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对电商的家居卖场
2013年"双11"过去了,面对着单日交易额350亿的线上业绩和总理的嘱托马云笑了。不管怎样,无论是纽交所或是港交所,他都总是要去准备他的IPO路演了。电子商务平台掀起的这场旋风,让所有的卖场、商家都不得不离开原来的座位,起立,去观望了。
谁与争锋 电商异军突起
"双十一"无疑已经成了为电商打造的网络购物狂欢节,它着实让线下零售商们羡慕嫉妒恨了一下。据前瞻网数据显示,单就2012年第一季度,中国电子商务市场整体交易规模就达1.76万亿,同比增长25.8%。对于迅速增长的交易额,马云的账户里估计只剩下增加的数字变化,即便马云的后半生全都用在数钱上,也要数到手抽筋吧。
面对马云旋风式的敛财,有人坐不住了。2013年2月,商界大佬王健林和马云对赌,如果电商在中国零售市场份额占50%,王健林将给马云一个亿,反之马云还王健林一个亿。然而就在12月10日,王健林一改口风,称亿元豪赌只是玩笑,就此作罢,并称将于马云合作进军电商新模式。
王健林的临阵倒戈着实令人错愕,也许是王健林看到了一天350亿元的成交额,了解到了电商在中国零售市场的势不可挡趋势,他所提及的这个赌局只能是个玩笑而已。当然,想要看热闹的人终究会有点失望。
实体商场直指电商命门 电商无法体验成先天缺陷
双"十一"的热潮与辉煌过去后, 关于家居电商的服务承诺和价格质疑开始响起,有淘友看到"双十一"后产品价格仍然持续"双十一"价格而愤然退款,也有发现线下实体店有同样折扣而取消交易,更多的还是来源于久等货品不到,或到达后与心中所想不符而无奈退款······"双十一"过后,家居电商退款率每天刷新,远超行业平均值。
人们在通过网络平台购物时,不知道商品真实的质地、质量、颜色、真伪。若是购置一些小型、统一或者不是很贵重的商品,网购似乎是个不错的选择,但如家居家具等具有特殊性的商品通过购物网站来购买,则风险增大,让人放心不下。由此可以看出电商一个与生俱来的缺点--缺乏体验性。
不仅如此,服务完整性也是对网购满意度影响最大的因素,这也是所有的网购网站的弱项和"通病"。尤其对于家具电子商务行业,由于网络销售是没有地域限制的,这样广泛的方式无疑增加了售后的难度和成本,除非能够在每个城市都有售后服务点,而有这种实力的企业少之又少。
家居卖场重点在于客户服务,家居市场的特殊性使得电商在用户体验上难以得到保证,但这也正是家居卖场最大的优势所在。同时,家居产品作为耐用性消费品,"品质"要求非常高,单纯网络销售就需要很长时间建立品牌信任。
拦路大虎 房产大手扼住家居命脉
房价起起伏伏不断挑战着人们的心理极限,折腾着中国市场,搞得上下都很痛。家居行业作为房地产的下游产业,也在这场波涛汹涌的激流中摇摆不定。
2010年8月,《北京晚报》曾刊登了一篇名为《小情侣无钱装修 盗窃宜家商品》的新闻。文中描述,行窃二人均为来京打工的大学生,工作多年后两人贷款买了一套住房,准备开始装修。但由于买房后经济拮据,无钱装修的二人以身试法,在朝阳区宜家家居商场内行窃装饰用品共计2295.85元人民币。后被警方逮捕。
这虽是个案,毕竟因没钱装修便冒险行窃的实例并非常见。但不得不说,现在的年轻人因高额房屋贷款而没钱装修的现象确实普遍存在。
在地产行业快马扬鞭式的涨价中,越来越多的80、90后都败下阵来。虽然不少银行、家装公司"贴心"的推出装修贷款项目,但用贷款买的房再贷款装修,这今后的日子可真不好过了。
