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装修资讯 > 回顾:佛山陶博会历经十年 路在何方

回顾:佛山陶博会历经十年 路在何方

https://www.biud.com.cn 2012年04月24日15:34 家居装修知识网  

陶博会十年路

  (2002~2012)

  “欢迎来到陶博会!”在装修精致的各大陶瓷展厅中,这句话被翻译成各种语言,成了4月和10月的佛山一句从不失约的问候语。然而,作为佛山最大的展会,陶博会在迈入了自己的第十个年头后,在昨天闭幕的第十九届陶博会里,可能有不少参展商却在心里嘀咕:还有必要翻译成那么多种语言吗?

陶博会往往请美女作阵陶博会往往请美女作阵

  这个小小的细节映衬了陶博会和它背后整个陶瓷产业的变化发展历程。10年之前,陶瓷企业的兴起促成了陶博会的发端,陶瓷产业在本世纪初的高歌猛进也使得陶博会到2006年达到顶峰。但随着陶瓷总部经济开始发展壮大,仍然以展示为主的陶博会开始走下坡路……

  陶博会10年历程背后,是整个佛山陶瓷产业的缩影。10年里留下的一道道车辙里写满了整个佛山陶瓷产业的跌宕起伏。如今渐成“鸡肋”的陶博会未来该走向何方,仍没有明晰答案。

  10年来大事记

  2002年10月18日,第一届陶博会拉开建陶展会序幕,成为业内一场盛会,也是中国第一个建陶博览会。

  2003年~2006年,陶瓷博览会每年设定为两届,分别是4月18日和10月18日开幕,这个时段,陶博会成为国内外响当当的一张名片。

  2007年,佛山陶瓷产业开启了壮士断腕般的转型升级。短短两三年内,佛山关停转移了300多家陶瓷企业,仅保留62家环保达标的生产型企业。

  2008年7月,瓷海国际交易中心开业;随后10月18日,中国陶瓷产业总部基地正式营业,这也是国内首个专业性陶瓷产业总部基地。

  2010年~2012年,建陶商贸圈形成,群雄逐鹿的格局再现。

  跌宕起伏 10年陶博路……

  10年之前,为了展示产品陶博会兴起

  1978年,一个香港商人带着两块被称为“意大利砖”的样品来到佛山,询问当时石湾的两家陶瓷厂能否加工出同样的商品。拥有深厚工艺积淀的佛山陶瓷工人们出色地完成了任务,并首次出口了40万块这样的“意大利砖”。在中国建陶史上,这几乎是有据可查的第一笔现代建陶产品出口。1983年,石湾利华瓷厂从意大利引进了全国第一条全自动生产线,就此开始了佛山建陶的辉煌历史。

  “当时有中央领导人来佛山视察,看到这条生产线,边看边高兴地说,‘这就跟印人民币一样’,秘书来叫他也不走!”如今已经73岁高龄的资深陶瓷人张永农,彼时还是利华瓷厂的一名员工,他听到的这句话后来被证明是个极其精准的预测。从上世纪80年代开始,佛山陶瓷产业开始迅速扩大,企业数量急速增加。“当年搞陶瓷,怎么做都赚钱。”

  进入21世纪,陶瓷企业的产业生态改变了。“供大于求,开始有库存了,要想办法消化积压产品了。”当时在佛山一家大型陶企任职的张成伟发现,公司开始需要展示自己的产品以打开销路。

  也正是对于展示功能的渴求,使得2002年佛山诞生了第一家陶瓷综合展销机构,在张永农的提议下命名为“中国陶瓷城”。“当时办陶瓷城的时候,就是打算要办展会,借助陶瓷城的展厅和展会的形式,把佛山陶瓷的产品推向全世界。”

  有了场地条件,有了产业基础,再加上厂商们急迫希望展示产品的需求,2002年10月18日,首届佛山陶博会启动了。

  “长”至三岁 陶博会迈入黄金年代

  10年过去了,在刚刚闭幕的第19届陶博会上,陶瓷城专门辟出一个角落,摆放了10年来每年陶博会的宣传展板。第一届陶博会开幕式的照片上,与会者的表情都可以用“喜不自禁”来形容。全国最大的陶瓷产区,办了第一届陶瓷展会,在很多行内人看来是当时全国建陶行业一件惊天动地的大事。

  “那一届陶博会,是全国独一无二的,全国搞陶瓷的,眼睛都盯着佛山陶博会。”在佛山,除了电视上的黄飞鸿以外,陶瓷几乎成了这座城市的代名词。作为佛山市内至今为止为数不多敢以“中国”二字打头的展销商场,中国陶瓷城在这段时间确实成了全国建陶行业的心脏。

