运河文化成青县古典家具产业发展根基
从《青县志》、《皇朝通志》等志书中,都有“盘古墓、盘古沟、盘古村、盘古庙俱在青县”的记录。而今,当我们踏上这片古老的土地,看到神圣的盘古墓隐匿于一片丛林中时,沧海桑田般的历史感扑面袭来。
京杭大运河全线地图
相传早在夏朝,治水英雄大禹在黄河下游带领民众疏导九河,当在今日青县盘古村开凿一条河道时,发现形状似冢墓的高大土丘,上面刻有“盘古”二字。于是,大禹立刻命人筑茔修墓,名为“盘古墓”。最后,他还留下200 户人家守墓看殿。渐渐地,这片地方就成为现在的青县盘古村。
谁也不曾想到,这冥冥之中的安排,让青县的历史与命运,注定与盘古文化和运河文明结下良缘。在随后一千多年前的发展历程中,这两种文明,更产生了血肉交织般的融合,以其浓郁深厚的沉积,哺育出青县历史上曾经璀璨的文化与繁荣的商业。而当我们站在21 世纪,探寻青县古典家具文化之源时,我们不得不向历史深处走去。
经考古发现,公元前800 年,青县的西周遗址就建有村落,距今2800 多年。春秋五霸时期,齐桓公讨伐山戎路过古青县,留下了“割齐地给燕”的千古佳话。再到三国时期,曹操为统一北方,解决北征乌桓时的军需运输问题,开凿的平虏渠就起源于青县。这样一条现在看来微不足道的水渠,却将1800 年前的中原大地串联起来,中华历史串联起来,催发出最优秀的文化与智慧。
因为这条开凿于公元206 年的平虏渠,正是隋朝在公元605 年所一曲“运河水,万里长,千船万船运皇粮……”的青县童谣,描绘的正是当时青县漕运波澜壮阔的繁忙场景。从隋到明清,南运河始终是国家的交通命脉。漕运的繁忙和南北物资的融汇,给青县带来了两岸经济的繁荣。与此同时,因运河而产生的南北文化的碰撞,也在青县留下了独特的文化烙印,青县哈哈腔、木板大鼓、武术、黑旗高跷、杂技等民间艺术的兴起,一时间,让青县码头在北方名声鹊起。
南运河发展的鼎盛阶段处于明清时期。据记载,明、清两代每年都有约400 万石漕粮经青县运至北京。此外,还有大量古典家具、瓷器、盐、煤等货物靠漕运运输。从广东、苏州等地制作完成的大量古典家具,在运往宫廷时必经青县。因此,还在青县留下了“红木沉船”这样的故事,从而让这些饱含着无上权利与财富的,有关宫廷古典家具的传说,走入青县千家万户寻常百姓家,成为大家茶前饭后津津乐道的谈资。
运河带给沿线的不仅是经济的繁荣,更是文明的延续。
开凿的京杭大运河之母体。随着全国性统治中心的确立、从中央到地方官僚体系的形成、庞大军事体系以及全国性社会秩序的建立。促使隋朝必须建立一个有序的、有保障的、以粮食为主体的物资供应体系。因此,隋炀帝决定在平虏渠基础上进行疏浚,开凿贯穿中国南北的京杭大运河,以巩固集权统治。大运河“沧州段”北起青县李又屯村,流经青县、沧县等,全长253 公里,占京杭大运河总长的七分之一,历史上也将这段运河称为南运河。
一曲“运河水,万里长,千船万船运皇粮……”的青县童谣,描绘的正是当时青县漕运波澜壮阔的繁忙场景。从隋到明清,南运河始终是国家的交通命脉。漕运的繁忙和南北物资的融汇,给青县带来了两岸经济的繁荣。与此同时,因运河而产生的南北文化的碰撞,也在青县留下了独特的文化烙印,青县哈哈腔、木板大鼓、武术、黑旗高跷、杂技等民间艺术的兴起,一时间,让青县码头在北方名声鹊起。
南运河发展的鼎盛阶段处于明清时期。据记载,明、清两代每年都有约400万石漕粮经青县运至北京。此外,还有大量古典家具、瓷器、盐、煤等货物靠漕运运输。从广东、苏州等地制作完成的大量古典家具,在运往宫廷时必经青县。因此,还在青县留下了“红木沉船”这样的故事,从而让这些饱含着无上权利与财富的,有关宫廷古典家具的传说,走入青县千家万户寻常百姓家,成为大家茶前饭后津津乐道的谈资。
