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计专栏】易介中:重建筑宣言
我设计的成都市文化创意产业园---红星路35号,位于成都锦江区红星路上,原来是成都军印厂,除了绝佳的地段以外,是个没有历史以及美学价值的旧楼。我从2007年中开始设计这个项目,在2008年的主要施工期间,这个项目遇到了汶川大地震,幸运的是工程没有出任何意外,但是进度以及信心受到很大打击,好不容易缓了过来但仍心有余悸,又遇到全球金融危机,使得许多之前预定要入驻的国际文化产业大企业,态度开始犹豫。
经过无数周折,最后幸运完工,雨过天晴,这个许多人会驻足观看的改造项目,有不少知名企业陆陆续续进园入驻。
这次经历,让我更深地体会,有一些建筑虽然是遗憾的艺术,但是过程实在太精彩,完工几乎就可以与完美画上等号。
对于我来说,这次的设计意义重大,虽然朋友们老笑我是个不热衷盖房子的建筑从业人员,但我也从来没羡慕任何一个可以有房子被盖起来的人,设计建筑对我而言是志业不是事业,我从内心里面就觉得在目前的社会,离开建筑界越远,离建筑的真理越近。设计建筑对我而言更重要的是说服自己而绝对不是说服业主,在说服自己的过程中,自己被救赎了,被治疗了。
说服自己而不是说服业主的另一层意思是,如果我遇到一个需要不停说服才同意方案的业主,我根本不打算帮他做设计。因为我知道,遇到没有共同价值观与审美情趣的业主,接下去将是无止境的互相折磨,以我这个完全没有服务意识的人而言,很快就翻脸了!早知道会翻脸,当初必须能躲就躲。
我坚信建筑是地球上最重的抽象形式,无论是金字塔、长城、三峡大坝、CCTV还是鸟巢,所以任何必须要决定的形式都会在功能问题之上极度困扰着我。
很幸运的,由于从事过房地产策划的工作,我曾经享受过完全不用负责任的房地产商品房"无形式逻辑"以及"拿来主义",无论是所谓的现代中国风、古典、现代还是ART DECO,都是以满足消费者为名,行不对建筑负责之实,从而破坏了城市,毁灭了许多个城市的文化特质。由于思考这个道德问题方面的脑子曾经被解放,我的脑子更关注于文化的共同记忆与符号,以及品牌、故事、沟通等甚至更重要或者在建筑界从未思考过的议题。我充满好奇的羡慕大部分建筑设计从业人员,形式随意、功能错误、无观点、无文化倾向地瞎设计房子,也每天乐呵呵的。是否他拥有一个特殊的自我治疗方法?我实在希望有时候具备这种能力,也许可以快乐一些,我不希望像那些现代主义大师一样拿生命换建筑,我希望拿建筑换取心理健康与快乐,那是从18岁着了魔以后无法挥去的梦魇。
我参与设计中,最喜欢的是一次在上海住交会的展场设计,让我第一次搞懂,原来倒金字塔比正的看起来重,而且对于空间与功能来说,倒金字塔比正金字塔更有意义以及功能强多了。这点绝对是从事建筑行业将近24年来,相当重要的一次体会。
人在母亲子宫里离地生活漂浮了10个月以后呱呱落地,就开始与土地和重力打交道,最后入土为安。建筑从地下立基开始,就与土地和重力打交道,最后成为大地的一部分。
对于土地与重力的敏感度,也许重的人比轻的人强烈多了吧!我总是觉得,反地心引力巴不得飘起来的芭蕾舞是一种我完全不能欣赏的运动,中国的太极拳我更能毫无障碍的接受。世界上许多以标榜看起来"轻"的建筑,我在观念上没法认同,为什么要把明明很重的建筑,明明用大量的人力、材料、技术以及器械对抗重力所获得的工程结果,要以看似轻的方式来设计?
中文很形象的诠释我的感受,我宁愿看“重”建筑,也不愿看“轻”建筑,我们要“重”视建筑,不可以“轻”视建筑。
建筑设计的创作的过程中,总是会有一个非常明显的“抽象感觉”,但是又很难具体描述视觉化,那个抽象的感觉要具体化到建筑以及空间,确实在视觉化的过程有难度。看着基地想象自己即将完成的是能说服自己的作品,我相信是每个认真思考问题的建筑设计从业人员必须要面对的重大难题。有些人把问题丢给市场,认为只要市场满意做什么都可以,而他自己却没有一套完整的建筑价值观,那将是城市灾难的开始,我称这种人为“建筑设计界受过高等教育的无知分子”。因为他所说的“市场”其实是个他逃避思考建筑的主要借口,因为我还真没有见过哪个建筑师真实地专业地展开市场调查。
我同时认为,如果他们真的认真展开专业市场调查,调查结果一定不是他们的实施方案。一个建筑师说只要市场要求的风格,无论古典、现代、前卫、中式、泰式等,他就能设计到位的话,这绝对是天大的笑话。声明:此文系搜狐家居独家原创稿件或者独家披露信息,版权所有,如需转载转贴或以其它方式复制发表,请与搜狐家居联系
简单来说,由于地产初级阶段的卖白菜模式,让差不多地段、差不多价钱、差不多品质的商品出手特别简单,所以设计也只要差不多就好了,反正面对的是差不多的买家。
也就是因为如此,建筑师以及业主的个人品味其实是可以发挥的,因为作品是在破绽百出、庸俗不堪、粗制滥造,通常以“市场”需要为借口。
我不信贝聿铭如果在北京设计住宅楼会卖不出去,这个暴力的行业最伟大的问题就是不肯付出更多给“城市”,以“市场”之名,行破坏“城市”之实。
当然,大多数的开发商就成了过街老鼠,更大部分的建筑师还在阴沟里呆着不敢过街
哪一个建筑师不是应该先说服了自己以后,再去说服邀请他作设计的人。
如果一切的不思考,都是用“市场”来推脱,靠简单的审美情趣来过日子的话,只会让这个城市充满着低级趣味。更别说,那些大多数不思考、又没有简单审美情趣、还不负责任除了少收设计费是他唯一的遗憾的人们,被我成为“建筑设计界受过高等教育的无知分子”,当然我们的社会因为有大量连简单审美情趣都没有的出资方,才有那些人的生存空间,我称出资方为“建筑设计界受过高等教育的无知分子的粉丝”。
那些粉丝,钱多一点买的是正版低级趣味,钱少一点买的是盗版低级趣味。
而这些人合在一起构成了大规模破坏城市武器的“建筑界恐怖组织”。恐怖组织的小喽啰们到处流窜,欺善怕恶,把持主要资源,大肆挥霍。
根源来自他以不思考为乐还是不思考为苦?思考固然是苦的,但是不思考更苦!
