橱柜品牌如何“走出去”?企业必须练好内外功
导语:1994年,中国生产出第一套整体橱柜,如今已过了整整17年,一批又一批的橱柜品牌进驻市场,有的品牌如星火燎原之势将专卖店遍布大江南北,有的品牌却黯然退场。企业如何能在卧虎藏龙的橱柜市场站稳脚跟,更好地“走出去”?业内人士表明,企业除了要在厂房规模、产品品质等硬件上下功夫,也和广告营销、售后服务等软件密不可分。
现状:橱柜进入发展期
产品细分成趋势
2000年之前,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人们生活质量开始大幅度提升。在许多家庭中,整体厨房的投入也越来越大,橱柜在市场中逐渐走俏;2000年之后,橱柜进入了品牌发展时期,各个品牌如雨后春笋般冒出来。“中国已经成为橱柜生产大国,不仅能满足自给自足的需要,还走出国门,走向国际市场。但是虽然表面看上去很风光,但是经过这么多年的发展,内在却‘伤痕累累’。”中国家具协会橱柜委员会有关人士表示,由于橱柜生产的入门门槛不高,所以很多小企业钻了这个空,用几十万就开始办厂,一些企业负责人甚至老板、设计师、安装师兼一身,2000后年之后有成千上万个品牌冒了出来,很多市场上存在着鱼龙混杂的局面。
“目前橱柜市场成一定规模的企业有500多家,橱柜产品已经进入细分阶段,轮廓日渐清晰。”该负责人表示,经过多年的发展,橱柜市场已经从传统的高、中、低档的厨柜产品的细分,演变成舒适厨房、健康厨房、低碳厨房、智能厨房等个性厨房。
问题:市场竞争愈加剧
关键选择好品牌
“由于橱柜行业有一定的利润,很多人在橱柜行业的门口徘徊,他们想进去,但是面对市场上众多的橱柜品牌,他们又不知道该如何选择。”中国家具协会橱柜委员会有关人士表示,如今市场的竞争愈加激烈,要选择好的品牌,除了看厂家规模、产品品质外,还要看广告投入、售后投入等。
在橱柜业内,有这样一匹“黑马”:2005年开始起步,短短六年时间已跻身于橱柜品牌前五强之列,拥有410家专卖店,百余家加盟商,一跃成为橱柜加盟商的最佳选择对象,加盟商的开店数量甚至超过了一些拥有十多年历史的老牌企业,这就是来自江苏南京的我乐橱柜。“很多企业投入招商的费用越来越多,但效果却逐年递减。有的企业用18年开了了1088家专卖店,有的企业用15年开了763家专卖店,有的企业用10年开了441家专卖店。”业内人士表示,我乐虽然成长只有短短6年,但是却开了410家专门店,平均增长率达到68.33家/年,这不得不说是业内的奇迹。
我乐橱柜兰州加盟商周海波表示,他加盟我乐已经有4年,时间虽短,但成绩斐然。周总表示,我乐兰州专门店的背后,有一个强大的团队默默地支持,“我们做活动的时候,公司总部会派专人上门指导,帮助我们完善陈列,同时总部还根据当地的情况给我们做策划,拿方案,正是因为有我乐这样团结热情的团队,兰州专卖店的业绩才会步步高升。”
未来:从把产品卖出去
到让品牌走出去
这么多的橱柜品牌,有的发展势头迅猛推倒前浪,有的却被后浪扼杀到摇篮里。我乐如何能在卧虎藏龙的橱柜市场站稳脚跟,打响品牌的知名度?
“在短短六年时间里,我乐的营业额呈40倍增长,不仅是把产品卖了出去,还让我乐这个品牌走向全国,未来甚至走向国际。”我乐橱柜总经理汪春俊坦言,这和企业自身的内外功分不开,“从江苏走向全国,让我乐橱柜人尽皆知,这条路也很曲折和坎坷。”
“一是内功,也就是硬件,这是品牌的核心竞争力。”汪春俊告诉记者,在基础建设上,我乐仅用一年时间,我乐橱柜就一跃成为中国最大的整体橱柜生产基地之一,全套采用德国舒乐建厂方案,投资逾1.5亿人民币的一、二期生产基地陆续建成投产,总投资超过3亿元的我乐橱柜三期基地破土动工也将于2011年底完工;在产品品质上,我乐年初成为中国第一家推出“EO”级顶配王的橱柜品牌,将柜体板及背板板材全线升级为E0级,标配欧洲三大顶级五金,3.15期间全国销售了近万套。
在软件方面,我乐也加强了营销手段。“酒香也怕巷子深,再好的品牌,不做宣传和广告,也会无人能知。”2009年~2011年,我乐一连串的大规模宣传攻势让同行们瞠目结舌,邀请了著名影星葛优作为我乐的代言人;中央电视台365天无间断广告投放;全国高速公路首批百块广告牌正式上线,在全国知名媒体扬子晚报、齐鲁晚报、新安晚报等全面投放。
2011上海国际厨卫展我乐橱柜展位号:上海新国际展览中心E3馆D03
(以上内容为本网站刊发或转载企业宣传资讯,相关信息仅为宣传及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不代表本网站观点,亦不代表本网站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
相关知识
橱柜品牌如何“走出去”?企业必须练好内外功
新常态下家具企业如何“走出去”?
灯饰卖场如何走出去?
灯饰卖场如何走出去
要自强必先自重 橱柜行业如何“走出去”?
颐邦商贸:中国品牌如何“走出去”
LED代工企业遇困 转型自主品牌如何走?
本土橱柜品牌“走出去” 适应市场消费结构调整
海外并购成“走出去”主流 企业应如何打好这张牌
橱柜行业面临新一轮洗牌 企业需练好基本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