楼市库存再次上升 多地调整房地产政策再救市
随着“银十”的离开,房地产市场也开始出现周期性降温。
成交周期性下滑 库存再次上升
据中国指数研究院第45周监测的数据显示,40个城市累计成交面积发生周期性下降,环比减少20%。其中下降城市近7成,共27个城市成交环比下跌;累计成交面积相比去年同期也有9%的回落,同比下降城市23个。分城市来看,全线代表城市环比发生周期性回落。其中,一线城市环比降幅最大,下跌24.9%;同比下降幅度亦为三线之首,下滑13.7%;三线代表城市市场走势较为稳定,同环比下降幅度均较小,环比下降5%,同比减少1.8%。
从库存情况看,尽管各城市控制推盘量稳定库存,但库存总量仍处于高位。截至11月9日,中指监测的18个主要城市库存总量环比增加0.08%,8个城市库存有所增加。库存回升城市中,深圳库存增幅最高,可售面积上涨3.24%,另外,南充、杭州和北京库存增幅亦超1%。45周库存下降的城市中,合肥去化情况较好,可售面积较上周减少3.72%;惠州居次,库存下降2.02%,另外东营、温州和南京也有超过1%的降幅。
多地调整房地产救市政策
为促进楼市回暖,多地继房贷新政后相继出台了新一轮的救市政策。尤其是在以往调控政策最为严格的京沪,近期也开始加大力度松绑楼市,而这无疑将刺激各地进一步加大楼市调整的力度。
11月1日,山东烟台调整公积金政策,包括未婚子女买房可提取父母公积金,职工连续缴存半年即可申请“公积金贷款”,二手房“公积金贷款”最高额度提至30万元等多项住房公积金惠民新政。
11月4日,南京市住房公积金管理中心发布《关于进一步完善住房公积金使用政策的通知》,明确二套房首付比例从之前的60%降到30%。
11月7日,江苏省对省级机关住房公积金政策做出了调整,符合购买第二套住房申请公积金贷款的首付比例由原来总房价的60%降为30%,贷款利率为首套住房公积金个人住房贷款基准利率的1.1倍。
同日,昆明市住房公积金管理中心出台3项公积金新政,包括父母(或子女)可将自己的公积金账户余额协助偿还子女(或父母)住房公积金贷款等。
7日傍晚,上海公积金中心发布《贯彻国家部委有关文件精神本市住房公积金个人贷款政策相应调整》文件,对住房公积金贷款政策作出调整。新规中最引人关注的当属对“结清首套房贷再贷算首套”的规定。即对拥有1套住房并已结清住房公积金贷款的家庭,为改善居住条件再次申请住房公积金贷款购买普通商品住房的,参照首套房贷款政策执行。即贷款首付款比例为30%,贷款利率为五年期以上4.50%,五年期以下(含五年期)4.00%,每户家庭住房公积金最高贷款限额为60万元(每人最高贷款限额为30万元),有补充住房公积金的家庭最高贷款限额为80万元(每人最高贷款限额为40万元)。
业内对未来房地产的预判
房地产发展“阴晴不定”,稍有转晴的迹象后又转多云,业内自然有话要说。
王健林在一次峰会上表示,房地产的黄金期可能已过去,接下来会有大概十年左右的平稳期。他表示,中国经济和房地产都不会崩盘,原因有三个方面,一是中国的城镇化还处于中期,离完成还有很远距离;二是中国仍有真实的购房需求;三是中国的百姓传统上有买房、买地保值的观念。
对中国经济的发展前景王健林表示,中国经济结构正面临调整,过去三十年中国经济主要靠投资出口拉动,现在宁可增速放缓一些,也要让消费成为驱动经济增长的真正主体。
成思危在某论坛上指出,有一点可以肯定,中国政府不会允许房地产崩盘。“因为一旦房地产崩盘会带来诸多问题,房地产联系到60多个行业,钢铁、木材等等,现在房子需求减少,钢铁卖成白菜价,对国民经济有相当大的影响。”
另一方面,现在房地产贷款在银行大概占银行30%,房地产出问题银行就要出问题。此外,房地产价格下跌的话,老百姓财富就会缩水。“买房是总资产,向银行贷款是负债,净资产是总资产减负债。每个月交月供以后负债逐步减少,净资产增加,交完之后,净资产等于房子价格。所以一旦房价下来,房价增长速度高于银行利息,净资产增加,如果房价增长低于银行利息,净资产缩水。如果真的房地产崩盘,中国80%的居民财富都会损失,政府是希望抑制房价的过快增长,但是并不希望房地产崩盘。”
从长远来看,房地产价格总是上涨。美国近百年来尽管经历了次贷危机,房价年增长率3%。“我计算了一下,中国从2000年到2013年,全国房价年增长率是8.6%,通过两年调整期要达到三个目的。”
相关知识
楼市库存再次上升 多地调整房地产政策再救市
多地调整公积金政策提振预期
多地调整财政政策稳增长 财政部要求该投的钱快投
多地调整房地产政策 市场化调控是方向
二月70大中城市房价普跌 多地或将推出楼市新政
多地松绑公积金个贷 济南公积金房贷无调整计划
中国房地产怪相:救市、断供、房闹等充斥楼市
楼市库存压顶 多地救市政策密集出台
楼市库存压顶 多地救市政策密集出台加快去化
多地欲为楼市限购“松绑” 专家称仅靠政策难救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