业内热议如何为新老地标性建筑“整容”
圆桌会议
无论是大都市,还是小古镇,地标性的建筑往往是最吸人眼球、动人心弦的地方。然而,它们也会陈旧、也会腐朽。纵然是亚运遗址,海心沙还是要规划改造;纵然是天上人间,丽江古城还是要重新修复。一个是城市亮点,一个是景区名片,在现代化和商业化的驱使下,它们该改造成什么模样?
本期嘉宾
资深旅游策划专家 劳毅波
广东省旅游局发展规划中心副总规划师 周志红
游客 胡嘉午
本期主持人
南方日报记者 向杰
实习生 左馨
海心沙改造公益为主商业为辅
主持人:您认为海心沙改造关键点在哪?
劳毅波:亚运会之后,海心沙的社会功能和社会效益没有达到各方预期的效果,我觉得改造的关键点还在于把它变成不但叫好还能叫座的大众化设施,发挥更大用途,像天河体育馆一样。对于商业化和公益化两者,我认为并不矛盾。如果政府考虑到位,产生经济效益,又会反哺市民,为市民提供更多休闲娱乐的场所。只是海心沙的商业化开发超过了广州人消费的预期空间,市民很难短期内适应如此大场地的发挥,所以后来很多表演收益不是很高。如果能分析总结遇到的困难,把解决办法以文字和图片的形式展现出来,让市民有较长时间(1—2个月)认识学习,可以弥补政府考虑不周的问题,达到“智慧互补”的效果。
政府希望海心沙成为城市的客厅,客厅所担负的功能就要进行分割。我认为海心沙改造的最好办法就是做成广货展示和营销的场地,类似于香港的BFS。把相对有市场竞争力的创新产品陈列出来,通过现代化科技手段完成交易,打造文化、商业、旅游三位一体的格局。进一步说,就是把海心沙改造为“旅游广交会”。作为广货交易展览平台,还需要成立一个各方面专家评审会,引入符合条件的产品,既能增强荣耀感,又能鼓励科技、产品创新。此外,还可以效仿香港的设计廊,主要展示适用于年轻人的拥有无限美感的文创类日用品。广货里有相当的产品也具有美感,如广绣、广彩等,但多属于公益摆设类产品,不实用。
周志红:我认为海心沙在改造时要坚持两点原则:一是要坚持将其作为亚运文化的载体,它承载的是对亚运历史的记忆;二是要坚持它的公共文化场所和休闲空间的属性,纵使是作为亚运会遗产,也该是对外开放的。要注意的是,海心沙的改造不能过多地从经营角度去考虑,而应充分发挥其公共性与公益性的功能。你看现在很多博物馆、公园,都是免费开放的,商业化不是改造的主要方面。
不论本地市民还是外地游客,他们都希望在海心沙看到历史记忆、领略文化遗产和感受文化精神。所以说从保留文化遗产、弘扬亚运精神的角度来看,免费开放效果更好,更有利于广州旅游市场的发展和提高广州文化意识、品位。目前海心沙已成为广州游必去景点,如果过多追求利益,那么游客对广州城市文化的包容心、广州对外开放的幅度便会产生质疑,此外公共的文化遗产、文化精神的发扬造成不良影响。
从海心沙的建筑形态角度去看,在原来样貌的基础上进行翻修,进一步拓展其功能和用途是非常有必要的。保护并不是静态的不去开发、发展,而是用动态的、发展的眼光和手段去进行保护。所以可以保留像海心沙的风帆、屏幕等,用来播放城市风貌、展现城市形象、宣传城市精神;另外,也可以适度的进行商业化应用,比如举办文化艺术演出和插入少量商业性广告。总之,在使用过程中把握好商业化和公益性的平衡,公益性为主,商业化为辅。
胡嘉午:国内很多因大型赛事筹建起来的场馆,最后并没有变成老百姓能轻易用得上的地方,能成为旅游景点的也屈指可数,改造关键是看改后能否给大家玩,给大家用。
古城改造兼顾继承和发展
主持人:您怎样看待古城“修旧如旧”?面对游客和当地居民的需求矛盾,如何协调?
