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家,就别做“失陪族”――来自视频短片《不在场证明》的警示
新华网上海12月9日电(记者吴振东)近日,视频《让一亿人触目惊心的不在场证明》和微电影《时间门》风靡网络,直抵人心的画面和第三方调查数据刻画了一副“失陪族”的画像:每天工作时间超过十小时;由于工作劳累,过半数的城市白领表示下班后不想和家人说话;超过70%的白领不与父母一起庆祝生日;70%的职业经理人周末时间被因公出差占据……
别做“失陪族”,别总是“不在场”。不少网友写下“保证书”:再不能忽视对家人的精神关怀,要珍惜与家人共度的美好时光。
爱家时间,中国人的新奢侈品?
“你有多久没有坐在自家的沙发上看书了?放假回家,你是不是仍不停发短信刷微博?”《不在场证明》与《时间门》里的台词碰触着人们的神经。上线一周内,点击率双双突破千万;新浪微博上,视频已被转发了5万多次,评论超过1万条,“失陪族”已成微博热词。
一家大型传播公司的客户经理施春阳就是一名典型的“失陪族”。他早出晚归,经常见不到自己20个月大的孩子。就在前两天,他把母亲的生日给忘了,是弟弟发短信告诉他,他才想起,自己很久都没给家里去过电话了。
从读书到工作到结婚,施春阳在上海奋斗了二十年,中坚、中产、中年,他们构成了中国“失陪族”的核心人群。看视频前,他也没意识到自己已是“失陪族”。
在一家外企从事财务工作八年的刘悦反思自己平时总是让家人等自己,“现在意识到,父母在衰老,孩子在长大,和他们共度的时间错过了,就没机会补了。”
“63%的都市白领每年只会有不到三次的家庭聚会;75%的年轻父亲因工作等原因错过了孩子的第一次说话。”零点咨询集团今年一项对全国15个城市白领阶层的调查数据显示,和家人在一起的时间,正成为生活中一项新奢侈品。
“失陪”有因,也隐藏危机
“我爱我的家人,我想给他们提供更好的生活。”这是多数白领为自己不得不“失陪”给出的理由。
社会学家表示,生活节奏快、职场竞争激烈、部分工作岗位压力过大,以及单一的价值观,是“失陪族”形成的主要原因。“一些人把事业上的卓越或物质财富的多少作为衡量自己幸福感的唯一指标,不知不觉伤害了最亲近的人。”上海青年研究中心主任黄洪基教授表示。
网友“南派三叔”说:“有一种失陪族,不是因为忙,是因为狂。坚定地以为一切皆可以经济价值来衡量,包括个人和家人的幸福感。”
同时,医生介绍,由于“失陪族”大都长时间超负荷工作,身体处于亚健康状态,胃病、冠心病、肝胆结石、抑郁症等疾病的患病风险也要高出不少。
从事基层医务工作多年的上海闸北区社区医生严正遇过不少这样的例子。“37岁的白领赵先生在今年初查出了胃病、胆囊炎和轻度抑郁,病不重但却感觉很痛苦,这是因为肌体长期负担过重导致的。”严正介绍,“现在赵先生辞了工作,却有了更多时间和家人在一起。最近我发现他身体和精神状态都好多了,这跟回归家庭有关吧。”
打开阀门,与家人共享幸福
“不论压力多大,都不应丢掉对家庭基本的责任感,不能总对陌生人客气,对家人漠视。”复旦大学心理学系副教授吴国宏说。他建议,职场人士要有意保留出一定的时间分配给家人,经常检查自己是否“达标”。
上海青年研究中心主任黄洪基强调,幸福感更应以家庭为单位来衡量,家庭幸福感的高低更能说明一个社会的和谐程度。
黄洪基进一步建议,政府应在全社会倡导“爱家”观念,可利用社会组织在社会组织多种多样的亲子活动。“社会评价体系、个人成功标准也应该多元。孩子如果愿意和父母住在一起,这有利于居家养老,政府应该支持。”
严正认为,要使身心健康,上班族需要适当锻炼。周末要争取和家人在一起做些户外活动,在放松身心的同时,分享快乐。
“如果晚上每个家庭的灯都亮了,是不是也是一种时尚呢?”有网友表示。
相关知识
爱家,就别做“失陪族”――来自视频短片《不在场证明》的警示
爱家调研视频《不在场证明》 失陪族浮出水面
爱家调研视频《不在场证明》失陪族浮出水面
爱家调研视频《不在场证明》失陪族群浮出水面
爱家调研视频《不在场证明》:失陪族群浮出水面
爱家调研视频《不在场证明》 失陪族群浮出水面
《不在场证明》告诉你什么是“失陪族”
爱家调研《不在场证明》:你的失陪家人很在意
爱家调研《不在场证明》 你的失陪家人很在意
《不在场证明》调研报告新鲜出炉 “失陪族”是怎样炼成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