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莞的解药:文化传承为引,绿色发展为本
东莞是个什么样的城市?到过的,没到过的都有点自己的印象。东莞的城市印象到底是什么,在改革开放的30多年里,在不同的阶段给世人留下了不同的印象。2013年3月28日,一条时长15秒,包含可园、篮球赛事、知名企业家等“东莞元素”的城市形象宣传短片,正在广州南站、长沙南站等全国多个高铁站场以及电影院线放映,为东莞“正名”。另一部由王志东、易建联等名人参演的宣传片《Hello,东莞》,也正在拍摄制作当中。
都说“人过留名,雁过留声”,有人说宣传片是为何要为东莞“正名”,东莞在世人心目中形成的定式,短时间能够改变吗?靠几个宣传片就能改变吗?应该不是那么容易吧。那么,东莞到底怎么了?
1、东莞的三个名声
东莞的第一个名声:广东四小虎
从广州出发,向南的两条公路,一条向珠海,一条向深圳——两个经济特区。它们分别经过南海、顺德、中山和东莞。改革开放初它们还是农村,但从1978年全国最早的“三来一补”企业——大进制衣厂开始,四个城市在各自不同的条件下风生水起。当时,它们成了广东改革开放先走一步的象征。
广东“四小虎”真正形成气候是在1986年和1987年,距离1978年改革开放开始有八九年的时间。这个格局基本上是以珠江为界,珠江东侧和西侧出现了两种很有意思的经济发展模式。东侧以东莞为代表,与香港形成了一个“前店后厂”的关系,成为香港转移加工工业的一个基地。当年有6万家香港企业向内地转移,有4万家选择了东莞。
可以这么说,在改革开发的前十年,东莞凭借“敢为天下先”的思想和自身地缘优势,适时捕捉到了发展的先机,工业经济迅速崛起,人民生活水平也处在广东乃至全国的前列。
1985年9月5日,国务院向广东省人民政府发出《国务院关于广东省惠阳、肇庆、梅县三地区行政体制问题的批复》函,同意撤销东莞县,设立东莞市(县级)。10月11日,广东省人民政府向惠阳地区行政公署发函,也作了同样的批复。1988年1月7日,国务院批复广东省人民政府,同意将东莞市由县级市升格为地级市。1月16日,广东省人民政府向全省各地转发了国务院的批复函。东莞撤县建市,结束了东莞1000多年县级建置的历史,加速了东莞工业化、城市化进程。
东莞的第二个名声:世界工厂
东莞地处广深高速中段,改革开放让这个传统农业乡野梦幻般地成长为世界级的制造业城市。在2465平方公里的土地上,汇集了2.5万多家工业企业、60多万家个体工商企业,世界各国上市公司中有2200多家在这里建厂。
在这里,“虎门服装”年产2亿件、销售额120亿元。“大朗毛织”年产3亿件、出口达4亿美元。世界上约七成的玩具在中国生产,其中七成又产自广东,而东莞又占据了广东玩具业的半壁江山。千余家食品企业扎堆东莞,生产着世界上60%以上的名牌休闲食品。全球鞋业有七成东莞厚街造。500家积聚在大岭山镇的家具企业年产家具的90%以上外销世界各地,年出口总额超过21亿美元……
“东莞塞车,世界缺货”,IBM大中华区副总经理李祖藩对此的评价是:“如果东莞通往深圳皇岗的公路被切断,全球70%的计算机商将受影响。”中国东莞国际电脑资讯产品博览会,一度成为继美国拉斯维加斯、德国汉诺威、中国台北之后的全球第四大电脑资讯产品博览会,吸引了全世界众多商家参展。“无论您在哪里下订单,都会是在东莞制造!”“东莞制造”已成为中国IT制造的代名词,在全球市场举足轻重。东莞鞋类、服装、玩具、家具等产品大量远销欧、美等国际市场,世界上每十双运动鞋就有一双产自东莞。
广东县域经济研究与发展促进会发布《2012广东镇域经济综合发展力研究报告》其中广东省十强镇排行:1.东莞虎门;2.中山小榄;3.东莞长安;4.南海大沥;5.东莞厚街;6.顺德北滘;7.增城新塘;8.东莞塘厦;9.东莞常平;10.南海狮山。诸位看见了吗?一个地级市竟然有五个镇跻身整个经济大省的十强镇排名中,可以想见这几个镇的汹涌发展实力。“世界工厂”这顶帽子戴在东莞头上一点也不过分呵。
