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半年北京百货业关店12家 关店潮下路在何方
7月23日上午,记者来到位于东四环大郊亭桥西南角的百盛百货。在商场正门上,张贴着商场歇业整改的公告,但商场于何时恢复营业并未说明。新京报记者 方王洋 摄
继华堂北苑店关闭后,最近百盛百货东四环店也悄然歇业。近几年,受到电商和零售形态多元化等因素影响,百货业的生存空间一再受到挤压,全国各地频频传出品牌百货关店歇业的新闻。面对消费习惯和理念的日新月异,百货业已经走进了绝对变革的时代。更为残酷的是,不变就是等死,已经成为公认的定理。转型购物中心、增加自营比例、借助网络技术……百货业正在找寻各种自救的可能。
百货业关店潮来临
最近,关于百盛百货北京东四环店关店歇业的消息不胫而走。而这只是百货行业的一个典型例子。就在不久前,华堂和王府井等百货龙头也相继宣布关闭一线城市门店。
百货业从去年起就进入大规模关店潮。据联商网统计,2014年上半年,主要百货企业共关闭12家门店。同时,百货企业的经营状况也不甚理想。世邦魏理仕最新数据显示,近三年,选取多家百货企业样本数据显示,其物业租金和员工开支年均复合增长分别为14.0%和18.5%,而同期营业收入年均复合增速仅为8.8%。而公开数据显示,国内18家A股百货公司中多家公司对上半年盈利预警。
北京商业经济学会秘书长赖阳表示,随着消费者习惯的转变,传统百货在时间和空间上的优势已不存在。目前,百货业的变革已势在必行。而部分公司仍坚持传统的商品销售模式,注定会被淘汰,百货业的关店潮也将会持续。
百货业的衰落,究其原因,与商品门类齐全、价格较低的电商,及注重差异化和体验化的购物中心等多元零售模式的兴起密不可分。
“天猫在去年双十一的交易额是350.19亿元,相当于王府井和百盛2012年全年销售额的总和。时下电商已经凭借品类和价格优势对百货业造成巨大冲击。”盈石集团研究中心总经理张平称。
在中国商业地产联盟秘书长王永平看来,除电商的冲击外,与商业项目供应激增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
RET睿意德数据显示,仅在北京2013年到2015年,集中新增商业项目体量约340万平方米,相当于17个西单大悦城。
品牌组合差异化,增加自营比例
目前国内大部分百货的经营模式以联营为主,通过扣点或提成盈利,这使得百货疏于培育自己的核心竞争力,过分依赖地段及商圈。
针对这种问题,增加自营比例成为百货企业的一种自救途径。据了解,自营百货在欧美已经是较为成熟的经验,也是未来的发展趋势。包括梅西百货、玛莎百货、连卡佛等商场都在采取这种模式,并形成了独特的竞争优势。
张平表示,根据不同商业市场的发展特点和当地消费特色,百货店可以增加自营比例,通过引进买手制和当地原创品牌,打造精品百货与本土特色百货相结合的模式。这既有助于摆脱“二房东”的尴尬境地,不受制于主流品牌,又可以自己把控品牌组合和业态分布,规避同质化带来的恶性竞争。
实际上,目前已有部分百货企业在尝试通过自营来摆脱同质化的困局。例如王府井百货已在北京地区开始实施集中采购、集中管理。
但张平也指出,并不是所有的百货都适合增加自营比例,拥有丰富国际资源的百货企业或运营商方能得心应手。
同时,包括赖阳在内的专业人士也表示,目前商品更新换代相当快,百货业本身并不具备经销的经验。无论是加大自营比例还是开发自有品牌,其投入门槛都相当高,如果没有规模化的网络基础支撑,这种模式将很难维持。“玛莎百货在国外的经营业绩不错,但在中国却不尽如人意,一方面是因为水土不服,一方面也对自营品牌的模式提出质疑。”
借鉴购物中心,增强体验感和舒适度
面对行业下行的颓势,不少企业已经开始了转型的尝试。其中较为常见的就是借鉴购物中心,增加消费者在购物过程中的体验性。
就在刚过去的6月,天虹在深圳新增门店,该门店定位于购物中心化社区百货店。作为在全国拥有60家门店的大型百货集团,天虹在购物中心化的尝试,反映出了目前百货业变革的趋势。
