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计东西国际论坛 论中外设计的联姻
8月12日网易设计邦平台打造的首场《设计东西论坛》就“中外设计联姻”的话题在北京设计之都展开中外设计大师之间的对话。论坛由北京设计周孙群主持,邀请了石大宇、张静、David Picazo、陈丹共同就中外设计的差异化、中外设计的交流、中外设计的融合等话题进行探讨,专家们希望未来在网易设计邦等平台的带动下,中外设计能够正真地实现优秀基因的结合,并促进中国文化创意产业的发展。
设计东西国际论坛
活动主题:设计东西国际论坛 论中外设计的联姻
活动时间:2014年8月12日
活动地点:北京设计之都大厦
活动主办方:网易家居 designboom设计邦
支持单位:北京设计之都、北京工业设计促进中心,中国设计红星奖,北京设计周、中国设计交易市场
主持人:北京设计周筹备办公室副主任 孙群
对话嘉宾:
著名美籍华人产品设计师 石大宇
中国建筑装饰集团设计研究院环境建筑规划设计院院长 张静
毕加索建筑设计有限公司创始人 大卫·毕加索(David Picazo)
正邦品牌顾问服务集团董事长 陈丹
孙群
【孙群】:各位早上好,我先自我介绍一下,我是北京国际设计周的孙群,今天我们的领导曾辉也在。现在对于中国设计来说是一个非常重要的时间点,我们国外非常著名的设计网站designboom和网易家居将联合打造网易设计邦平台。那么今天我们的话题,讲的是设计东西的秘籍,所以我想我们分两个阶段,首先各位老师再做一下自我介绍,然后我们再进入这个话题。我们从这边开始,因为坐在最右边的这位老师是正邦设计集团的董事长陈丹先生,我相信大家在坐飞机的时候一定看到过他的报道,我们有请陈丹先生做一下自我介绍。
陈丹
【陈丹】:我的团队现在有740个人,在北京、上海和广州,最近刚刚得了一个北京市的著名商标的项目,正邦设计集团原来最早是做平面设计,做药的品牌、标志、VI,做饰品的VI,所有的这些我们现在都开始做,是一个设计集团,谢谢。我自己也在陕西科技大学设计艺术(艺术装修效果图)学院做设计学院的院长,现在我们那边有三千多个学生,一百多个老师,我主要在两边跑。
我们做的东西一般在一些大的城市,像北京、上海这样的城市都有我们的设计,就是现在你看到中国电信,包括移动的品牌设计,新的移动的形象设计,品牌设计,最近我们刚做的,比过去更时尚。像链接地产的品牌形象都是我们做的,每一百米就能看到我们的设计包括汽车,我们做商业银行大概有两百多家,这样的话每个城市都有商业银行,比如西安银行、长安银行、贵州银行、贵阳银行,这些比较多,还有北京银行。
【孙群】:我们每次坐飞机这个飞机老是不起飞的时候就会放正邦设计集团的广告。
【陈丹】:过去是打造自己的形象,让自己成为LOGO,觉得自己做广告的首先是要把自己贡献出来,现在是说,因为现在基本从个人品牌到公司品牌,现在做正邦这个品牌,到哪儿都能看到正邦,这是我们的品牌。这个品牌就是主要做设计和策划,到我们看到这个,就是转化成公司品牌,所以我们在机场、火车站各个地方打广告,都打的是正邦两个字。
【孙群】:所以我说我们很羡慕,每次飞机还没起飞然后就看到有一个人说正邦,有时候就在看广告就在想,这家伙挣多少钱呀,下面我们请陈总说说。
【陈丹】:去年交税两千七百多万。
【孙群】:还是不知道的好,我们不受这个刺激了,我们把话筒转到石大宇老师。
石大宇
【石大宇】:各位好,我们是在四年前在大陆成立北京清庭。在台湾的话我们是在1996年,在台湾成立,我们可能算是在台湾,第一个把设计引入到生活。到现在十八年的时间,但是我们从最早就跟设计发生关系的。现在在北京,我总觉得希望做的是我想做的事,目的我比较执着于做跟我们传统文化有关的设计创作,或者是跟生活发生直接发生关系的这些设计创作,我比较花更多的时间是在竹这个材料上,大概是这样的。
【孙群】:实际上石大宇先生是中国最早的竹项目的推动者,最早接触也是通过竹这个项目。其实最早designboom这个网站也是石大宇老师接触的,那么今天看见网易家居与deignboom能合作非常高兴。那么下面请张静老师谈谈。
张静
