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装修资讯 > 崔志军:回归自我 ——空间陈设艺术解读

崔志军:回归自我 ——空间陈设艺术解读

https://www.biud.com.cn 2014年11月14日11:37 家居装修知识网  

  崔志军,北京宜和艺品文化传播有限公司创始人,中国室内装饰协会、陈设艺术专业委员会会员。清华大学“国际陈设艺术设计管理”,“中国陈设艺术设计师资格认证”。从事设计行业16年,软装陈设教育10年,崔志军有着对设计极其丰富的经验和审美敏感,经过这么多年的历练和沉淀,对于软装陈设更是有自己切身的感受和体会。

  崔志军:空间陈设艺术解读

  就“软装”这个词而言,市场上把陈设艺术设计称之为“软装设计”的说法是非常普遍的,之所以被称为“软装”,应该是相对“硬装”设计而言的一种说法吧。是在有了硬装设计之后作为补充的一种表现和运用,那么这个补充的作用发挥到什么程度是适宜的,就因人而异了,这样来说“软装”的意义就更有种附属品的意思和理解了。

  进入室内设计行业工作已经16年,从事软装设计教育也近10年,我对软装设计的认识,却不仅仅用一个“软”字就可以概括,而是对一个空间灵魂的塑造,对不同生活理念的诠释。

崔志军
崔志军

  一步步走来,我对陈设艺术设计的表达更有了自己的感性理解和发现身边美的眼光。它融入了我的生活,对我的思想认识也在不断的产生着影响和关照。让我从陈设中开始表达人物情感,品味和故事,使得陈设设计呈现人性与美的创造,陈设艺术就像一面镜子,照映出或婉约或热情、或沉寂或悠扬的内心独白,真正成为一种诗意的、活的艺术。

  美,甘也

  陈设艺术作为改变空间格局、解读空间理念的介质,始终在传达人对于美的理解。而空间、陈设品和人三者的完美结合也形成了完整的空间结构。

  我相信,每个人的内心世界都会呈现一个不同的空间表达,也会因为时代诉求对于人的审美产生风格上的变化:从表达男性主义的巴洛克到柔美奢华的洛可可,从色彩丰富的摩洛哥到寂静内敛的日式佗寂,再从留白意境的中式元素到现代的极简朴素主义等等,无不表达着人对于美的追求和认知,而无论哪一种风格表达,也都是有着可以触动内心深处情感的呈现。

  在实际操作中,我们使用自然界呈现的元素作为表象:泥土与火的结合迸发出或斑斓或清素的品格;金与木的结合表达着或明亮或沉静的气质。一花一木,一沙一石,甚至天地间所有的颜色都是陈设艺术的渴望,它不仅仅是对自然美的尊敬,也是对美丽的升华。

  物尽其用

  空间陈设艺术的真正意义在于不断改善我们的生活。在空间陈设中,对于每件物品的功能性搭配可以让空间的使用者更加愉悦。

  室内陈设不仅仅是对物品的堆砌,而是美感、概念和功能性三位一体的布置。如家居空间中,日用家具和器物除了在审美上满足需求以外,还要从人体力学角度和便捷性、舒适性、私密性完成统一;在商务空间中,办公陈设的要求又会从企业的文化和气质出发,从心理学角度和功能性、有机性、高效性完美结合等等。空间不仅要呈现出艺术和文化性质,还要注重人在空间陈设中的实际操作的实用性,真正达到以人为本。

  时间背后的空间

  自在是人们精神世界的最高体现,在现代生活中,我们虽不能像古人那样与天地融合,感受悠然的闲暇,但我们依然可以在日常生活中以传统美器与雅兴滋养灵性。

  设计从一开始就是我们这个世界的文化塑造者,而我们也是文化的承载者。无论是西方恢弘华丽的米兰大教堂还是中国古代文人张岱的梅花书斋,每一种空间的陈设设计都体现着设计者对于文化的承担和表达,抒发和感怀着自己的人生哲学。

  灵魂之占有和给予便是心性之作。事物的存在本就大于人感知的存在,我们又何必只拘泥于手和眼呢?手眼的反映只接近于人的感知,而心性的折射则更能撼动灵魂。当我们可以达到内心澄静的表达对室内空间的理解时,这就超越了陈设本身,使得空间不仅是三维的呈现,而是可以充分感受空间里的时间沉淀。

  一切设计“应人而生”是设计行业永恒的话题。从人性化设计角度出发,并且遵循设计原则、设计方法及每个设计要素来实现最终的设计效果。陈设艺术是一门新的艺术,需要设计师不断的在实践中完善。室内陈设艺术效果的最终形成需要多学科进行的交叉设计,可谓涉及的内容非常广泛,在设计中,充满了无限的遐想和创意,像阿甘盒子里的巧克力,你永远不知道下一个会是什么惊喜。

相关知识

崔志军:回归自我 ——空间陈设艺术解读
崔志军:热衷北京胡同文化 内敛的设计思考
崔志军:自成高格更为峰——“陈思”之路
陈志军:挪亚家两天两夜都说不完
肖志军:对乡镇涂料市场持乐观态度
刘卫军:主题式空间演绎魅色卡门(组图)
陈志军:不跟定制电商潮 做好品牌内涵
挪亚家陈志军:这是一个社会大协作时代
挪亚家陈志军:品质生活需求推动家具市场细分
刘卫军:主题式空间演绎华尔兹恋曲(组图)

本文来自 家居装修知识网 崔志军:回归自我 ——空间陈设艺术解读 https://biud.com.cn/news-view-id-47329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