东莞的第三个名声:性都
改革开放以后,东莞经济开始飞速发展,成为内地连接港澳台的一个中转站。东莞的主要作用就是为港澳台地区提供廉价劳动力,而后者主要向东莞提供资金、技术、管理等。有媒体曾这样描述早年的东莞:“如果说中国是‘世界工厂’,那么东莞就是‘世界工厂的工厂’。”因此,大量外来务工人员拥入了东莞。据统计,东莞1988年被设为地级市时,全市的外来务工人员占了总人口的近4/5,“无户人员”数量超过千万。这一庞大的人群,推动了东莞色情业的繁荣。
东莞色情业的崛起,也与当地酒店业的发展大有关系。1996年以后,当地的民营资本大举进军酒店业。东莞市旅游局原局长李善奴曾表示:“就是钱多了不知道放哪儿,只好做酒店。”据统计,2009年,投资东莞酒店业的资金超过250亿元。这个面积为2645平方公里的城市里,竟然有97家星级酒店,其中五星级酒店就有22家,四星级酒店有25家,成为全球星级酒店密度最大、中国地级市星级酒店最多的城市。酒店业的繁荣,也在一定程度上带动了色情业的发展。
后来,桑拿业在东莞厚街镇、长安镇等地蓬勃兴起,致使色情业的从业人员进一步增加。除此之外,在长安镇等地,还出现了以五六十间店铺组成的著名的“红灯区”。
再后来,东莞色情业开始出现变革和整合,诞生了传说中的“ISO制度”—“莞式服务”。据知情人士透露,根据管理方的要求,“小姐”“出台”一次,要在两个小时内从几十种色情项目中选择一些客人感兴趣的,包括艳舞表演、特技等,甚至要满足客人对性高潮次数的要求。每名“小姐”服务之后,都会有评分小组打分,综合客人的意见,根据评级给“小姐”提成。据透露,东莞的“小姐”根据服务地域的不同,被分为“酒店小姐”、“俱乐部小姐”、“洗浴小姐”和“发廊小姐”四类,收费标准从几十元到几万元不等。可怕的是,在东莞,无论老板还是一般职员,即便是来此打工的外地农民工,都能找到相应的“小姐”。这一产业链因此产生了巨大的经济效益。相关数据显示,东莞色情业每年产生的经济效益,一度多达500亿元,相当于当地一年GDP的1/7。如此庞大的规模和标准化的管理模式,使色情业日渐成为东莞的一张“名片”。
东莞为什么会如此繁荣“娼”盛?难道东莞政府没有看到这些不好的现象吗?
2011年4月19日,一位网友发微博称,“爱老婆,就要‘禁止去东莞’”。此言既出,立刻被广泛转引。有网友还发表评论称,“东莞是性都”、“东莞是垃圾城市”、“东莞是文化沙漠”……几天后,这些评论遭到东莞网友的强烈反对,纷纷发微博要求发布者道歉。就在双方争执不休、激烈“对骂”时,刘志庚“站了出来”。
2011年4月27日下午3点,刘志庚在东莞市政府新闻办官方微博上首次接受网友的访谈,就百姓关心的房价、城市形象等问题发表看法。其中最引人关注的,便是他对“东莞是性都”问题的回应。之前,无论是社会上,还是网络上,关于东莞“卖淫嫖娼活动猖獗”、“屡禁不止”、“官商勾结”的话题,已被议论了很久。现在,很多外地人都对东莞心生芥蒂和惧怕——一旦丈夫要去东莞出差,妻子便要再三嘱咐,甚至坚决反对。面对潮水般的批评和历史上形成的“骂名”,刘志庚坦言:“很多没有来过东莞的人都对东莞有一个偏见或者成见,但是来到这里的人大部分都说东莞比较好或者很好,这是实事求是说。我们接触了很多高层的、中层的或者基层的朋友,没有来过东莞的时候,就说东莞黄比较严重,负面的说法比较多,但是来了以后,就说真的没有想到,感觉东莞那么漂亮,基本上是这个说法。当然有不同的说法,我也不觉得奇怪。我认为,包括‘禁止去东莞’这些是对东莞的片面解读,但在客观上也是个鞭策,说明我们的城市形象宣传推广工作力度还不够。所以我们最近建立了东莞城市形象的新标志,想通过城市品牌的塑造,改变一些外界对东莞的片面认识,让大家看到一个真实的、在不断改变中的东莞。”
然而,刘志庚的回应并不能改变舆论的看法。有媒体指出,刘志庚急于为东莞摘掉“性都”的帽子,反映了其内心的焦虑和决心。但这种“偏见”的存在,从某种角度说明了事实的存在。没有问题,何来偏见?
