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装修资讯 > 房间异味非来源家具“毒床垫”让人如何安睡

房间异味非来源家具“毒床垫”让人如何安睡

https://www.biud.com.cn 2013年04月27日12:35 家居装修知识网  

      房间有异味,市民袁先生怀疑是家具不环保导致,经检测却发现,家具的甲醛含量并未超标。实际污染源是没有生产厂家、生产地址和商标的棕床垫,甲醛含量竟超标四倍多。

  业主:

  防污染提前装修儿童房

  袁先生是一名公务员,刚装修入住的新居位于南宁柳沙路某小区,三房两厅,面积120平方米,中等装修。由于担心装修污染,日前他报名申请了本报《家居周刊》组织的免费环保检测活动。

  4月22日,记者与广西分析检测中心的检测人员一起来到袁先生的新家。检测人员潘工和黄工进入密闭门窗一个小时的客厅,并未闻到刺鼻异味。袁先生说,客厅两头分别是阳台和落地窗,南北对流,通风效果较好,他较为担心的是儿童房。

  “孩子多大?”对记者的问题,袁先生有点不好意思。原来他还未婚,家里只有父母与其同住。之所以早早就装修好了儿童房,是因为已到适婚年龄,考虑将来结婚生子的需要,就想着一步到位。他说:“现在把儿童床提前买好,使用时就不用担心污染问题。”

  遭遇:

  赠品棕床垫来路不明

  检测人员分别在客厅、主卧、老人房及儿童房进行空气样本采集,并利用采样间隙,手持甲醛现场检测仪做检测,结果表明客厅、主卧及老人房的甲醛含量值均较低。

  儿童房面积较小,只有七八平方米,仅放置了一张上下两层的儿童架床。袁先生说,当初买这架床,就看中它是实木,比较环保,不过入住后感觉儿童房一直有异味,也不知道到底是实木的味道,还是空气污染物。

  检测人员用甲醛检测仪做现场检测,数据显示儿童房甲醛含量没超标,用探头伸入架床抽屉,也未发现检测仪的甲醛数值升高。袁先生松了一口气。

  这时,记者看到儿童架床的上下两张床垫都是棕床垫,仔细检查发现,两张床垫不仅没有生产厂家、生产地址、生产日期和合格证,就连商标也没有。袁先生称,床垫是买架床时卖家赠送的。因还没使用,就连外包装膜都没有撕开。

  检测:

  棕床垫甲醛含量超标

  在以往的检测中,棕床垫甲醛含量超标的案例较普遍,记者于是建议袁先生将床垫外包装膜撕开一个口子,进行甲醛含量现场检测。

  检测人员将探头伸进床垫与包装膜之间,很快,检测仪上的甲醛含量数值开始发生变化,从0.02毫克/立方米快速升高至0.46毫克/立方米。潘工摇头 说:“床垫不能使用了。”随后,将甲醛检测仪数据清零后,对另一张棕床垫检测,相同一幕再次发生,检测结果显示,棕床垫甲醛含量非常高,超过标准值四倍 多,是名符其实的“毒”床垫。

  “万万没想到,竟然是床垫出问题。”面对检测结果,袁先生很讶异,表示要把“毒”床垫扔掉。随后,袁先生继续请检测人员检测其他房间的床垫。

  主卧的床垫为席梦思,为某知名品牌,连床带床垫花费近一万元。经现场检测,主卧和老人房的床垫,甲醛含量值较低,并未超标。袁先生感叹:“真是便宜没好货,对商家的赠品要多留心眼。”

  分析:

  使用劣质胶水是祸因

  4月25日上午,经实验室分析,袁先生家的室内空气检测数据全部出炉,所采样的4个检测点(客厅、主卧、老人房和儿童房),甲醛、TVOC、苯和氨四项污染物全部达标(见附表)。

  儿童房里的棕床垫甲醛含量超标严重,为何整体空气却未超标?广西分析测试研究中心潘工解释,甲醛大多存在于板材、木制品、家具中,它会缓慢释放,如封边 技术不过关或使用劣质胶水,就会造成甲醛污染。而近两年发现市场上小厂家、小作坊生产的棕床垫,普遍存在甲醛含量严重超标的现象,这是因为这种棕床垫多是 用非天然山棕材料和脲醛胶等合成胶制成,小厂家为降低成本,大多使用的是价格很低廉的劣质胶水,这就会释放出大量甲醛,长期使用会对人体造成伤害。

  袁先生家中的两张棕床垫,在检测时还包裹着整张外包装膜,一定程度上阻止了床垫当中甲醛含量的释放。如果将整张外包装膜全部撕开,让床垫完全暴露于空气 当中,儿童房的整体空气质量可能就会是不同的结果。专业人员建议:床垫与人体健康息息相关,因此无论是购买棕床垫、弹簧床垫或者乳胶床垫,都要选购能出具 检测报告、市场知名度高的大品牌。

相关知识

房间异味非来源家具“毒床垫”让人如何安睡
蠡口家具城被“盗名” 家具电商让人眼花缭乱
床垫甲醛危害更胜家具 毒床垫流入市场缺乏监管
16周年店庆 非同家具西四环红星美凯龙搜店
【优惠折扣】让人“倒头就睡”的Heveya有机乳胶床垫!
汉产家具“贴牌”让人痛心 决心打造著名商标
东宝床垫 让夜变得更温暖
2012最新客厅装修案例 美到让人醉
怎么去除装修后的房间异味?
非木家具以价格与特质游走家具市场

本文来自 家居装修知识网 房间异味非来源家具“毒床垫”让人如何安睡 https://biud.com.cn/news-view-id-23479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