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圳住房保障改革创新:率先建立保障房轮候库
深康村公租房推出,提供房源2790套。
在总结经验的基础上,市住建局敢于先行先试,积极推进住房保障制度改革创新,目前已基本形成了具有鲜明深圳特色的“多渠道、分层次、广覆盖”住房保障体系,其中多项改革在全国率先取得突破。
率先探索实施保障房轮候制度
在系统总结保障房历史经验的基础上,积极借鉴香港、新加坡和国内其他兄弟城市的先进经验,深圳率先在全国建立保障房轮候库。保障房分配,实行居民“诚信申报”,政府“资格后审”、“动态核查”,配租配售“轮候分配”模式。
轮候制度的实施,使我市保障房分配全面提速,从申报到分配仅3个月,与过去相比时限缩短80%。保障房分配效率大幅提高,行政管理成本明显降低。同时,申请受理、排队信息、审核分配、房源结果和政府管理面向社会实行“五个公开”,保障房阳光分配机制基本形成。
该制度的实施还使住房困难家庭对住房保障形成了合理预期,政府也切实摸清了需求,为保障房建设逐步实现“以需定建”奠定了坚实基础。
市住建局有关负责人表示,该制度实施以来,我市非诚信申报和保障房违规违法现象呈现逐渐下降趋势,市民诚信意识普遍提高,进一步丰富和完善了我市社会诚信建设,为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推动全社会诚信体系建设起到了积极作用。
引入社会资本参建保障房
土地和资金问题,始终是制约保障房建设速度和规模的瓶颈。继全国范围首创公共租赁住房之后,我市再次创新改革,率先推出融合保障房与商品房双重属性的安居型商品房,采取“定地价、竞房价”的方式引导企业参与安居型商品房建设,创新引入代建总承包、大标段招标、BT、BOT等多种举措,充分利用市场机制推进保障房建设,破解资金瓶颈。
同时,我市还鼓励企业利用自有土地建设公共租赁住房,采取地铁上盖、公交场站综合开发,商品房与城市更新配建、工改保、征地返还用地合作开发以及收购等多种方式,破解土地瓶颈,提高土地集约利用水平。目前,已完成投资413亿元,其中政府投资147亿,社会投资266亿,分别占36%和64%。
该负责人说,我市保障房建设政企合作模式基本形成,市场已经成为我市保障房安居工程建设的一支重要力量,深圳保障房市场化建设模式得到住建部领导的高度肯定。
“3+N”住房保障法规制度体系基本形成
法制先行、制度保障是我市住房保障工作的突出亮点。“十二五”以来,在国家和省住房保障顶层制度尚不完善背景下,我市住房保障法制建设连续实现了三个跨越:一是住房保障立法跨越。我市是继厦门之后全国第二个出台地方住房保障法规的城市。通过保障房立法,实现了住房保障依法推进、依法行政;二是市委、市政府出台《关于实施人才安居工程的决定》,我市住房保障“更上一层楼”,并将住房保障推向了人才立市、人才安居的新高度;三是出台《深圳市住房保障制度改革创新纲要》,率先在全国提出“保障房封闭运作”、“盘活存量土地和住房”以及“引入社会力量强化保障房管理”等一系列创新举措,推动了我市住房保障由“解困型”向“发展型”转变。
据介绍,目前,我市基本形成以《深圳市保障性住房条例》、《关于实施人才安居工程的决定》、《深圳市住房保障制度改革创新纲要》等3个法规政策为核心,《深圳市人才安居暂行办法》、《深圳市安居型商品房轮候与配售办法》等20余个规章制度为配套的“3+N”住房保障法规制度体系,为全面推进具有深圳特色住房保障模式奠定了坚实的法制基础。
住房保障与人才安居等多方融合
据悉,市住建局全面落实市委市政府“人才立市”、“人才强市”战略,创新性地将人才安居政策纳入住房保障体系,实现了人才安居、住房保障、产业经济发展、城市发展战略的有机结合。
具体做法主要有:一是加大面向企业“定向配租”力度,减轻财政资金压力,适度增加人才安居政策灵活度,支持我市产业经济发展。二是倡导混合型居住,引导社会不同阶层混合居住,促进社会各阶层融合;三是调整租售比例,加大公租房供应,多渠道解决新毕业大学生住房困难,并将30平方米、50平方米、60平方米左右的三种公租房户型比例由原来的3:4:3调整为5:3:2;四是加快发展产业配套住房,进一步拓宽保障性安居工程的覆盖面、受益面,改善外来务工人员和产业职工的住房条件,吸引、稳定产业人才群体与员工队伍。
保障房成为拉动经济发展重要因素之一
住房保障既是社会保障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也与和谐社会、城市管理和经济发展密切关联。近年来,我市住房保障在解决民生住房、城市发展定位、产业经济结构调整、房地产调控和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等方面均作出了积极和有益的探索。
一是实现保障房与区域经济发展互动关联。借鉴香港经验,通过保障房项目布局建设,促进区域经济协调发展,加快特区一体化进程;二是实现住房保障与优化人口结构互动关联。通过引导“夹心层”及人才群体向原特区外安居乐业,进一步优化和均衡原特区内外的人口结构;三是实现住房保障与经济结构调整互动关联。通过人才安居扩大试点、重点企业公定向配租,对符合我市产业转型升级发展方向的支柱产业、战略性新兴产业等有关重点产业单位实行住房保障方面政策倾斜,推动我市经济结构优化调整;四是实现住房保障与经济增长互动关联。推进保障性安居工程建设,发挥乘数效应,拉动钢铁、水泥、建材、机电等相关40多个产业行业的发展。据统计,100亿元保障房投资能够拉动相关产业286亿元的产出,投资乘数是1:2.86;五是实现住房保障与平抑房价互动关联。
住房问题,事关民生,关系党和政府在人民群众心目中的威望。近几年来,我市通过加大保障房供应规模,一方面舒缓了住房困难群体的住房保障需求,另一方面也有效平衡了市场房价,缓解了政府房地产调控压力。
保障房后续社会管理机制基本形成
“十二五”期末,我市政策性住房、保障性住房总量将达48万套,保障房后续管理形势严峻,为此,我市打破常规,积极创新,向社会要资源,以改革求发展。
具体做法主要有:一是将原来主要由住房保障部门直接管理,转变为全市统筹、企业分类分层次运营和管理;二是建立包括政府直管、业主代管、企业托管的“三位一体”管理模式;三是推行单位住房保障专员制度,强化住房保障专员在人才安居工作中的作用;四是通过公开招标引进包括物业公司在内的社会力量参与后续监管;五是以智慧城市、智慧社区为依托,鼓励企业充分利用信息科技强化管理;六是建立管理服务标准和评估机制,面向社会、重心下移,多渠道、多方式引入社会和媒体监督。
深圳特区报记者 窦延文
相关知识
深圳住房保障改革创新:率先建立保障房轮候库
北京自住房漏洞:保障房轮候家庭审核争议
5.7万户保障房轮候家庭年内落实房源
北京今年年底解决保障房轮候家庭住房困难
自住商品房申购流程公布 保障房轮候家庭进优先池
保障房轮候家庭 两年内落实房源
东西城保障房轮候家庭将大摇号 5千套房试点封闭管理
北京东西城保障房轮候启动大摇号 全员复核提前排序
济南新版保障房轮候配租规则日前出台
北京保障房轮候家庭两年内落实房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