实际上自去年以来,包括世茂、王府井、SOGO、凯德等企业都在调整其在北京的百货门店业态。例如,世茂旗下的百货业态将全部向购物中心转型,北京老牌百货企业也正在尝试转型购物中心,通过压缩传统的零售区域,在新馆中以购物中心主打的租赁模式运营,引进更多休闲娱乐的体验式业态。
“百货业可以充分发挥自身的固有优势,加强对特定消费者的吸引力,同时借鉴购物中心的特色,结合实际情况准确定位目标客群,最大化发挥自己的固有优势,增强消费者体验感和舒适度是百货店未来的重要趋势。”张平表示。
但同时也有人对百货转型购物中心的前景表示疑虑。王永平认为,商业地产的大饼越摊越薄,而且同质化、泡沫化逐步显现,不仅是百货,购物中心在未来的发展也面临着诸多困难。并且百货大多体量较小,即便转型购物中心,也会受到区域内大型购物中心挤压。
触网求人气
“不管是关门店、经营网店、增加自营,这都是头痛医头脚痛医脚的做法。现在百货业需要全方位的改革,在大数据基础上,根据客户特性指定经营方针,由传统的经营商品向经营客户转变,同时,也要对企业的组织体系进行重新构建。”赖阳认为。
眼下,有越来越多的企业“触网”,试图借助互联网科技改变目前的生存现状。就在7月,银泰商业发布公告称,银泰与阿里巴巴组建合资公司,双方将加深银泰商业与淘宝、天猫在O2O领域的合作。银泰商业在积极拓展电商合作渠道方面的努力,还表现在银泰网上商城的运作上。而在之前王府井百货、西单大悦城等都在通过与腾讯、阿里巴巴的合作来聚拢人气。
“百货业转型的现实困难很多,尤其是电商冲击十分严重,但这并不代表没有出路。反观国外经典的百货品牌,虽然也受到电商挤压,但仍很好地保留了品牌独特性,并将科技融入到商业经营中,更为精准地服务于客户,这些都值得国内百货行业借鉴。”张平介绍。
正如王永平所说,现在对于百货业来说,单一模式的变革很难解决百货业面临的诸多问题,只有综合性转型才能帮助百货业脱离困境。
■ 案例
百盛又一门店歇业
7月23日上午,记者来到位于东四环大郊亭桥西南角的百盛百货。在商场正门上,张贴着商场歇业整改的公告,但商场于何时恢复营业并未说明。目前商场的展示橱窗已清空并被遮挡,看不出商场内部的情形。在记者到达的10分钟里,已有十余名消费者向保安询问商场营业情况,在得知歇业后悻悻而归。对于歇业事宜,记者致电北京百盛方面,但未就此事得到答复。
据知情人士介绍,百盛东四环店2007年正式开业,当时瞄准的是泛CBD周边的社区消费者,但近两年的经营状况不尽如人意,目前歇业整改也并非意料之外。“大郊亭附近社区众多,购物中心、超市本身就不缺乏。百盛在这里还是做百货加超市的传统百货微缩版,缺乏对周边消费者的独特吸引力,是导致该门店歇业的重要原因。”北京商业经济学会秘书长赖阳说。
实际上,目前百盛在北京另外两家门店的人气也并不旺盛。本周二晚7点,记者来到百盛复兴门店,本应是下班后商场热闹的时候,但偌大的一层化妆品区顾客不足10人。对比更为鲜明的是百盛太阳宫店。每到饭点,百盛对面爱琴海购物中心的餐饮店人气旺盛,而百盛则是门可罗雀。
百盛今年在全国已有3家门店关门歇业,而据记者统计,两年以来百盛在国内已有7家门店关门。从1994年百盛进驻中国,并在北京复兴门开设门店以来,百盛迅速发展成为外资第一店。
记者翻阅百盛2013年年报发现,2013年,百盛销售总额为174.81亿元,同比仅增长4.3%。而净利润更则下滑了58.4%至3.54亿元。
新京报记者 方王洋
相关知识
上半年北京百货业关店12家 关店潮下路在何方
未来中国家具业路在何方?深圳家协会员大会召开
三大数据折射上半年楼市低迷 下半年去库存路在何方
寒流来袭,传统家装路在何方?
666套餐失势,互联网家装路在何方?
关店潮下,他如何连开13家瓷砖店,零售额从2000万提升到
百货关店潮下光耀东方广场缘何一枝独秀
家具销售淡季又遇涨租等瓶颈 长沙出现关店潮
家装商业模式路在何方?
2万亿家装市场持续增长,东易日盛投资前景仍被看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