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装修资讯 > 都市实践URBANUS 让城市更美好

都市实践URBANUS 让城市更美好

https://www.biud.com.cn 2014年08月21日10:23 家居装修知识网  

  7月,一位设计师在朋友圈上惊呼,在西班牙巴塞罗那古城街头偶遇一竹木装置,因为是使用材料以竹为主,所以大胆猜测这是一位亚洲设计师的作品。果不其然,巴塞罗那街头竹木装置的设计师就是深圳市都市实践URBANUS创建人——刘晓都。

刘晓都,都市实践创建人之一,清华大学建筑学学士和美国迈阿密大学建筑学硕士。在创立Urbanus之前,刘晓都曾任教于清华大学建筑学院,并在美国建筑事务所工作多年,担任设计负责人;1999年与孟岩、王辉共同创立URBANUS都市实践。
刘晓都都市实践创建人之一,清华大学建筑学学士和美国迈阿密大学建筑学硕士。在创立Urbanus之前,刘晓都曾任教于清华大学建筑学院,并在美国建筑事务所工作多年,担任设计负责人。1999年与孟岩、王辉共同创立URBANUS都市实践。


  URBANUS都市实践为西班牙巴塞罗那古广场PLAZANOVA设计城市装置

  时间: 2014

  地点: PLAZA NOVA, Barcelona

  设计单位:  URBANUS都市实践

  设计学校:  La Salle (URL)

  设计总负责:刘晓都Xiaodu Liu,孟岩Yan Meng

  项目负责人:Bernat Riera

  项目组成员:胡润泽Runze Hu,郝志飞Zhifei Hao,马岩辉YanHui Ma,罗悦宇YueYu Luo

  2014年6月至9月,适逢西班牙巴塞罗那300周年城市庆典系列活动,作为庆典的一部分,巴塞罗那文化部委任Fundació Enric Miralles(2010上海世博会西班牙馆主持设计师)在城中历史性的公共空间策划建造七项公共装置,邀请七个当代国际领军的建筑师团队与巴塞罗那优秀的建筑学院合作。都市实践将加泰罗尼亚传统的粘土拱顶系统抽象化,构筑空间场所。使PLAZA NOVA这个300年前就已存在的古老广场再现了从罗马拱门到加泰罗尼亚拱顶的演化,新的展馆产生了新的聚会点。厚度只有10毫米的小竹片以有力的结合方式实现大尺度的跨越结构,这个体系自然的结合力减少了对扶墙拱璧的需求,同时消除施工中对临时支撑的依赖,所使用的是从中国带来的标准化工业生产的竹片。庆典结束后展馆可以拆卸,一些零件可以在其他的装置再利用,剩余的可以捣碎,给不同的社区作为冬天取暖的有机燃料。

  

  华侨城创意文化园改造

华侨城创意文化园

 华侨城创意文化园

  总体规划与环境设计:Urbanus都市实践

  地点: 深圳市南山区华侨城东部工业区

  设计:2003-2011

  建成:2012

  规模:

  南区:用地55465㎡,建筑面积59000㎡

  北区:用地95571㎡,建筑面积 约150,000㎡

  建筑层数:1-6

  建筑高度:<30m

  业主: 深圳华侨城房地产有限公司

  基地现存数十座建于1980年代早期的厂房、仓库和宿舍楼。城市的高速发展,使这个位于中产阶级住区和迪斯尼般娱乐区夹缝中的旧厂区,渐渐变成不为人留意的都市残留物。2003年,何香凝美术馆决定将其中一个厂房改造为当代艺术中心。这一艺术介入成为整个改造的启动点。

  改造规划采用了置换与填充的思路,从在现有厂房中加入新艺术中心开始,整理厂区内可利用的结构,一步步添加和改造,融入以创意产业为主体的当代内容,使厂房被画廊、书店、咖啡厅、酒吧、工作室和设计商店渐渐填满。这些填建延伸、包裹、渗入到现有的肌理,创造了一系列相互贯通的公共空间和设施。通过这种拒绝一次性设计和开发的模式,让时间积淀出社区的厚度和底蕴。都市实践的总体控制与具体使用者个性发挥的互动十分符合创意产业的特点。