作为普通老百姓已被高不可攀的房价弄得疲惫不堪,好容易贷款买来的房子装修也只能是能省则省,能免则免。看似节俭的举动却让房产下游的家居行业吃了不少苦头。
同时,望而却步的高房价也让部分普通百姓打消了买新房的念头,形成"宁愿在家啃老,也不在外蜗居"的心态。没有新的房源进入,装修自然无从提起,怪不得有人戏称高房价为"幸福他一个,坑了千万家"。
高房价虽然坑了一些普通民众,但对于高收入人群来说,只能算是账户上多支付出去那么1%。从近年来的一些地产广告集体炒热"豪宅(豪宅装修效果图)"、"品味"、"景观"等概念,不难看出部分开发商"既然房价攀升趋势不可避免,何不舍弃数量只求精品?"的心态。
房地产业这边热炒奢侈概念,家居那边也不好只顾亲民。智能家居这一凝结高科技的家居新项目便是这其中的产物。如果我们在百度、google等搜索引擎上嵌入"智能家居",会显示出上百万的相关信息。并且其中,智能家居落户某大型社区、盖茨的智能家居豪宅、用互联网思维做智能家居的新闻比比皆是。
有人认为,在房地产火爆,房价高高在上之时,一套房子动辄一两百万,智能家居占整个房价的比例变得比较低,顺理成章进入市场也不足为奇。
智能家居作为相对较为高档、市场利润也比较丰厚的新型家居模式,确实为家居行业提供了一个新的发展思路。
新科技的赚钱手段进入市场,传统的奢侈家具也不甘示弱。近些年,一直走高端大气上档次的红木家具(红木家具装修效果图)也开始高调进驻家居市场。可以说,这种定位高端、利润较大的新型家居模式,虽现在未能突破重围成为拯救家居行业的救世主,但至少为家居行业提供了一个新的"生财之道"。正所谓:普通群众没钱,你们可以去土豪那里试试嘛。
高昂的房价成为百姓买不起房,装不起修的理由,不少人对此怨声载道,称高房价降低了自己的生活质量。当然也有人要问,如果房价下跌,我们是否就能买得起房,装得起修呢?
也许房价下跌真能让一部分人住上心仪已久的房子,但是对整个家装行业和商户而言,可不就单单是房价下跌装修人必然增多这么简单的线性关系了。
首先,市场的价格是由供需决定的,如果在没有政府过分干预的情况下,房地产价格突然下跌,可能是市场的刚性需求受到了抑制。试想,如果现在房价下降了100元,有多少人能够从不买房变成买房。再者,如果今天房价下降了100元,明天是不是会继续下降100元,人们心里会不会开始犯嘀咕:这房地产的水分究竟有多少,啥时候才是抄底的好时机?如果楼市价格一路走跌,那些投资的人还会把钱放入房地产市场吗?毕竟这几年的股票黄金走势已经验证了普通百姓买涨不买跌的心态。
这几年家居市场跟着房地产辉煌过也衰落过,其中一些新的家居卖场全国开花,而一些家居卖场黯然退市。高房价对于家居企业可能是一个契机,也或是压死骆驼的最后一根稻草。家居市场作为房产行业的下游市场,销量的命脉总是攥在别人手里,让人进退两难。传统卖场的救赎刚一上路,就会遭遇房产这只难搞的大老虎。
满足大众需求 家居市场形成
中国自改革开放以来,人们的家居生活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我们的祖辈拿着未经处理的原木,用着简易的工具,自行切割和组装,甚至我们政治局的常委们也是如此,可谓称得上是理论和实践的完美结合。我们的父辈,或是露天市场的赶大集,或是木工上门测量打造,也算是初具规模的商品定制。到了我们这一辈,不一样了。各种家居商场、定制公司琳琅满目,轻击几下鼠标就有专人送货上门了。
那么,上个世纪辽沈地区家居建材销售形式是什么样?经过了什么样的发展,又历经哪些演变呢?
