节油赛中见真知 开车更省油的小窍门及大误区 2011-08-21
网易汽车8月19日报道 石油已经是关乎民生的重要能源物资,它的价格涨跌都会引起全世界的关注,最近国际油价行情一路走低,国内油价巍然不动着实有些不地道,但是一次次的逆来顺受所产生的麻木感,已经让人们几乎可以预料新一轮的国内油价走势肯定不会是降。
本期的网易汽车《技术大讲堂》就来聊聊与油相关的话题,与以往由笔者平铺直叙的形式不同,本期我们将尝试通过专访专业嘉宾的形式来博取众家之长,通过平实的语言传递有营养、有价值的技术新知。前不久笔者现场见证了一场节油赛,是由某自主品牌厂商举办的柴油车型的节油赛,并且所运用的车型还是SUV。
对汽车只是有所了解的朋友应当明白,与汽油车相比,柴油车本身就具有清洁、高效、节能的特点,那么柴油车的节油赛,会将节油成绩提高到怎样一个程度呢?同时比赛当中选手是如何达到低油耗的成绩的呢?我们日常驾驶当中,都有哪些自认为能够节油的认识误区呢?笔者针对节油赛当中出现的若干特点,总结出一系列的问题,请教了当时出现在节油赛现场的厂方技术人员。
为什么节油赛加注燃油时通过量杯和天平同时计量?
技术人员:双重计量是为了精确的双保险,一方面是燃油的体积,另一方面是燃油的重量,两个标准同时衡量,保证每次加注的燃油量都一致。
解读:燃油的密度伴着气温变化特别敏感,不同温度下,相同体积的燃油质量会有很大区别,这解释了为什么夏天燃油消耗要比冬天略大,一方面有空调制冷的额外消耗,一方面燃油密度缩小,加注同等升数的燃油,夏天要比冬天的油更少。
节油赛的选手如何能将2.0T的柴油车开出2.44L/100km的最低油耗?
技术人员:开出这种好成绩有一个良好的驾驶习惯,油门的操纵不能猛加,猛减;再有就是比如日常一些小细节,包括空调的运用——什么时分开空调、什么时分开窗通风,这个都是有讲究的。日常生活当中70公里以下,要想省油的话就开窗,保持通风就可以了;但是开窗通风在70公里以上,高速行车的时分,不但省不了油,而且伴着风阻的增加它还会费油,所以这个时分你把窗户升起来开空调反而会比开窗户更省油。包括跟车的时分肯定要跟前车保持肯定的距离,减少刹车操作的次数,一个很重要的原因,就是匀速,猛加油和猛踩刹车的过程当中损耗是最大的。
匀速驾驶对节油重要
空调开启机遇有讲究
解读:车辆匀速行驶下,实际需要的牵引力特别小,发动机的符合仅需平衡阻力即可,发动机能够达到负荷最小的状态,所以说就能够省油。
节油大赛中是否答应空挡滑行?空挡滑行是否省油?
技术人员:虽然是节油赛,但是出于安全考虑,是严格要求不能熄火的,也是不能空挡滑行的。其次需要给大家纠正一个概念,人们日常认为空挡滑行会省油,其实这个是错误的,对现在的电喷车来说,带挡滑行是比空挡滑行更省油的。比如这款柴油机,转速在1300转以上,带挡行就不喷油,就是零油耗,如果摘挡滑行,发动机还是会保持怠速的喷油。
空挡滑行不省油
解读:带挡滑行通过车辆惯性反拖传动机构运转,维持发动机的正常工作,摘空挡滑行,发动机没有反拖的动力,因此就会连续保持怠速运转。通过观察行车电脑的瞬时油耗可以明显对比出空挡滑行和带挡滑行两种工况下的油耗差异,前者的确油耗更高。
胎压恰当调高会不会更节油?
技术人员:胎压本身对油耗的影响不是很大,在正常胎压的情况下,不会通过加高胎压省油,但是你特别低的话肯定是会费油,只要满意轮胎的正常胎压,再往上把这个轮胎的气压打得多么大,对油耗的影响是特别特别小的,几乎可以忽略不计,因为车速起来以后,轮胎与路面基本上是滚动摩擦,不是滑动摩擦,跟轮胎气压已经没有太大的关系了。日常行车也是一样,不要认为标准胎压是2.3bar或者是2.5bar,人为的把它提高到3.0bar或者3.5bar,就认为会节油,这个都是错误的。
胎压太高不省油
解读:对于日常用车,经常检测胎压无论是对行车安全还是降低油耗都有帮助作用。但是只要保持胎压不过低即可,反而过高的胎压并不能明显带来油耗降低,反而增加了爆胎的几率,得不偿失。
延伸阅读:
助力哈弗H6 长城绿静2.0VGT柴油动力解析
轻量化与新能源 宝马技术储备的未来之路
生命的奇迹?为何高铁没有装备安全带
无论发动机、变速箱还是底盘、悬架,《技术大讲堂》用深化浅出的语言全方位的向你阐述汽车各方面的先进技术。看过《技术大讲堂》后你会对汽车有着更加全面的了解,4S店的销售人员很难再用那些听上去神乎其神的技术名词忽悠你,你将成为一个真正的汽车技术达人。
相关知识
节油赛中见真知 开车更省油的小窍门及大误区
空调怎么样最省电 用空调最省电的小窍门
出租车比省油,小窍门一起来学学
夏日用车节油有窍门 巧开空调合理驾驶更省油
怎样开车最省油 节油高手有一套
油价再上调 开车省油技巧帮您节省成本
汽油涨价路难行 开车如何才能更省油(组图)
奇瑞专家支招秋季自驾游如何更省油
驾驶技巧:开车省油的9个窍门
汽车省油小窍门 专家为你支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