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装修资讯 > 开发商促销称可以原价回购:若收楼入住视同放弃

开发商促销称可以原价回购:若收楼入住视同放弃

https://www.biud.com.cn 2014年07月18日11:26 家居装修知识网  

  观山苑已经正式对外销售,首批购房者将在8月上旬签订购房合同和回购协议。

  本报讯 (记者刘丽琴摄影报道)如今的楼市,各类促销手法层出不穷,垫付资金、原价回购、跌价保险纷纷出现,这些是切实的保障还是噱头呢?日前,记者拿到引起市场关注的楼盘原价回购协议,得以仔细研究相关条款。

  条款分析:若明年收楼入住就视同放弃回购

  在不少楼盘推出“跳水价”的时候,位于天河粤垦路的观山苑却另辟蹊径宣称可以“两年原价回购”,一时引起各方关注,尤其是对开发商履行回购的诚意和实力质疑最多。观山苑是日出观山的新一期组团,精装均价32000元/m2,楼盘起步价超过200万元,定位为“刚需”换房客。

  研究一下回购协议的条款可以看到,买家在购房后有多次选择的机会,“在签署《观山苑购房协议书》的同时,即可选择与甲方签署《观山苑三期2年原价回购协议书》”,这意味着买家可以选择签回购协议也可以选择不签。如果选择了回购,买家要付清认购总房款,须承担购房总款外办理银行贷款的相关费用及银行利息,发展商只是按《回购协议书》所约定该房屋的认购总房款无息回购买家所认购的房屋。此外,项目明年即可收楼,而如果选择收楼入住就视同放弃回购,买家还要承担该房屋收楼日至完成回购日期间的物业管理费。

  业内人士:回购协议不妨一签,房价大跌时是保障

  有精明的购房者算了一笔账,购买新房应缴1.5%~3%的契税,另外还须缴贷款利息、首付资本利息、物管费和回购的各种税费等,总和已接近房价的20%,如果选择回购意味着损失了20%。那么回购协议值不值得签呢?

  有业内人士表示,多一份这样的协议就是多一个选择,万一房价大跌又急需钱用时,业主那时最大的希望就是能兑现协议的承诺。对于开发商来说,以提高自身风险为代价来促进短期销售目标的完成,即使出现需要承担后果的局面,开发商损失一些金钱,来提升品牌诚信度也算有所得,而对于购房者而言不妨签订这样的协议,为自己增加一份保障。

  项目的相关负责人也坦言,做出这样的承诺是为了在目前寒意阵阵的楼市环境下,给买家出手的信心,当然并非希望真的全盘回购,而且天河的房价始终保持稳定,公司看好两年后的楼市。因为项目货量不多,只有100多套,即使出现回购的情况,全部资金在两三亿元左右,而发展商手头还有12亿元的现金在做理财产品,因此是完全可以保障的。

  从协议的条款也可以看出,回购并非发展商的目的:“出现以下情况任意一项的,视作乙方自动放弃本《回购协议书》所赋予乙方要求甲方原价回购的权利:乙方完成办理本《回购协议书》约定房屋的收楼手续,本《回购协议书》自行废止;本《回购协议书》对应《观山苑购房协议书》的乙方(认购方)可以针对亲友进行一次更名,但更名的同时,本《回购协议书》自行废止。”对于购房者而言,当然希望买到房后能立即收楼入住,估计因为回购而愿意空置一年以上的只是少数。

  观山苑已经正式对外销售,首批购房者将在8月上旬集中签订购房合同和回购协议。项目负责人表示,预计约有10个左右的客户为增加保障而签回购协议。

  专家慧眼

  这个保障那个承诺

  都要看开发商实力

  近期珠江地产旗下北京某楼盘推出了房屋降价险,让购房者可以以9成房款买房,到约定的交房时间前4个月,如房价没降,总房款10%的保证金再由购房者交给开发商,如果降价了,由珠江人保代客户向开发商支付余款,无需客户返还保证金。消息一出,也是引起各方质疑。对此,有业内人士认为,市场上的各种保障承诺实际目的是为了促销,不过相对于因降价引起纠纷和冲突,对这类提供保障的条款不如宽容些看待。而对于购房者而言,主要是要看看相关条款对自己的保障到底有多少,需要关注的是开发商是否具有实现承诺的实力以及协议签订人是否为开发商自身。另外,合同条款中必须明确的还有交易的价格、款项支付的方式、支付的日期、通知送达的方式、税费、违约责任、争议解决等条款。约定得越细,出现争议的可能性就越小。

相关知识

开发商促销称可以原价回购:若收楼入住视同放弃
广州某开发商承诺两年原价回购 是否合法受质疑
杉杉杭州推5年140%原价回购 郑永刚曾称“现在再做房地产是傻蛋”
杉杉推5年140%原价回购 曾称再做房地产是傻蛋
北京开发商促销出奇招:两年内降价可无条件退房
“原价回购”重出江湖 “救市”哪个更靠谱?
广州天河一楼盘承诺两年原价回购 馅饼还是陷阱?
7月广州楼价跌幅全国第一 开发商促销各施奇招
置业攻略:五一楼市促销多 小心陷阱
端午节东莞楼市回暖 开发商促销推货

本文来自 家居装修知识网 开发商促销称可以原价回购:若收楼入住视同放弃 https://biud.com.cn/news-view-id-41105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