装修前先“备课” 设计师推荐产品或有猫腻
原标题: 装修前先"备课" 设计师推荐产品或有猫腻
一年一度的“3·15”即将来临,半岛都市报《城阳新闻》联合城阳区消费者权益保护委员会开通“3·15”服务栏目,针对读者身边的买房、美容、家电、食品、家居建材等消费过程,为城阳读者开设消费指导平台,揭示消费猫腻,促进和谐消费。另外,如果您的消费权益受到侵害,可以拨打66733311(城阳新闻)或87868933(城阳区消费者权益保护委员会)电话反映。
购买装修主材遭遇“霸王条款”,签订装修合同掉进商家陷阱,施工工人耍心眼“掉包”材料,发现装修质量问题吃到“哑巴亏”……又是一年3·15,提起自身权益的保护,相信有些装修业主是别有一番滋味在心头。记者从城阳区消保委获悉,目前城阳有关家居的投诉内容日趋多元化,涵盖产品销售、合同和服务等多个环节,消费者稍有不慎就可能会掉入商家陷阱。近日,记者收集众多业主的装修经历,盘点出最常见的装修陷阱,给正忙着装修的市民提个醒。
不少业主曾遇装修陷阱
从一个毛坯房到完美新家的转变,前后要经过20多个步骤,再加上装修周期长达40天以上,期间业主稍有不慎,自己的消费权益就有可能会受到侵犯。
今年2月初,28岁的孙先生开始装修新房,为了省钱,他选择了劳务市场的工人,“当时装饰公司报价4万多元,劳务市场上3万多元就够了,反正双方也都签合同。”孙先生表示,他签的合同有价格、有签章,还有装修内容,感觉不会出问题,结果后来装修方以增加材料、增加排水系统等为借口,要求增加装修费,工艺和质量就更别谈了。“我一打听才知道装修合同中要列清楚材料和工艺,大概需要十几页纸。”
家住流亭的王女士在装修时也曾遇到过烦心事,“当时装修价格按400元/平方米计价,按照购房合同中建筑面积减去公摊面积,实际装修面积不会超过100平方米。”让王女士没想到的是,装饰公司在完工时才说明按外墙面积收费,她为此比预算多花6000多元。
三大常见陷阱要避开
“散兵”乔装成“公司”。记者在采访中了解到,在街头接活的“散兵”已经逐渐改变策略,在装修旺季时会挂靠在一些有执照、资质,面临经营困境的家装公司名下,可以使用该公司证照复印件。作为回报,“散兵”可以按照接单数量向公司交提成。
设计师推荐产品有猫腻。装饰公司和材料商存在合作关系,这并不是稀奇事了,不过很少有人知道,他们主要的合作形式就是靠设计师的产品推荐完成材料销售,设计师推荐销售的产品越多,吃的回扣就越多。
商家花样促销要警惕。进入装修旺季后,家居市场开始活跃起来,不少材料商和装饰公司推出各种促销活动,多数商家通过价格战吸引顾客,此时有少数不良商家会利用消费者信息渠道不灵通等,以降价名义“专供”一些有质量问题的产品,以次充好,欺骗消费者。
装修前记得先“备课”
业内人士提醒消费者,业主在选择装饰公司时要货比三家,首先要看装饰公司是否取得有建筑装饰装修资质和营业执照。其次要看有没有固定经营场所,尽量避免图便宜在路边找。如果因为预算问题不得已选择小公司,则要注意该公司的口碑,同时要按照程序签署施工合同。
业主在装修房子之前,最好能对材料市场上的产品有个基本了解,对木门、地板、瓷砖、洁具、吊顶(吊顶装修效果图)、家具等产品的价格有个简单了解。如果有精力可以自行购买。当设计师向业主刻意推荐某个产品时,要格外注意。
为了避免商家耍心眼,业主要先了解砍价会的品牌,可以提前到实体店多选、多看,或者通过网络查询相关信息。(实习编辑李丹)
相关知识
装修前先“备课” 设计师推荐产品或有猫腻
装修前先一定“备课” 设计师推荐产品或有猫腻
盘点家装消费陷阱“前三甲”装修前先“备课”
装修设计知识 装修前先给房子做体检
装修前先确定风格 如何挑选满意的瓷砖
装修前 如何与设计师良好沟通
花钱装修前 先看“好评”
新房装修中的问题集锦 装修前先问问自己
罗兰西尼斩获2019中国建筑装饰行业设计师推荐产品奖
金九银十,涂料产品促销有猫腻,且行且珍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