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型城镇化应助力“新蓝领”扎根
据市场机构预测,未来10年,新增的技能型商业服务人员、新工人和新型农民的就业岗位将达到5000万个。上海教育科学院原院长胡瑞文预计,由于随着新技术发展,还有一些现阶段预测不到的新岗位或将爆发式增长。这些岗位将集中出现在“新蓝领”阶层。
《经济参考报》记者在山东、湖南、广东等地采访获悉,一些并未列入国家新职业名录的新兴职业正在兴起,如职业伴娘伴郎、智能设备软件和D IY服务工,小学低年级专业托管员等;一些过去相对小众或不受重视的职业,如今却吸引了越来越多人的加入,如育婴师等家政服务员、快递员、汽车美容师等。
专家认为,为了让更多的城市“新蓝领”在新型城镇化过程中实现扎根梦,亟须在推进产业结构调整的同时,调整就业政策,完善社会保障体系,帮助他们摆脱“边缘人”身份。
人力资源专家陈天祥认为,我国现行就业体系过于侧重学历,招聘季也与校园学期时间高度吻合,导致这些在职场积累技能或通过非学校机构培训提升的“新蓝领”阶层在初次找工作或换工作过程中难以获得就业服务。推行的专业技术人才认证也倾向于国家机构和大型企事业单位,并多与学历挂钩,这使得数以千万计的在中小微企业供职的“新蓝领”阶层难获社会认可。
湖南湘潭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局长陈铁平建议,鉴于“新蓝领”进行人力资本自我投资的能力偏弱,政府宜增加投入,加大购买公共服务的力度,依托职业院校,围绕产业升级和企业生产需求实际,采取灵活多样的形式,组织开展校企合作,实施“新蓝领”再培训工程,加快高技能人才培养,拓展“新蓝领”发展空间。对一些灵活就业、自主接单或者条件允许的“新蓝领”,政府应该鼓励他们自主创业,提供创业指导,给予创业政策和资源支持。
在新型城镇化背景下,人的城镇化成为最核心要义。过去三十年,中国经济的高速发展,并成为“世界工厂”,已经通过产业链和流水线培训了一大批技能型蓝领阶层。广东等地推行的农民工积分入户政策虽然“开了口子”,但仍然对“新蓝领”阶层“犹抱琵琶半遮面”:一个学历的积分抵得上一般技术工人10年缴交社保加上做义工等等。
中国人民大学劳动经济学教授刘昕认为,城市管理者必须改变以学历论人口素质的传统观念。随着高等教育普及化,未来接受高等教育却进入“新蓝领”职位的年轻人将越来越多,产业升级不能只靠科技人才和管理人才,高水平的技术产业工人也是不可或缺的。城市管理者必须从现在的自觉不自觉地排斥转变为提供公共服务留住他们。
“应该完善社会保障体系,让‘新蓝领’在社会保障、子女教育、就医养老、困难救助等方面享有城市居民同等待遇,让他们能安心地留在城市里工作和生活。”山东大学劳资关系研究中心主任侯风云说。
长期关注职业教育和城市“新蓝领”人群的潍坊市委书记杜昌文说,新型市民或未来的市民主体是他们,城市里一线劳动大军中的骨干也是他们,应该在合法用工等法律方面给予“新蓝领”充分的保障。
还有专家呼吁,加快推进户籍制度改革,实行差别化落户政策,将城市“新蓝领”逐步纳入新市民范畴,改变“离土难离乡”的现状。
中国人民大学公共管理学院教授刘昕认为,“新蓝领”群体对发展机遇多和生活质量高的城市比较向往,他们有文化、有技术、有较稳定收入,就地转换为新市民的难度较小。如果能在城市里留下,他们将成为推进科学城镇化的代表力量。
相关知识
新型城镇化应助力“新蓝领”扎根
新型城镇化更需要新生产力驱动
嘉丽士"享悦"系列产品新上市 助力新型城镇化建设
评论:牵住新型城镇化的牛鼻子
中央政治局:走新型城镇化道路 改革红利将释放
新型城镇化规划落地:土地改革分歧仍大
评论:新型城镇化要精雕细琢 切忌“大跃进”
郑州荥阳市:要掀起新型城镇化建设新高潮
推进新型城镇化 供求缺口可资利用
发改委:部署推进新型城镇化一融双新工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