【张静】:大家好,我叫张静,可能有很多的朋友,我们都是老朋友,都见过的,也有很多新朋友,包括很多老同学,今天也是欢聚在这个签约仪式上。我一直在从事着是从建筑、规划到室内设计这样完整的设计的工作,这么多年工作以来一直有一个想法,其实在考虑这个问题,现在对设计师国内普遍存在着一些误区,这种误区最终会导致这个行业可能会走得比较偏激,的的确确要做一个整理。国外不管是从理念上,还是从思路上,都优于我们,这并不代表我们的设计水平没有达到,我认为还是态度问题,因为我们所处的环节和角度是不同的。
比如说我们的设计师可能还在处于一个水深火热的生存阶段,还为了生存在打拼,那么难免,当你走到一定层次的时候,可能才会暂时忘掉生存而考虑发展的问题,生存难免有些设计师我觉得可能急功近利一些,我觉得这是对于设计行业来讲很要不得的东西,因为设计行业,对于我们的国家相对来说重要的地位。机会对于每一个设计行业人也是很大,这种大也造就了很多的,从侧面,从背后赚钱的机会,我就不管它是什么了,在这里说起来概括是。
我们一直在讲一个问题,在倡导能搞这样的一个团体组织,然后跟李占国先生我们在一起聊了很多,他也很感兴趣,他说在做一件事情,我们想到一起了,有很多同步的东西,那么我倒觉得,有很多事情可以紧密的合作,我也在前一阵杭州的一次会议上跟王飞龙先生在一起,有一个活动的时候,我也推出一个倡导,叫君子设计。
所谓君子设计,那当然了,一定是从原创的角度和从设计的道德方面的角度出发,在这里我们避免做广告之嫌,我不去多说这方面的事情,我也希望以后有机会和各位大师们在一起多合作,好吧,我不多说,不占时间。
【孙群】:接下来有请我们现场的外国友人毕加索先生做一个简介。
David Picazo
【大卫·毕加索】:首先非常感谢designboom设计邦与网易家居的邀请,让我有机会在这里分享。我是毕加索家族的一员,现在主要从事建筑设计,2014年3月我在北京设立了毕加索建筑设计有限公司。毕加索建筑设计有限公司1972年由我的父亲乔治·毕加索创建,是一家曾荣获世界级建筑奖项的公司,公司总部位于西班牙(西班牙装修效果图)加那利群岛的特纳里夫圣克鲁。同时,在西班牙的马德里和墨西哥的蒙特雷以及中国的北京,公司也都设有办事机构。我们公司乐享从事独特的项目,无论大小。在这之前我曾经就职于在国际上享有盛誉的一些建筑公司,包括福斯特建筑设计事务所,所以也参与了像北京首都机场、英国伦敦奥运会主场馆、碎片大楼、英国伦敦30S.Mary Axe办公楼顶部、英国伦敦GLA市政厅等项目,我的设计范围包括:总体规划,高端、豪宅(豪宅装修效果图)住宅,休闲度假村,宾馆,办公室,超高层建筑,商用建筑,体育场馆,博物馆(博物馆装修效果图),机场和室内设计。目前我正在做北京这边一个小型机场的项目。我非常喜欢中国,也非常希望可以把自己掌握的设计理念分享给中国。我们设计的每一个高能效的建筑都是独一无二的,同时,我们亦秉承这样的理念:完成构建可持续的建筑,并不意味着就要给客户增加额外的成本。诸如利用传统设计理念和建筑技术,使用施工地当地的建筑材料,通过巧妙定位我们的设计,以便它们能够从所在地的自然条件中受益等等,这些简单的决策,使我们项目在变得可持续
并高效的同时,亦将成本控制在了客户的预算内。我们承诺,在做出改变的同时,通过我们的独特的设计,以及在可持续性和高能效方面的专业知识,将我们的建筑对地球所造成的影响,降到最低。我们也会将这个理念贯穿到我们中国设计公司。
论坛现场
东与西的定义
【孙群】:多谢各位。回到这个话题,已经给我们后面的话题起了很好的一个引子,刚才毕加索先生,这是我第一次见到真正的毕加索先生,以前都在博物馆看到的,所以我也很激动。毕加索已经介绍了自己的工作了,然后我知道他在包括北京新的航站楼他都参与设计工作,当然看到他的作品,我想刚才陈主任跟我说的,看到他的作品,我觉得这些作品当中充满了善良,一种朝气,都是让人觉得非常好的事情,好的一些作品生发的一个源头,我们就从他那边进入到后面的话题,就是这个设计东西的话题,东西的这个话题最早的时候我想可能张总你们记不记得我们在说是马云提出来的,做阿里巴巴的时候有个东西的概念。