2011年12月刘志庚离开东莞,升迁到广东省当主管工业的副省长。有文总结刘志庚在东莞的8年为“东莞经济的刘志庚时代”,其中有这样的描述:纵观东莞经济的刘志庚时代,他在东莞执政8年的所作所为真是众说纷纭,在这8年里,东莞的GDP是增长了,但遗憾的是,并不光彩的黄色GDP居然成了东莞的经济支柱之一;在这8年里,东莞的名声是大了,但这个名声却是“不到长城非好汉,不到东莞非男人”、“十万佳丽下岭南,百万嫖客上东莞”,莞式“ISO”服务让东莞背上了“性都”名声。
时至今日,东莞城市的黄色不良印象仍然难以彻底改。这让在历史上曾经有文化传承,有奋斗精神的东莞人民蒙羞。
东莞病了,这个城市需要解药。
2、东莞有文化吗?
有人说,东莞穷的只剩下钱了,是一个没有文化的城市。也有人说,东莞蓬勃前进的经济车轮下,有的只是冷酷和排外,谈何文化?
实事真的如此吗?答案是否定的。
如果你读过一些关于东莞的书籍,接触过一些东莞当地有内涵的人,你会发现并坚信:东莞是有文化的!只是,这种文化的内涵和高度、文化的魅力,皆被淡化在拼尽全力发展经济的努力中了。
在历史上,东莞不仅有文人,更有武将和义士,其英才辈出、大义凛然,也让人敬仰。有深明大义率两广归顺的何真,有被奸臣恶意“举荐”以文官挂帅征讨交趾国,亦然屡战屡胜的罗亨信,更有“笼盖当世,精锐无俦”“大仁、大智、大勇、大廉”的旷世忠魂袁崇焕。
从东莞的历史上,我们能看到大批的学者严谨治学,著书立说,并积极传播的典范。
诚然,现在的东莞执政者们看到了问题的严重性,也知道文化建设对一个城市的重要性。其实,重塑莞城文化,无需标新立异,只要认真回顾过去的文化发展历史,从中提纲挈领找到能够凝聚人心,鼓励先进,培养道德的核心文化价值观就够了。
从2011年开始,东莞市财政计划连续5年每年投入10亿元,作为“文化东莞”专项资金。当年,东莞市、镇(街)、村(社区)三级投入5亿多元,大力完善基层服务设施。2012年,市、镇(街)两级又投入了1.39亿元,加强队伍建设和产品供给。今年,东莞将加快市民艺术中心、工人文化宫的建设,总投入约2.6亿元。
经过两年的创建,东莞的公共文化建设成绩斐然,公共文化设施服务网络覆盖莞地,普惠市民。据统计,2011年以来,东莞新建村(社区)文化设施面积达88万平方米,开展“百场培训、千场演出、万场电影”到村(社区)、到企业活动,受益市民达1083万人次。
目前,东莞共有文化广场769个,公共图书馆(室)622个,农家书屋589家,博物馆31座,每万人拥有室内公共文化设施面积达2133.7平方米,超过了广东省的平均水平。
如今,东莞32个镇街文化站全部达到了广东省“特级文化站”标准,实现了全市村(社区)公共文化服务设施达到“五个有”标准,实现了公共电子阅览室、24小时自助图书借助全覆盖。
但是,我们都知道一个道理。一个人的发展和提高不能仅看他有多少藏书,而核心的是看他有没有真的读书,有没有体会到书中的文辞雅意,有没有用书中的文化标准,道德标准来约束自己的行为,这些才是最重要的。
同理,对于一个城市而言,如果盖图书馆、大剧院就算是文化建设,盖完就能提升城市文化涵养,那文化建设这个事情倒简单了,大家比赛盖楼就好了。问题是,我们不能光陶醉于文化硬件的建设,也不能幼稚的认为,有了大量的图书馆、大剧院,文化建设就成功了,或者成功了一大半。
文化的内涵有没有深入人心,有没有变成行动,有没有形成一个尊重知识,讲究礼仪道德的氛围,这些对城市发展,更加重要!
