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装修资讯 > 铺装地热地板关注散热新趋势

铺装地热地板关注散热新趋势

https://www.biud.com.cn 2014年10月09日09:10 家居装修知识网  

目前地板铺设方法主要包括直接粘结法、悬浮铺设法和龙骨铺设法三种,而在地热环境下最宜采用的铺设法为悬浮铺设法和龙骨铺设法,其中又以悬浮铺设法最为常用。在铺设前要先将地面找平以后再铺上防潮膜,然后在防潮垫上直接铺装地板。悬浮铺设法主要分为现场检查、垫层铺设、地板试铺和安装四步。在铺装地热地板时,既不能损坏地热管线,又不能影响地面的热量传导,所以铺设垫层厚度应保持在12毫米至15毫米,否则将影响散热效果。

  铺装地面找平是关键

在进行地热地板铺装前,居室必须具备以下条件方可进行铺装工作。地面必须保持平整,室内环境保持干燥并且没有渗水、漏水等现象发生,排水口保持畅通。以上环节中最容易出现问题的则是地面平整度问题。地面是否平整并不只针对老房,有些新房前期施工不到位造成地面凹凸不平,则也需要进行找平工作。地面是否需要找平一般由地板铺设方负责提醒业主,如果铺设方在铺设前没有尽到提醒义务,在铺装后发现问题是由地面不平整引起的,那么则须负相应责任。同时在铺装之前还要检查门套及门扇的离地距离。门与地面应保持一定距离,否则将摩擦地面。铺装工人还要保证地板在铺装完毕后与地面保持5毫米的缝隙,若小于5毫米则会给开关门造成不便。而在垫层铺设时,垫层的方向与地板条的方向要垂直。

  试铺地板时留意缝隙距离

在进行地热地板铺装时,前三排均要求试铺,即不能进行施胶铺装。而在铺装方向方面则没有严格要求,一般是沿着居室的长度方向铺装,如果业主有特殊要求,也可以根据可行性进行铺装。在自左向右逐排铺装时应保证凹槽朝向墙面,地板与墙之间放入的木楔要留有一定的伸缩缝隙,伸缩缝隙应保持在8毫米至 12毫米之间。在铺装时还需注意,如果上一排最后一块地板的切割剩余部分大于200毫米,则必须用于下一排的起始块,以保证一定区域内错缝及相邻板块端头错缝大于200毫米,若小于200毫米则可以直接舍去。

  铺装中随时检查高度差

前期工作完毕以后即可开始正式铺装,根据试铺板块的程序进行拼装,然后用拉力器夹紧,检查地板与地板之间是否存在缝隙,凹槽之间的结合是否紧密。在进行正式铺装时要遵循逐排铺装的原则,在铺装同时检查地板之间是否存在高度差、缝隙等问题,在检查合格后方可进行正式施胶,施胶敲击时应在地板上垫上木块,以防对地板造成损伤。在铺装最后一排地板时要注意采用适当方法进行切割,以防留有缝隙。在进行地板铺装过程中若遇到管道等情况,在进行开孔切割后应注意留有一定缝隙。

  注意事项

  不能交叉混合施工

铺设地板时不能交叉混合施工,在铺装完毕后务必要晾干24小时以上,以确保胶黏剂彻底固化。

  摆放家具勿影响散热

尽量不要在地热地板上摆放无腿家具,也最好不要摆放需固定在地面的家居饰品。由于室内的热气由地面传导至整个室内,所以如果大面积遮挡散热面,易导致室内散热不畅,从而导致地板变形等现象发生。

  首次使用切勿操之过急

首次使用地热地板时,应让温度缓慢升高,如果温度急剧升高很容易导致地板变形、开裂等现象发生,因此最好保持在每小时升温一度左右。

  地热采暖优势

  高效节能

由于采暖的辐射面积较大,从而导致供水温度只需40度至50度,起到了节能作用。采用暖气供暖,冬季开窗时热量散发快,而在地面采暖环境下铺装地热地板后,热量从下向上导出,有效防止了开窗时的热量流失。

  节省空间

采用暖气供暖,要考虑暖气片的外观与室内装修设计风格的搭配问题,一旦改变装修风格,便要对暖气进行新的包装处理,也在一定程度上占用了室内面积。而地面采暖中的采暖管由于全部铺设在地板下,不占用室内空间,从而起到了节省空间的作用。

  室内温度分布均匀

以前的采暖方法一般是将暖气片放置在各个居室的窗户旁边,并且不能随意移动,但这很容易造成室内热量分布不均匀的情况。而现在地板采暖的采暖管位于地棱下方各个角落,而且采用了自下而上均匀散热的方式,让室内各处温度平均。

  有利于营造健康的居室环境

在使用暖气片取暖时,一般出水温度在70℃以上,并且小于 80℃时就会产生灰尘团,使暖气上方的墙面沾满灰尘,给业主的身体健康带来隐患。而地面采暖时则不会出现此类问题,可营造出一个舒适健康的居室环境。

相关知识

铺装地热地板关注散热新趋势
铺装地热地板关注散热效果
地热地板铺装有讲究 散热效果不可忽视
卡尔玛新产品:让地热地板名副其实
2013年地板市场发展新趋势解析
加膜铺装 解决地板雨季受潮
聚焦地板业 解读地板展厅运营新趋势
实木地板中端竞争力减弱 地热地板或成新亮点
迪信:整体家装工业化 高端家居新趋势
互联网家装成为家居建材市场新趋势

本文来自 家居装修知识网 铺装地热地板关注散热新趋势 https://biud.com.cn/news-view-id-45422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