昭信LED全产业链:品牌的创新路径
编者按:准入门槛低、发展基础薄弱、监管起步较晚、产品附加值较低、人工及原材料等成本急剧上升……近年来,受经济形势影响,加之产业结构性投资产能过剩,LED行业面临着不小压力。价格战等恶性竞争时有发生,一波波进入LED产业的企业没赚钱甚至倒闭亦不足为奇。
行业要发展,很大程度上有赖于企业的稳健发展和做大做强。要承担起这样的社会责任,LED龙头企业必须增强自身的抗风险能力,提升市场竞争力。所幸,在LED行业负重前行之时,我们欣喜地看到,一些承载了无数热望的企业开始涌现,他们身先士卒,以踏踏实实的行动推动着自身以及行业的健康有序发展,正如昭信LED。
本刊今起推出“探寻昭信LED的可持续发展之道”系列报道,深度思考,LED品牌为何必须拥有全产业链?LED照明企业实力要素关键何在?企业信誉对未来LED照明生存价值几何?企业责任与人才胜任力为何能承载LED产业沉浮?LED产品规划为何决定企业巿场命运?尝试从多角度分章透析切入, 探索LED企业的可持续发展之道。
这是一个最坏的时代。从国际形势上看,欧债危机后的欧美市场疲软,海外市场不景气,世界经济增长减速仍然是LED行业“走出去”的掣肘;从国内形势上看,我国LED行业准入门槛低、发展基础薄弱、监管起步较晚、产品附加值较低、人工及原材料等成本急剧上升等等因素导致行业竞争混乱,LED企业在内外重压下踉跄前行。
这也是一个最好的时代。LED经过近几年的发展,已经具备一定的行业基础,进入2013年以来,在相关利好政策推动下,以及行业景气度的提高,今年有望成为LED行业具有转折意义的一年。据2013年2月17日发布的《半导体照明节能产业规划》,要求LED照明节能产业产值年均增长30%左右,2015年达到4500亿元。
业内指出,目前行业竞争环境已经有所改善,产业进化有可能向强者恒强的格局发展,2013年产业整合仍然是主题。竞争优势将进一步向具备技术优势、资源优势、规模优势的企业倾斜。与此同时,国内LED企业开始回归本质,把发展重心转移到提升企业核心竞争力上来,促使“中国制造”转型为“中国创造”,助推我国LED企业的品牌升级,推进了中国经济转型的整体进程。这当中,涌现出了一批敢于担当的标杆型企业,他们摒弃浮躁,主动挑起了社会责任及行业使命,从生产架构、管理方式、战略规划等方面全方位提升企业竞争力,用行动践行着“可持续发展”理念,推进了自身与行业的健康发展。
昭信LED作为当中极具代表性的企业,在其“可持续发展”理念引领下,打通了半导体上游外延装备——外延芯片材料——中游封装——下游应用产品的全产业链,借助完整的产业链,昭信LED大大提升了自身在产业链上的控制力和话语权,确保了昭信LED产品的品质、成本和产能控制,并实现了品牌的全面升级,在这也许“最坏”的形势中,坚定地走出了一条“最好”的发展之路。
图一为:昭信集团金谷·光电产业社区实景
“环保”引领昭信
昭信集团创立于1964年,是一家以光电子产业为主体,集科研、生产、销售及进出口贸易为一体的现代企业集团。作为一家有着50年发展历史的企业,从民营小作坊到大型控股集团,从传统产业到绿色环保产业的跨越,昭信集团先后获得广东省企业500强、广东省最佳诚信企业、中国民营500强企业、广东省百强民营企业、广东省自主创新标杆企业等荣誉,并建立有广东省技术中心及博士后工作站以及省级工程实验室。
“进军LED行业并非偶然的心血来潮,而是我们在遵循昭信环保理念的基础上,经过充分的市场调查论证后的必然结果。”广东昭信企业集团有限公司公司董事长梁凤仪如是说。
早在进入LED行业之前,昭信集团已有从事传统灯饰十几年及从事电子行业二十年的基础,在此基础上昭信人开始探讨新的发展方向。“2007年,在进入LED行业前,我们内部的确也出现很大争议。当时有人提议做节能灯,但那时节能灯已经有了几大市场巨头,我认为现在才去做未免太迟。十分幸运的是,当时国家的政策给了我们崭新的思路,就是一定要抓‘环保’二字。”不得不佩服梁凤仪前瞻的眼光,当时她就灵敏地察觉出来,环保节能灯一定是一个大的发展方向。结果,在“一定要做环保产品”的坚持下,昭信人在市场上找到日后成为昭信重点发展方向的产品——LED。
“并非一开始就瞄准了LED行业,而是环保、绿色的理念引领我们走进LED行业。”谈及当初进入LED行业的缘由,梁凤仪如是说。“正是出于对环保节能产业的信心,认识到LED与国家环保产业方向的契合,才坚定地走进这个行业,并且毫不动摇地坚持了这么多年。”
全产业链把握“话语权”
如果说“今天的国际竞争已经不是企业的竞争,不是产品的竞争,而是进入到了一个前所未有的、一个全新的产业链的决战”,那么,昭信LED无疑用了将近五年的时间,做足了打漂亮仗的准备,打造了“既全又强”的产业链。
