京津冀一体化:摆脱“行政区”模式 走“经济区”路径
京津冀实现一体化发展虽然是个老话题,但这次提出京津冀一体化协同发展与前几次最大的不同在于顶层设计。有观点认为,目前一体化水平低于其他经济圈的深层原因在于本地区市场化程度和水平偏低,始终没有走出“行政区”掣肘,形成“经济区”发展的模式和路径,导致逐渐形成结构锁定和利益固化。实践证明,单纯通过行政区的地方或部门去推动难以形成区域协调发展的合力,推动区域一体化发展须从发挥市场的决定性作用入手。
京津冀一体化:老话题 新机遇
据了解,“京津冀一体化”、“首都经济圈”的概念,已经在2011年写入国家“十二五”规划,成为国家战略。这次习近平总书记在听取京津冀协同发展工作汇报时强调,努力实现京津冀一体化发展,自觉打破自家“一亩三分地”的思维定式,抱成团朝着顶层设计的目标一起做。这意味着京津冀三省市已经成为“政策共同体”。
天津社会科学院城市经济所所长,研究员,经济学博士蔡玉生认为,这次提出京津冀一体化协同发展与前几次最大的不同在于顶层设计。从总书记的若干重要讲话到总理的工作报告,都将京津冀一体化发展放到了前所未有的战略高度。通过利益关系的整合而非行政性强制干预,实现京津冀区域内创新链和产业价值链在区域内的闭合,将北京的科技创新优势、天津的高端制造业优势以及河北的腹地优势结合起来,构建完善的产业创新链或价值链,推动成为区域内城市或产业聚集区的整体优势。
区域一体化:政府需要从要素流动与融合上下功夫
天津社会科学院城市经济所所长,研究员,经济学博士蔡玉生(胜)表示,区域一体化发展本质上就是要素的充分流动与融合,应大力推动区域交通路网体系的快捷通达,推动建立统一开放的京津冀人才、科技、资本等要素市场,打破地域分割、人员分类的传统管理体制,建立相互贯通的市场体系。
全国政协委员、河北省农林科学院副院长王海波向中国经济网记者表示,京津冀之间的合作发展推进缓慢的原因有大家对三地间的合作认识中存在着本位主义。过分拘泥于行政划分,而没有把自己放在一个域里来考虑。“所谓一个域就是同一条船上,只有这条船健康远航,三家才是安全的。经济发展也是这样,涉及到经济社会发展,都要来考虑。”他最后说。
全国政协委员、全国工商联常委、天津大通投资集团有限公司董事长李占通表示,实现京津冀一体化可提高资金的运行效率,方便结算。李占通认为,从企业的角度来看,京津冀一体化将包括金融之间的协同发展,而现在京津冀金融上不一体化结算就不方便,“比如说北京资金富裕,河北缺钱,天津缺钱,但他流过来很难,造成这边富裕,那边短缺,一体化后就可以匀着用。”
京津冀一体化发展:充分发挥市场决定性作用
河北省林业厅副厅长、民革界别的政协委员沈瑾在接受记者采访时指出,政府之力毕竟是外力,京津冀一体化发展最终还要靠市场之手。对于如何破解区域发展中存在的障碍以构建长效体制机制,沈瑾提出四项具体建议。一是建立京津冀区域预算基金资助公共产品建设。建议建立京津冀区域“共同财政预算”。区域共同预算需要设置收入来源和共同支出目标。二是发挥税收在区域经济一体化中的调控功能。涉及到区域经济合作与发展的项目,应实行税收鼓励措施。调动区域合作的积极性,促进生产要素在区域内实现自由流动。
三是实施区域内横向财政转移支付。建议建立京津冀地方政府横向财政转移支付机制,由共同预算机构具体负责协调与监督。四是创新地方税收征管体系。在京津冀区域经济一体化进程中,是否可以让京津冀区域的地方政府联合起来,建立有利于一体化发展的地方税体系,下放地方税的立法权限,由地方进行协调.然后通过转移支付协调地方之间的利益,以推动京津冀三方的经济合作。
相关知识
京津冀一体化:摆脱“行政区”模式 走“经济区”路径
“京津冀一体化”再度提升长阳半岛升值空间
实录:商业模式·观京津冀一体化产业经济战略发展论坛
李铁:京津冀一体化特点、挑战和政策难点
李铁:京津冀一体化特点是行政色彩 难点在资源配置
专家:京津冀一体化的最大问题是市场力量不充分
京津冀一体化下的永清模式
东戴河借势京津冀一体化 发展滨海旅游度假产业
京津冀“一体化”概念发力 27股涨停
中国“京津冀”一体化区域发展 通州抢占先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