摊位式
传统摊位制市场是家居产品售卖的最早模式。沈阳九路就是其中之一,形成之初商铺开在城市街道,方便人们选择购买。但门面简单摆放杂乱,不注重打造形象。现如今,虽然摊位市场模式已不再被更多的人接受,它存在的根本意义则是满足低端人群的需求,当然它永远不可能被市场经济发展所抛弃。
建材超市
建材超市是为顾客提供家居设计、家居配套装饰材料及家居饰品"一站式"服务的购物中心。辽沈地区有百安居、东方家园等。它引进了国际化经营理念和管理模式,以统一采购、统一经营、天天平价、一站式购齐为主要特色。在建材市场尚不发达的我国,展示了装饰建材零售业的现代(现代装修效果图)形象,让顾客感受到了现代家居建材商业文化的氛围。
但在市场发展过程中,这些昔日家居建材行业的"大腕"也不得不"断臂求生"。百安居、东方家园就是如此。
面对倒闭的事实,业内人士在谈及东方家园闭店的原因时表示,家居建材超市价格高、需求少、服务差、不思进取,是早晚要死掉的。东方家园不是第一个,肯定也不会是最后一个。
独立店
品牌独立店,是独立于传统零售渠道,包括家居卖场之外的专卖店、体验店。它不仅具有精准的客户定位还着重强调品牌,不仅能全面展示产品,同时还能灵活策划大型营销活动。简单的说,独立店是为了满足特定顾客的特定需求而主要经营某个或某几个品牌的店铺。如国美、苏宁等店面,其装饰风格、产品设计等均由厂家直接设计指导。
独立店的迅速发展,也让不少业内人士猜测独立店能否成为卖场的最大竞争对手。对此,部分品牌代表也表示独立店是行业的必然趋势,它不仅能全面展示企业的产品,还能满足消费者体验的需求,这都是品牌企业亟需的。
从当前形式来看,独立店更多是作为一个展示平台和渠道,不是为抢夺消费者而设立。更多时候,独立店不一定是家居行业的趋势,而是企业展现自己特色并让消费者了解和接受的重要平台。
从某种程度来说,独立店与卖场并不存在直接的竞争关系,两者定位有区别,销售的产品也不尽相同,二者应是相辅相成的关系。
家居卖场
家居卖场销售模式是家居产品发展的较成熟形态,以大型商场或购物区为载体,主要是通过自营或招租的形式售卖家居产品。
家居卖场初步形成时,独具地方特色。以陶林居、中国家具城为代表。陶林居家装购物广场成立之初,率先在沈阳地区家具建材行业实现了商场式的功能、旗舰店的品质、市场化的价格等多重优势组合,打造并运用"博览中心市场化,品牌展示销售一体化",这一符合中国国情的流通新模式,率先为沈城百姓提供了"一条龙、一站式"服务。
但是随着家居卖场的扩张和销售模式的升级,传统的家居卖场销售受到冲击,导致资金链断裂,部分本土家居卖场出现关门倒闭现象。
家居MALL
"家居MALL"实际上是家居卖场依托MALL城,以家居建材产品为辐射中心,广泛联系整个MALL城中的其它生活产品、休闲空间的一个MALL概念的细化。 主要以红星美凯龙、居然之家为代表。
据记者调查了解,"家居MALL"既有建材超市舒适透明的购物环境,又有摊位制覆盖到家居生活各个环节的丰富产品。从地板到家具,从乳胶到铁钉,从窗帘到花瓶,在卖场中以丰富的产品、舒适的购物环境倡导人们享受生活的含义。 同时,因为在同一个MALL城里,所有在家居建材以外,消费者对于"住"以外的"吃、穿、行"产品可以很轻松地一站购齐。例如,红星美凯龙创建的品牌连锁大卖场,从一家地方家具专营店,到开创"红星美凯龙模式"家居Mall时代,不只是一个个简单的商业流通物业,同时也引领着社会大众高品质的生活理念和生活方式。
随着高端卖场相继开业并形成格局,这些强势品牌也会随着卖场的发展而逐步进入市场,整个家居业发展呈现一种欣欣向荣的景观。但是,很多行业发展到一定阶段的时候都会出现"行业泡沫"现象。家居卖场自然也不例外。卖场的发展是为了满足消费者以及企业的需求,但过度的发展会让家居卖场"供过于求"。随之消费者的消费能力便成为了家居卖场发展的瓶颈。
工资标准调整 对市场产生影响
面对当前的家居发展趋势,它的购买人群在哪里?购买力又如何呢?
