丹麦设计周论坛:本土与国际的融合探索
论坛背景
4月25日,搜狐焦点家居联合丹麦王国驻上海总领事馆在上海静安区的“设计共和”公社里,共同举办了以“本土化与国际化设计融合的探索”为主题的设计论坛。
丹麦作为北欧设计中的佼佼者,不仅将北欧设计中崇尚简约和强调实用性与功能性的特点发挥到极致,更是站在使用者和环境的角度,将自然舒适贯彻到底。
丹麦设计周《本土化与国际化设计融合的探索》论坛现场
设计论坛:本土化与国际化设计融合的探索
地点:设计共和展厅(江宁路511号)
演讲嘉宾:陈燕飞、王杨、连振
演讲嘉宾:普励志、TroelsSeidenfaden、Martine Gram Barbry
》》》》》》》》》》》》》》》》》》》》》》》》》》》》》》》》》
【任唐胤】:大家好,我是“最成功设计”品牌任唐胤,很高兴今天与大家一起享受中西文化的碰撞。
著名设计学者王绍之先生曾经这样评价丹麦的设计,现代而有生机,简单而不简陋。所以今天在这里,我们共同来揭开丹麦设计之旅的序幕。
首先有请丹麦领事馆总领事普励志先生,为我们做开场演讲。
普励志:如何在中国销售?&为什么中国高端消费者要买?
【普励志】:非常感谢也非常地欣喜能够与搜狐焦点家居合作,我相信双方的合作是非常愉快的,未来也有更多机会。
再次感谢搜狐焦点家居、设计共和在这个活动中给予的大力支持。
今天下午我们主要讨论的主题是关于很多设计公司想要走全球化之路时可能会面临的挑战。我认为本土化是保持身份和获取价值中的很好的平衡,就像是现代管理学创始人他曾经说过:文化把战略当做早餐吃。放在中国大环境下,我们会说中国把战略当做早餐吃掉。
很多国外设计品牌包括一些丹麦设计品牌,在中国学到了很多的知识——寻找一个可行的方法来更好的拓宽中国市场,但是他们没有确切掌握在中国市场应该把哪些因素考虑进来,特别是他们没有充分理解中国的文化,导致很多品牌都失败了。这个道理看似简单,其实做起来却很难。
有人可能会问,我们如何在中国销售丹麦的设计产品?其实他们更应该问这样的问题:为什么中国这些高端的消费者要买设计产品?
理解了这样的道理之后,才能够更好地帮助设计公司建立他们的销售或者营销的战略,让产品更具创新精神,也可以更好地融入中国的消费品市场中。但是另外一个方面,走这条道路也是有风险的,作为一个品牌,它可能会失掉自己的特色和身份,作为一个设计师美学方面的艺术表达可能会有所牺牲。
【任唐胤】:大家都知道丹麦手工艺是誉满全球。20世纪后半叶涌现出了很多国际设计大师,当时手工艺和传统手工达到了设计的顶峰,比方说我们所熟悉的汉斯、法格娜、伯格摩根森。那在中国其实也有一位,将中国的传统、文人家具风格运用到现代设计当中,这位佼佼者就是陈燕飞,璞素创始人,让我们来听听他给我们的故事。
璞素陈燕飞:中西方现代化的实践
【陈燕飞】:我分享的是中西方现代化的实践,我将从定义起源、审美基础、生活方式、工艺美学、材料学、璞素的实践等方面展示我对一些有关文化等其他方面的思考在我的家具中的实践表达。
璞素 陈燕飞
中式家具在中国有一个非常悠久的历史,一般来说中国传统的家具大致可分为三大类,即皇家宫廷家具,文人仕族家具,平民百姓家具。
宫廷家具过分强调礼仪及装饰,平民家具又往往只注重功能及实用,而只有文人家具才融合了功能、审美、趣味于一身,形成了中国家具文化的风骨,筑建起自己的强大体系,支撑着后世家具的发展。流传至今很多造型和工艺制作达到最高等级的家具,几乎都是文人家具。
就其审美基础而言,毫无疑问家具的线条表达与书法线条存在很多联系,还有绘画、文艺画,瓷器等以线条和色彩为基础的造型。
生活方式对每个设计师的影响也是很大的。他对把自己的生活环境的理解融合到产品设计中去。
