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装修资讯 > 你在“朋友圈”吗?吐槽点赞秀生活有人喜欢有人烦

你在“朋友圈”吗?吐槽点赞秀生活有人喜欢有人烦

https://www.biud.com.cn 2014年06月06日10:45 家居装修知识网  

“朋友圈”现象初探

手机里的虚拟世界,移动中的社交网络

吐槽点赞秀生活,有人喜欢有人烦

人民视觉

继QQ、微博、人人网之后,微信及“朋友圈”成为人们最常用的网络社交工具。从最初的好奇,到其后的依赖,再到现在的欲罢不能——接触朋友圈,许多人都经历了类似过程。“低头族”为什么总低着头?谁最喜欢“朋友圈”?人们为什么离不开“朋友圈”?我们应该如何看待“朋友圈”?从本期开始,我们将与您一起探讨“朋友圈”现象。

——编者

拉近感情,生活状态有了温度

添加微信好友后,不仅能语音对话、群聊,还有“朋友圈”功能。我把同学和家里用微信的亲戚加了个遍,通讯录里有了“好友”,我就成了“圈子”里的人了。

——北京金融白领 吴琳

掏出手机,打开锁屏,点开微信,指尖一划,进入了一个图文并茂的世界——这就是微信的朋友圈。

端午节小长假期间,北京某金融机构白领吴琳的“朋友圈”格外热闹:除了儿童节和端午节祝福,她还“跟随”圈子里的朋友一起,领略了一把全国各地的美景美食。

“大学同学小郑去了成都,打幼儿园就认识的朋友小林和家人去了乌镇,在我隔壁办公的同事小张和女友去了鼓浪屿……”打开朋友圈,吴琳指着“圈”里的一个个帖子,饶有兴致地说。

吴琳和“朋友圈”结缘于2012年:“当时我在英国留学,国际长途不便宜,国内同学推荐了微信,刚开始时是被动使用。”吴琳说,用了几次之后,发现添加微信好友后,不仅能语音对话、群聊,还有“朋友圈”功能。“我把从幼儿园到大学的同学和家里用微信的亲戚加了个遍,通讯录里有了 好友 ,我也就成了 圈子 里的人了。”

网络社交圈子不是一个新鲜词,从QQ空间、校内网、开心网,再到微博、微信,关注一群人,晒照片、发状态、转发帖子……互联网串联起人们的时尚生活,微信的“朋友圈”成为最流行的一个。

微信诞生于2011年。伴随着智能手机的普及,目前,微信已经有超过6亿用户,成了亚洲最大的移动即时通讯软件。对很多人尤其是年轻人来说,浏览微信“朋友圈”,不仅是生活中的一剂“调味品”,也逐渐成了精神上不可缺少的一部分。

“看看谁在哪里玩,谁吃了什么美食,谁读了哪些好文字……这些事情本身不是太有意思,当它们事关朋友时,就会与众不同。”吴琳说,亲友们发的多数是只言片语,由于彼此熟悉,生活状态变得有了温度。

半年后,习惯看“朋友圈”、点赞、评论的吴琳,也开始了自我创作。“拍几张照片,发一段感悟,讲一则故事……内容只有好友可见,因为圈子里都是熟人,如果 好友 们彼此不认识,也不会看到对方的评论,我也就放心地和大家分享生活的点点滴滴。”

让吴琳印象最深的是去年回国时,她在“朋友圈”发了一条状态,收到了意外的效果:“那次回来大大小小的聚会持续了半个多月,多半是从我的 朋友圈 得知我回国消息的。”这次“朋友圈”互动,让吴琳感觉和朋友的距离更近了。

从学校进入职场后,吴琳关注了不少微信公共账号,“朋友圈”里的内容扩展了不少。“每天去看看旅游、读诗、品茶类别的公共账号,参与自己感兴趣的话题,并把其中的小窍门、新知识发送给好友们, 朋友圈 整理和分类了一部分志同道合的人, 圈子 越来越大,内容也越来越广了。”

如今,无论年轻人、老年人,还是学生、上班族,越来越多的人喜欢在“朋友圈”发布自己的生活情景,展示独特生活体验,关注朋友的动态,大家一起吐吐槽,偶尔点点赞。“朋友圈”,已成为一种生活状态。

圈子复杂,信息泛滥平添困扰

网络是开放的,但圈子需要私密。如今,“圈子”里很多人只是“伪朋友”,“好友”越来越杂,内容也越来越乱,充斥着心灵鸡汤、养生偏方等海量、同质化信息。

——江苏南京导游 王茜

“刚刚读完一首优美的散文诗,再刷新时就看到朋友转发的 关于幸福的忠告 知名医生爆料 等信息,真是让人哭笑不得。”王茜是南京某景区一名导游,对“朋友圈”,她有些不同看法。

“我喜欢在 朋友圈 看亲朋家的孩子成长瞬间,也喜欢看他们旅行的见闻,或者养花弄草,但如今的 朋友圈 显然有些变味了。”王茜说,“朋友圈”内容丰富,让人觉得有趣的原因之一是它有无限可能,但信息泛滥也让人难以忍受。

有人将微信“朋友圈”里的朋友进行了归纳,发现主要有“九大派”:广告刷屏派、心灵鸡汤励志派、集满点赞送礼派、偏方秘方养生派、45度嘟嘴自拍派、新晋父母晒娃派、亲友海外代购派、吃吃喝喝展示派和孤单寂寞文艺派。

王茜的不少朋友就属于这些派别。“有的朋友每天发多条状态,吃饭、聚会、坐地铁甚至连家里进来只蚊子都要展示一下,每时每刻都在秀生活,太琐碎了。”