设计的资讯也进入到了东边到西边,西边进入到了东边的问题,我想我们就是用两个环节来讨论这个问题,第一我们如何定义这个东西,在很多人来讲东就是东,西就是西,还有人认为东和西的概念对于80以前的人来说是这样的,东是东,西是西,80后的人认为东不是东,西不是西,不存在这样一个问题的概念,所以我想请我们的毕加索先生,来自西方的毕加索先生来给我们讲一讲,他是如何理解,到现在世界进入2014年了,还要不要讨论东和西的问题了,特别是在设计领域。
【毕加索】:设计并不是来自于我们自己的经验,它更多的是来自于我们的天赋,以及对这个事情的热爱,对建筑设计来讲,我们更讲究的是合作,从东西来讲,作为西方也好,东方也好,更重要的是把我们的传统和国外的这些传统、文化还有设计、建筑,我们的理念等等都集合在一起,创造出更好的东西。
彼此也都从彼此身上吸取到更多的更好的一面,把我们一些好的方面更好的结合在一起。其实就是为了一个目标,为了我们的将来创造出更美好的世界,一起来拯救这个地球,这正是我推崇的这个绿色环保和持续发展的理念。我非常感谢我们在座的各位大师们,以及我们所有的媒体的机会,我们一起来合作,让这个理念更传送出去。
从我个人来讲,我们就是要和我们的designboom,和网易家居合作起来,我们同在一条船上,一起施力,很高兴和在座的各位合作,在中国如此精深的传统和文化的背景下,让我们挖掘出更美好的创新性的东西,把我们中国的传统和世界国际性的这种文化,我们一起结合起来,创造出更美好的,让我们在这里自由的呼吸,让我们推动中国的设计之都。
【孙群】:这个还是要掌声鼓励一下,毕竟是80后的,在座的张总70后的吧?来,我们让70后的给我们解释一下他心目当中的东和西的概念,设计的东和西。
【张静】:我稍微纠正一下,我应该算作是80后,其实我是60后,80后因为是八十年代毕业的大学生,我一直觉得还有陈丹,我们都属于80后。
【陈丹】:是校友。
【张静】:对,我想从设计之都这个概念,从我们北京的定位,乃至于我们国家的定位,对设计能有这么高的一个定位,乃至于今天网易和设计邦的联姻,我觉得都能代表一个行业的需求,更代表是一个社会上的需求,这种行业和社会的需求,实际上我刚才顺着你的话题所讲的东和西的概念,我们把它定位在东与西都是一种界限的概念,我个人认为,现在走到今天,已经不存在东和西的问题了,就是无边界,完全是一种无边界的合作的状态。因为每个设计师第一要做的事情就是合作,不光是跟身边的人合作,行业内的合作,跨行业同样也要合作。所以说,我更赞成,设计是无边界的设计,一直在倡导不要把它局限在某个专业的设计。
其实任何一个设计,包括作为陈丹老师他所做的,他不仅仅只是做一些平面的设计,标志性设计,其实这些设计是和环境、建筑结合在一起的,他没有任何一个单一的设计,包括产品设计也是如此,我就不多说了。
【孙群】:谢谢张总,我们给另外一位80后,石大宇老师,石大宇老师对东西的理解可能会更深一些。我就顺着今天的话题想请石大宇老师聊聊,石大宇老师在东和西之间学习成长,得到很多营养的,你怎么看这个问题。
【石大宇】:我觉得东西是有差异的,但是站在做设计的角度怎么样去理解差别,因为比如说我从台湾刚去美国念书的时候,那时候到纽约,那就是这个很大文化上的差异,等到我从纽约回到台湾,十年后,我回到台湾,又一次很大的文化上的冲击,当我四年前从台湾再到北京的时候,也经历了很强烈的文化冲击。
但是我想说的就是正是因为才有这个差异,然后我们在做创作的时候,或者在解决问题的时候,我们要去认真的看待这个差异性,我们怎么样去跟西方人交流,或者西方人怎么跟我们亚洲人交流,其实都还是蛮有学问的。我们文化上的差异其实还是存在的,而且如果你不用心,比如说我们现在designboom,吸引了全世界的设计群体。但是我现在觉得就是,现在的年轻人可能他们看到的只是一个表象,其实后面有很多很多的原因或者因素,促进了这些设计,我觉得我们更应该要珍惜这种机会,当我们得到这些资讯的时候更应该要去了解后面到底是什么问题。
我觉得我们的工作不是解决问题,就是设计师的工作,应该更重要的是寻找到一个好的命题,怎么样找到一个真正的好的命题,我们去正视它,去思考。这是我的看法。
东与西的差异
【孙群】:大宇老师这个特别好,待会儿我自己希望能够就这个话题我们讲,把这个话筒交给旁边的,我不知道您一大把胡子,您几零后了?我们是80后、70后的,您是几零后?