2013年,根据国家标准要求,适时调整了最低工资标准,并提出逐步提高一线职工的收入水平。据记者了解,辽宁省将按照上年度全省平均水平的10%的标准,继续调整企业退休人员基本养老金。另外,全省还完善了城镇居民医保门诊统筹政策,政府补助标准由2012年的240元提高到每人每年280元。这也是自1994年实行最低工资制度以来的第8次调整。这次最低工资调整会让人们的消费水平适当提高。在这个过程中,人们对家居生活用品的投入比例又将如何?
据我们调查显示:收入在2000元以下的中老年人群在购买家居用品时,更多的选择在地摊式或家居卖场购买;收入在3000到5000之间的青年人群,则选择独立店或卖场进行选择购买;收入在5000元以上的人群,选择在更大型家居卖场购买。从不同收入分组的情况看,被调查业主对家居用品的选择主要取决于经济收入。另外有一部分人,他们还受到年龄、政策、环境因素等影响。
老龄化带来的家居新型消费
〈〈中国老龄事业发展报告〉〉指出,预计2013年老年人口数量突破2亿大关,达到2.02亿,老龄化水平达到14.8%。
老龄化趋势短期内很难逆转,而这些老年人在当下快节奏的生活中如何适应和生存,成为社会关注的焦点。由于老年人的感官和肢体随着年龄都会出现不同程度的衰退。台阶、沟槛、楼梯等看似平常的设施也会对老年人的生活产生不同程度的障碍威胁。
清华大学建筑学院的教授曾提出"适老型"住宅的概念,其认为,给老年人一个无障碍的家应该成为建筑设计师们追求的方向。比如在卫生间多装置几个扶手,让老年人洗澡时更加保险;家中电源插座的位置应相对较高,照顾到老年人不方便弯腰的问题。
无独有偶,中国建筑设计研究院国家住宅工程中心专家也曾表示,今后的住宅装修设计,应充分考虑老年人的需求。今后的多层建筑也应该安装电梯,方便老年人出行。
鉴于老龄化问题在未来的一些年依旧是社会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家居行业针对老年人研发、设计的产品自然会孕育而生。
"单独二胎"带来的新型消费需求
国家近日发布的《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中指出,我国将放开"单独二胎政策"。这意味着,今后我们的新房格局可能因为"二孩"而发生改变。
由于家庭成员的增加,现今流行的二居室小户型可能会逐步回归到三居室、四居室等格局。在当前刚需的基础上,还将增加一批因二胎孩子出生带来的改善性需求。
而考虑到目前高房价和资源的有限性,如何在不增加面积的前提下设计和建设出多居室,将是发展的方向。随户型变更带来的家居设计,自然会引发一种新型的消费模式。
全装修政策整合家居市场
今年三月,沈阳市建委发布《关于加强沈阳市商品住宅装饰装修管理的通知》,其中提到凡在行政区二环内新开工的商品住宅开发项目,必须全部实行全装修;其他区域商品住宅鼓励采用全装修。
全装修成为行业的新的突破点。本来装修是消费者在购房后必须完成的一项工程,全装修政策不仅节约了顾客的时间和金钱,装修质量相对有保障,并且可以让地产家装行业获得更多的利益。
以厨房和卫生间的装修为例。随着整个行业的不断发展和整个产业的标准化和精细化,住宅开始采用一体化装修,避免重复施工造成的资源浪费。所以,提倡全装修并发布装修标准,不仅会推动住宅产业化的发展,对家装行业也将是一个大大的推动,更有效的整合家居产业链。
如今,各类家居产品已成为众多家庭继买房买车之后最大型的消费支出。家居消费开始日益强调多样化、个性化、品质化,健康生活理念和理性消费观念也在其中不断得以强化,支撑着主流的家居消费行为。
同时消费者理性需求和品牌趋向性越发明显,绝大多数消费者都清楚家装设计、家居选择的重要性。虽然有少部分人还会选择便宜实在的家居用品,但还是有很大一部分业主表示,会选择品牌家居用品,这样不仅有质量保证,同时还有很好的售后服务。小商场的物品虽然便宜,但是存在的隐患比较多,一旦出了问题,会滋生更多意想不到的事情。
接受挑战 家居卖场适者生存
2009年喜来居、百安居、广大美居铁西店、家得宝闭店,2010年百利被武汉欧亚达集团控股更名,2011年欧亚达百利家居三店倒闭,2013年东方家园四店倒闭、盛源大地沈阳店倒闭。短短4年,多家大型家居商场纷纷倒闭或被迫转型,人们不禁要问,家居行业到底怎么了?本网8月份报道盛源大地倒闭的新闻,房地产专家陈宝存在转发微博中给予四字评价:调控之功?
