评论:对潘石屹捐款哈佛需有平常心
据媒体报道,SOHO中国董事长潘石屹捐助1500万美元给哈佛大学,成立“SOHO中国助学金”,不少人质疑其为何不选择中国高校,是“吃里扒外”。潘石屹在微博上回应道,这次助学金只帮助在这些学校的中国贫困家庭的同学。
对于潘石屹的心灵鸡汤和成功学,不买账的大有人在。高调秀恩爱的公众人物,公众总有些不踏实。不过,潘石屹究竟是人气还是气人,不是今天讨论的重点。我们想重点讨论的是,潘石屹有没有如何选择花自己钱的权利和自由。
不管是谁,他捐款给任何人和任何机构,都是他的自由。套用那个著名的句子,尽管我不喜欢你的作风,但我誓死捍卫你捐款的自由。在这个事情上,谁也别占领道德高地,谁也别充当卫道士,关你屁事?
很多质疑,比如为什么不把钱捐给希望小学和贫困山区,为什么把中国人的钱捐给外国人,这都是不讲道理的质疑。在这种情绪化的表达背后,是对选择自由和财产权利的不尊重。如果把潘石屹捐款的事情泛化到极致,一个人买了苹果,没有买西瓜,是不是也要被质疑是否在苹果摊那里有不可告人的勾当。
很多事情,一涉及到外面的世界,情绪就容易异化。个人对外捐助,就条件反射想到吃里扒外;公司海外上市,也会伴着酸葡萄心理,嘟囔着崇洋媚外。世界是开放的,中国不能置身事外,随着中国发展得越来越迅速,对外投资也好,对外捐助也好,不会再是小规模,而将是一个崛起大国的新常态。
我们既然心安理得地接受别人对我们高校的捐款,就必须也能够接受我们对别人高校的捐款。潘石屹的捐助如果于国内国外都有,这自然是更好的结果。哪怕他只捐助给国外高校,就喜欢崇洋媚外,那也只是他的偏好。他承担这个偏好的成本和收益,但这个偏好是无可厚非的,不能以口水治罪。
自由是一个好东西,马克思在《共产党宣言》里谈到共产主义社会时,就提出“自由人的大联合”这样一条标准。我们强调选择上的自由,不意味着自由可以被庸俗化理解为随心所欲,不意味着自由可以被浓缩为两句话:关你屁事和关我屁事。自由是在一定的社会规则和文化习惯框架里行事的,是有规则的自由,而不是想干什么就干什么。比如,你可以用自己的钱大吃大喝,但不能浪费。你有大吃大喝的自由,但没有浪费的自由。而一个人的捐款,可以全部捐给外国机构,但是在国家和民族仍是极重要身份认定的背景下,是不容易让本国民众接受的。特别是当他的成功,完全是拜本国的经济发展所赐。所以,潘石屹有权利给哈佛捐款,但另一方面,这个权利的使用,也需掌握一个度。韩哲
相关知识
评论:对潘石屹捐款哈佛需有平常心
时评:对潘石屹“捐外不捐内”的反质疑
潘石屹捐哈佛9300万 “捐外不捐内”引争议
评论:潘石屹国外捐款给中国形象加分
潘石屹9300万元捐哈佛引争议 回应:只帮中国学生
潘石屹回应捐9300万给哈佛:助海外中国贫困生
潘石屹:转与不转,互联网就在那里
SOHO捐耶鲁千万惹争议 潘石屹否认为儿买“门票”
潘石屹的人生下半场:当传奇结束,谁能永生?
潘石屹欲监督别人得先正己 微博晒“亮证自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