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木家具:一个新的炒作神话? 远未到结尾
缘起 被热钱暴炒的红木概念
从上游、中游到下游,红木家具的每一环节都充满了热炒的味道
伍氏兴隆家具的门市部里,一张用来当办公桌的明式桌上,并列着两个液晶显示屏,左边的电脑屏幕上挂着“伍氏兴隆”的论坛,销售人员或董事长伍炳亮本人不时地刷新着论坛上对红木市场的讨论。
作为土生土长的广东台山人,伍炳亮看着红木家具制作在台山从无到有,从小变大,直到今天变成中国最主要的红木家具生产地。到今年,他已经介入这个行业29年。
“这么多年什么都经历过了,80年代末的动乱、1991年海湾战争、1996年台海风云、1997年亚洲金融危机、1999年美国科技股震荡。当时红木家具是外销,每次动荡都会对公司造成一定的影响。”在回答最近小叶紫檀价格从暴涨到暴跌对红木高仿古家具行业的影响时,伍炳亮先回顾了他入行29年来所经受的历次危机。
对于最近这次紫檀泡沫破裂,他说:影响并不很大。停了一下,伍炳亮又说:“媒体不应该打击消费者的信心,媒体应该保护中国传统家具这个好不容易才成长到今天的行业。”
之所以提到媒体,是因为有报道称,福建炒家的热钱进退造成了去年第四季度到今年三月份的紫檀泡沫破裂。
打击 价格下挫40%几遭腰斩
随着檀香紫檀原料的枯竭,印度小叶紫檀作为其最好的替代品,立刻为收藏与投资界接受。小叶紫檀在2006年年底的价格为每吨18万元-20万元。2007年之所以突然涨价,主要是印度在这一年加大了对华限制出口的力度。于是,小叶紫檀的高回报率马上受到各方投资者的关注。
热钱大量涌入红木原材料市场,各种红木价格顿时水涨船高:
2007年8月间,广东市场的海南黄花梨从每吨50万元上涨到270万元,一年内价格涨了五倍多。最上等的木料被人为炒至每吨2000万元,相当于每克20元人民币。
印度紫檀也在涨价,2007年一年间,由每吨30万元涨到70万元-80万元,上等木料每吨超过160万元。东南亚酸枝木类木料尽管便宜,也从每吨3万元的起点,翻了一番。
热钱不仅仅来自福建。一些香港和台湾的木材商人,早就看好了大陆的原材料需求量,在港台市场接近饱和时,大举进入内地,形成整个红木家具产业上下游的投机,拉动价格大幅度变动。
虚拟经济中的“眼球就是金钱”法则,活生生地发生在中国红木市场上。价格越是上涨,关注红木市场的人就越多,这种来自红木行业最上游的高回报,无形中加剧了投资形式的白热化。于是,在能够看到的资料中,从2007年11月开始,印度小叶紫檀每吨涨至人民币75万元,达到价格的顶点。
那时候的行情确实有点离谱,比如今天买进4万元一吨的木料,后天就能卖到6万元一吨,吸引力巨大。
但好日子并不长远。伍炳亮说,两年中原材料价格涨了5倍,成品家具价格涨了3倍。制作和销售厂商成本激增,不得不减少小叶紫檀的使用。
时间的流逝对于商人们而言,是银行贷款期限的如约而至。大量囤积小叶紫檀的木材商开始抛货还款,其结果就是2007年底开始的原材料降价,这一降价风潮又由于生产厂家的转产所导致的销路不畅而愈演愈烈,到2008年3月,小叶紫檀的价格降到每吨40万元,比最高价位时骤然下降了30%-40%。犹如当下中国的股市,价格瞬间遭到腰斩。
金矿 红木家具拍卖会频创纪录
红木原材料市场的风云变幻,还没有深刻的影响到中国的消费者。相反,他们能够直接感受到的,是红木家具价格的节节攀升,以及人们越来越浓厚的红木情结。
在2005年8月北京翰海秋拍会上,国内家具拍卖的最高价被一只清初黄花梨雕云龙纹四件柜以1100万元人民币的成交价刷新。
到了2006年的“国际顶级私人物品展”,元亨利古典家具在现场卖出了上千万元的家具,且与外国买家签约成交意向1.1亿元。
一年后的2007年11月北京保利中国艺术品夜场拍卖会中,清乾隆紫檀方角大四件柜以2800万元的价格刷新了翰海两年前创造的中国家具拍卖的世界纪录。
这些看似有着巨大升值空间的艺术品投资,成了投资者眼中的“金矿”。
在中国近20年来的一些非常态商业行为中,从兰花到普洱茶、从邮市到楼市、从钢筋到红木,无一不被人们指为炒作。
至于炒作的方式,这位行家总结为:“不外乎是用文化包装和对材质的过分强调,以炒作误导消费者,用不理性的消费把这个市场搞乱。”
抽薪仿古家具将面临无米之炊
成堆的黑红色红酸枝沉静地浸在台山四月的雨水里,但它们却不是伍炳亮最想要的越南黄花梨,用他的话说,从现在起越黄还只够用两个月。
