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库:从“东北瓷都”到“中国陶瓷谷”
提及法库县,人们的脑海里会弹跳出两个字“陶瓷”。
陶瓷,在某种程度上,已经成为法库的“代名词”。可是,十年前当法库人在一片原野上,竖起“陶瓷产业”这块牌子时,投射来更多的是狐疑的目光。
十年磨一剑
从2002年第一条生产线入驻法库,到2010年成为沈阳市乃至辽宁省产业集群中一颗璀璨的明珠东北瓷都,法库人用了八年时间。而从“东北瓷都”到“中国陶瓷谷”,则只用了短短的两年。“这一历史性的跨越,离不开省委省政府、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离不开产业从小到大、从量变到质变的成熟历程,离不开法库县域经济后发崛起、政通人和、人心向一的政治局面和社会环境。”法库县委书记冯守权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说。
法库:从“东北瓷都”到“中国陶瓷谷”
有了这种和谐发展的“气场”,有了“争第一,创唯一”的法库精神,我们有理由相信,三年之后,法库必将成为东北亚现代建材产业基地、必将成为享誉世界的“中国陶瓷谷”!
从“东北瓷都”到“中国陶瓷谷”,法库陶瓷产业的蝶变历程,正演绎着一场中国县域经济发展史上的工业传奇。
厚积薄发的“东北瓷都”
2002年已成为法库历史上令后人瞩目的年份。
这一年,在东北老工业基地全面振兴战略的有力推动下,在“资源优势变产业优势”的方针指引下,法库县高举“工业强县”旗帜,以会招商、以商招商多措并举,踏上了颠覆传统农业县的发展历程:
2002年末,法库经济开发区内入驻的第一家陶瓷企业的第一条陶瓷生产线竣工投产,实现产值0.02亿元,财政贡献0.05亿,就业150人。数字并非让人震撼,但就是这样一组不显眼的数字,却见证了一个发展奇迹,一个属于法库的陶瓷时代就此盛装启幕!
2010年末,法库经济开发区内累计落户企业145家,开工建设各类生产线360条,实现产值230亿元,财政贡献4亿元,就业4万人。8月被中国工业陶瓷协会授予“东北瓷都”称号;9月被中国建筑卫生陶瓷协会授予“东北亚建筑陶瓷产业基地”称号。10月12日,荣获“中国产业百强县”称号。
短短8年,法库人就依靠陶瓷产业创造了一部工业发展的传奇,就把一个相对落后的农业县变成了全国产业百强县,彻底颠覆了传统农业县的历史,打造了一座令世人瞩目的“东北瓷都”!
华丽转身的“中国陶瓷谷”
成就面前,法库人并没有止步不前。
自2010年以来,加快陶瓷产业“二次创业”和进档升级步伐成了法库陶瓷产业发展的重中之重。
围绕产业调整和进档升级、产业配套服务平台建设、集约使用资源等主要工作,全面推进陶瓷产业“二次创业”,把“东北瓷都”打造成“中国陶瓷谷”。2012年9月,中国商业联合会授予法库陶瓷产业集群项目为“中国陶瓷谷”称号。
“两年来,我们招商引进的企业较以往有了很大不同。我们着力引进的是那些培育科技含量高、附加值大、环境污染小、资源消耗少的亿元以上陶瓷项目。”法库经济开发区管委会主任姜春杰告诉记者。
骊住建材、苏泊尔卫浴、广东新中源、西班牙博士盖等国内外100多家知名陶瓷企业相继落户法库。陶瓷产品发展到建筑陶瓷、工业陶瓷、高压电瓷、日用陶瓷、卫生洁具、艺术陶瓷、精密陶瓷等12大类27个品种,不但有大众化走进百姓家庭中的陶瓷产品,也有应用于军工、航天等各领域的高端陶瓷产品。
今年5月至今,短短几个月内,在法库县强有力的招商推动下,一个个重量级的企业和国际大品牌与法库县签约永德科技陶瓷有限公司投资3000万元建设的工业精细陶瓷项目、北京华电中科节能科技有限公司投资6亿元建设的LED生产基地项目、世拓(沈阳)建筑系统有限公司投资1.2亿元建设的文化石项目、沈阳新宝丽洁具有限公司投资2.2亿元建设的卫生洁具项目、沈阳市中瑞陶瓷建材市场有限公司投资2.5亿元建设的市场项目……个个含金量十足。
“我们对附加值高、产业拉动力强的龙头企业给予了更加优惠的政策支持。对能产生集聚效应的核心企业,则"筑巢引凤",帮助企业做大做强。”法库县长陈佳标介绍说。
在引进高科技产品的同时,法库县引领现有企业加快了产品进档升级步伐。去年以来,法库县为扶持企业进行技改已累计投资10个亿。目前,法库经济开发区内的所有投产企业全部实现了产品的升级换代,并从中获得了可观的收益。以前低端产品每平方米售价仅十几元,而今研发生产的高端产品已经提升至每平方米上百元,甚至有的产品达到了每平方米2000元。沈阳王者陶瓷有限公司董事长范金星告诉记者,他们企业的陶瓷产品的利润率已经从2006年12%提升到目前的20%,年产值也从2006年的七八千万元提升到了目前的1.56亿元。
产品的升级换代,不仅给企业带来了效益,更是为陶瓷产业发展插上了腾飞的翅膀。截至目前,法库经济开发区内入驻陶瓷企业171户,陶瓷贸易企业508家,建设426条生产线,竣工投产252条生产,安置就业6.5万人。1-9月,园区固定资产投入37.7亿元,实现产值285亿元,同比增长10.4%;财政贡献7.5亿元,同比增长36.36%。