【陈丹】:1965年生的,但我成长在八十年代。
【孙群】:是1965年是吧?
【陈丹】:但是我的学习阶段,最美好的阶段都在八十年代,那个时候出现很多新鲜的思潮。对于东西来说,我觉得彼此要信奉,因为就像男女之间,有距离就信奉,那么我们对西方一直处于很兴奋的状态。现在我们在提倡国学,在提倡中国符号,这也是一个在信奉的同时,反而看到了自己,我觉得需要割裂,尤其在互联网时代,更需要的是有差异化,因为互联网造成的都是同质化,比如有一次我参加一个大学生的广告节的评选,我发现那个思路就只是我们弄完了之后这儿放上一堆,那放上一堆,我发现就几种思路基本都是重复的,对一个主题,一般很难超过五六种大的命题,基本大家都是重的,只是设计形式不一样而已,但是他的出发点,他设计的内容都是差不多的。
所以我觉得这样就造成了设计之间的太雷同,所以我觉得割裂式设计,就是说我们对西方要尊重他,同时又怎么能像过去一样,威尼斯和苏州的不同,因为那个时代是因为环境的阻隔,信息很难交流,所以说产生了周庄,产生了苏州那样的很强的辉煌,威尼斯又长成那样,都是水边,但是长得都不一样,长得不一样的原因是信息的不畅通,所以我觉得今天要追求那些,找那些差异化,这是来帮助设计解决问题的办法,就是某种程度上要拒绝互联网的编辑。当然,我们要在网易设计邦的帮助下,然后跟世界,了解对方是谁,才能知道自己是谁。
【孙群】:我觉得刚才陈丹老师讲的的非常好,在网易设计邦的活动上讲的要拒绝互联网这是非常需要勇气的。但是刚才我想石大宇老师也讲了,我也非常同意,有的时候是觉得东和西差异是个伪命题,好像在北京的时候真是个伪命题,但是往往这个问题是出在我们走出去的时候,你发现这个问题存在,比如说我们刚才陈丹老师也讲了,就是中国设计师和国外设计师的差别,就是按照这几个简单的方向,我们在国外看展览的时候经常发现,中国的设计师和国外设计师想的不一样,我们的设计师喜欢讲道理,国外的设计师喜欢讲故事;我们的设计师做设计是解决自己的问题,国外的设计师用设计解决别人的问题;所以实际上在这方面还是很大的差别,东和西是存在差别的,所以我想在这方面刚才石大宇老师也说了,实际上这种融合的过程,就是要去看到它后面的东西,我们是不是可以找出一些问题来,首先在融合这个出发点的时候,我们有没有一些共同的问题要去解决,然后再去看融合的东西是不是这样的石大宇老师。
【石大宇】:确实是这样的,因为在国内,跟西方人的沟通是有问题的,如果在国内的,不管是什么样职位的人,他们跟西方人沟通,如果他没有海外经验的话,会有文化上的差异存在,但是就是说你怎么样去保持这个开放的心态,这是不容易的,但是能够做到这一点就必须要去理解这个问题,就是问题的本质是什么,我觉得这是我们一般从事这个工作的人比较会做的一个思考,就是你究竟找到那个问题的本质是什么。
但是我在北京,我觉得北京算是一个国际化的都市了,当然,因为这个整个环境有些状况,有些人觉得有些事情是理所当然,其实事实上不是如此,我觉得反而要更注意到后面的一些细节,尤其我觉得沟通上,因为我们中国人有中国人的思考方式。像你刚才讲的中国设计师和西方设计师,这个就有很大的思想上的差异,你怎么样把它去做沟通,或者解决问题,这是很重要的。
【孙群】:是,我们其他方面,特别是你说我们在北京的时候,会觉得中国现在,特别是中国当代民众思想特别开放,对外来文化特别容易接受,但是我们也发现,同一个时期你会发现在国外的唐人街,中国人基本上是不跟国外的人交流的。比如在意大利的唐人街,中国人在那里生活了十几年,但是叫意大利人叫老外,这就是中国人的一个思维。然后我说你在人家国家生活,还叫人家老外,他们老是说“那些老外”我想说这个是说明,一旦你到了另外一个语境的时候,你发现不一样,东西的差别是真的存在的。