劳毅波:修旧如旧指的是古城外观布局保持不变。改造最需注意的是内部防火、用电安全、排水排污等问题。对于当地居民来说,他们老一代人可能会希望继续呆在老宅子里;而新一代的人却更愿意住到布局分明、功能齐全的房屋里。对此,有教授提出“空心村”的问题,即老居所在游客看来很美,但当地居民却不愿居住,理由是没有洗手间。所以说,一个地方的卫生环境必然影响当地的居住生态。游客和居民的需求不一样,这是必然存在的现实,也是合理的。政府改造老房子需要相当一笔费用,人们宁愿直接在新房子里重新空间布局。
周志红:“修旧如旧”并不是一成不变的一直守旧,而是根据现代人生活的需求和时代发展的需要来进行适当的改良。时代永远都是在发展的,任何老的事物都会向前进化。在保持建筑大体框架及风貌的基础上,结合现代技术做必要的改变。既有继承,又有创新,这是修旧如旧的内涵。
我们现在很多人反对开发,认为开发就是破坏古建筑、古文化,这个想法固然可以理解,却没有站在当地人的角度去考虑,也没有用发展创新的眼光去看待。对于游客来说,他们自然是希望看到最原汁原味的东西,但如若让他们深入到当地老百姓的生活中去,住在又潮湿又阴暗的老房子里,肯定是呆不长久的。所以,在古城改造过程中,要充分考虑当地居民生存发展的需要和生活环境的改善,寻找居民生活习惯与现代手段的契合点。保护不是静态的保护,而是继承和发展的保护。
胡嘉午:再怎么“修旧如旧”还是修过了,国内现在这样的景点到处都是,还是看得出来,作为游客,我是希望能看到“护旧如旧”,“修”很容易异化。
多种方式提升建筑吸引力
主持人:海心沙改造和丽江古城修复有什么共同点,又有什么不一样?古城新城如何生存发展?
周志红:我们一直强调,保护不是静态的一成不变的保护,而是动态的有继承和发展的保护,这对海心沙和丽江古城都是同样适用的。此外,它们的改造也并不排斥商业化,但要把握一个度,兼顾当地经济、文化和生态利益以及社会效益。商业化是需要的,但不是最主要的。
劳毅波:新城老城的改造,都同样面临各方利益不协调、沟通机制不畅通的问题。因为租客、住客、业主各自有不同的看法,他们之间的博弈决定着未来城区的发展方向。如果各方意愿通过合理合法的渠道表现出来,各方多些耐心,城区的生存发展才能够顺利进行。
主持人:目前我国景区建筑改造的具体方式有哪些?如何改造最合理?除了建筑改造,还有哪些具体措施能增强旅游景点的文化吸引力?
劳毅波:目前老城的改造方式主要有成片改造或成片保留。片区的方法能保持区域的人脉和文化的传承。比如广州骑楼街90%以上的业主是老一辈市民,产权人受到一定限制,想改造却又很困难。没有古街保护基金、维护基金,单靠政府的补贴,对古城的保护就很被动。老城通过适当规划,将影响空间布局的建筑淘汰掉,并通过现代化手段增加卫生设施,便容易进行。但问题是由于土地限制,新城新建又只能在老城里进行。一方面,可以半改造半淘汰,拆掉老建筑、资源(如青砖、麻石等)再利用;另一方面可以仿建新城,合理布局建筑,最大化节省空间。
增强城区吸引力,就要学会讲故事。一种办法是在建筑物内外设立铭牌,将有关介绍、历史故事等铭刻下来;另外现在还流行有导赏员,他们往往对一处建筑、一条街的历史十分了解,通过半志愿者的方式,拿少量补贴,为游客讲故事。
周志红:对于具体的改造方法,不管是现代化大都市里旧建筑的改造,还是传统的古村古镇的改造,都必须坚持同样的思路:首先要把握和继承当地的文化脉络,核心不变;其次要结合现代生活的需求,适当创新;另外在改造过程中坚持“主客共享”的理念,既考虑外来游客的观赏需求,又兼顾当地人的生活需求。
增强文化吸引力的方式也要注意几点:一是注意对原来建筑的再利用;二是在业态方面的重新整合和应用(包括商业业态、生活业态、生态业态),如将老房子改造成特色酒吧,功能再创新;三是引导游客参与并深入当地居民的生活和活动中,充分了解当地文化、民间习俗,做好主客互动。
胡嘉午:可能是中国游客太多了,我的感觉是去到很多景点,观赏感受并不好,在硬件上来的同时,软件服务水平也是增强旅游景点的文化吸引力的重要方面。
南方日报记者 向杰
实习生 左馨
相关知识
业内热议如何为新老地标性建筑“整容”
城市人家为新老客户带来一场家装饕餮盛宴
家装季烦恼网上晒 上万网友热议如何省空间
广州地标性建筑:扎哈·哈迪德”广州歌剧院“
地标性建筑 城市繁华昌盛的象征
浪度博览园跨界家居引热议 创造行业新模式
骊住40亿美元收购高仪 引发家居收购战略热议
业内热议:明码实价难点尚存 将促行业规范化
家装季烦恼网上晒 上万网友热议如何省空间
何为真正的地标性豪宅?金力紫御华府给你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