除了事无巨细展示生活外,过于雷同的心灵鸡汤也让王茜吃不消。“加油励志、养生保健、理财宝典…… 朋友圈 快变成 鸡汤圈 了。”王茜说,现在大家经常习惯“扫一扫”,互相加微信,随着“圈子”里的人越来越杂,内容也越来越乱。“圈子”里的很多人不是朋友,只是“一面之交”。“我的 朋友圈 里就活跃着一位只有一面之缘的 伪朋友 ,每次刷新 朋友圈 ,都被她发布的海量心灵鸡汤信息淹没。”

不仅如此,王茜的“朋友圈”里,同质化内容也越来越多。“早晨打开 朋友圈 ,发现好几个朋友转发了同样的链接,去网上搜搜相关新闻,才知已经是前几个月的往事旧闻,很容易被误导。最让人难以接受的是,同样的信息可能还会继续传播下去。”

“朋友圈”里有人情,一开始,王茜觉得很方便。但最近的遭遇,让她多了几分戒备。

王茜的父亲退休后也加入了“朋友圈”,刚开始时每天给她发微信咨询“朋友圈”的用法,学会了之后翻看起她的“朋友圈”来。

“老人家对我 圈子 里的朋友和以前的所言所行一一拷问,我就跟上了刑场一样, 朋友圈 以后可怎么用啊?”

让王茜最苦恼的还不止于此。随着公司的领导、同事逐渐用微信取代短信,各部门先后开设了好几个工作群,她也被“拽入”这些群。

“用微信沟通工作确实方便了不少,但是微信群也在一定程度上加重了工作负担,每天除了盯着电话、邮件和短信,还得加个微信,万一忙起来没看到工作安排,耽误正事就麻烦了。有时候,一打开微信群里已经有几十条未读信息,还得翻回去慢慢读。”王茜苦恼地说,“朋友圈”本是亲朋好友的“小天地”,如果成了单位集体的公用平台,反而会增加心理负担。

“网络是开放的,但圈子需要私密。”王茜说,现在用“朋友圈”,她越来越谨慎了。

欲罢不能,“抬起头来”该有多难

对一些“朋友圈”里只有一面之交的“朋友”,有时想屏蔽他们,但担心他们也许会发布“有用的信息”,又有些舍不得,只好作罢。

——山西太原国企职工 赵晓颖

“朋友圈”拉近了好友之间的距离,帮助人们拓展视野,同时,不少人又为泛滥的心灵鸡汤类信息、没完没了的群聊所扰,面对这让人欢喜让人忧的“朋友圈”,到底该怎么办?

人到中年的山西太原某国企职工赵晓颖说:“刚用微信时,联系人里多是熟识的同学、朋友,大家在朋友圈里晒照片、吐吐槽,气氛轻松愉快,但现在, 朋友圈 中充斥着让人厌倦的广告和垃圾读物。”她几次尝试想离开“圈子”,但都未能成功。

首先是碍于面子。赵晓颖说:“今年我被拉进的群不下六七个,每天他们七嘴八舌地说着,大多数跟我也没关系。有时直接退出,群里就有人来问我为什么要退群,最后拉锯战一番还是又加进去了。”

最主要的还是习惯。“每天起床后,打开手机的第一件事就是联上互联网,看看 朋友圈 里大家有什么新动态。”赵晓颖说,对一些“朋友圈”里只有一面之交的“朋友”,有时想屏蔽他们,但担心他们也许会发布“有用的信息”,又有些舍不得,只好作罢。

“不管多忙多累,刷微博、刷QQ空间动态、刷微信 朋友圈 是我每天必干的三件大事,用时髦点的话来说,这是不是就是典型的社交控?一种不刷社交网络、不获知最新消息就会感觉焦躁不适的社交焦虑症状?”赵晓颖说,日常生活中已经习惯了手机和“朋友圈”的存在。“现在大家工作都忙,我觉得看看 朋友圈 ,在圈子里和大家交流,就算什么也不说,起码能得知亲朋好友的最新动态,也算是友情的一种延续。如果让我毅然离开,恐怕需要很大决心。”

“朋友圈”毕竟是虚拟社交圈子,和生活里的柴米油盐酱醋茶息息相关,但和面对面交流下的真实世界相比,存在美化和距离感,不能太过依赖。

最近,一段名为《抬头》的视频在网上受到疯转。这段视频用一个偶然的相遇、一个爱情故事来说明了“抬头”的意义,呼吁人们放下手机,抬起头来,去接触真实生活。

赵晓颖看后忍不住在“朋友圈”转发了。“虽然用社交平台传播这个视频显得有些讽刺,但我想应该让更多人知道真实生活的可贵,让更多 低头族 抬起头来。”

相关知识

你在“朋友圈”吗?吐槽点赞秀生活有人喜欢有人烦
你在准备装修吗?快来围观箭牌浴室柜
已经有44个城市房价下跌!看你在其中城市吗?不要太开心!
搬家前能在新房睡吗?这4点规矩要遵守,不然财神不进门
家里装修最应该重视哪儿?错一步毁未来!看看你做对了吗?
还在朋友圈里淘红包?Out了!
中国十个最邪门的地方 你敢去瞧瞧吗?
衣橱换季巧收纳 你准备好了吗?
“拥抱大数据,你准备好了吗?”智库沙龙直播
我有优格天健G10蒸烤一体集成灶,你有厨房Freestyle吗?

本文来自 家居装修知识网 你在“朋友圈”吗?吐槽点赞秀生活有人喜欢有人烦 https://biud.com.cn/news-view-id-38697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