【石大宇】:你举的例子太好了,纽约的人走出去了,但是我觉得我们现在在北京不走出去的话,我们也希望我们可以去了解,比如说我们把designboom引进来了,我们鼓励中外设计师去交流、交换,我们希望把我们的好,藉由网易设计邦宣传出去,我觉得这是最重要的,我相信这个是现在做这个事情是最容易的,因为可以鼓励很多年轻的设计师,还有国内的这些设计师发展,这些人去注重怎么样去交流,怎么样把我们的好宣扬出去,我觉得这是一个非常好的一个事,也是一个很好的管道,但是这就需要我们在座的所有专家的努力,就是说我们怎么样把我们的网易设计邦怎么样做得更好。在我们的网易设计邦刚才看到一个数据就是,二十万中国的设计师和五万国际设计师,你可以想象这个量有多大,中国有多少,而且我觉得四年前的中国设计跟现在的中国设计,有很大很大的差异,这个是最惊人的,就是说我们在其他的地区有很大量的设计师。可是在国内,很快很快,非常快的发展,爆发力也很强。
但是我觉得重要的是国家,他愿意支持文化创意产业,这个东西是最重要的,如果没有这么大力量的推动它,我相信这也很难。
如何克服东西文化差异寻找到目标
【孙群】:张院长在工作过程中也经常是,我估计一些设计师的问题,如何克服文化差异,寻找到目标。
【张静】:其实从差异的角度上来讲,我倒想到一个词,老祖宗留下来的,叫人以群分、物以类聚,这个差异不管你是哪个国家,哪个区域,我认为永远存在,不可能改变这种差异,但是关键是如何让这个差异融合到一起。其实在我们很多的设计过程之中,我们会遇到很多的一些问题,比如说昨天我因为一些突发状况飞去了深圳,然后去开了一个半小时的会议,然后又飞回来,没办法,我去的目的就是为了解决差异,什么差异?就是设计师和业主之间差异,这个差异是,好像是很难逾越的。
因为作为业主来讲,他可能会有一个心态:我是出钱的人,我想怎么做那你就得按照我说的做,中国人还有一句话叫事事不由东,累死也无功,对不对,但是对一个设计师来讲,很难,如果你所有的一些设计都去迎合了某一方面的一种想法去做设计,那这种设计本身是不存在的,所以说我们要想办法去融合,这种融合是大家在一起去共同探讨的。
我在这个行业里也喊了大概将近二十年的一句话,我的设计理念、思想,设计师不等于匠人,不等于画家,设计师等于你加我,你加我的概念就是一种融合,这种融合我们要去引导我们的业主,包括不同国度里的设计师在一起合作的时候,同样也要引导。并不见得说按照某一个人的思维方式去做设计,而是说最终我们要为这个项目做贡献,最终去把这个项目要符合,按技术实施适合的,说白了这是一个设计师的责任,这种责任无论是东西方的设计师,我认为都是存在的,只不过我们所强调的责任,可能跟西方人他们一种受教育的程度和生活习惯是截然不同的出发点,这种责任的表现我认为也是不一样的。
面对一个设计的时候,我们可能考虑的更多的是如何把它满足客户的需求,力争让客户满意,同样也是为了金钱所驱使,没有办法,而作为西方人来讲,他的出发点可能是另外一个角度,他会从他的个性化,和他的一些社会习惯上做的更多,因为整个西方社会的社会习惯相对来讲对知识的尊重和对专业的尊重,可以不客气的讲,比我们国家的环境要更优势的多,因为我们所习惯的是有奶就是娘,而西方并不如此,因为他受过很多的一些实实在在的历练和洗礼之后才有成长,而我们现在中国这种洗礼,实际上对我们来讲太少了,甚至于我们还没有接受过这种洗礼,现在我认为正是这种洗礼的一种过程,这种过程实际上和社会发展是完全一样的,我说的可能有点太多了。
