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舵:中国陶瓷可以再快一点
其中,1400多家规模以上建筑陶瓷企业实现利税370亿元,各类企业共完成出口陶瓷砖10.86亿平方米。
“从数据上讲,中国建筑陶瓷的规模和实力足以傲视群雄,但同样是这些数据,里面又暴露了不少问题,比如资源浪费、环境污染、品牌附加值、全球高度上的跨国品牌等。”某业内资深人士的观点颇具代表性。
中国建筑陶瓷的“中国速度”
从根本上讲,建筑陶瓷在中国其实只是一个“后生”,历史远没有陶瓷那么久远。上世纪80年代,在改革开放的大背景下,中国建筑陶瓷产业才开启了第一轮发展高潮,尤其是1993年之后,业内诞生了一批目前市场上最主要的品牌,比如1993成立的金舵陶瓷,当年就全面引进了意大利抛光生产设备,开创中国陶瓷抛光砖产业之先河,当前已经是行业里堪称标杆的企业,而1992年成立的诺贝尔瓷砖,同样是影响力不同凡响。
据不完全统计,行业内诞生了多家规模超10亿的企业,整个行业有上万家企业同台竞技,享有一定知名度的品牌多达上百个,以中国驰名商标为例,就包括了金舵、冠珠、诺贝尔、蒙娜丽莎、马可波罗、能强、新润成、欧神诺、汇亚、汇强、东鹏、新中源、鹰牌、萨米特、箭牌、威尔斯等。
建筑陶瓷的“中国速度”让人侧目,到上世纪90年代中后期,中国建筑陶瓷的产量已开始稳居世界第一,最近几年更是占据全球半壁江山。
有资料显示,1995—2000年我国瓷砖产量基本在15—18亿平方米之间徘徊。但从2001年开始,产量一路飙升:2001年超过21亿平方米,2003年达到32.5亿平方米,2005年达到41亿平方米,2007年超过50亿平方米,2009年达到66亿平方米,2010年近80亿平方米;2012年接近90亿平方米。
这一组数据在金舵陶瓷的眼中,又有另一番解读,相关高层认为,早年拿产量作为竞争的指标,还是可以理解的,但是现在还在单纯拼产量,就显得不合时宜了。
编辑:沙鸥
中国陶瓷怎么才能真正地快一点
那么,现在国家与国家、企业与企业之间在建筑陶瓷产业上应该比什么呢?在接触金舵陶瓷时,记者听到最多的是这样的观点:建筑陶瓷已经进入比拼品牌附加值的时代。
正如业内专家的观点,在产量的基础上,再乘以品牌附加值,可以形成无限放大的效果,这正是中国建筑陶瓷应该走的一条道路,而且这对提升中国建筑陶瓷的品质与速度,都将是最为关键的一环。
据记者掌握的资料,中国瓷砖是从引进国外生产设备、生产线开始,后来才转为国内,开始的时候对产品开发设计方面不够重视,大多数喜欢模仿跟风,真正具有产品研发能力的企业寥寥无几,有完备的产品研发中心的企业就更少之又少。
“现在整个行业里拥有比较大的技术中心的陶瓷企业曲指可数,在我的统计里,大概有金舵陶瓷的技术研发中心、特地的双I中心等,这些技术中心在推动中国陶瓷快速发展的过程中,发挥了比较关键的作用。”据某专业人士透露。
收集更大范围内的观点是,中国陶瓷要更快一点,设计与技术是一方面,清晰的品牌定位与品牌价值建构同样非常关键,更系统的终端服务同样值得重视,这样才能形成最强大的品牌附加值。
在提升品牌附加值的过程中,包括金舵在内的几家有实力的企业从未停止探索的步伐,资料显示,金舵陶瓷已经拥有各类高中级技术人才100多名,聘请有固定的意大利陶瓷技术专家和设计师,1999年,大颗粒抛光砖和全颗粒抛光砖面世;2002年,超微粉抛光砖崛起,金舵陶瓷先后推出“微粉蝴蝶石、微粉渗花蝴蝶王、聚晶微粉梦蝴蝶”等系列新品,2008年后的帕拉依巴,2010年后的15克拉、海岸星辰等划时代的抛光砖产品,都代表了全球领先的水平,被视为“中国陶瓷加速度”的产品表现。
事实上,生产设备只是整个品牌附加值得以产生的平台,如果要创造更高的价值,优秀的平台,搭载优秀的产品研发与设计方面,才能做到出手不凡。
根据《建筑卫生陶瓷行业“十二五”发展建议》提出,我国建筑陶瓷总产量2015年将达到110亿平方米,比2010年增加将近50%。如果仍然按目前13.7亿的人口计算,到2015年,我国人均陶瓷砖年拥有量将达到7.08平方米。
其实,这只是发展建议里面比较表面的东西,如果再深度去挖掘,我们会明显地发现,中国建筑陶瓷的产量已经不存在太多悬念,真正让我们最受刺激的是整个产业走向系统的强大,这才是整个产业的兴奋点。当然,中国陶瓷肯定可以再快一点。
编辑:沙鸥
相关知识
金舵:中国陶瓷可以再快一点
实录:中国陶瓷行业优秀媒体及新闻表彰大会
龙永图谈反倾销:中国陶瓷企业顶住5年有出路
实录:中国陶瓷中央商务区启动暨华夏中央广场奠基
中国陶瓷出口再遇阻击 频遭外国反倾销
金舵: 20年圆梦中国陶瓷
发现 金舵陶瓷的航海家精神
新航海者:金舵陶瓷
设计师品鉴“中国陶瓷十大品牌”
金舵陶瓷这二十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