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强上下游资源交流 推进产业链协同共赢
访中国精装产业联盟秘书长陈忠莉
2012年以来,“建筑节能”、“绿色建筑”等字眼越来越频繁地出现在国家层面的“红头文件”中,特别是今年国办发1号文件《绿色建筑行动方案》的发布,更是让人们感受到一场建筑的绿色革命即将到来。目前我国的绿色建筑现状如何?绿色建材如何在绿色建筑中最大限度地发挥“绿色效应”?中国精装产业联盟秘书长陈忠莉日前就这些问题回答了记者的提问。
记者:从事房地产相关工作多年,您认为目前我国绿色建筑发展情况如何?
陈忠莉:准确地讲,绿色建筑的发展过程也是房地产绿色转型的过程。借鉴绿色地产研究中心2012年的研究数据:2012年申请我国绿色建筑评价标识的项目,由专业房地产开发商主导的商品房和商业综合体项目,北京为53%,上海为50%,深圳为63%。另一方面,申报绿色建筑评价标识、美国LEED认证、其他绿色建筑评价标识,或具备绿色建筑特征但未申报认证的商品房(含住宅、办公和商业)的总面积还远远不及全国总开发面积的10%。
有大量的开发商对绿色建筑依然处于尝试、试验的阶段。但也有开发商认为目前所谓的“绿色化”仅仅是个概念,在某种程度上是迎合政府所谓的节能指标,或者是销售说辞。
70%以上的专家认为我国的绿色建筑处于“从示范到快速发展的过渡期”。国家逐渐对绿色建筑的发展加重了“鞭策”与“激励”的色彩,政府的工作逐渐由政府激励转变为市场驱动,百姓也感受到了绿色建筑即将大范围推广的趋势。
随着国家对建筑行业可持续发展的日渐重视,绿色建筑已经从几年前的先锋示范,逐步走向了大规模推广,占比也将越来越高。
记者:随着房地产商绿色转型意识的增强,我国新建建筑在节能、环保等方面也取得了一定的突破。您认为,哪些方面值得肯定,还存在哪些问题?对此您有什么建议?
陈忠莉:目前大多数企业非常注重社区园林景观打造,营造绿色环境,部分一线开发商在精装修房屋中能为住户考虑,非常注重细节,示范项目也比较注重绿色技术和绿色材料的应用。
材料生产企业加大了在建材和设备方面的研发投入,因此,主动式节能手段明显。比如冷暖设备、通风、热回收设备等效率提高比较明显,产生了一定的节能效果。
但是,总体来看,我国发展绿色建筑还存在一些瓶颈问题。其中主要是精装修普及率还不高。国家还没有强制性要求交付精装房,这与发达国家存在巨大差异。此外,绿色建材的应用,比如门窗节能各项指标与发达国家的差异也较大,办公建筑空调节能、照明等普遍不“绿色”,节能技术和节能产品的应用推广还有很大的距离。
建筑外围护是绿色的关键所在。目前,我们国家现有的外保温系统是严重不过关的,一方面是节能材料质量不合格,市场不规范,与理论数据相差太远,另一方面设计不合理,特别是内保温上,门窗系统也存在较大问题,真正好的系统少之又少。
因此,在规划时,需要植入绿色理念;在计算时,需要建立绿色建筑物理模型;在设计时,需要整体考虑环境、气候、朝向、摆位、空间、容积比等,通过模拟计算,找到最好的节能方式,使整个建筑物的绿色程度达到最优,再优化一个一个的单体;在施工时,建材企业要渗透到施工环节,通过模数化、程序化进行标准施工,减少随意行;在绿色建材生产环节,要通过标准加强行业自律,只有在整个产业链上进行优化、规范,才能保证整个建筑全生命周期的绿色运行,也才能从根本上达到绿色、低碳。
记者:国家出台《绿色建筑行动方案》,这对房地产行业产生多大的影响?您如何理解万科提出的“精装修、住宅产业化、绿色能源”的绿色建筑发展战略,这样的发展思路及战略是否能在房地产企业中普及推广?难点在哪?