同样的,试图通过几个城市形象宣传片就改变城市印象,短时间也是治标不治本,难以达到根本的改变。古话讲“病来如山倒,病去如抽丝”,一个染病的机体,即使有解药,也是需要一个治愈过程的。
3、重塑莞城文化
一个城市究竟应该有哪些文化才更有利于城市发展?这个问题不能简单回答。一个城市的执政者究竟应该怎样支持文化发展,鼓励文化发展,才更有利于城市的发展?这个问题,也需要综合分析。
还是让我们在回顾一下东莞的城市宣传片吧。
2013年2月27日东莞城市形象宣传片的配图文字如下:
“来到东莞,就会让我感觉到”,“传统早已融入人们的日常生活里”,“传承的魅力”,“友情的温暖”,“人心的汇聚”,“安详的氛围”,“所有的一切,都令这里与众不同”,“不经意间,我已经爱上这里”,“东莞,每天绽放新精彩”。
宣传片拍的很好,每个镜头都很唯美,因为东莞城市的底蕴就是美丽的;每段解说词都很煽情,会让每个没有到过东莞的人不由的发出向往之情,想去感受一下这个城市的魅力。
然而,也许只有现在执政者和在东莞长时间居住过的人最清楚,这个城市经历过什么,这个城市现在最需要什么。
2013年7月20日18点25分左右,山东籍残疾男子冀中星在首都机场3号航站楼到达大厅B出口外,引爆自制爆炸装置。后经网上披露,此事的缘起居然是2005年6月28日冀中星骑摩托载客时被7、8个手持钢管的治安队员打残。后冀和哥哥通过法律途径多次上访依然无果,被逼无奈的冀为了出恶气,就想出了到北京首都机场爆炸示威的下策。没想到,在东莞埋下的隐患,却在首都机场引爆了。
曾经,连续发生在2006、2007、2008年的“三禁”至今还让东莞人民记忆尤甚。2006年的禁摩,虽然让东莞的飞车党(即飞车抢夺财务)有所遏止,但也让更多靠摩托为交通工具的市民颇感出行不便,这个因噎废食的做法一度遭到广大市民的指责。2007年,更是出现了东莞发展史上更强悍、更创意、更荒唐的环保政策:禁猪!禁猪令一出,使得东莞07年猪肉价格累计上涨28.6%。吃不起的猪肉,将东莞百姓的心再次激怒,认为此举是把政府的行政不作为或者作为不力转嫁到老百姓身上的表现,一时间东莞百姓怨声载道。更为可笑的是2008年的禁人,是指东莞市要以提高出租屋租住和经营成本的经济手段推动“新东莞人”回乡创业。“新东莞人”与“回乡创业”都是非常好听的说法。实际上在东莞眼里,“新东莞人”的意义就是不受欢迎的低素质外来务工人员。东莞时有1200万常住人口,其中1000万左右是外来人口。这种以提高房租价格这种非人道的方式逼人返乡,声势浩大,波及甚广,被称之为东莞“禁人”。
观念、产业、人和体制的转型即是后来人们所说的“东莞式腾笼换鸟”。即使在今天,落下病根的东莞依然大片厂房租不出去,东莞镇区厂房一到晚上黑压压一片,仿如鬼城。
这几年,大量建好的高档办公楼无人承租,包括与台商合资建的东莞最高楼“台商大厦”,也因台商从最多时的6000多家锐减至2011年的1000家左右,而不知如何出租和经营,工期一拖再拖。本来预计2012年就建成使用的,现在却成了烂尾楼。
人走,灯灭,厂空(kòng),城空(kōng)。这是东莞继禁摩(禁电动车)、禁猪之后,开始的又一“禁”之后果。禁人、禁摩、禁猪,搞的民怨沸腾,于是大家给前东莞市委书记取了一个“三禁书记”的雅号,并沿用至今。