法库荣获“中国陶瓷谷”称号,标志规模意义上的“东北瓷都”实现了向以高科技陶瓷产品为代表的“中国陶瓷谷”的转变,法库陶瓷产业真正实现了由量变到质变。
振兴的臂膀是强有力的研发团队
“我家2008年装修时买的地砖,160多元一块,是当时质量最好的。现在呢,30元一块的都比它强!”提及陶瓷产品的升级换代,市民陈先生深有感触的说。
法库陶瓷产品升级换代的飞速跃进,得益于强大的科研团队。拥有30多名研发人才的沈阳王者陶瓷有限公司总经理范金星介绍说,他们企业平均每10天推出三四款新产品,每年投入的科研经费超过400万元。
在法库陶瓷产区内,不但每个陶瓷企业自身拥有专业的研发团队,还设有专门的科研机构国家级陶瓷产业研发中心、新产品研制中心,组建了沈阳法库院士工作站。密集而强大的研发队伍,齐心协力、克难进取,将一项又一项的科研成果转化成具有国际竞争力的新产品:
法库陶瓷研发中心已研发出“应用于飞机黑匣子的高性能纳米隔热材料”、“氮化硅陶瓷轴承”、“利用地产原料替代广东黑泥”等 20个项目,已申请国家发明专利37项,其中利用陶瓷废渣生产出新型绿色保温建筑材料,广泛应用于建筑行业,极大的促进了法库陶瓷产业循环经济的发展;西卡陶瓷研发的碳化硅产品具有强度高,精密度高的特点,技术国内领先;军华陶瓷生产的热电偶,应用在工业传感器上,具有抗高温的特点;新中源企业针对法库气候、原料特点,实现微晶石本地化生产;骊住建材生产的陶板质量居于世界领先水平;科达燃气在生产工艺上不外排废气、废水、废渣,大幅提高了煤气转化率;环球高压电瓷产品应用于高压电器设备之中,性能优越……
高科技新产品的不断推出,不但让法库陶瓷产品引领国内外陶瓷产业发展方向,也为陶瓷产业发展开拓出更为宽广的天地,谱写了产品零库存的销售奇迹,同时也吸引了更多知名企业入驻法库,1-9月份,陶瓷产业园区内就引进重点项目26个,总投资额53亿元。
而今的法库已成为全国乃至世界投资者的投资洼地和经商集聚的宝地。
打造千亿产业集群的新航标
在省委、省政府和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下,法库陶瓷产业将进一步实施“国际化、品牌化、瓷文化”发展战略,围绕产业调整和进档升级、产业配套服务平台建设、集约使用资源等主要工作全面推进陶瓷园区“二次创业”。
“以改变中国乃至世界陶瓷产业发展格局的气魄,再大干三年,打造千亿产业集群,全力建设中国陶瓷谷。”谈到未来发展,法库县委书记冯守权信心百倍。
到2015年,陶瓷园区落户生产及配套企业努力突破1000户、争创省级以上名优陶瓷品牌100个、企业上市10户以上、从业人员10万人,实现产值超千亿元,把法库建设成为东北亚现代建材产业基地;汇建筑陶瓷、创意陶瓷、艺术陶瓷、工业陶瓷、特种陶瓷、新型建材等产业于一体,集科技研发、市场销售、会展交流、物流集散等功能于一区的循环经济示范园区,国内一流、国际知名的“中国陶瓷谷”。
腾飞的法库
近年来,在省委、省政府和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下,法库县发扬“争第一 创唯一”的法库精神,坚持不懈的优化发展环境,大力发展以陶瓷、新能源、通用航空、休闲食品、乳制品加工、新兴建材等为代表的先进制造业、以牛产业为代表的现代农业和生产型服务业为主的现代服务业,全力打造“东北瓷都、北方通航、中国牛县、山水法库”四大区域品牌,加快建设沈阳北部新兴产业基地、区域中心市场和现代田园城市,经济社会继续保持了又好又快发展的强劲势头,正迈向农业强县、工业大县、商业名县和文化名城,创造了令人羡慕的“法库速度”。2011年,县域经济社会综合指标提前4年进入全省县域经济第一集团,被授予全市唯一一家“特殊贡献奖”。
截至9月份,法库县实现公共财政预算收入20.3亿元,同比增长41.1%;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791.5亿元,同比增长30.8%;固定资产投资229.7亿元,同比增长48.8%。全县开复工投资3000万元以上项目162个,总投资353亿元,其中超亿元项目54个。主要经济指标增幅均居全市各县(市)前列。
相关知识
法库:从“东北瓷都”到“中国陶瓷谷”
沈阳法库潜心打造“中国陶瓷谷”目标千亿产值
2012沈阳法库陶瓷产业营销论坛召开
发现设计:从西班牙艺术到中国印象
法库陶瓷企业今年全部“清洁生产”
从余杭制造到中国创造,骆水根的诺贝尔梦想
瓷都梦想遭遇现实困境与尴尬 让我们走近法库
抛光砖进入“薄利”时代 屋漏偏逢连夜雨
新绿洲严必俊专访:从上下游整合到横向多元
沈阳法库“陶博会”落幕 获颁“中国陶瓷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