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装修资讯 > 安信地板再次送检首现甲醛超标 敲响监管警钟

安信地板再次送检首现甲醛超标 敲响监管警钟

https://www.biud.com.cn 2012年03月06日12:44 家居装修知识网  

  一波未平,一波又起。就在安信地板董事长卢伟光等高管刚在上海举行完新闻发布会“辟谣”第二天,佛山万科新城湾畔7号楼所送检的安信实木复合地板样品被查出甲醛释放量为1.9mg/L,超过国家标准限量1.5mg/L。

  这是万科自2月22日公布首份复检检测报告以来,所送检的安信地板样品中第一次出现甲醛超标的情况。

  广州检出首例安信“毒地板”

  截止至3月1日,万科已累计公布64份复检报告结果,其中,63份报告的甲醛释放量符合国家标准,1份报告甲醛释放量超出国家标准。即为佛山新城湾畔7号楼所送检的安信实木复合地板样品甲醛释放量1.9mg/L,超过国家标准限量1.5mg/L。上诉超标样本对应的地板采购面积为3162平方米(其中150平米尚未使用),采购金额52.2万元,约占安信地板采购总额的0.40%。

  在获悉新城湾畔7号楼的送检样品存在超标后,万科佛山公司已启动紧急预案,相关的地板更换和客户补偿工作已经启动。

  另外,安信地板在其官方网站上发布《致广东佛山新城湾畔七号楼业主的一封道歉信》称,目前已启动预案,该批地板除佛山新城湾畔二期项目7号楼外,未用于其它项目。公司将配合万科方实施客户补偿方案,对业主进行赔付。

  检测被指缺说服力

  安信伟光发言人胡娅表示,受检的安信地板甲醛释放量在0.2mg~0.8mg/L,全部符合国家E1级标准,只是个别产品的规格和标识存在问题。此前万科公布的检测结果也显示,安信地板甲醛的释放量均低于国家标准。

  对于这个结果,多位业内人士提出了质疑。

  事实上,目前木地板市场中关于E0级的宣传很多,大多消费者也认为,E0级是更加安全和环保的地板标准。而一位业内人士告诉记者,其实中国的地板标准根本就没有E0级,这个标准倒更像是企业用来做宣传而制造的概念。

  资料显示。我国对地板的环保等级要求是E1级,即甲醛释放量小于等于1.5mg/L。而市场上通常所说的“E0级”标准,则要求甲醛释放量小于等于0.5mg/L。

  如果按照E0级的标准要求,在安信地板此次公布的检测结果中,就有部分抽检样品的甲醛释放量超过0.5mg/L,显然并不符合标准。但若以E1级标准来衡量,这些地板无疑都是合格的。

  对此,胡娅明确表示,安信向万科供货的地板并非如外界传言的E0级,在安信伟光与万科的合同中也没有规定E0级这样的标准,安信是严格按照与万科的合同供货的。但有消费者质疑,这与安信当初宣传产品时不符,有“偷换概念”之嫌。

  另有业内人士表示,万科送检的是不是同一批次的地板,以及检测的结果是否公正都很难令人相信。

  敲响监管部门警钟

  毒地板事件,到底是“恶意中伤”还是“确有此事”目前还不得而知,相信只能等待质检部门的检测结果出来后才能定论。但此事的出现绝非偶然,涉事企业甚至相关监管部门都脱不了干系。

  监管一直有,但监管不力才是客观事实,往往监管只是停留在口头,停留在纸面上,并没有用实际行动。但愿我们的各级管理部门能够吸取教训,早早行动起来,不要让此类事件再次发生。

  安信地板事件再次向人们敲响了警钟:监管部门要切实履行好自己的权责,要有所作为。

  “涉毒”事件影响消费信心

  尽管安信地板官方网站显眼位置的各种检测报告均显示“安信无毒”,但消费者仍然心存疑虑,人们对于精装修房用材的不信任感不断发酵。

  安信地板董事长卢伟光承认,该事件对安信品牌的市场产生了很大的影响。造成的损失是巨大的,原本安信过亿的月度营收高位垂直降至谷底。

  不管安信地板事件最终如何收场,此事已经撕开了蒙在精装房上的遮羞布。多年来令人们不满意的精装质量问题,多年来存在的开发商不重视装修质量问题,多年来下游装修及建材商凑凑合合干活的问题等,因这次事件爆料人的几句话而暴露无遗。

  如何在事件发生后化解消费者对品牌的不信任感,如何挽回在消费者心目当中的形象,真正做到企业诚实守信,这是摆在安信面前且无法回避的一道难关。

相关知识

安信地板再次送检首现甲醛超标 敲响监管警钟
3月1日:万科第六批安信地板复检结果显示其甲醛量超标
万科公布首个安信地板复检甲醛超标楼盘
广州万科楼盘项目首批安信地板已送检
检验报告最终结果未出炉 卖场安信地板悄然降价
安信地板致消费者、公众及各媒体的公开函
安信地板再次中标万科2013-2014年度供应商
关于安信地板引发的室内环境甲醛污染问题
甲醛超标敲响行业警钟 零甲醛禾香板成主流
万科北京安信地板送检合格 业主忧入住时甲醛超标

本文来自 家居装修知识网 安信地板再次送检首现甲醛超标 敲响监管警钟 https://biud.com.cn/news-view-id-10320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