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成受访者首选居家养老 盼更多社区养老机构
老人是否愿意入住养老院?每月愿意花多少钱购买老年照料服务?日前,上海市妇联与复旦大学社会性别发展与研究中心围绕“老人生活照料与公共政策”问题,开展了第五期“社会转型期的家庭公共政策”网络调查。调查显示,居家养老仍是人们最偏好的养老模式。
居家养老
多数受访者愿和老伴一起居住
超过半数的受访者(53.4%)表示,在自己身体健康的情况下,选择和老伴一起居住,但是希望离子女近一些。只有不到16%的人选择和子女一起居住。
老人们共同的想法是:即使自己身体不好,需要照顾,也尽量不麻烦子女;最好的模式是和老伴一起居住但离儿女不远,再请一位钟点工阿姨或家政工;或者在子女同意的情况下,一起居住并自费请护工照顾日常生活。
尽管人们抱怨养老院“一床难求”,但问及是否会去养老院时,受访者中愿意“居家养老,肯定不会去养老院”占17.6%;愿意“居家养老,没法子再去养老院”的占53.0%。两者相加高达70.6%;受访者中仅仅有6个人明确表示会去养老院,不会待在家里。
如果家中有老人因慢性病需要长期照顾,人们会选择什么样的养老方式呢?20%左右的受访网友表示愿意把老人送到养老机构,接近80%的人愿意用各种各样的形式在家庭进行照顾,其中31.0%的人依靠自己或家人照顾老人,19.5%的请钟点工协助照顾,11.2%的请全日制家政工照顾,17.6%的请专业的护工进行照料。可见,居家养老不仅是老人的选择,也是子女的选择。
持“养儿防老”观念大有人在
尽管传统的家庭养老已面临挑战,但养儿防老观念并没有消亡。
调查数据显示:网友中,认为传统养老观念会存在一段时间的占比42.2%,认为会存在很长时间的占比16.6%,认为会永远传递下去的占比8.7%,三者合计为67.5%;只有12.1%的网友认为会迅速走向终结,还有20.4%的网友认为说不清。
不少家庭已出现“4-2-1”家庭结构。调查数据显示:75.4%的受访网友认为,如果自己有条件,肯定会(40.9%)或可能会(34.5%)接自己的父母长时期一起居住; 有17.9%的受访者认为不太会(9.3%)或者不会(8.6%)接自己的父母长时期一起住;还有6.7%觉得说不清楚。
在购买老年照料服务上,人们愿意的月支出水平到底是多少呢?调查数据显示:将近半数(48.2%)的网友愿意付出1001-3000元/月来为老人购买老年照料服务;29.7%的网友愿意花费1000元/月以下购买养老服务;只有13.1%的受访者愿意出3001-5000元/月为老人购买养老服务。网友们的月支出水平接近1500元。
盼望设立更多社区养老机构
目前,以“购买服务”为主要形式的居家养老模式,已经在一些地方进行了试点。去年合肥市以发放“居家养老服务券”的形式,每月向符合条件的低保老人、空巢老人和高龄老人提供600元居家养老服务补助。对此,超过半数(62.4%)的受访者对这一模式进行了肯定。
当问及“所在社区的助老设施(如老人助餐服务点、家政服务公司、社区养老院等)完备吗”?只有28.8%的受访网友回答“很完备”,“基本完备”。认为不够和缺乏的占46.9%。对于如何解决空巢老人养老问题,网友们的倾向依次排序如下:设立更多的社区养老机构(74.7%)、开展更多的老人日间照料(53.0%)、组织更多的志愿者参与公益(47.0%)、通过立法来规定子女义务(43.1%)、鼓励更多的企业参与老人照料(39.9%)。
调查显示:34.8%的网友认为政府可以加大对养老机构的补贴力度;24.9%的网友认为政府应该通过税收优惠鼓励企业参与养老事业;还有14.4%的网友认为,要鼓励慈善公益机构大力捐助。
在被问及“如果有时间做义工,会不会去养老机构做一些志愿服务”时,有高达68.1%的受访者表示“一定会经常去”和“有时间可以去”。
相关知识
七成受访者首选居家养老 盼更多社区养老机构
调查:上海七成受访者首选居家养老
调查结果:近七成受访者不满家居空间利用现状
七成消费者首选家居大卖场 橱柜品牌效应凸显
衣柜品牌效应凸显 七成买家首选家居卖场
近九成受访者被居家安全问题困扰
设计师回扣成潜规则 橱柜消费者承担更多成本
五成受访者置业时更关注社区环境
成都家具家装行业服务水平有待提升 七成受访者曾遭遇合同“猫腻”
七成消费者首选环保家具 商家奉其为营销焦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