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装修资讯 > 新浪家居特约专栏 林作新:宜家的企业文化

新浪家居特约专栏 林作新:宜家的企业文化

https://www.biud.com.cn 2014年06月20日16:41 家居装修知识网  

  新浪家居特约专栏 《林品家具》

  作者:林作新

 

  五月份的美国《今日家具》杂志,主编雷蒙艾里格沙(Raymond Allegrazza)感叹美国的家具公司,竟然没有一家出现在最近的福布斯发布的“全球最强大品牌”的名单里。

  在这100家公司的名单里,只有一家家具公司名列第41位,那就是宜家家具。

  雷蒙为美国诸多大牌家具公司,如Broyhill, Ethan Allen, La-Z-Boy, Thomasville, Bassett和红极一时,后来倒闭的FBI(他好像遗漏了Ashley),竟然没有一家榜上有名而感到羞辱和伤痛。

  其实,我一再重复许多次,家具业的大众品牌只有一个,那就是宜家家具。美国的大牌家具公司,只是在美国国内的品牌,宜家是国际品牌,它的总营业额,可能是Ashley的4-5倍。

  许多人因此想仿宜家,国内许多厂商、经销商甚至零售商,都想搞一家像宜家那样的家具公司。

  我曾经介绍过日本原宜家的代理,也想搞自己的“宜家”,请了许多专家和意大利的设计师,建立了一家叫Actus的公司,他的资金非常雄厚,但最终以失败告终,老板也死了。

  我趁参加一个讨论会之便,和宜家的可持续经理史蒂芬·卡尔生(Stefan Karlsson)谈这个问题,我问他宜家的企业文化是什么?

  因为,宜家的产品,没什么,容易仿,并且已有人仿,装璜、陈列等等这些硬件,都不难仿,然而,企业文化是无法效仿的。

  史蒂芬想了很久说:过去也有一些宜家公司的老职员,离职后也想效仿,并且有投资公司介入,然而从来没有成功过的。

  为什么呢?他和我同时想到一个人,坎普拉(Ingvar Kamprad),宜家的创始人。

  史蒂芬讲了一个关于坎普拉的故事。许多年前宜家决定到俄罗斯发展,到莫斯科去开店,派了一名经理去。

  一年后,莫斯科分公司亏损2亿美元,那经理回来述职,心里怕得要命,想到明天见到坎普拉,不知他要怎样骂他,惩罚他。

  于是他住到公司附近的小宾馆里,一个晚上100欧元左右。第二天他怀着忐忑不安的心情走进会议室,坎普拉就坐在那里,公司高层的职员都在,他开始报告,坦言俄罗斯分公司亏损2亿美元,坎普拉头也不抬,让他报告下一事项。会议结束后坎普拉问这位经理,昨晚你住哪里,经理回答住哪儿哪儿宾馆,结果坎普拉勃然大怒,大声问:公司那么多床、床垫,为什么不住公司,花钱住宾馆!

  2亿美元亏了,他一句话没说,为花100元住宾馆,他勃然大怒,为什么?

  因为这2亿元亏损,在他的预料之中,去美国发展的初期,3年也亏损了5亿美元。俄罗斯人和美国人一样,要有自己的家具,尺寸大小、色调等等,都要符合当地人的要求,这点和中国人是完全不同的。宜家到中国来一切不必改,中国人照单全收,因为中国人没有自己的品味,反而要求设计越“外国”越好。

  俄罗斯市场经过2-3年的调整之后,也开始盈利了,美国市场的销量,则仅次于Ashley。

  这就是宜家,不能花一分不该花的钱。

  史蒂芬说,在公司,他只穿T恤衫上班,和员工一起办公,没有自己的办公室,和我们的家具公司的老板不一样,办公桌3米(奥巴马的办公桌才1.8米),办公室60平米。

  史蒂芬回忆说,坎普拉最后一次来中国是86岁,刚好那天是他的生日,在上海体育馆对面的店里,大家替他庆祝。

  大家要他讲话,准备了麦克风,但他不用,他要大家围拢过来,听他的讲话,他喜欢和员工近距离讲话。

  我回忆起1986年坎普拉第一次来中国,我带他去南林,并且担任他的翻译,他不住当时新建好的金陵饭店,五星级,他嫌太贵,只肯住三星级或以下,吃饭不得超过100美元,他乘飞机,不管到哪里,都是经济舱……

  我们说的最多的,还是坎普拉,他就是宜家,就是宜家的企业文化。

相关知识

新浪家居特约专栏 林作新:宜家的企业文化
新浪家居特约专栏 林作新:由南康的家具业讲起(上)
新浪家居特约专栏 林作新:由南康的家具业讲起(下)
新浪家居特约专栏 林作新:没出息
新浪家居特约专栏 林作新:关于PU发泡、倒模及吸塑
新浪家居特约专栏 林作新:生产小型化
新浪家居特约专栏 林作新:混搭
新浪家居特约专栏 林作新:美式家具
新浪家居特约专栏 林作新:在微笑曲线的下端
新浪家居特约专栏 林作新:图穷匕首见

本文来自 家居装修知识网 新浪家居特约专栏 林作新:宜家的企业文化 https://biud.com.cn/news-view-id-39536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