掀起家电价格的盖头来
硝烟弥漫的三大家电销售商价格“血拼”刚刚平息,新一轮家电促销又将随着双节碰头、一个金风送爽黄金周的来临而上演。然而,面对商家信誓旦旦的“低价”承诺,消费者的疑虑却反而多于欢喜:家电价格究竟是个怎样的体系?我们是否在被忽悠?
带着疑问,记者走访市场,试图掀开家电价格的盖头来。
定价权未完全转移
“现在的家电价格还是厂家主导”,上海交家电行业协会一位专家很肯定地说。
虽然这些年市场竞争异常激烈,连锁卖家又以规模化控制了终端,对厂家形成价格倒逼之势,但是家电品牌集中度比较高,基本都是大体量企业,已形成了比较成熟的运营体系,再加上需求的不断扩容以及新技术的运用,这些都还是让产业链上游的厂家对产品拥有了定价权。至于新崛起的电商,由于其在家电销售中所占比重过小,还不足以改变局面。三星家用空调营业总部总监马顺?说:“电商是一个重要的渠道,但并非主流渠道,所以制造商还没到被绑架的阶段。 ”
许多专家认为,厂家和商家在定价上的权利分配,以往可能是“8比2”,现在随着销售商越来越强势,比例可能已经变成“6比4”,但是厂家仍为价格主导者,商家的“放血”行为,通常是有周密的谋划,并不会太过伤及厂家利益。 “产品都是由厂家生产,价格理应由厂家自己来定。渠道商仅仅是提供了销售平台,从而获得厂家的返点。他们是不具有定价权的”,一位专家说。
某家电品牌营销负责人透露,该品牌的价格体系是由厂商选定的代理商系统控制的。国美系电商和苏宁易购采购模式,都是与国美和苏宁的实体门店采购体系保持一致,主要从该品牌的一级代理商拿货;而京东商城由于销量不大,主要是从二级代理商拿货;天猫商城由于是平台式的服务商,因此,在天猫上销售的商家基本都是通过二、三级代理商拿货。从不同的代理商处拿货,意味着不同的进销差价区间,而这部分差价就是商家的收入来源。同时,每一级的代理商手中掌握着不同的销售返点,这部分返点也是商家的收入来源一部分,销得越多,返利比例越高,这已经成为家电连锁巨头相对于中小散户的最大优势;此外,售后维修以及延长保修等服务,也为商家创造着利润。
由于采购渠道上占有优势,所以综合来看,低价促销对于国美、苏宁来说并不一定就是亏钱卖。而京东商城虽然拿货价格较高,但是与实体店比,运营成本相对要低,而且由于一些话语权较弱的家电品牌以及大品牌中的小品类,对于京东商城这样的电商也很重视,所以京东商城在某些品类、某些品牌、某些型号上也能拿到较低的价格,不会形成所有产品都亏钱卖。从以往历次价格战来看,各家的销售价格还都在相应的采购拿货价格范围内。有一些商家确实在亏本卖货,但也仅限于少数几个产品,他们会从销售返点以及售后服务上补回自己的损失。
这些年,家电市场虽然几乎天天放出“放血”消息,但是价格下行的势头并不十分明显。实际上,价格呈下行的只是黑色家电如彩电、手机等受技术革命影响比较大的电子类产品,而白色家电如空调、冰箱、厨卫等产品的平均单价是上升的。对于家电厂商来说,目前仍然是有利可图的阶段。有人透露,目前冰箱国产品牌的销售毛利约有10个点左右;洗衣机在15-18个点左右;进口的则少一些。小家电的利润尤其丰厚,据说一台30多元进来的风扇可以卖90多元,利润可达2到3倍。有数据说,今年二季度,家电行业出厂价格同比下降了2.8%,降幅较上季度扩大0.4个百分点,但是行业利润总额为149.3亿元,同比增长15.5%,二季度家电行业销售利润率为3.7%,较上季度上升0.4个百分点。
与国外进行价格比较,也可以佐证中国目前的家电还是处于相对高位。某网在今年5月调查发现,一些在中国制造的家电和电脑产品,不远万里到美国超市后的价格,竟然比作为产地的中国内地市场上的价格还要低得多。如一款高端配置的联想电脑,在美国好市多(Costco)上报价为1099.99美元(折合人民币6900多元),而国内京东商城的报价,在促销降价了1000元后,价格依然高达12399元,原价接近美国好市多的两倍。难怪京东曾表示所有大家电将在未来三年内保持零毛利,但是相关部门抽查却发现部分产品即使促销后毛利率也达到了10%。
从来不会“集体跳水”
有句俗话说:“从南京到北京,买的没有卖的精”。虽然家电市场让人感觉天天在“放血”,但是商家精明的技巧会让你在真正下单时“满不是那么回事”。
“扔炸弹”是商家屡试不爽的办法。把单品价格降到最低,来吸引消费者眼球,而在实际销售中,会把低价商品的数量限制到最少,从来不会“集体跳水”。就拿前不久三大家电销售商的价格战来说,根据比价网站一淘网数据,三大家电销售商实际降价家电产品所占比例都远低于50%,而且绝大部分降价产品在销售网站上都处于缺货状态。一位熟悉电视产品的人士明确地指出,在这三家网站当中销售的平板电视中,当季产品降价幅度不大,降幅大的只是库存产品。还有人发现,京东在价格战中主打大家电品种,小家电这类产品则不在“零毛利”之列。