古代文人生活的场景如读书、喝茶、化妆、喝酒、品香、吟诗作赋、下棋。
接下来就是简单介绍工艺的东西。这是桌子,接下来这张图这是结构。下面一张它外表是一张八仙桌,但是它有一个盖子,里面是一张棋桌,下面我们可以看到有抽屉。这是一个组合。这个凳子的侧面是可以一层一层拿开的。还有雕刻,还有油漆的工艺,这个是粘贴,所谓的粘贴它所有的东西都是用很小的东西拼接起来的。这个是灰,这两个材料粘在一起的作用。手工的雕花,应该是用在外椅子的坐面上。
东方人对木材有种天然的热爱,但是在材料里面,中国人又会对它有其他情感的理解。
我把前人的作品,通过现在的理解加上设计手段,与现在的生活融合,在空间、建筑中去做尝试。
我的品牌叫”璞素”,我希望自己设计的家具具有朴素之美,简洁之美,这与丹麦的设计理念也有接近的地方。
这是一张明显具有中式元素,但它又同时需要跟现代空间和方式结合的设计对比。我们还希望家具能尽量保留中国传统的一些设计工艺。
一个设计师或者一个设计品牌,在中国这样的环境中去进行自己的创作,需要在生活方式上多做一些尝试,这是我对设计的理解。
【任唐胤】:设计是一种生活方式,并成为国家软实力。现在设计改变行业,改变城市,改变世界。我相信,它的推动力是离不开政府的支持。
下面有请丹麦贸易理事会设计专家、丹麦创新中心执行董事Martine。
Martine:丹麦为什么是一个设计国度?
【Martine】:陈燕飞老师带给我们的展示非常有趣。对文化的思考和设计要进行完全意义上的保留还是说要针对中国的市场来进行定制化服务?今天我们探讨的正是这个话题。我也从中理解到,丹麦的一些产品和设计师进入中国的确会遇到了很多问题。
丹麦设计的特色是简洁、功能性与质量。这三点在陈燕飞的产品中都有所展示。
丹麦为什么是一个设计国度?因为在丹麦的12个月中,只有4个月有充足阳光,其他8个月大概在4、5点钟太阳就已经落山了,所以大部分的时间,都在黑暗中,因此,丹麦人非常喜欢在自己的家中渡过大部分时间,因此我们对室内设计有非常重要的一些探索和发展。
在丹麦有一些品牌做的非常成功,并不是偶然事件,其实丹麦有这样的设计传统,设计在社会不同层次都是存在的。丹麦产品的设计有一个特点是我们能够充分地发挥好原材料的潜力,并把它们设计成一个外观比较优美的产品。我们的设计追求简约并集聚功能性,尽量提高生活质量。所以美学和友好性,是非常重要的。
50、60年代,是丹麦设计一个黄金年代,也被称为现代丹麦。我们开始注意到丹麦家庭的设计
70、80年代,丹麦设计慢慢地涵盖了更多的领域。很多设计师已经开始在工序方面做更多设计尝试。
90年代,设计的理念又发生了改变。当时我们的口号就是把设计当做一种方法,特别是在1999年,设计师开始注意到全球环境问题,因此设计慢慢向生态和可持续发展靠拢。所以设计师就开始设计出一些比较智能化的产品来满足消费者的需求。这个主要集中在燃料方面和医疗设施、仪器方面。
现在我们主要专注的是服务方面的设计还有交流、沟通方面的设计。那么,所有的这些设计方面的设计理念在丹麦社会方方面面都有所体现的。设计对丹麦社区的生活起到了非常大的推动作用,丹麦很多市政府会邀请工序方面的设计师,把市民带到市政府,让他们更好的了解丹麦的设计,从而也更好地帮助市政府和市民之间更好的沟通。
【任唐胤】:我曾在某一个媒体报道中看到一句话:丹麦设计师不单单是针对生产某一样产品,而对针对一个行为,对里面的各个环节进行人性化的设计,这样一段话我觉得非常有道理。在现场也有这样一个人,他用这样一种新奇的理念来推动丹麦设计在中国的发展。
Troels Seidenfaden:丹麦的生活和设计如何结合在一起?