【孙群】:非常好非常好,您说的毕加索先生也讲过一个问题,就是实际上在工作当中,东方和西方人有些差异,首先在理解之前首先要做一个了解的工作,如果你不了解是谈不上理解的,这个了解的工作对于新的工作做得是非常有必要的。
刚才毕加索先生讲到了他的80后的观点,东西实际上现在不存在一个重要的去融合,但是我也想问他一个问题,在他的日常工作当中,他觉得跟中国同事合作当中最难的问题一般往往出现在哪个阶段。
【毕加索】:通常我遇到的问题,比如说客户邀请我作为一个建筑师去对他的项目进行设计的时候,最主要的原因是因为我是一个国际设计师,带有更多的国际元素,但是我一般都是最直接的拒绝了他们。我的解释是,我是作为一个设计师,并不是把法国的或者是英国的一栋楼或者这样一种风格直接搬过来,而重要的是,让这栋楼或者这个建筑的风格,如何跟我们周围的群体相吻合起来,这是最重要的,所以作为一个设计,对于我而言,每次我设计的作品都是有我的文化和背景,还有所有的故事,对这个项目所憧憬的一些美好的事情,把它综合在一起,把这些理念融合在这个项目里面。
我现在举个例子,就像当时2002年我设计首都机场的时候我们遇到了这样的问题,当时我们最初的理念是3号航站楼是一个飞翔的龙,但是当时因为考虑到中国的传统文化等等,所以我们聘请了风水师、国学师等等各种中国当地的设计研究院和这些人群相结合,来如何把中国的传统文化更淋漓的展现出来,所以说说话从风水师的结合,我们合作以后,就把我们的设计理念改成这个飞翔的龙成了一条休息状态的龙,这更多的代表了北京的包容,更加欢迎全球各地的人士来到北京,所以说每个设计刚开始,我们如果把我们的理念直接照搬过来的话,不一定适合当地的文化和传统,所以我是每个项目基本上都必须要求我们的客户,我们的政府以及我们所有需要的人,来给我们提出更多的意见,一起指导,一起设计这个项目。
无论何时何地,我的铅笔一般都会带在我的身上,一般在我和朋友交流、跟客户交流,以及像我们在座的大师交流的时候,我们都可以一起分享,如果我谈到一个作品,在设计的时候也可以探讨。让我做设计,我要添加这样的因素,我是随时欢迎你们来跟我分享,一起来画图。作为一个国际性的建筑设计师,对于我来讲我的设计并不是代表着我一个人的设计,是我们所有人结合的一个设计,让我们在座的各位互相学习、互相创新,让我们一起来拯救这个地球,为可持续发展做出巨大的贡献。
现场嘉宾合影
对网易设计邦的期望
【孙群】:谢谢,当参加我们的嘉宾观点不一样的时候,我们会把设计师的观点,我们一般会把这个话题引到客户和政府身上,然后大家的观点基本上都会一致。我想说到这个问题,说到客户的话,说到社会的风气,一定程度上媒体在这里面扮演一个很重要的角色,今天我们是在参加一个媒体的发布活动,所以我想大家为了自己将来的生意更顺畅一些,也希望谈谈大家对这个网易设计邦的平台的期望。
这个期望还是从毕加索先生开始吧。
【毕加索】:我认为首先是网易设计邦和我们的结合是有非常大的动力的,我们这个影响力会带到全球各地,我们每个客户的需求是不一样的,但是我们会满足他们各种不同的需求,作为我们刚才展示的那些作品,不管是国内的还是国际的,其实大多数的更给予了这些在设计的过程中,更多的是给予了我们年轻的设计师们,这证明了我们之间的合作其实就像一个年轻人,让我们更快的成长,更好的合作。
【孙群】:谢谢,张院长给我们一些寄语。
【张静】:我接李占国先生的开场白,高富美和白富帅的话题。既然是高富美和白富帅这么好的一个联姻,我也希望出身这么好,那么后代一定要保持这种纯洁性,其实我要说的一个话就是,因为高富美和白富帅的结合,网易和designboom本身就是一种开放的心态和一种共同合作的心态,我希望以后的发展,包括所有的设计师,不仅仅是国内的设计师,而是国际化的设计师在一起,能够更好的紧密合作,而且能实现价值,发展更多的高富美和白富帅。