那些处于产品周期中间阶段的产品通常会被商家作为 “炸弹”。对于消费者来说,当新品刚一推出时,由于价格较高,一般会选择等一等;而当产品即将淘汰时,由于功能款式落伍,一般人也不会太勉强自己。于是,中间阶段就成了绝大多数顾客的选择。为此,商家在定价上通常会把“降价广告”的主体确定在中间阶段产品上。以飞利浦9@9i手机为例,其刚上市时,卖场标价为2600多元,此后价格迅速下降,几个月内降到2000元左右,并维持了一至两年时间;当价格再降到1500元左右时,这款手机的市场生命也走到尽头,厂家停产,只销库存,而后在市场上绝迹。据说通常手机的成本一般在800元~1500元左右,加上厂商利润,市场卖价在2000元左右正好。因此,你会发现市场主流产品,价格总是停留在2000元左右。
专供专销应对比价
商家另一个低价吸引顾客的手法是在“专供机”上做文章。通常,采购量大所支撑的砍价能力可以赢得相对低得多的进货价,这成为家电连锁巨头削价竞争和扩大利润空间的主要砝码,但有时中小经销商也可以拿到相差不多的价格,其实家电连锁巨头的利润源更多地是来自于“专供机”。
据悉,家电连锁巨头在向厂家采购时通常要求提供 “特价机”、“常规机”和“专供机”三种类型。 “特价机”是指那些专门用于大幅降价或直接赠送的促销机,为的是吸聚人气、制造气氛。“常规机”与“专供机”的区别是,前者在各大小商场都可见到买到,后者却必须是由厂家定向生产和提供的某个型号,只能由一家商家包销的机型。专供机一般销售定价都比常规机型要低,但是这并不意味着商家少赚钱,事实正好相反。专供机的进价比常规机一般要低,厂家肯让利的原因除了因为货量大外,包销合同的签订也大大分担了生产厂家的市场风险。在销售环节,专供机的还价余地增大,这是因为实行专供机包销方式后,有效地规避了不同商场间同种机型的恶性价格竞争。如果机型相同,消费者可能会为省1元钱而货比三家;现在一种机型只有一个商家有,只有一个价格,没有谁来打这种型号的价格战,消费者主要依据其对不同外观、技术和功能的喜好来选择机型,再加上这种包销机一般又比常规机价格稍微便宜,所以反而更易出手。量大的专供机还可以增加商家的返利收入。据说在一定量的包销方式下,年底的返利可增加一倍。
通常,家电销售商在采购时会为三种机进行配比,特价机占比最少,常规机和专供机则占多头,这样既可形成多层次的立体攻势,又可大大拓展利润空间,尤其是对专供机的大量包销,可以使零售商的利润率大幅上升。
随着电商的崛起,如今还出现了“网络专销机”。据悉,目前有40多个家电3C品牌都已开始在天猫电器城试水网络专供款,推出专供机型近500个。一方面,由于线上消费的特点是大家对价格比较敏感,所以不是所有产品都适合拿到网上销售,为此厂商要推出针对网络的家电产品;另一方面,由于线下、线上模式运营成本相差大,会导致价格体系的不对称,线上价格往往具有优势,以天猫为例,品牌厂商直接在网上开店,同款产品的网络零售价往往能比线下零售价便宜15%以上,在这种情况下,消费者往往会采取“线下体验、线上购买”的消费方式,这对线下渠道商会形成冲击,尤其是当移动客户端的各种应用为这种比价提供了便利后,家电企业有了更大的急迫性要去为网络渠道规划不同的产品线,解决“渠道冲突”。但是,这样背景下的家电价格战对消费者来说也就名义多于实质了,因为不同商家之间、线上与线下产品的重合度不大,消费者无从比较,商家作的低价承诺也就无从印证了。据一位业内人士透露,有的专供机专销机其实并非专门设计,和一些常规机在本质功能上是相同的,只是在形态、色彩等方面有点区别,基本相同的产品在不同卖场以及网上会打着不同的型号,让消费者无法对比。记者在某卖场里也发现,某款专供冰箱无论是颜色、容量、冷藏,还是冷冻、耗电、功率等技术参数都和另一款冰箱一模一样,区别仅在于把手等外形样式的个别细微处的不同。
由此看来,面对家电市场“直破网价”、“欢迎比价”、“差价返还”的喧嚣,消费者还是要多长个心眼。可以预料的是,家电价格战仍将一轮轮继续,其正面意义是推动价格向价值回归。
相关知识
掀起家电价格的盖头来
2004掀起橱柜潮流的“盖头”
国货,掀起你的盖头来 | 庄承浩专栏
盘点2010家电价格 预言2011价格之战不会消停
家电价格明年面临调整 或将加入涨价大军
橱柜买卖 消费者心目中没有标准价格的概念
业内认为:家电价格很难上涨
微博水深何处去 碧浪弄潮占鳌头
以旧换新倒计时 万州掀起家电销售小热潮
以旧换新进入倒计时阶段 废旧家电价格疯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