事实上,此时的青县百姓,离亲眼目睹古典家具的日子也并不遥远。明孝宗弘治年间(1470年),青县出了一位聪明伶俐的女子,名为张氏。弘治一年(1478年),朝廷曾在民间大选嫔妃,张氏在2000多名佳丽中脱颖而出,成为被弘治选中的皇后,两人还创造出中国封建历史上唯一一个帝王实行“一夫一妻制”的历史佳话。相传,弘治皇帝对张皇后宠爱有加,两人每天必是同起同卧、读诗作画、听琴观舞、谈古论今。孝弘治十一年(1489年),弘治皇帝特别派大臣在张皇后出生地青县兴济大兴土木,耗时十年之久修建娘娘宫,为彰显皇家风范,娘娘宫的修建动用了大量海南黄花梨、紫檀等名贵材料。不仅如此,宫内装饰摆设也尽显奢华。其中,就有大量精美的古典家具。因为张皇后,青县百姓便早在600年前,领略了宫廷古典家具的顶级风范。
而普天之下,认祖归宗,是华夏龙子亘古不变、永世不灭的感情心愿。因此,在修建娘娘宫期间,青县知县周侯、名士孙克辉向皇后提出扩修盘古庙的建议,并得到张皇后的慷慨应允。在弘治十四年,张皇后命人拨巨资扩建盘古庙。历时3年后,一座规模巨大、气势恢宏的盘古庙呈现在世人面前。据记载,盘古三殿为石、砖、木结构,金碧辉煌,蔚为壮观。为显示至高无上皇威,在新建的盘古庙内,也陈列了众多从南方运至宫廷的古典家具,这进一步开阔了青县百姓对古典家具的认识感受。
盘古庙的新建,彻底点燃了青县及方圆百里百姓心中祭祀拜祖的情结。人们不远千里,纷纷来到青县盘古庙举行盛大的祭祖活动。传说中,盘古九月初九出生,三月初三归天。因此,盘古庙设一年两度庙会。每年春节一过,各地商贾云集而来,搭棚、占地、备货、洽谈、筹备三月三庙会。而一到秋天,还不等庄稼收割完,全国各地商贾又蜂拥而至,筹备九月初九庙会,届时又是一番善男信女、寺院曾道、五行八作、泛舟轻马的热闹场景。
文化与商业的繁荣,使青县走在当时社会经济与文化思潮的最前沿。青县古典家具更是在运河文化、宫廷文化与祭祀文化的发展刺激下,贯穿青县历史长达千年之久,所形成的深厚文化沉淀,深深融入了青县百姓的寻常生活与内心中,成为一种真正源自与土地根源之中的文化。这种历史给予的、无法复制的成因,恰是当代青县红木家具产业“爆发式”发展的根基力量。
此外,由于特殊的历史原因与地理位置,从明至清青县历史上曾出现过50多名宦官,随着宦官的告老还乡,宫廷文化以及一些包括古典家具在内的饰品摆件逐渐从皇宫流入青县,这在进一步加剧了宫廷文化与民间文化融合的同时,也延续了青县与宫廷古典家具之间的文化渊源。
穿越历史的长廊,青县古典家具自明永乐年间开始出现,至今已有600多年历史。期间,在古漕运的影响下,明、清两代为当代青县古家具产业的兴起与发展提供了深厚积淀。在经过上世纪80年代青县古家具收藏热的推动,使整个产业步入萌芽状态。最终,随着近年来中古文化产业园的打造,以青县为驱动的中国古典家具产业“大北方市场”大幕拉开,当代古典家具产业发展的新时期,势必将从青县起航。
运河将南方的物产运往京畿
曾为中华民族创造出璀璨文明的古漕运,早已完成它的使命,逐渐退出了历史舞台。但它以千年之久孕育而出的优秀文化,却依旧鲜活的存在并延续着。这种延续,在青县流河镇绵延百里的古典家具生产基地之上,在青县新建盘古庙前的香火瓦器之间,在青县百姓质朴而智慧的谈笑风生之中。
未来,如何从这条大河中,只取一瓢饮,认真抽取我们文化传统中最贴近本心的与现代中最容易操作的脉络,细分、重塑、再创出属于时代的红木古典家具文化,将是对哺育我们文明的这条大河,最好的回报。(不二_文)
相关知识
运河文化成青县古典家具产业发展根基
青县红木家具产业进入产销旺季
红木古典家具产业与专业信贷共创双赢
凭祥红木古典家具产业发展朝气蓬勃
新会古典家具产业调研会在新会古典家具城举行
中古红木家具文化产业园已插双翼待腾飞
运河文化培育中国运河古典家具文化之都
中国红木家具大北方市场战略论坛在青县举行
红木家具产业正在“南坡北流”
消费市场转移 红木家具产业开始“南坡北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