【Troels Seidenfaden】:我非常赞同在设计产品的时候一定要充分地对中国市场进行分析、调研。
我首先介绍一下哈根设计工作室,在探讨如何把丹麦设计带到中国市场。我们主要是做哈根市的装修,包括家居设计、家庭生活以及生活用品的设计。我们与很多国际知名公司在合作,也获得诸多设计方面的奖项。
在丹麦,生活和设计是如何结合在一起的?
丹麦有500万人口,在我们的生活理念中,个人自由被赋于非常大的自由度。
1849的时候,丹麦获得了民主,所有的丹麦人都享受着这样的政治系统,所有人都应得到公平对待。
我们国家比较小,人口少,为了能够更好地与全球接轨,我们自身需要做很大的改变。因此,我们要很好地去理解世界其他国家的文化。
设计在我们生活中无处不在,相当于是一个历史。因此丹麦在当今全球设计领域中处于比较领先地位。
接下来我想列举一些设计问题。
中国现在有没有自己的设计方式呢?如果答案肯定的话,中国的设计方式,设计模式是怎样的。如果没有,中国的设计师应该去哪里寻找设计灵感呢?
当我们在为中国客户进行设计的时候,我们对中国客户的理解是否是正确?
我们应该从哪里寻找灵感?
比如我们从古代不同的王朝,或者从20年代的上海寻找,或者从毛泽东的时代找灵感?从现在来找灵感,还是从未来来找灵感?我觉得很好的一个起点就是从古代的中国来看,不同的朝代有很多不同的设计和元素,我们可以从这里出发。
我们要把目光放在未来。中国现在越来越强大,中国即将成为全球最大经济体。鉴于此,我们思考一下如何针对中国市场创造全新设计理念。
我们现在看一下中国最近新出的一些设计品牌。第一个是深圳设计品牌“一诺 ”,他们的设计蕴含了很多欧洲设计的特点,简约的设计理念,使用起来非常方便。那么,“家”这个品牌非常地巧妙地把中国古代的设计理念和元素与现在的设计融合起来了。
上海滩品牌的产品是聚焦上海滩,这个在当时中国比较独特的历史时期设计的。上海滩的产品设计融入了很多古代元素,以及20年代旧上海的一些元素,这个品牌它是想把中国古老故事做新的诠释,它所想表达的是一种感觉。这些设计例子就证明了中国有越来越多好的设计品牌出现。我相信在未来十年会有更多好品牌出现。
几年以前,我们有幸为上海滩做一些设计工作。当时上海滩告诉我们,他们的目标是想把他们的品牌做成全球高端、奢侈品牌,我们对元素和标志性进行了很大时间的搜索和挑选,除元素标志之外,我们还在颜色上做了很多研究。
丹麦的大部分产品非黑即白,但是在中国是完全不一样的。中国人喜爱的颜色有很多。
开始做这项工作以后,我开始对标志和元素进行了搜索。我选了四个元素——龙、凤、松树、梅花,我们队这些元素挑选了部分进行使用,我们之所以这样做,是希望产品可以在用者之间有更好互动。使用者使用碗时看到龙,他会想这个龙的尾巴在哪里呢?他可能就会把这个碗进行旋转来寻找龙尾。
我们在中国的设计是否成功呢,这个需要留给市场做评判。
【任唐胤】:玩味中西的品牌有很多,像YAANG LIFE品牌总监王杨就是上海的代表。
王杨:尊重传统 融入当代
【王杨】:我今天跟大家分享的是《尊重传统 融入当代》。
不管是中国设计师还是丹麦设计师也好,大家都在考虑一个问题,就是如何把好的设计融合到市场,怎样把一些传统的好的元素融入到当代。这也是我们一直在探讨的问题。
我是最早的在设计中运用中西元素文化的,我在德国生活了6年多,回国后创立了自己的品牌“YAANG”。我在自己品牌中把东方、西方的一些元素融合后运用到现代的产品设计上。
设计其实是一个过程,产品只是一个载体。我今天要跟大家分享一个过程,就是怎么样成为一个设计师到成就一个品牌,然后到生活概念变化的这个过程。
2007年,我创立了自己的设计品牌。一方面因为我学习中国文化,我有比较深的中国文化的底蕴。在德国呆了六年,我受到西方文化的影响非常深刻……我在思考我们需要何种当代性来表达中国的设计理念,来宣传产品和品牌?其实,时尚、奢华就是我们品牌的目标,也是我们做设计一直坚持的理念。
大家看到像这个产品,它是一个特别普通的中国的产物,但是在很多中国人的心目中,它有一种内在的内心的一种情结的,我很希望通过一种全新的材料一种新的理念,可以开拓新的市场。
我们通过一些思考来研究中国当代设计的各种特性,无论是形式上、形态上、文化上,包括层面上,我们到底如何去满足消费者的需求,去满足这些当今多元化的生活方式,其实这也是我一直在思考的问题,我们到底做设计师,只是为了满足自己的设计欲望,还是为了满足当今的这些消费者的需求?