  成功的创意园最大的潜能就是能促进不同类型的创意机构在各个层次进行交流。从这个角度出发,创意园第二期的设计升级了第一期南区的现有模式,在整体上控制宏观形象,进行业态组合规划,合理分区,控制比例,以设计学院作为园区可持续发展的源动力,将公共功能进行混合和叠加,利用连廊系统将学院的部分公共教室分布在各个楼中,将之设计成真正的创意交流场所,使得园区内部的交流行之有效和充满机会。这个改造实现了创意文化园的根本目标:将各方知识精英结合起来,鼓励跨领域跨行业的对话和思想碰撞,开拓各种创意发生的可能性,使艺术社区成为凝聚艺术和设计创造力的基地。

  

  土楼公舍

土楼公舍
土楼公舍

  地点:广东南海

  设计:2005-2007

  建成:2008

  用地面积:9141㎡

  建筑面积:13711㎡

  项目组:| 设计总负责:刘晓都 孟岩 | 技术总监:朱加林 | 项目负责人:李达 尹毓俊 |参与设计师:黄志毅 李晖 程昀 黄煦 左雷 丁钰 魏志姣 黎靖 王雅娟 郑岩 沈艳丹

  业主:深圳万科房地产有限公司

  合作:郭群设计(室内)、博万建筑设计(施工图)、黄扬设计(标识)

  土楼是客家民居独有的建筑形式。它是用集合住宅的方式,将居住、贮藏、商店、集市、祭祀、公共娱乐等功能集中于一个建筑体量,具有巨大凝聚力。将土楼作为当前解决低收入住宅问题的方法,不只是形式上的承袭。土楼和现代宿舍建筑类似,但又具有现代走廊式宿舍所缺少的亲和力,有助于保持低收入社区中的邻里感。将“新土楼”植入当代城市的典型地段,与城市空地、绿地、立交桥、高速公路、社区等等典型地段拼贴。这些试验都是在探讨如何用土楼这种建筑类型去消化城市高速发展过程中遗留下来的不便使用的闲置土地。由于获得这些土地的成本极低,从而使低收入住宅的开发成为可能。土楼外部的封闭性可将周边恶劣的环境予以屏蔽,内部的向心性同时又创造出温馨的小社会。将传统客家土楼的居住文化与低收入住宅结合在一起,更标志着低收入人群的居住状况开始进入大众的视野。这项研究的特点是分析角度的全面性和从理论到实践的延续性。对土楼原型进行尺度、空间模式、功能等方面的演绎,然后加入经济、自然等多种城市环境要素,在多种要素的碰撞之中寻找各种可能的平衡,这种全面演绎保证了丰富经验的获得,并为深入的思考提供平台。从调查土楼的现状开始,研究传统客家土楼在现代生活方式下的适应性,将其城市性发掘出来,然后具体深化,进行虚拟设计,论证项目的可行性,最终将研究成果予以推广,这样从理论到实践的连续性研究,是“新土楼”构想的现实性和可操作性的完美结合。


  回酒店

回酒店
回酒店

  地点:深圳华强北

  设计:2010-2011

  建设:2011-2014

  用地面积:1,937 m2

  建筑面积:10,915 m2

  建筑功能:精品酒店

  建筑层数:6层

  建筑高度:28.2m

  项目组:设计总负责:刘晓都 | 项目负责人:王俊 姜轻舟 | 参与设计师:张震 李强 李嘉嘉 梁广发 姚晓微 林怡琳 谢盛奋

  业主:回酒店  杨邦胜酒店设计集团

  合作:杨邦胜酒店设计集团(室内) 同济人建筑设计(结构) 筑道建筑工程设计(机电) 深圳市光华中空玻璃(幕墙)

