地产的黄金时代的确已经过去,宏观局势正在倒逼各大房企不得不进行内部的结构转型和调整。
有意思的是,房地产趋冷的大背景之下,专注于地铁轨道物业的新宝龙集团,其受到的行业性波及几乎可以忽略不计。在不少业内人士看来,这家公司似乎更像是房地产细分领域内的一位典型的先行者。
特色地产的幸运
新宝龙集团创建于2005年,总部位于重庆,是国内唯一一家专业从事轨道物业开发的房地产公司。与普通民众熟知的住宅、商业开发商不同,这家企业的业务则以地铁上盖物业和围绕轨道物业开发为主,并且涉足轨道物业管理和商业运营管理等衍生业务。
公司董事罗盛文坦言,正是得益于公司主营的特色轨道物业,才得以在房产寒潮中受到较小的行业性波及。对方介绍,截至目前,公司除了一小部分业务涉足文化地产、旅游地产之外,主营业务依然瞄准轨道物业,即地铁上盖项目。
这一具有一定特色的主营业务,通常需要联手当地的地铁公司一起合作,围绕地铁的上盖物业,如住宅、商业物业,进行深耕细作。截至目前,新宝龙集团已在重庆、西安、南京、长沙、成都等多个城市进行战略布局,并完成多个地铁、轨道物业项目,如重庆多条轻轨站的商业小区和综合性商业物业;西安2号线地铁上盖建筑,同时也是西安目前在建最高的地标建筑——西安环球贸易中心等。
“轨道物业的开发,通常规模病不大,但其住宅项目的刚需位置普遍都较好。这样一来,也使得轨道物业的总体项目收益较好。”不过,罗盛文也坦言,整体房地产下行趋势之下,公司也难逃被波及的命运。不过好在,由于处于地产行业的细分领域,受波及的影响范围也较小。“如果有10家房地产企业受大环境影响出现业绩损失的话,那么我们受到的损失排名最多在第八、第九名序列,还在可承受范围之内。”
“我个人认为,未来的住宅需求,主要是改善型住房。如果用人口结构调整和住宅供应量来推导出‘刚需’的话,我觉得‘刚需’本身就是一个伪命题。”在罗盛文看来,大量的城市人口出现,加上计划生育政策的实行,几代独生子女所造就的4-2-1型家庭结构中,购房主力90后其实已经普遍没有购买新房的需求。
“到90后这一代,他们的爷爷奶奶、外公外婆辈们留给他们的房子已经足够解决他们的基本住房需求。”对90后而言,这些相比70后、80后人群具有更加鲜明个性化的一代人,他们最可能做的,或者便是将这些房子换成自己喜欢的房子。
未雨绸缪布局政府募资
“现在我们新增一块业务,专门为某些地方政府提供金融服务。”罗盛文透露,就在近日,他刚刚从内蒙古包头考察回来。据悉,目前在包头,当地政府正在试水开发中国第一个真正意义上的棚户区改造项目,每套房子均为五六十平米的小户型,用于当地棚户区居民的住房使用。
罗盛文认为,对于一线发达城市而言,未来或许仍能以改善型住房作为房地产行业的发展支持。但是对于诸如包头这类二、三线城市而言,棚户区改造项目则将为当地带来不少的财政收入和多达12类行业的拉动,特别是针对钢铁、建材等过剩产能行业的拉动。
公开资料显示,作为内蒙古福最大棚户区,包头北梁棚户区占地13平方公里,涉及11个行政村和15个社区,总计超过4.7万户居民,人口数量超过12万人。在该地区,90%以上房屋为建国前后建成,70%以上居民无固定收入。
根据官方的前期预算,北梁棚户区搬迁改造计划总投资约200亿元,仅市政基础配套资金就高达48.5亿元,利息等融资成本约41.5亿元。这对一年才345亿元财政收入的包头地方政府而言,显然有着较大的资金缺口。
中国社科院农村所宏观室主任党国英认为,就棚户区改造,中央去年补贴700亿,今年补贴到1000亿问题不大。但千亿补贴对于耗资万亿的棚户区改造来说,显然是杯水车薪。“政府投入的资金应该是引导性的,棚户区改造更多应该采取市场化方式招标。”
到目前为止,棚改资金中约有一半来自国家开发银行的贷款。国开行为棚改先后引入诸多社会资本,起棚改贷款优惠利率约为4.99%,相比基准利率下浮20%左右,并取消了所有服务性收费。
党国英提议,国家可以出台政策,通过降低贷款利率等方式鼓励民间资本以直接投资、间接投资、参股、委托代建等多种方式参与棚户区改造,从而拓宽棚户区改造的资金渠道。“棚户区改造应该采取市场化招标的模式,加快推进。”
“地产白银时代真的已经到来。现在的情况已经不是我们想不想转型的问题,而是在这种大环境下,必须要尽快地调整内部结构,否则趁早离开这个行业。”为此,罗盛文早在棚改方案提出初期,便有意为公司另辟一块新业务,专门为政府提供金融服务。通俗的说,便是为政府项目提供多渠道的定向募资。
土豪开始抛售闲置豪宅
罗盛文认为,多年来不少地方政府的财政收入无法摆脱房地产的捆绑,大多需要通过卖地增加地方财政收入。加之近十年以来,房地产产业链上所存在已久的产能过剩问题,外加今年以来日趋严峻的地产存量问题。房地产企业转型不但迫在眉睫,同时也已处于箭在弦上的危急时刻。
“今年一定会死一批房企,另外,因为房产投资收益大幅缩水,很多人都开始处理闲置的房子。”以罗盛文自己为例,地产行业最繁荣的时候,他跟诸多地产土豪一般,在全国各地购房置业。但从今年开始,他却开始计划抛售到手中闲置的房产。一方面回笼资金,用于其他资产配置,另一方面则是对房产行业的投资收益,信心尽失。
“最后可能就是在经常停留和往来的几个城市考虑继续持有,像一些没有增值的房产,我会考虑抛售掉。”罗盛文认为,在现行大环境下,投资房产如果不增值,便是亏损的信号。他的这一观点,与国泰君安首席经济学家林采宜的观点如出一辙。
就在日前,林采宜接受《中国房地产金融》杂志专访时便提出,目前宏观经济下行通道中,即便房产价值保持稳定,但从其各种投资成本综合考虑,正不知不觉中踏入投资亏损的隐形领域,建议房产投资者不如卖掉房子去买股票。“当然,买股票也是也要选择那些优质的好股票,因为现在已经不是过去随便买一只股票就能赚钱的年代了。”
相关知识
太阳能白银时代下的经典——再论新越蓝膜
白银时代下的筹谋
健康住宅正“需”时——白银时代下的黄金需求
业内大佬解读“白银时代”下的房地产市场
田明:白银时代下的朗诗轻资产战略
白银时代下的京城楼市 20000元/平起购大三居惠15万
聚焦大数据时代下的房地产创新 好屋中国推新品
“共享经济” 时代下的地产创变主题年会圆满落幕
地板行业正处在转型期 新时代下的营销大革命
行业观察:电商时代下的衣柜行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