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装修资讯 > 房屋装修也有保修期 装修合同中必须标明

房屋装修也有保修期 装修合同中必须标明

https://www.biud.com.cn 2014年01月09日12:11 家居装修知识网  

  从2013年9月1日起,我国首部《家居行业经营服务规范》正式施行,房屋装修也有了保修期,且房屋部位不同保修期也不同,装修合同中必须标明保修期的时限。然而,《规范》从出台至今,很多业主并不了解,甚至没听过相关条款。

  ■业主:装修两年,吊顶多处裂缝

  日前,任女士邀请朋友到家聚会。席间,朋友问任女士:“你家的吊顶咋裂缝了,掉下来伤着人可咋办?快修修吧!”朋友一句关心的话,让本来高兴的任女士郁闷起来。她发现,餐厅吊顶南部巴掌大小的面积裂了好几道缝。装修时,她和一家装修公司签订合同,交付3.1万元,由装修公司派人对屋顶及墙壁包工装修,当年10月初完工交付。没想到才两年多,吊顶就裂缝了。

  任女士当即跟装修公司联系,找到当时的工程负责人,对方承诺派维修工来修理。维修工来后检查发现,任女士看到的裂缝只是其中一处,除了餐厅,客厅、书房、两个卧室甚至阳台吊顶,都出现了不同程度的裂缝。

  ■装修公司:保修期已过,不能免费重做

  维修工称,像任女士家这种情况,估计要铲掉原有吊顶重新做,维修费用会比较高。任女士这才意识到,想要维修还得自己花钱。

  “新房装好一年后我才住进来,住了一年多,我们竟然没发现每天头顶着这么大的危险。”任女士觉得装修公司要对此事负责。且一旦维修,家中的家具还要搬移,自己还要外出租房,这些费用都要由装修公司来承担。她再次联系项目负责人崔某,说出自己的想法。却被告知,任女士的房屋装修已过保修期,小规模的维修可以免费,但全部重做不可能免费。

  房屋有保修期?为什么施工前后没人告知?谁又该来承担维修费用?疑惑不解的任女士多方咨询了解到,房屋装修确实有保修期,而她的保修卡还放在装修公司那里。

  ■规范:房屋装修确有保修期

  房屋装修到底是怎么一回事?走访了解获悉,很多市民对此并不知情。有部分市民表示,听别人说过,但没真正了解过。更多的人则称,根本没听装修公司说过房屋装修有保修期。咨询多家装修公司,客服人员却均表示,在签订合同前后都会告知业主保修期限。

  是市民未留心,还是装修公司有所隐瞒?其实,2013年9月1日,我国首部《家居行业经营服务规范》实施,《规范》显示,装修公司必须向顾客明示地板、门窗、吊顶、瓷砖、水电系统、墙壁、橱柜等的具体保修时间和保修范围。装修基础工程至少保修两年,防水工程至少保修5年。像任女士这样的情况,确实已经过了装修的保修期,费用只能自行承担。

  链接>>>

  装修前要对家装知识有了解

  业主如果对装修保修知识有所了解,在签订装修合同以及后期维权时,就能够做到底气十足,不怕被坑。

  如果家装工程出现质量问题,不少业主都是自认倒霉,而没有想到找装修公司来承担维修责任。这很大程度上是由于业主对目前家装保修知识知之甚少造成的。了解关于装修保修方面的规定,将大大有利于维护业主自身权益。

  ■建设部关于装修保修的规定

  建设部发布的《住宅室内装饰装修管理办法》规定,住宅装修工程竣工后,装修人应当按照工程设计合同约定和相应的质量标准进行验收。验收合格后,装修公司应当出具住宅室内装饰装修质量保修书。而保修期自验收合格之日起计算。而好的装修公司,其保修期限一般会比规定的要长。

  ■合同中保修条款不能缺

  装修合同里的保修条款应该对具体的保修项目时间进行细分,有的装修公司的一些保修服务时间就比国家规定的长,而这些都需要在合同里面体现出来。

  ■别忘索要工程保修单

  在装修工程验收合格之后,业主应该向装修公司索要工程保修单。保修单上一般会标明装修工程的竣工日期、验收日期、保修日期、保修记录以及一些具体装修问题的责任认定等内容。

  ■一定要妥善保留工程保修单

  一般来说,房屋装修保修期限为两年,且从房屋装修完毕交房之日算起。因此在装修之前,消费者签订装修合同时,必须与装修公司约定保修条款,这样可根据合同约定,防止自己利益受到损害,而在装修工程验收之后,一定要妥善保留工程保修单,以便事后维权。(无锡日报) (责任编辑:JN103)

相关知识

房屋装修也有保修期 装修合同中必须标明
房屋装修也有保修期 合同中必须标明保修时限
个人装修合同中的价格陷阱有哪些?
装修也有保修期 新规出台业主吃定心丸
装修合同中常见“霸王条款” 你遇上了吗?
工商局解析装修合同中的“霸王条款”有哪些
装修合同中常见的“霸王条款”
装修合同中常见的“霸王条款” 专家帮您规避风险
专家解析装修合同中常见的“霸王条款”
专家归纳装修合同中霸王条款 巧避风险

本文来自 家居装修知识网 房屋装修也有保修期 装修合同中必须标明 https://biud.com.cn/news-view-id-32770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