陈忠莉:《绿色建筑行动方案》的出台,对房地产行业的影响非常大。十大任务、八大保障措施、六个实施策略不仅明确了国家政策的导向,而且从细则方面落实了实现绿色建筑的目标和步骤,指明了绿色建筑的行动方向,让更多的企业能够去尝试、去践行。房地产是落实方案的主力,必须承担相应的社会责任。对于房地产开发商来说,打造绿色建筑就要投入较大的成本,这是最大的难点。
我非常认同万科提出的“精装修、住宅产业化、绿色能源”的绿色建筑发展战略,这三样对于万科而言抓住了绿色建筑的重点。万科是领军企业,在战略的选择上,能够与时俱进甚至引领潮流,其绿色战略也独树一帜,非常切合绿色建筑的本质,值得同行借鉴。由于万科是基于其自身开发量达到年千万平方米的企业规模和特点而制定的发展战略,尽管顺应了国际化潮流,做了很多年,但还是不能大面积推广。一方面是目前中国人口多,劳动力成本相对便宜;二是规模还不够大,技术复杂,制作成本相对高;三是产业链不够成熟,行业配套建材的标准化程度低;四是国家政策扶持力度不够;五是全国开发商差异太大,对于小规模的开发商反而做不到降低成本。因此,注定在地产企业中无法短期普及。另一方面,以上提到的三个方面也是一个系统工程:产业化需要供应链支持,精装修需要强化管理,绿色能源需要强大的技术管理团队。
至于精装修问题,因为各个地方经济发展水平差异性很大,房价差异性更大,精装修的强制性还不能够一刀切地在全国实行。我的建议是国家可以在平均房价上万元的城市或项目(代表了当地购买力水平)试行强制性精装修交付房屋,减少资源和能源的浪费;同时希望国家在产业升级的扶持上,行业协会以开放的心态整合市场资源,在标准的制定、执行和推广上与时俱进且加大力度,这样,有责任的地产企业通过不断摸索的成果才能更好、更快、更有效地在行业中普及推广。
记者:如何理解精装产业与绿色产业之间的关系?绿色建材在精装修、住宅产业化过程中如何最大限度地发挥“绿色效应”?
陈忠莉:如果用一个人来比喻的话:绿色产业是一个人拥有健康体质和健康生活习惯下的得体外衣和舒适内衣,而精装产业则更集中体现在舒适内衣上。绿色产业包括精装产业,精装产业又能更好的促进绿色产业的发展,他们是相辅相成的。
绿色建材对于“绿色效应”这一概念来说更准确的讲应该是绿色环保。绿色环保也是一个系统问题,具体到每一种材料的技术指标在中国规范较低的要求下似乎能满足,但误差的积累就是错误。重点体现木地板、家具、厨卫柜体、壁纸等材料上。目前对于精装修项目最大的问题也是环保问题。如果要想真正做好精装修,就要通过产品的环保带动绿色效应,这其实是一个社会问题。从措施上讲,要通过标准化、规模化,提高部品材料的环保标准;加强绿色认证、绿色奖励和诚信建设,才能更好的通过住宅产业推进精装产业和绿色产业。
建材尤其是绿色建材市场良莠不齐,对非专业的置业者来选择有一定的局限,装修的二次污染也不利于节能环保,因此,绿色建材通过精装产业化来拓展市场,对地产企业、建材企业和置业者都是做好的发展之路,也更能够发挥绿色产业的协同效应。
记者:您认为房地产上下游产业链如何通力合作、协调发展才能实现共赢、共融?
陈忠莉:产业链其实也是生态链和价值链的统一体。只有建立在共同认同的价值体系上,基于生态的良性发展,才能从互为甲乙双方的博弈中,换位思考,找到平衡点,达成共识,多赢互助,协同发展,打造一个长期共存的健康产业链。
具体的讲,首先,建材生产商需加大新技术研发、新产品研发,努力降低“绿色环保材料”的生产成本,与开发商积极保持沟通和互动,使好的绿色材料能够得到推广和应用。
其次,开发商积极消化绿色材料带来的增量成本,本着“建筑是百年大计”的责任心来开发产品,倡导“用绿色建材光荣、对用户负责、对国家负责、对环境负责”的态度积极使用和推广绿色建材。
再次,通过中国精装产业联盟这样的第三方上下游资源整合交流平台,让更多的地产企业与绿色建材企业进行互动交流。同时,通过其打造的“精装中国”国内标杆行、国外低碳行的产业链培训、考察、交流互动活动,在寻找标杆、学习标杆、解读标杆、成为标杆的深度协作中,组织地产企业进行集团采购和战略采购,并通过推进标准化、规模化,让更多的环保节能产品得到应用,从而降低地产企业的采购成本和建材企业的生产营销成本,实现互助共赢
相关知识
加强上下游资源交流 推进产业链协同共赢
整合资源齐发力,东箭完整家居与城市运营商协同共赢
“激活创新.协同共赢”四川一直大牛科技有限公司携手吉材易达开创家居建材配送安装新模式
实录:"和谐共赢 智创未来"2012衣柜行业年会
红星美凯龙GHIS全球峰会:创新引领产业链伙伴共赢
中和国际导购平台呼吁:电商行业形式严峻 资源整合是关键 互利共赢是核心
合作共赢 助力美丽健康新农村建设
融洽沟通,携手共赢
帕尔玛加强企商合作,强强联合实现共赢
穗福门窗获授广东省门业协会“铝门窗副会长单位”称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