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当代家具设计邀请展在同济大学隆重开幕
展期:2013年4月20日-5月10日
主办:同济大学设计创意学院, 上海阜新路281号
策展人:陈永群 娄永琪 莫娇
主办方:同济大学 广东工业大学 上海阿旺特家具有限公司
协办方:芬兰驻上海总领事馆 上海工业设计协会
第一部分:
约里奥·库卡波罗家具与佩卡·萨米宁建筑
芬兰著名家具设计师约里奥·库卡波罗于2013年4月20日,在同济大学呈现他60年设计生涯的思想。同时,令人振奋的中国家具设计师(名单稍后确认)也将在本次活动中展现他们的设计作品和设计理念。此活动之前,广东工业大学艺术设计学院已举办了库卡波罗先生的作品展。
过去的15年,库卡波罗教授和芬兰赫尔辛基AVARTE家具公司及中国的合作伙伴们,创立了中国AVARTE家具公司。在设计、制造,特别是办公家具领域,AVARTE家具公司已成为领导者。库卡波罗教授和方海教授与中国传统家具制作师印红强先生的合作,在中国传统家具设计及手工制作上共同创造了新中国主义家具设计。
约里奥·库卡波罗教授被业界评为欧洲当代杰出的设计大师之一。他坚持功能主义为上的设计原则,也是第一位将人体工学引入现代家具设计的设计师;他的诸多优秀现代设计作品从人本角度出发,以求形制、结构、材料、制作、功能和美学的完美统一,并在此基础上去除一切多余的东西。体现出北欧的智慧思想:简单中求率真。这种将生态学、人体工学、美学和经济学结合的家具设计理念,使设计完成了对物质环境进行优化的目标,产品的舒适性、可靠性、经久性和经典性,就是可持续发展和幸福感的体现。
其作品14次被世界许多知名博物馆如伦敦维多利亚·阿尔伯特博物馆、纽约现代艺术博物馆和德国VITRA设计博物馆等永久性收藏。
第二部分:
循环 —— 中国当代家具设计邀请展
参展设计师:侯正光、吕永中、张雷、谢稚安、莫娇、张周捷。。。。
何谓循环?设计永在变化,我们回顾设计史,每个时代都需面对未来。设计是在循环式的发展中生发特定的时代精神与技术应用。循环归于设计风格的循环,产品寿命归于社会历史的循环,也归于人与物情感交互的循环。展览通过可以触摸的家具实体,使本土家具设计和设计所引导的生活理念,如有生命般的生物体在我们面前鲜活跳动。
2012年4月20日, 由同济大学联合广东工业大学与上海阿旺特家具有限公司共同主办,上海工业设计协会和芬兰驻上海总领事馆协办的家具展:“循环”— 中国当代家具设计展开幕式在同济大学设计创意学院新楼举行。本次展览将至5月10日结束。同济大学设计创意学院邀请了中国当代具有影响力的家居与家具设计师(强调几位熟知的名字)和相关品牌参展。三十余件具有代表性和风格化的家具作品,在学院新落成的大楼内与大家共享人性空间。此次展览还展出芬兰设计大师约里奥·库卡波罗经典的被载入设计史的家具作品,以及芬兰建筑设计大师佩卡·萨米宁的建筑。设计创意学院二年级学生的优秀作品也在此展中显露未来设计师的巨大创造潜力。
开幕式当日下午还有以“探讨如何理性看待当下设计在中国家具产业中的作用”为主题的论坛。中外专家学者发表有关家具设计与产业关系的看法。
循环作为展览主题,展览展示所运用的辅助材料均为可回收材料。隔断用麻布制成,通道以旧报纸碎条铺设,并使用高效能的led灯作为场内照明。
家具与我们的生命历程息息相关,也是深具文化内质的产品,它体现了一个民族的审美思想和消费价值观。家具的演变就是社会历史、文化变化与人生活观和行为方式的情景。家具设计,从初始的单一功能发展到至今注重用者心理情感的依属,甚至是落实生活方式的载物,这是根本性的变化。生活方式的变化,新技术的应用,家具不再是简单的功能需求品或填充空间的“道具”,它已演变为人生命旅途中不可缺失的审美人造物及其个性承载的象征。
中国古代家具设计制作,试图在形制上获得理想的造物样式,遵循伦理与功能的完美结合。当代生活方式的根本性改变,使得传统家具的制式理想受到挑战;而现代家具,产业量化式的生产,又消磨了家具制作质感的文化特质。清朝文化历史的记忆或许离我们太近,国人对昂贵硬木材质家具的腐朽宫廷价值观依然潜伏在民众内心,这一无比阴的暗价值消费观,即使是用尽地球上所有的硬质森林木材,也难以满足中国人的巨大市场。然而,此般病态的审美价值观,明知自然环境被彻底践踏,但消费市场却越来越凶猛而不可阻挡。全球的原始森林正在逐步被这个魔鬼市场侵蚀殆尽。每个有良知的人都该是地球家园的“护林人”而不是帮凶。
近年来,北欧家具宜家入驻中国市场,是中国家具史的历史转折点。以生活方式作为设计视角的设计,强有力的冲击了没落的审美价值体。由家居引导的健康生活方式,无疑意义深远。在中国这个曾经发生过辉煌文化的土地上,在我们现在各位有生的来年里,设计师能见无限的想象和创造发展的空间吗?中国接下来的情景是:好设计不该局限在小群体受众,家具如何产业化,如何引导大众?此次展览即是中国当代家具设计对此问题的探解。
