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装修资讯 > 家装验房有猫腻 免费检测不可信

家装验房有猫腻 免费检测不可信

https://www.biud.com.cn 2014年07月30日15:21 家居装修知识网  

  随着人们对室内空气质量越来越重视,不少消费者在装修完毕后都会选择自己花钱进行空气检测。但是,面对众多的检测机构,消费者选择起来肯定是眼花缭乱。那么,消费者应当如何辨认合法的、权威的检测公司?又应该怎样选择治理单位呢?

  刚刚装修过新房的刘先生总觉得房子里有股说不出来的味道,他怀疑是装修时室内环境受到了污染。正在他想办法准备进行治理的时候,其居住的小区里就出现了一个“装修污染治理”的公司在搞宣传。该公司的工作人员说,他们可以为该小区的业主进行免费的室内环境空气检测。

  于是,刘先生就邀请该公司的工作人员对他的新房进行实地检测。原以为检测是比较麻烦的事情,等出结果起码要花上好几天的功夫,可没想到,该公司的业务员带着一台检测仪器立马就来到了新房。不到半个小时,检测结果就出来了:甲醛超标将近7倍,此外,检测人员还向刘先生出具了一份检测报告。该检测人员称,刘先生的新房空气环境超标现象特别严重,需要立即进行治理,并向刘先生介绍了该公司的种种治理污染的产品。

  经不住检测人员有关装修污染的“恐吓”和滔滔不绝的游说,刘先生花了不少钱购买了该公司各种治理污染的产品,并按照该公司工作人员教授的方法进行了治理。两个月过去了,当各种治理污染的产品用完之后,刘先生总觉得新房里那种说不出来的味道仍然没有消除掉。再去找这家治理污染的公司时,该公司已是人去楼空。


  环境检测市场有点乱

  环境检测行业良莠不齐

  之所以说环境检测行业良莠不齐,主要是因为有些家装检测治污公司表面上打着“免费检测”的旗号,实则是为了推销治污产品。这样的检测,其检测数据实在无法让人信服。

  更有相关行业从业者爆料称,消费者根本不懂检测这一行,检测报告都是“装修污染治理”公司的“检测员”填写的,准确度肯定有待考量,而通常情况下,检测数据表现出来的都会比真实情况严重,这样消费者才会因为恐惧而购买产品。

  收费标准混乱

  目前,对于室内环境污染检测虽然有明确定价,但在执行时一般都是由公司与消费者之间协议收费。

  据了解,投入的成本不一样,检测费用也很难统一。室内空气检测设备相当专业,成本很高,仅建一个规范的检测实验室就要投入上百万元。而很多所谓的检测公司用的都是便携式设备,根本不投资建设实验室,它们低价抢占市场,让“正规军”很是吃不消。

  某环境检测有限公司总经理说:“我们给一户100平方米左右的房子做3项常规检测,价格一般在3000元左右,因为从现场采样到实验室分析,再到得出最后数据,每个环节要求都很严格。”

  而同样的业务由室内污染治理公司来做,检测费很少超过1000元,如果检测后请它们治污,通常就不再收检测费了。但消费者只需仔细想想就会明白,其实这检测费不是不收,而是包含在治污费里了。


  如何选择“检测”和“治理”单位

  消费者通常喜欢图省事,在哪一家公司检测,就会选择让哪一家公司进行治理。但是,室内环境检测机构和治理单位原本就属于“裁判”和“运动员”的关系,一个单位同时开展室内环境检测和治理工作即失去了公平、公正的原则。现在社会上出现的所谓“既做检测又做治理”的公司,实际上就是以检测为“幌子”,实为卖治理产品,而目前市场上还没有特效治污产品,消费者要谨防上当。

  此外,检测报告是治理单位进行治理时的依据,检测数据的真实性、准确性至关重要,因此,我们必须对检测机构的选择认真对待:第一,要看它是否有资质,室内环境检测机构必须要有专业的“资质证书”才能开展检测工作;第二,要看它是否有检测能力,当你提出要参观一下它的实验室时,该机构如果以各种理由推拖、拒绝,你就应该小心了;第三,室内环境检测机构必须为消费者出具检测报告,报告上必须加盖有效的公章等,且必须有主检人、审核人、批准人签字报告方有效。

  接着,就要选择治理单位了,治理单位必须有相关管理部门颁发的营业执照;必须有权威部门颁发的治理资质证书;治理人员必须有治理资质证书并持证上岗;有的单位或个人宣称一次性根除甲醛、苯等室内污染物绝对是不符合科学的虚假宣传,遇到这种情况,消费者一定不要上当。

相关知识

家装验房有猫腻 免费检测不可信
家装建材市场有猫腻 设计师和商家唱“双簧”
十房九污,谁有解药?水性科天家装验房师为你答疑解惑
家装“代购橱柜”有猫腻消费者应警惕
没有污染的家装,到底有没有?
家装市场优惠多陷阱多 真假难辨让人喜忧参半
家居行业家装套餐都有什么?适合家庭装修吗?
家装公司报价单全面分析 装修不看后悔
市家装委张清:免费家装环保检测 公开公正透明
家装设计应该收费还是免费呢?

本文来自 家居装修知识网 家装验房有猫腻 免费检测不可信 https://biud.com.cn/news-view-id-41788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