【孙群】:谢谢,谢谢张院长。我们的月老也给一些寄语。
【石大宇】:我觉得这个合作是天时地利人和的。但是我相信是网易也好,或是designboom意大利,就是国际,我想每一方都很清楚知道他们的动机是什么,还有他们要的是什么,我觉得只要我们这所有的合作方都明白我们未来的目标在哪里,相信一定会实现。我希望能够保有最好的,应该说把各方最好的基因组合在一起,我相信它是最优秀的。
【孙群】:谢谢,陈丹老师。
【陈丹】:网易和designboom两个合作,本身两个都是品牌,这两个品牌加在一起,要占据我们设计师的内心,成为我们离不开的一个书,或者是离不开的一个视觉参谋,或者是一个我们通过这种阅读了解世界的设计,和一些对设计的认识,这个对我们设计师的帮助是非常大的,希望它能占据我们内心,成为一个强大的品牌,成为强大品牌以后,所有的优秀资源,都会向你们集中。
【孙群】:谢谢!非常感谢各位老师的分享,我也知道每一次对话都是带着这种遗憾结束,因为我们每一次都没有特别长的时间去做一个沟通。当然我也非常感谢这次网易设计邦的邀请,能给到我们这个机会去交流。我们希望这样的活动能够越来越多,希望网易设计邦能给我们带来更多精彩的活动。中国有两个邻居,一个是印度,一个是韩国,斯大林曾经这样评价过中国人和印度人的差别,印度人每天早上醒过来以后想两件事情,一件事情是出生之前的,一件事情是死了以后的,中国人就想现在今天的事儿,所以这件事情使得这两个国家就是这么不一样,另外一件事情我就想讲韩国,因为我这次去了一趟韩国,感谢我们的领导曾辉先生给我这个机会,去了以后然后人家问我一个问题,你知道哪个城市位于太平洋的中心,如果你想到北京一小时、到上海一小时、到香港一小时,东京一小时、首尔一小时,我当时想应该是郑州嘛,但不是郑州,他们告诉我是济州岛,我就突然意识到,我从来不这么看地图,就是因为我看到的中国地图上,看到我们的东海之后,基本上都在往东看,我的脑子里是不会把济州岛,把太平洋当成一个中心来看世界的,但是恰恰是这个岛,它真的是去我们说的最强的经济实体的城市,它的距离是最短的,而且它还是非常宜居,这当然不是在给济州岛做广告,而是我觉得我们的确有很多时候稍微改变一些角度,你看问题完全不一样,当我们站在东方,站在中国,我们也说过对东方很深的感情,对西方有种距离感,这种距离感永远是存在的,就像我们看《西游记》一样,我们中国人觉得真理在西方,但是西方人一直认为智慧在东方,所以我觉得在寻求真理和寻求智慧的过程中,我们应该能够为一些更有意义的,共同性的一些话题能够尽心尽力促进中外的交流。跟网易的合作,我觉得我们这种期望会变得越来越真实,谢谢各位老师,谢谢大家。
设计东西论坛开始前嘉宾的对话(左起:陈丹、陈冬亮,高超,张静,孙群)
相关知识
设计东西国际论坛 论中外设计的联姻
文化是建筑设计的灵魂 《里里外外》新书研讨会
现场实录:IFI文化·创新·设计国际论坛
2010中国室内设计高峰论坛:中国设计的世博后思考
现场直播:亚太空间设计师(2010北京)国际论坛
2011年度Idea-Tops国际设计论坛指引“设计的方向”
网易家居签约designboom 打造开放性国际媒体设计平台
探寻城之上居昆明站论坛:设计的地域性与国际性
国际设计大师齐聚东方蓝宝石,共论“照明设计的革命”
国际设计大师齐聚东方蓝宝石 共论照明设计的革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