一个城市,在经济发展到一定阶段后,公然提出“腾笼换鸟”,对曾经为城市发展做过贡献的大批外来人口发出不友善的信号,逼迫他们回乡,这能让他们感觉到“友情的温暖”,“人心的汇聚”吗?当然,这些动作都是“三禁书记”的作为,现在的东莞并没有那几年的明显的排外政策。
爱上一个城市大致有如下几个理由:1、因为这个城市有他(或她);2、因为这个城市有文化氛围;3、因为这个城市有自己的事业;4、有名山大川或秀丽风景;5、美食或购物;其他理由如是自己的故乡,有自己的亲人或朋友等原因。总之,如果你爱上一个城市,那么这个城市一定有你爱的人,或者你的故事。
爱上一个城市的理由有千条万条,最主要的还是这个城市的文化氛围。假如这个城市有“安详的氛围”,这个城市“传统早已融入人们的日常生活里”,那么这个城市肯定是友善的,是和谐的,是积极向上的。
传统文化是历史的结晶,传统文化所蕴含的思维方式、价值观念、行为准则,是我们更应该了解和发扬的。
据了解,莞城更有一座神秘之山,她就是美丽中国的岭南奇葩---广东观音山国家森林公园。这座山有90%的森林覆盖率,有高达1万个/cm3 。这里有全国首家以古树收藏为主题的博物馆。这里每年的游客达60万人次,且对公园所在地樟木头镇所有户籍居民实行免门票政策。
观音山不仅有生态美景,同时观音山的经营者更有仁爱和弘扬传统文化和观音文化的追求。这里从1999年至今,持续创新和举办各类文化活动,其中较大规模的有“万名企业家共建诚信林”,“东莞观音山诗歌节”,“观音山杯全国诗歌大赛”,“珠三角(健乐杯)老年文艺汇演”,“港粤万人相亲大会”,“东莞启智行传统文化体验活动”,“观音山文化节”,“观音山摄影大赛”,“万人登山大赛”等等丰富多彩的文化交流活动。
其间,更有从2004年至2012年(2013年仍将举办)连续9年举办的各种主题的健康文化节活动。通过一系列活动,证明观音山不仅是一座著名的佛教之山、健康之山,而且更是一座文化之山。
2007年2月,国家林业局发文,称赞“广东观音山国家森林公园是全国的一块样板”。2009年8月18日,以“源于莞邑,声誉中外,健康文化,引领中华”为主题的东莞观音山健康文化节旅游推广策划方案,在第二届优秀公关案例颁奖大会上荣获金奖。
远看观音山,她是一座佛教之山;近看观音山,她是一座文化之山。在观音山国家森林公园创办的各种活动中,我们不难看到,这里追求的是诗歌美文,认可的是诚实守信,弘扬的是中华孝道,提倡的是健康体魄,鼓励的是仁爱挚情,这里验证了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的和谐统一。
重塑莞城文化,无需重新寻找,只需挖掘和弘扬;重塑莞城文化,无需舍近求远,更需鼓励和赞扬。
重塑莞城文化,仅靠几个宣传片肯定是不够的,如果能够有更多反映城市发展的文学作品、电影(或微电影)、音乐作品等,如果能有一些企业或者人物成为文化建设的楷模,如果有更多文化创意产业扶持和发展,如果能逐渐形成一种崇尚文化,鼓励文化创意产业的社会氛围,则对于城市经济转型和社会发展都会有更多裨益。
4、绿色发展看未来
从香港、深圳、东莞三个城市来对比,为什么很多人愿意去香港呢?无非是街道干净一些,秩序安定一些,购物放心一些,若论风景优美,香港和深圳及东莞比,胜出并不太多,为什么大家蜂拥去香港,而不在深圳、东莞多停驻一些时候呢?我们的执政者认真考虑过吗?