  而与此同时,佛山陶瓷行业也迎来了发展的黄金年代。国内市场已经无法全盘消化,佛山的陶瓷企业开始将眼光放在了出口上。

  说起这一段历史,2003年创办雅士高夫的陈彦斌开心地笑了。2004年,他们迫不及待地把梦幻马赛克这种获得国家专利的产品拿到陶博会展示。那一届的陶博会上他们获得了第一张外商订单,一张订单就是30多个货柜的量。

  到2005年,出口订单成为陶博会主要方向的格局已基本成型。也就是在这一年,张成伟从原东家转换门庭,进入中国陶瓷城,并成为陶博会组织团队的一员。

  陈彦斌告诉记者,2004年至2006年都是这个行业蓬勃发展的时期,陶博会在当时的国内外声誉甚高,因此也有不少带着抄袭心态的观众前来观摩。2004年他们就遭遇了一次维权,那一次让参展企业刻骨铭心。他介绍,梦幻马赛克展出了,不久市场上就发现了一种仿冒产品相当逼真。“幸好参展前已经申请了专利保护,要不然真的难以维权。”

  很多业内人士都戏称,2004年至2006年这是建陶行业的黄金3年,而企业在生意经中也积攒了不少经验,成熟发展起来。

  2006年顶峰时期,开始出现这样那样的问题

  “其实我们不太关注陶博会。”昨日,佛山某知名陶瓷生产企业负责人告诉记者,他的态度代表了很多企业如今对于陶博会的评价。让他印象深刻的是,新中源陶瓷自行建设展厅的时候,一开始是一楼作为展厅,二楼办公,后来一楼展厅不够用了,二楼也改成了展厅,到最后三层楼全部用来做了展厅。类似现象引发了“陶博会参展企业分量越来越低”的诟病。

  不过,相比于佛山陶瓷行业遭受的危机,陶博会的问题还只是小儿科。2008年,佛山市政府连续出台三个文件,将此前传说已久的“陶瓷产业转型升级”板上钉钉。短短几年时间,佛山关停转移了300多家陶瓷企业,仅保留62家环保达标的生产型企业,转型过程中的阵痛让张永农记忆犹新,“你以为搬迁是搬家啊?陶瓷厂前期都是大把钱的投资,说搬就搬走了。很多窑炉搬不走的,只有就地拆毁。都是一边流着眼泪一边拆的!太痛苦了。”

  有一种观点认为,无论是陶博会还是佛山建陶产业,在2006年前后都迎来了自己行业周期的首个顶峰,2006年后,开始出现了这样或那样的问题。部分大型企业对展会和陶瓷城的态度悄然变化,表现之一便是一些大企业从陶瓷城中撤走自立门户,发展自己的展厅。

  2008年,金融危机后越发“僧多粥少”

  2008年,对于这个令佛山人自豪的建陶产业来说却是一道分水岭,转型升级摆在面前,其力度之大、范围之广在全国建陶业中备受关注。简而言之,环保是一道关口,留下的都是有能力投入保持清洁生产的大企业,而迁走的企业则在全国各地开枝散叶,有的进入省内的产业转移园区,有的则落子中西部城市,甚至远走东北,维系他们的是曾经共同的“佛山”烙印。

  留在佛山的陶企,在2008年后也开始了另一条发展道路,即总部经济,其标志性事件是当年10月18日中国陶瓷产业总部基地正式营业,这也是国内首个专业性陶瓷产业总部基地。当初新中源等企业自立门户的创举,如今已经成为一种被政府认可的模式,并力图在外迁生产环节后,集中保留研发、展示、营销、管理等企业总部功能,促使佛山陶瓷集群占领高端产业链。

  2008年金融危机来袭,给这个转型中的产业雪上加霜,市场的急速萎缩给这个正在“过冬”的行业泼了一盆冷水。紧跟着,这两年来,楼市限购令开始执行,装修市场连带受到影响。

  与此同时,欧洲对进口陶瓷进行反倾销,丢掉了成本优势的佛山陶企不得不重新争夺其他国外市场。

  企业大叹生意越发难做的同时,他们期望能通过陶博会争得新的客商,但是梦想难圆,近两三年来,他们对陶博会印象最深刻的一句话就是:“陶博会一年不如一年啊。”

  原来,众多企业发现,陶博会上僧多粥少,不仅外商少了,国内的商客也锐减。

  10年之后,陶博会成“鸡肋”?

  而今,在客商和参展商眼里,佛山作为全国建陶集散地的地位暂未被撬动,但是参展商开始抱怨外商越来越少,因为全国多地的“陶博会”分流了大量买家。佛山的陶博会究竟该往何处去,业界开始激烈交锋,甚至还认为,陶博会继续以展示为特色将无法继续生存。难道说,展会“老”矣, 尚能继续否?