文化是自己的,而需求则是国际的。就像我设计的这把“色”全铜花椅为例,我们对材料、品质、工艺、环保、功能等并不区分本土或国际,而对它所体现的文化性、情感性则有不同的精神层面需求。
我们必须思考以及实践中国当代设计的各种可能性,从形式、情感、文化、材料、消费者需求等各个层面,去满足当今多元化的生活方式。
中国设计需要去挖掘和表达中国传统文化中优秀的元素,但是一定是当代性的、符合现代人的生活、审美需求的。
我注重把传统的东方精神融入到多元的世界文化中去,并使其具有鲜明的当代性和美学特质。
中国设计离不开国际化的语境和内在的东方哲学观,就如我们对意境或形式感的追求。
中国的设计离不开国际化环境和内在的东方的平衡观,所以我们在很多产品上对意境或形式感有很多的追求,像大家看到的这套托盘,其实我们故意把它做的是有一个斜度,但整个的一套的形式上,让它显示出一种平衡感,包括形式上是完全采用中国古代的这种,有一点像花苞这样的形式,然后我们采用比较现代的浅蓝色的色彩,通过向中国的工艺来重新命名它。
无论从东方到西方,从西方到东方,其实试图怎么样商业化,这也是我们一直在探讨的问题。2001年,我们在新天地开了第一家专卖店。怎样真正进入市场,对中外设计师以及设计师品牌都是一个挑战。
这个设计品牌再做了十多年之后,我们仍在考虑如何让更多更好的设计深入到人们生活中去,2012年,我们开了一家全新商店,我们希望通过这家商店把我们自己品牌的优秀设计,包括一些中外设计师的产品都能真正进入到大家生活中去,我希望更多的人去使用它。
我们希望传递一种生活方式,通过设计师引导中国消费者。所以我们在外滩开了一家中国方式的店,基本上整个建筑保留了一些中国元素。我们希望它是有体验感的,只有通过这些体验,让客人、消费者才能跟这些产品,跟这些设计有一个零距离的接触。
我们希望通过这一系列的手段,让更多的消费者真正的去接触一些设计产品,去购买它,使用它,真正能让设计深入到中国消费者的心里。我们也会中西结合做一个产业去展览,还希望各种区域,能够教育和推广这些设计相关的产业。我们希望打破一些界限,跟大家分享。我们一直希望不光光通过设计,我们希望设计真的是能改变一些中国人的生活,真的是能提倡一些时尚的生活方式给到中国的消费者。
相关知识
丹麦设计周论坛:本土与国际的融合探索
丹麦设计周论坛聚焦:本土与国际的融合探索
丹麦设计周:本土与国际的融合探索
丹麦设计对话中国设计:本土与国际的融合探索
中意设计高峰论坛:“艺术与设计需要自己的商学院”
丹麦设计周:简约、功能与质量的艺术表达
2016深圳家居设计周暨31届深圳国际家具展盛大开幕
【干货】大咖都来了!深圳家居设计周论坛特辑!
丹麦设计周 品牌快闪店展览本周开幕
大幕开启∣“2014中国室内设计周 第十届中国国际室内设计双年展开幕式” 在北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