让客人爱上东莞,当然不仅是要他们的身体在莞城过夜,更多的应该是留住他们的心,让他们在的时候欣赏这个城市的人文和美景,离开莞城后依然赞美莞城,赞美这里的美景、美物、美食,而不仅仅是“美女”。
从林业的绿色数据来看,东莞的绿色发展是有基础的。
东莞现有大屏嶂森林公园,观音山森林公园,水濂山森林公园,大岭山森林公园,清溪森林公园,银瓶山森林公园,石洞森林公园,黄牛埔森林公园等。虽然森林公园数量较多,而被评为国家森林公园的就只有观音山森林公园一家。
从东莞市林业局网站看到的数据:全市面积2465平方公里(包括樟木头林场)。全市共建立市级自然保护区5个,规划面积8075.0公顷,占全市面积的3.3%。森林公园16个,面积18983.3公顷,占全市面积的7.7%。
森林资源档案显示,截止2011底我市林业用地面积53911.4公顷(不包括樟木头林场,下同),森林覆盖率为35.60%,林木绿化率为37.13%。全市活立木总蓄积量为2296273立方米,比2010年度2145341立方米增加150932立方米,活立木蓄积年净增长率为7.03%,比省下达活立木总蓄积年净增长率6%的目标增加1.03个百分点。我市2011年度森林资源数据各项指标均达到“森林资源保护与发展目标责任制”的各项要求。我市荣获2010度全省森林资源保护和发展目标责任制考核第一名。
据东莞时间网报道,2013年5月20日,东莞市副市长吴道闻代表市政府带队赴京,正式向国家林业局递交东莞市在2015年创办国家森林城市的申请。
吴道闻代表市政府向国家林业局申请创建国家森林城市时说,东莞创建国家森林城市不是为了拿牌子,主要是以创建工作为抓手,全面提升全市森林生态环境,让广大市民广泛受益森林城市的良好人居环境。市林业局有关负责人接受记者采访时说,东莞市创建国家森林城市各项硬指标基本达到。截至2012年底,全市森林覆盖率达到37.1%,建成区绿化覆盖率44.3%,人均绿地面积16.6平方米,活立木蓄积量291万立方米,森林生态效益总值达56亿元。东莞先后获得国际花园城市、国家绿化模范城市、国家园林城市、省林业生态市等荣誉称号。
创建森林城市是一个很好的信号,它预示着现在的东莞政府领导对城市绿色发展,对绿色城市、宜居城市建设的决心。
从经济发展的结构来看,东莞还有很多工作需要做。
2010年,东莞与一汽大众项目失之交臂。当年GDP的同比增幅是10.3%,第二年为8%,继续下行。
东莞不愿意再等。2011年底,广东省发改委主任徐建华接任东莞市市委书记,在4000余字的讲话稿中,9次提及“高水平崛起”。这五个字成为东莞此后五年发展的基调。2012年2月,徐建华明确提出,“三重”建设是东莞加快转型升级、实现高水平崛起的突破口、牛鼻子、加速器。所谓“三重”是指重大项目、重大产业集聚区、重大科技专项。“三重”建设很快成为东莞各级政府的主题词。“大项目、大平台”等词语频繁出现在各种公开场合,东莞决策者会见大企业的次数明显增多。市委书记徐建华在今年的全国两会上说,东莞转型拐点有望在2014年出现。东莞市市委副书记、市长袁宝成公开表示,凡是世界500强企业来东莞,他都要会见。
然而,“三重”的思路会不会重视了大项目,忽视了现有企业?大项目落地的准备充分吗?或者说大项目在东莞实施的顺利吗?中小企业的真实感受却是:政府不像以前那么热情。一位不愿具名的中小企业主抱怨,扶持的政策不像以前那么多,审批的速度没那么快,甚至镇长都没空和他们吃饭了。企业主之间开玩笑说,镇长、镇委书记都忙着到北京拜访大企业。
有学者对东莞的未来心存忧虑“村一级的问题没有解决,‘三重’做不好,中小企业又觉得被忽略,东莞的竞争力会不断弱化。”
看来,东莞的二次振兴的道路上还有很多困难要克服。
东莞能否成为文化之城,绿色之城?能否在几年内彻底摒弃“性都”的印象,通过绿色发展,文化发展,让更多的人到这里来感受文化的精彩,感受绿色宜居的氛围,并从中收益,不仅来这里游玩,也来这里投资,同时在这里采摘丰收的果实。
未来,东莞会不会有第四个名声:文化之都?或者会不会第五个名声:绿色之都?这一切主要得看政府对文化发展的态度,对各类企业的支持,对城市发展的规划,其实这一切就是对政府执政能力的综合考验。
相关知识
东莞的解药:文化传承为引,绿色发展为本
张阳:文化传承不是设计师的自嗨 要让社会都能参与
透视美的品牌日:文化认同撬动消费热点,国民品牌推动节日营销3.0
古灵精怪的卡通座椅:让家具为生活加情趣
首家网的首“佳”:初心不忘,品质佳选
灯具上的空间利用:落地灯加托盘,一秒变家具
冯源:文化传承发展带动大理石瓷砖的市场与品质
立邦为侗族建筑贡献技术力量 推动侗族文化传承
名匠木坊刘凤伟:文化先行 雕琢传承百年中式榆木家具
青春期抑郁:亲情关爱是最好解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