确实,由于上游房地产市场的刚性需求减少,家居市场面临着"僧多粥少"的局面。在2011年限购令,限价令,保障房等一系列"组合拳"的调控下,房地产市场成交量大幅萎靡。上游房地产销售惨淡影响着下游家具建材装饰行业,房屋成交量的下降使得可装修面积总量急剧缩水,市场的疲软使家居产业面临巨大考验。
政策变革带来的影响市场无法抗拒,而商家如何在变革中获得新生算得上是对行业内的一次清洗式的考验。与这些"死于"变革的企业相比,部分商家在淘汰的环境中不仅坚强的存活下来,还成功的接手淘汰商家的客户,扩大了自己的市场份额。
在这个竞争越来越激烈的市场中,人们似乎不仅仅是满足于商品价格和质量,他们购买商品的心情,对于企业的认同,成为连接商场与顾客的粘合剂。这种文化的传播,已是家居卖场具备的鲜明特征,宜家就是个例子,独特的儿童乐园、免费的咖啡、瑞典的肉丸。每个国家与地区都有独属于自身的文化体系。正如品山须有水,流水使山陡增灵性,家居装修需要用文化来画龙点睛,只有富含文化内涵的家居才具备生命力,也才经得起时间考验;文化韵味十足的家居还可使每位家庭成员产生一种归宿感与感召力。
联合设计师 完善卖场服务
设计师是美好家居创造者,有着不可替代的位置,他们用专业的眼光和经验帮助业主解决问题。随着生活品质与认识度的提高,量身定制的设计服务被大多数业主认可。设计师带领顾客到家居商场选择装饰材料,已成为一种常态。卖场则整合资源,联合设计师为业主提供更加完善的一站式购物平台。2012年年底,红星美凯龙浑南店举行设计师授牌仪式,正式签约20几名沈阳知名高端室内设计师,邀请他们成为卖场特约家居顾问。
现在很多高端设计师强调全案设计,就是从硬装饰方案设计到软装搭配设计的全面定制设计服务,也折射出一种设计师全权代理的趋势。家居商场与设计师紧密联合,在为设计师提供更多优质主材信息同时,也为卖场带来相应的销售回报。
一位叫张军的设计师接受采访时表示,他每天除了工地和公司以外,大部分的时间都会奔走于各大家居商场间。他说:"虽然看上去平时好像浪费了很多时间在逛家居商场上,但是一旦业主有需要,我会马上告诉业主他所需要的材料,在哪可以找到,甚至哪一家的哪种款式更适合、价格更合理,这反而为业主节省了大量的时间与金钱。"一次,一位业主打电话给张军,说在红星美凯龙看到一个浴缸,并发张照片给他看,张军马上说出了这款浴缸的品牌、所在商场的位置和价格,并告诉他这款浴缸并不符合他家里的装饰风格,而且性价比也不是很高。随后又告诉了他在商场的哪个品牌的哪一款更适合他家的装饰风格。这样专业的建议让业主对设计师的信任更加深了一层,于是在之后的主材选择中,这位业主也邀请张军来帮忙挑选,最终让一个浴室的造价就降低了近十万元。
起初记者并不相信设计师能如此了解一个家居商场,在一次团购活动中,将其中一款团购的家具拍下发给他,问他是哪家的,他出乎意料的快速给出正确回答。可见,这种完全建立在自愿基础上的合作,将设计师与家居建材商户以及消费者之间较为松散关系的紧密联合,给业主带来更多合理性建议,同时也丰富了服务内涵。卖场与设计师双方可长期在卖场中举办各类活动,一方面可以推动设计师与家居建材的深入了解,彼此寻找新的商机;另一方面还可以让设计师借助家居商场这个终端零售平台与消费者有更多的直接接触,这将是一个互惠互利的合作。
创新整合新力量 家装公司驻进商场