“仿古家具第一是神、第二是艺、第三是材、第四是韵。我把材排在第三位,在黄花梨和小叶紫檀真正绝迹以后我也会选用上等非洲红木来制作仿古明清家具,把中国传统家具制作中的精工技艺和神韵传下去。”伍炳亮说,但他仍会把“非洲黄花梨”看作是“非洲硬杂木”,而且不会去用这种木材。
伍氏兴隆家具的门市的里,收藏着一块两尺见方、自然发酵40多年的普洱茶。尽管伍炳亮一再亮明自己的观点——这种观点也完整地出现在他的《仿古家具市场将迎来“温暖的春天”》一文中,他坚持认为收藏濒临绝迹的黄花梨、小叶紫檀家具与10年前轰轰烈烈地炒作普洱茶不是一种概念,他说普洱茶的策划是在炒作普洱这个产地,而黄花梨和小叶紫檀的珍贵在于它们几百年才能成材的漫长时间。
坚持“有人在利用黄花梨和小叶紫檀的稀缺性进行炒作”的观点指出,提升普洱茶价值的一个重要部分是收藏时间,“干仓普洱”在自然发酵的环境中收藏时间越久其价格就越高,因为50年前的茶、甚至30年前茶很快要被人喝光了。这个道理也适用于红木中的顶级濒危品种海南黄花梨和印度小叶紫檀的收藏。
对策最后的绝招:寻找替代品
面对日益枯竭的红木原料,聪明的中国人想到了一个方案:人工种植黄花梨。福建漳州的种植面积,今年将达到两万亩以上。广东中山也试种了海南黄花梨,20世纪80年代种植的海黄,现在最粗的胸径已有30厘米左右。它们身上都挂着一个标明学名的小牌子:绛香黄檀。
北京林业大学林作新教授说:“黄花梨木分公母,公株材心纤细,而母株材心较粗。对于母株来说,材心占木材直径的70%左右”。在林业科技人员的眼中,人工林只要管理得当、光照充分、科学施肥,30年成材是可以期待的。
围绕这些30厘米胸径的黄花梨,一些坚持物以稀为贵观念的商家和投资者认为,这种黄花梨,其深色的心材只有像鸡蛋粗细,更有甚者,认为材心只有牙签那么纤细,长到成材,至少得几百年或上千年,而且人工种植虽能在将来缓解资源短缺,但是它将会导致今天的收藏投资贬值。
中国家具协会传统家具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陈宝光认为,红木家具要持续发展,就不能盯着那四种稀罕木材不放,使用可持续利用的原料,才是长远之道。
在过去的几个月,关于紫檀价格的暴涨和暴跌,让一些红木家具收藏者的心情像过山车一样的起起落落。现在是收藏的一个旺季,CPI的价格变动,让许多人把目标投向了“收藏保值”,一批新的红木家具买家,就这样诞生了。按照历史的经验,这同时也是职业炒家活跃的季节,在过去的20年,他们的身影多次出现,并掀起一阵阵炒作狂潮,如君子兰、藏獒、邮票、普洱茶与和阗玉。
新闻链接
普洱茶:一个完美的炒作典范
上世纪80年代末的兰花热潮,是炒手们的开山之作,其影响堪比荷兰历史上的郁金香风潮,也让人见识了中国人对于炒作的疯狂。最近两三年来普洱茶的炒作泡沫消退,给一些人敲响了警钟。过去的三四年里,关于普洱茶的热潮,给人们示范了一个完美炒作的全过程。
在普洱茶的炒作里,来自台湾的炒家对普洱茶理论建设和输出做出了杰出的贡献。他们在上世纪末进入昆明,囤积了大量陈茶,以至于当普洱真正热起来的时候,昆明茶市上再也买不到3年以上的陈茶。
然后,他们开始变成意见领袖,关于普洱茶的“神奇功效”、“存储时间越长越珍贵”等等概念开始变得家喻户晓。普洱茶就这样变成了贵族,它本来是为东亚南地区那些每天中午去茶楼喝茶的阿伯准备的一种温和的饮品。在茶叶的历史上,它也算是名茶之一种,但是从来没有进入过前8名。
在炒作的整个环节中,没有消费者的存在,那些不幸处在最后环节的人被迫充当了消费者。在宠物热炒风潮中,甚至还包括人们家中的贵族犬。这些被狠狠地炒作过的,被打上了价格标签的物品,从此脱离了消费品的低级趣味,成为高贵的收藏品。
然后,热爱他们的普通人也变成了这些物事的奴隶。在2000年以前,普通的云南人每天都喝这种茶叶。但是今天,即使普洱茶风潮已经落潮,但再也不能从朋友那里喝到5年以上的陈普洱茶,许多人家的书架上堆满了各种包装的普洱茶,并计算着它变成黄金所要耗费的年份。
相关知识
红木家具:一个新的炒作神话? 远未到结尾
红木家具集群产业的三大危机
应对红木家具集群产业三大危机 技术人才是核心
红木家具价格疑似炒作 何为“炒木”探访根源
过山车红木家具的炒作神话
红木家具5年价涨6倍 疯狂炒作中神话破
劲飞红木:用红木家具锁定你的股市收益
黄石红木家具价格年年涨 炒作居多变现困难
红木家具产业新格局两点 往北,再往北
红木家具产业升级的“太兴答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