据悉,2007年在锁定LED行业后,昭信人对整个市场进行了分析,他们惊喜地发现,尽管当时LED企业很多,但限于技术障碍,大多数企业都以生产小功率产品为主,生产大功率LED产品的企业屈指可数。尽管看到了市场的曙光,但当时LED封装技术极其有限,市场上的LED产品大都是作装饰用的小功率产品,很少有做照明用的,除了因为达不到大功率LED产品的流明瓦数及照度标准,还会产生眩光。为了在LED这个全新的领域掌握先机和制高点,昭信决定要找国家最顶级的团队进行技术支持。2007年,他们与华中科技大学半导体照明国家实验室刘胜博士团队展开技术合作。2008年5月,昭信正式掌握封装环节技术,并在光源领域做出领先品质的产品。
封装技术的突破拉动了昭信LED上下游产业链的发展,掌握封装技术后,昭信迅速把昭信LED应用产品发展起来,把传统灯具的照明理念融进LED应用产品中。同样,为了确保昭信LED应用产品的研发和制造处于行业前沿水平,昭信又聘请了一个研发担纲人——徐连城组成技术团队提供技术支撑,至此,昭信LED完成了应用产品的突破,使应用产品涵盖了公共照明、商业照明、家居照明、特种照明,成为了昭信的产品优势,乃至是行业的优势。
在完成了应用产品与封装的对接后,昭信人又开始雄心勃勃瞄准上游核心技术及设备的攻关。据了解,当时LED芯片设备的核心技术掌握在国外3家企业手中,国内企业不得不依赖进口。当时,佛山南海科技局对芯片技术尤为重视,科技局领导甚至制定了一个支持方案,鼓励昭信做芯片。“当时芯片很贵,若想把生产成本降下来,就一定要做芯片。”在政府的支持下,昭信坚定了研制芯片的决心,并挑战起芯片设备MOCVD的制造。2008年金秋,昭信与甘志银教授技术团队正式开展关于MOCVD机国产化的合作项目。不足一年时间,国内首台MOCVD机在昭信集团成功下线,昭信成为国内首家、全球第四家量产该设备的企业,为芯片国产化、量产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开创了行业之先河。
图二:国内首台MOCVD在昭信集团成功下线
有业内人士指出,判断一家LED企业未来能走多远,一看企业有没有垂直产业链资源,有没有打通从上游芯片到中游封装到下游应用;二看企业有无核心技术,核心技术决定了转化速度、强度、效率,快速转化应用可以在关键节点上起到很大的作用;三看企业是否有资本实力,因为伴随LED行业竞争越来越惨烈,没有实力支撑,没有资源支持,就无法挺过激烈的战争,无法进行市场投入、产品投入、研发投入、人员投入等。
毫无疑问,于昭信LED而言,在勇于创新、追求卓越的精神带动下,短短几年时间已经完成了LED全产业链的整合,以及关键核心技术的突破,令人不得不惊叹昭信人前瞻的眼光及恢弘的魄力,相信假以时日,昭信LED作为民族企业必将为中国LED产业争光。
“成为有持续竞争力的知名企业”
一种精神在企业得到的最大重视不在于它被频繁地宣扬了多少次,而在于个人与企业行为能将其自觉践行。在与梁凤仪女士的交谈过程中,她不止一次地提及昭信LED的企业目标——成为一个有持续竞争力的知名企业,在她看来,“是否可持续发展”是衡量企业生产、管理、发展等方方面面的最基础同时也最重要的标准。正如她所言,“我们现在做的所有事情,都会反观我们的企业文化——是否可持续发展。”
在企业发展方面,2005年,梁凤仪对科学发展观进行全面透彻地分析,为保证企业的可持续发展,她“以退为进”,有计划、有步骤地退出不创造价值的订单,退出无发展前景的项目,进入自主创新发展;2008年,为保证企业的可持续发展,她又提出了“从传统制造向现代制造转变”、“从传统产业向绿色环保产业转变”,开启企业新一轮的转型升级之路。
在产品质量方面,昭信时时恪守“可持续发展”信条。梁凤仪说道,“我们用了50年来凝聚、沉淀这样的企业文化,潜心打造过硬的产品质量。很多人说,原来昭信的产品做得这么好,却一直不声张。昭信人有‘要对得起消费者和市场’的观念,同时有一个严谨的好团队,昭信绝不会在没有准备好的时候吹嘘自己。今天,昭信已经具备了条件。未来五年,昭信将在LED领域全面发力。”
50年的岁月,可以谱写出一个伟大民族的崛起历史,亦足以见证一个不断自我革新的企业由小到大的奋斗史。“可持续发展”的理念在50年间已渗透至昭信的方方面面,助力昭信创造出了辉煌的成就,未来亦引领着昭信朝百年品牌目标阔步迈进。
精彩预告:在LED乱世中,什么样的企业才能够拥有美好未来?敬请关注下期《LED照明企业实力要素关键何在?—昭信LED的可持续发展之道系列二》。
相关知识
昭信LED全产业链:品牌的创新路径
安信回晓炜:领导者的创新思维引领企业格局更新
欧文莱陶瓷营销总经理罗小文:品牌的核心竞争力来自产品创新
全产业链视野下的旅游地产与精品酒店设计探讨
全产业链视野下的旅游地产与酒店设计探讨
技术流科普“LED频闪”: 你家的LED灯应该这样选?
周焦点:品牌的力量 让橱柜业走得更远
大自然温莎堡橱柜:品牌的力量 在橱柜行业走得更远
秀我家 思考:偏安一隅的“创新”将墙纸行业带入死局
天华模式:区域产业发展的创新路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