在家居产业链条上,家装公司和家居商场是两个重要的环节。如今家装公司展厅热,直接影响到家居建材卖场。"家装公司开设建材展厅","走到家装公司挑建材"也成为了各大家装公司的广告宣传语。对于大部分装饰公司而言,主材代购更多的是作为一种延伸服务存在,而非简单的有偿推荐。家装公司材料展厅更像是一个小型家居商场,它的日益增多,对传统家居商场必定产生一定的影响。在沈阳,有大家比较熟悉的老品牌--方林装饰,也有新进驻的长沙家装公司--天地久赢,它们都以方便快捷的全包式服务为主,某种程度上也能帮助业主节约成本。这种基于相互利用目的而产生的结合关系,也能持续地发展。
正是看准了对方的重要性,引进了多家家装公司进驻商场内。这种业态的联合是一种互补,家装公司能为家居商场的材料商和家具商带来潜在客户,而卖场也能为家装公司提供一系列完善的服务。但考虑到家装公司与材料商间的利益关系,当然,无论这些家装公司的来头有多大,也都享有与其他商户相同的待遇,服从商场的统一管理。这样的强强联合,不仅完善了家居商场的一站式服务,也能产生共同响应的利益,未尝不是一种发展趋势。
人文服务构建共荣圈 实体发挥人员优势
实体店相对于电商最大的优势在于人与人面对面的服务模式,这种有血有肉的互动,令消费者心理感受到的关怀是冷冰冰的电脑所无法取代的。
2013年9月15日,红星美凯龙浑南商场发起了"本溪团购 温馨起航"这种打破地域的营销模式,让顾客在路途中与工作人员全心互动,建立共同利益团体。活动由商场李延军总经理带领,在前往本溪的团队中,不仅有商场的工作人员,有东北新闻网家居频道的记者,同时还有品牌代表,而这也恰恰是令我们最意外、最惊喜的事情。
一路赶车比较疲惫,晚上九点终于抵达目的地。原以为到达宾馆可以直接休息,但不巧的是,当天正好赶上有考试,所以宾馆大部分房间都被预定。而我们也因为人员太多,房间不足,不得不另择住宿。夜晚,秋风瑟瑟,我们和爱屋饰家的三位工作人员就这样在本溪市内寻找新的住宿。直到晚上十一点左右,才寻到一家躲在街里的小宾馆。虽然环境不算太好,但总比在街头流浪好得多。
在活动当天,一件小事也让记者记忆深刻,带领本溪业主去沈阳的路上,由于空调大客车密封性很严,一位女士晕车很不舒服,表示让大家先走,自己回家。商场的员工武斌知道后,帮助协调,为该女士安排了通风性比较好的小车,并到处为她买晕车药。在大多数人眼里,这可能是一件很小的事儿,但是往往小中见大,体现的是企业文化和员工的修养。在安全到达沈阳后,这位女士十分感激,下车后深深的向他鞠了一躬。
这些故事一直萦绕在笔者的心头,当科技的普及让人与人之间的沟通有了网络的阻隔,当我们的互动变成枯燥文字数字的变动时,商场的这种人文服务把我们又拉回当初那个,因为发现一件新鲜事物而高兴,因为服务员一句温切的关怀而感动的时代。也许正是我们心中一直留存着这样原始的感动,才使得科技是为人所用,而不是科技操控人类。
2013年即将结束,家居卖场未来走势又会有哪些新的变化,我们无法估测。但是有一点我们确认的是,随着人们物质、精神生活水平的逐渐提高,对家居用品的需求也会逐步加大,家居卖场也会在发展中逐渐变革、创新,并跟随时代步伐,为人们物质生活水平的提高发挥更大的作用。
相关知识
面对电商的家居卖场
电商崛起 家居卖场转型商业地产
电商异军突起家居卖场纷纷转型进军商业地产
家居卖场现“倒闭潮” 卫浴企业搭电商顺风车
家居卖场“倒闭潮” 卫企搭电商顺风车
市场冷租金涨电商冲击 家居卖场现“撤店潮”
电子商务时代的家居卖场应该主动迎接变革
电商崛起倒逼传统家居卖场转型进军商业地产
为避电商风险 衣柜等家居卖场纷纷另辟蹊径
电商崛起倒逼 传统家居卖场转型进军商业地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