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装修资讯 > 气象局发布中国炎热榜 隔热环保品成降温新宠

气象局发布中国炎热榜 隔热环保品成降温新宠

https://www.biud.com.cn 2012年10月13日21:12 家居装修知识网  

  中国气象局国家气候中心最新研究资料显示,根据近31年来的气象数据,中国最热的十个城市分别是:重庆、福州、杭州、南昌、长沙、武汉、西安、南京、合肥、南宁。随着中国这“新十大火炉”横空出世,一时间,如何有效、环保地降温避暑,成为了市民们关注的话题。  

  传统的避暑方式,以现今的环保观点看来,确实是十分低碳环保的降温方式:要蒲扇、吃西瓜、露天乘凉……然而,随着地球整体温度的普遍升高,人们转而寻求更为“工业化”降温方式,开始在家中使用空调降温,出门则选择私家车、空调车,为的就是与日趋严峻的城市高温“对抗”。然而,如果我们仔细深究城市气温升高的根源性原因,就会发现这种看起来似乎特别“高科技”的降温方式,实则正严重地破坏着环境,使得“地球温室化效应”更趋严峻,不知不觉中走入了“饮鸩止渴”的怪圈——这种暂时人为工业化降温的手段,已被普遍认为不仅无法缓解城市高温的趋势,反倒造成了环境温度愈升愈高的恶性循环。

  汽车尾气的排放对大气造成的污染,已经众所周知;而传统的用空调降温的方式,也被权威环保机构认为对地球生态环境有着潜在影响。因为空调、制冷器,都采用的是氟利昂制冷,不仅消耗家庭、公司大量的电能,而且所使用的氟利昂,会直接或间接地破坏臭氧层,造成地球表面的臭氧空洞,而臭氧层的主要作用,是吸收短波紫外线。如此一来,无疑是破坏了地球原本隔离紫外线的“保护层”,使得大量紫外线可以直射到地表,造成地球温度的日趋升高。也正是因为这个原因,空调被环保人士认为是“不环保的降温方式”。因此,我们才说,使用高耗能电器制冷的方式降温,不仅不是一种可持续的节能环保的降温方式,反而是一种弊大于利、破坏环境、透支未来的“环保存款”的避暑方式。

  何为“高科技”引发深思  节能低碳成为“环保指标”

  在全国“新十大火炉”出炉、全球变暖日趋严峻的大背景下,何为真正“高科技”的避暑降温方式,引发了人们的深思。空调作为一种工业化的制冷产物,按照现在的环保眼光来看,显然够不上真正“高科技”的标准。真正的“高科技”,应当能够真正体现人类与环境和谐相处的智慧——有助于节约地球能源,有利于人类的可持续发展,和生态环境的总体平衡;应当有利于保护和维持地球环境的和谐美好,而非破坏。

  在这样的“新时代”环保理念的支持下,是否“节能、低碳和保护”环境,渐渐成为了人们判断“高科技”孰真赎伪的一把标尺。高科技并不应当只是给人们带来娱乐和便利,更应当为总体人类的长远发展,带来更大的福祉。由此,一些节能环保的产品在这样的大背景下应运而生,它们不仅本身耗能更少(大多数产品无需使用电源),而且还能帮助人们节约能源,实现了真正的“低碳”和“环保”。

  譬如在国外,节能环保的新型产品的研究与开发,早已起步,德国、法国和美国,都大力扶持环保产品的研发与生产。比如说,在德国,曾经生产过一种可以搜集粉笔灰的“环保粉笔擦”,当擦拭黑板上的粉笔字迹时,巧妙地就搜集了零散的粉笔灰,最后竟然能形成一根完好如初的“新”粉笔出来!德国人推行环保竟至于如此微小的细节之处,不禁令国人叹为观止。而在美国,太阳能热水器和电能汽车也早已推广普及,政府对于这种节能产品的生产和购买都有补贴政策。
>

  在中国,节能环保产品的普及起步较晚,但是,最近几年也在生态环境日趋严峻(如气温升高)、国人环保意识日益增强的大背景下,愈来愈被人们所认识和接受。譬如在国内,已经出现了节能环保型的窗帘,这种窗帘产品不仅能隔绝紫外线,还能够在夏天隔热、冬天保温,因此大大定减少了空调的使用率,为家庭和企业节省了可观的电费,也为环境保护做出了看不见但却巨大的贡献。这种环保产品中,巧妙地使用了高科技的成果,因此为地球环境和人类生态节省了大量的能源,可以说,是真正实践了“高科技”和”环保产品”核心理念。

  相信在节能环保的大背景下,人们保护环境的意识会越来越强,而同时,也将会有更多更好的节能环保产品应运而生,一起为我们生活的环境共谋福祉。


相关知识

气象局发布中国炎热榜 隔热环保品成降温新宠
环保地板成市场新宠 实木复合地板需求量大增
福布斯中国富豪榜发布:地产商让贤 科技圈接棒
路透社:境外最受欢迎中国品牌榜发布 中车、海尔、联想等上榜
福布斯发布2015中国富豪榜 王健林再成内地首富
2016中国慈善榜发布 许荣茂太平绅士荣获“终身成就奖”
福布斯中国发布中国最具创新力企业榜单:科沃斯强势登榜
安信地板发布中国地板行业首部环保绿皮书
日丰卫浴荣获“中国绿色节能建材部品”荣誉称号
中国第一家装修环保研究中心成立

本文来自 家居装修知识网 气象局发布中国炎热榜 隔热环保品成降温新宠 https://biud.com.cn/news-view-id-17455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