同济大学设计创意学院为此以以下三个命题策划了此次展览:
第一,作为国际一流学院的同济大学设计创意学院,于中国改革开放后应运而生,在国内设计创意与教学中一直位于前沿。借以学院在行业中和学术界的影响力,建立一个有效和高质量的交流平台,以求在学术思想下,促成设计师与品牌之间的沟通,并建立从校园到设计品牌再到市场的有序循环。
第二,我们希望通过这次展示,强化国内设计品牌在整个产业中的影响力,满足中国消费者对有中国美学价值的家具设计产品的需求。推进中国家居产业从工业化转向人性化和绿色化,将概念设计转为实用性与市场化的设计方向。
第三,本着大学生发思想的使命,借此展览,我们用心启蒙大众新的消费观念,那是人性化、个性化和可持续化的文明消费观。人性化即更符合人的实用需求;个性化即强调自我价值的归属和对个性家具的追求;可持续性是生态环境保护的人人责任。
文化的传承,对中国人来说,是件很揪心的事。其实文化的传承可以重要也可以不那么重要。传承不是符号的图示,而是精神和智慧的明鉴。
第三部分:
成长 - 工业设计二年级作品展
源于人类造物行为的工业设计,是人于生存需求而自然发生的。生存环境在变,设计也在变。时至今日,工业设计的“工业”已不再是原来意义上的“工业”,“设计”也在与时俱进的过程中“设计”着自我。作为教育的设计,一方面,需要建立多元结构,提高自身的包容能力;另一方面,需要在冲突、困顿与诱惑中提高设计的主体性,练好内功了,才有发展之路可走。
成长- 展示的是学生专业初步,以及对设计认知的蜕变过程。好设计,无止尽,不仅于设计生,更是每个设计师一生的责任。
同济大学设计创意学院简介:
以创新驱动数字时代经济与社会发展
以设计解决全球难题和提升人类生活质量
满足中国制造向中国创造转变的过程中对高层次设计人才的急需满足上海经济增长方式转变,产业结构升级中对创新人才的需求 为同济大学创造第二个百年辉煌奉献力量 。
同济大学设计创意学院借鉴世界设计与艺术学科的最新理念与模式,以培养具有国际视野,创新型、前瞻型、研究型、综合型的新一代设计人才与设计管理人员为目标,致力于建设以“开放创新”为特色的世界一流设计学院。
同济大学设计创意学院,由同济大学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艺术设计系发展而来。1986年开始本科招生,1993年正式成立工业设计系,2000年增设艺术设计专业,同年正式更名为艺术设计系。
同济大学设计创意学院下设工业设计和艺术设计两个专业。工业设计专业授予工学学士学位;艺术设计专业分环境艺术设计、视觉传达设计、数字媒体设计三个方向,授予文学学士学位。1993年开始招收建筑设计与理论专业工业设计方向硕士研究生,2001年设立设计艺术学硕士点,2002年开始招收建筑历史与理论专业设计艺术学方向博士研究生。艺术设计系的各专业方向之间,以及同建筑学、城市规划、景观学系之间,在学院的平台上实现资源共享,充分交叉。
同济大学设计创意学院通过与国内外著名设计院校在全球化背景下的学术合作与交流,以及立足本土的积极社会实践,使学科保持了前沿性和很高的国际学术声誉。2006年末,根据美国《商业周刊》的调查,同济艺术设计跻身60个全球最佳设计学院及课程之列。
2007年,艺术设计系约有536名学生(396名本科生,140名研究生,含12名博士研究生), 艺术设计系共有31名全职教师( 教授、副教授11名,讲师18名)。艺术设计系还聘请了一批在各研究领域内有突出成就的教授和设计师作为兼职教师。
2009年5月,根据数字经济发展形势,面对中国制造向中国创造转变的过程中对高层次设计人才的急需以及上海经济增长方式转变,产业结构升级中对创新人才的需求,同济大学艺术设计系抓住同济大学在创造第二个百年辉煌的历程中学科发展的新机遇,成立了新的同济大学设计创意学院,新学院借鉴世界设计与艺术学科的最新理念与模式,以培养具有国际视野,创新型、前瞻型、研究型、综合型的新一代设计人才与设计管理人员,致力于建设理念先进,研究前沿,开放创新,在国内外具有广泛社会影响力和产业趋动力为特色的世界一流设计学院。
采集到花瓣
相关知识
中国当代家具设计邀请展在同济大学隆重开幕
设计中国论坛 第190期在同济大学成功举办
设计中国论坛第190期在同济大学成功举办
青春,让我们一路去发现 ――德国旅行分享会将在同济大学举行
“风向标杯”智能家居APP大赛校园宣讲在同济大学胜利举行
秦风汉韵引领中国当代家具设计新风潮
"绿色设计 环保生活"高校公益讲座走进同济大学
全筑股份&同济大学签署校企合作 推进产学研融合
产学研融合再添新路径同济大学-全筑股份校企合作签约仪式
携手同济大学 北新建材构建产业链制高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