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王世襄到齐本德尔
十年前,小叶檀最便宜的8万多一吨,我买了16吨;越南黄花梨5万多一吨,檀香木20万一吨,我都能承受得起,就每样每样买几吨放着。
买料动手 玩上瘾
那时候,红木市场还不像现在这么热,鼻子尖的商人就已经闻到了味儿,开始囤料。不过我的目的和他们不一样,我没想着收藏也没有想着升值,我就是自个儿做点东西玩。
其实,早就对红木家具感兴趣,身边有些收藏的朋友,比如大收藏家王世襄。我对老爷子一开始是敬仰,想多多学些知识,接触多了,竟成了忘年交,固定每周和王老聚会或外出,时间长达八九年,直到他93岁,跌了一跤,就很少外出了。
由于我工作地方离王老家最近,我们有个“紫光轩”茶室,论家具、论鸽子、论中外古书,还论烹饪,老人家最后奋斗写书、出书15年的经历,我们是亲眼所见。
后来有幸结识了朱家溍前辈,我跟他提了买料的想法,他非常支持。至今我还记得他意味深长地告诉我,“红木是百年一遇的材质,不要等天下良材耗尽的时候,才想着去寻找。趁着还多,就买一些吧。”
于是,我经常往青年路和东坝的建材市场跑。找到一些小叶檀、黄花梨和檀香木的料,买下来往闲置的房子放一些,车库放一些。
越南黄花梨的大料,我找工人做了个大案子。没事的时候就去转转,看看他们怎么加工、怎么雕刻、怎么打磨。看时间长了,心开始痒痒,我就自己动手,拿着小叶紫檀做了一些马札之类的小器作。后来还是觉得不过瘾,就跟工人一起做大件。到最后,我越来越不满足,开始做佛龛、应县木塔的模型。
应县木塔是我国最高最古老,也是唯一一座木结构塔式建筑,历时九百多年,仍然代表着中国古代建筑艺术的最高水平。光是钻研,我就花了一年半的时间,等到终于把木塔做完以后,我个人觉得,我对家具和建筑的钻研,已经达到了一定的水平。
藏书品鉴 心沉静
我没想成为专家,就是因为喜欢,买料、制作各个环节都参与一下,这就够了。但是家具的魅力真是深厚,我还有许多风采想要目睹。现在,我改藏书了。
我藏了很多家具书。我最珍视的是托马斯 · 齐本德尔的《家具指南》。
18世纪出版的《家具指南》非常昂贵,是不可多得的收藏品 。我这翻版的,是托朋友从国外带来的,也花了100多美金。
早在17世纪,咱们中国家具设计制作日益兴盛的时候,就已经有明清家具流往西方了,对欧洲家具的设计还产生了挺大影响。
齐本德尔的《家具指南》里,总共展示了162件家具,41件装饰,42张细部图。里边儿中国家具比重很大,你可以看到很多精美的雕饰图案,比如宝塔、龙、球爪脚和漆器,这都是他们欧洲家具没有的风情。齐本德尔还曾在著作里,专门表达了他对东方漆制家具的向往。
在齐本德尔本人设计制作的家具里,中国元素占了很重要的位置。可以说,中国的明清家具,是齐本德尔式家具风格的重要来源之一。
其实这是很有意思的事,你看到东西方文化的碰撞与交流,完美地融合在家具里。行万里路使人开阔眼界,但是读书中精品也会让你头脑睿智。我个人认为,只有去深层次探索家具的历史和底蕴,才能不断提升对家具的品鉴能力。
而且,书的文化传承价值是非常高的,拿到书以后,你可以立刻得到好处,在书中汲取精华,还可以往下传承。它不占用多大的空间,也不会被时间腐蚀,几千几万年以后,可能它承载的文化价值,会更加璀璨。
感兴趣的朋友可以在网上找一找,或者去大型拍卖会上转一转,没准能淘到市面上很难流通的国外家具书籍。(河南 刘先生/口述 胡小景/文)
(来源:中国红木古典家具网)
相关知识
从王世襄到齐本德尔
伍嘉恩回想与王世襄老先生的忘年情怀
大家王世襄大家的王世襄
外国人眼中的王世襄
王世襄家具研究之路
王世襄避谈家具:真爱无言 情深不语
收藏大家王世襄:不冤不乐话收藏
明式家具与王世襄谁成就了谁
王世襄百年诞辰 28件明式家具珍品展出
德尔地板—— 获“中国木地板业杰出贡献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