  项目基地位于深圳市华强北片区的西北角。20世纪80年代中期,这片曾是以生产电子、通讯电器产品为主的工业区。而深圳城市的飞速发展,已经使这个区域从工业区转型为繁华的超级电子交易商圈。基地上原有的工业厂房,因其单调陈旧的建筑形式,早已成为与该区飞速发展不相符的残留物。规划部门希望保留此片区原有的肌理,对原有厂房采取改造而不是拆除的策略。该项目投资方是家高端服装品牌设计公司,考虑到基地所处的优越地理位置具有极大的商业潜力,决定将其改造为设计酒店,希望建筑师能给酒店做出特殊定位,体现前卫、时尚、独特的企业精神。基地四面的景观资源差异甚大:北面临接城市主干道,为最重要的迎街面,原有立面的窗墙体系已不能适应高端客房视线要求,其改造策略采用视野开阔、大小不一的凸窗。以标准客房单元为造型元素,窗户向外偏心凸起并做导角处理,与墙面平滑相接,形成四种基本模数,再通过重复、旋转、镜像,变异等手法排列出动态变化的三维立体效果。西面处在街道转角,面向优美的城市中心公园,视野开阔,在此面处理上将凸窗变异,扩大客房的开窗面积,将最高级套房设置在此,让客人能够享受到最好的自然景观。而南面为酒店的背面,面对陈旧的厂房宿舍,无景观可言,同时存在严重的对视问题,因此采取了侧向开窗的造型单元,在满足自然采光的同时,避免客人在客房里正视对面极为杂乱的景象。

  

  大中华IFC  大中华大中华

  项目地点:深圳

  用地面积:18,600平方米

  建筑面积:148,800 平方米

  设计时间:2006-2007 年

  建设时间:2007年

  一直处于持续高速发展的深圳,是一个带形城市。若要迅速地阅读这个城市,沿某一主干道驱车行驶上一段时间,整个城市的剖面便可尽收。作为深圳城市主动脉的深南大道,便是这样一条可以快速阅读深圳的剖切线。深南大道南侧的大中华IFC项目,位于深圳中心区东侧,被城市快速干道所环绕,属于“快速通过区”。人们对这一区域的印象都是在“快速通过”之中获得的。在这样的“快速通过区”,建筑需要一个富有召示性和公众识别性的形象。

  这一项目用地的最大特点是狭长,它整整占据了三百余米长的一整个街区。在深南大道,尤其是位于最有视觉吸引力的福田中心区,这种地段气势是绝无仅有的。因此,设计着力于利用这一沿街面塑造连续的形体,将四个单体建筑转化为一个即使在高速行进中也可以体验到的连续的建筑体量。酒店、办公楼、商务公寓和大型商业的造型都融合在一条连续的折叠面上。这一长而完整的带形体量,又很好地隐藏了南侧杂乱的城中村。只有24米进深的基地,使其可以轻易地将活跃的城中村商业活动和新大楼的底部商业融合起来,使城中村的活力渗透到深南路上。这样的一体化的建筑形式,也是在探讨复合型城市综合体的新的表达方式。

  

  

  

相关知识

都市实践URBANUS 让城市更美好
城市让生活更美好 世博会让智能家居发烧
创新,让生活更美好————飞利浦健康生活体验中心盛大开幕暨全国巡展启动
卫浴,让生活更美好
欧路莎卫浴林华友:真正做到卫浴让生活更美好
世博推动环保理念,节能让生活更美好
3A环保漆:亲近自然 让生活更美好
3A炫彩生活空间 让家居更美好
携手澳斯曼卫浴,节水让生活更美好
探寻城之上居杭州论坛:设计,让生活更美好

本文来自 家居装修知识网 都市实践URBANUS 让城市更美好 https://biud.com.cn/news-view-id-42956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