  “陶博会已不能顺应市场发展的需求,展会内涵严重不足,客商也不把这种展会当一回事了。”陈彦斌虽然在这次展会上了夺得了100万美元的订单,但在他看来,客商减少很正常,因为这些年来参展的经历告诉他:展览形式、展览形象乏善可陈,展会带给客商的趣味性不足,他们逛了一两年之后就会感觉到乏味。

  展会“老”矣, 尚能继续否?

  “很多老客商反映不来也罢。花几万元来一趟却勾不起兴趣,也就难以与其他参展商碰出生意火花。”陈彦斌回忆,这两年他出国去参加意大利等地的展会,发现俨然不同。

  他介绍,到外国参加展会,自己变成客商角色,当地酒店服务生贴心的服务给客商感受到背后的真诚,现场参展商营造的轻松、谈生意的氛围也让他感觉到难以抗拒,自然而然就会坐下去谈谈,甚至还与当地的参展商喝一杯红酒进行深度交流。他说:“很多时候,合作的意向就是在碰杯中产生的。” 对比佛山的陶博会,陈彦斌直言说:“商业味道太浓,展览冷冰冰,客人有意向就谈,客人没有意向就变得冷冰冰,而且营销人员的服务意识也不够,推介时,对产品工艺、内涵的理解不深入,怎能吸引客商呢?”

  此外,也有部分业内人士感叹,政府部门对陶博会的扶持越来越少,导致展会越来越冷。一个微妙的细节引起了行内人的注意:就是出席开幕式的领导的级别越来越低。

  对此,也有一些业界人士持不同看法,认为政府部门扶持搭台办起展会后抽身而出也没有错,因为市场如何发展是市场行为。

  对于参展企业和客商的看法,张成伟却认为,到目前为止,展示仍是陶博会和陶瓷城的主要功能,“现在全国有4000多个陶瓷品牌,但销量最大的不过2%,说明仍然处于群雄逐鹿的混战局面,这种背景下以展示为特性的陶博会仍有生命力。同时,鉴于陶瓷企业营销上系统性不强,陶博会可以通过一些活动来拓展企业的销售渠道。”此外,他认为陶博会担负着作为一个窗口展示佛山陶瓷的责任。

  资深陶瓷人:10年了,该重新思考下展会的定位了

  在客商和参展商对近两年的陶博会颇有微词的同时,佛山陶都的商贸圈格局也悄然在变。

  沿着季华西路往南庄方向行驶不难发现,在中国陶瓷城至中国陶瓷产业总部基地之间的距离大概是9公里,但是沿路的展览载体就有:中国陶瓷城、中国马赛克城、1506马赛克城、瓷海国际、陶瓷产业总部基地,而华夏陶瓷博览中心也近在咫尺……它们虽然已经开始错位设展、细分市场,甚至重新定位,与原有的陶瓷城形成一种新的竞争。

  至此,建陶的新商贸圈格局已经不再是陶瓷城一家独大,而是集中在石湾、南庄遍地开花,新商贸圈正在逐步形成。张永农观察认为,陶博会展会组织过于分散令陶博会人流旺不起来。一些客商也感叹,而今佛山的建陶行业每天都在做展会营销,并不在乎是不是来参加陶博会,因为陶博会与日常企业展厅展示的产品并没有太大区别。

  随着商贸格局悄然在变,张永农建议:“陶博会光展不卖难长久,陶博会属于业内盛会,其实应办成展销形式的卖场。”他认为,陶博会最好能改成一年一届,集中展馆,并取消普通市民的办证进入,“只有提高了人气之后,才会带来商业氛围上的改变。”他建议陶博会也可办成嘉年华的形式,提高公众参与度。在他看来,佛山是个“小”城市,缺乏知名度,缺乏便利的进出口和商业配套,这是佛山举办专业展会的先天不足。

  究竟谁的答案是正确的,或者所谓的正确答案是否存在,只有等待时间去说明。就像10年之前一样,行业的发展让陶博会走上了展示之路,10年之后,同样是行业的发展让陶博会的展示之路似乎成了末路。“10年了,我们该重新思考一下整个行业和展会的定位了。”张永农悠悠地说。

相关知识

回顾:佛山陶博会历经十年 路在何方
2012年第20届佛山陶博会十大亮点抢先看
第十九届陶博会:是活力再现还是老态龙钟?
陶博会张成伟:世界品牌 中国舞台 打造服务产业的国际化平台
严邦平:佛山陶博会是新品牌展示和招商平台
佛山陶博会四月中开幕 将推创新举措
对话张成伟:三十而立,佛山陶博会的反思与期待
电影版佛山陶博会:“天下无双”到“国王归来”
第十七届佛山陶博会在中国陶瓷城隆重启幕
新探索:三大展馆齐贺第26届佛山陶博会盛大开幕

本文来自 家居装修知识网 回顾:佛山陶博会历经十年 路在何方 https://biud.com.cn/news-view-id-12043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