建筑不是件简单的事,更不是件轻轻松松的事,我们要重道德、重思考、重文化、重创意、重记忆、重意义、重宣言、重城市、重人文……
建筑之前——良心的记忆(MEMORY)
红星路35号的背景同时也反映出这个时代对于文化创意产业的态度。大家知道,北京、上海现在有很多以"文化创意"之名的建筑聚落。而成都是一个人才聚集,学术氛围相对京沪较弱的一个城市,在这个定位为“来了就不想回去的城市”,成都聚集许多特殊休闲文化与经济平稳而显生活安逸,造成天生就拥有生成创意的城市文化氛围。当遇到这个设计项目的时候,感觉有趣的事情即将发生了,同时也很担忧。
我们所熟悉的北京大山子798是一个让建筑师、艺术家为之兴奋的天然发生刺激感的场所。
上海很多很有意思的创意产业的聚集地是由聪明的文化商人,有文化、有意识的建筑设计师和有极高国际意识的政府合作产生的。上海的例子给国内的其它城市提供了很好的借鉴意义但是也很难照搬学习。
成都不是一个商业及文化氛围成熟的城市,怎么办呢?在经费不足的情况下,在市中心但是没落的区域"红星路35号"的军工印刷厂,政府现在有意识的希望找到一个都市性格文化创意聚落的发展模式,但是硬件跟北京大山子798、751、706厂简直是天壤之别,这个军工印刷厂其实是最普通的一栋老旧高层办公楼,建筑层高只有两米八到三米,既没有历史价值,也没有空间可以发挥想象的地方,同时有很多无法解决的空间硬伤。当然并不是每一个城市在发展旧房再生(RE-MODEL)的时候都能找到空间合适的旧工厂或旧建筑。对一个有历史感具备高大空间的废弃工厂,有时候真觉得,"碰"它的任何地方都太心狠手辣了。声明:此文系搜狐家居独家原创稿件或者独家披露信息,版权所有,如需转载转贴或以其它方式复制发表,请与搜狐家居联系
《三峡好人》的电影英文名字是STILL LIFE(静物),跟《变形金刚》的电影英文名字TRASFORMERS(变形者)刚好有着一静一动的有趣对比。
"三峡好人"是最真实的最土性的最草根的人物,"变形金刚"是最超现实的最高科技的最国际前沿的虚拟角色。
《三峡好人》反映了真实的中国,我在北京住了20年,也经常来上海,本来觉得自己算是看过许多中国特色完全不与国际接轨的现象,我已经算是很"中国"了,在我看了《三峡好人》以后,才了解到国内现在还有这样几乎是超现实的一大群人在贫穷地、最低标准的生活着。
在《三峡好人》和《变形金刚》的相互对比中,看到一个重要的信息是,这虽然同是在国际电影工业中声名显赫的电影,但却是两个完全不可能取代对方的作品。两个导演的现场工作也很不同,贾樟柯戴着口罩、汗流浃背,而Michael Bay则是一身名牌、英姿飒爽。
我在想,如果《三峡好人》跟《变形金刚》同时到了成都,他们的心目中把旧房改造成创意产业园应该是个什么摸样?我相信他们会从不同的角度来看这个未来的建筑。
简单的来说,应该是高科技与低科技的分别。说到高科技,在人类还不能把建筑建成为真正的《变形金刚》之前,所有的所谓高科技,尤其是建筑形态建筑结构的高科技,对中国这个2030年才可能晋升为中产阶级社会的国家而言,把大量的金钱花在巨大歪楼的结构以及因为过度的结构而最后连盖儿都没有的国家体育场上,似乎就像你送一个快要饿死的人一套法拉利生产的顶级厨具跟高科技厨房设备一样荒谬与不道德。
现在,人们对建筑空间、城市空间的"口味"越来越重。我有一个幻想,中国政府应该做一件事情:花一笔全世界都觉得冤的钱财,找一个全世界最疯狂的建筑师团队,盖一个全世界最高技术、最劳民伤财、前无古人后无来者的最高难度建筑。也许大家以后就不想再比高比歪比复杂,因为再也比不过中国,所以大家就没兴趣比所谓的高技术了。这样反而解救了全世界,让世界上还妄想成为最疯狂的建筑师与业主的人们不再心存幻想。
以后大家该干嘛干嘛,因为已经有这个"最",接下去现今世界上专业恶搞的建筑师就不用再比拼高技术或者邪门歪道了,因为他们出的方案将刺激不了任何打酱油经过的路人甲而显得平淡无奇。我们的城市需要休息,不能再这样无休止的建造劳民伤财的建筑。我们需要大量的"三峡好人"在我们现实的生活里,让"变形金刚"永远留在电影院里吧。
我们都在期待《变形金刚》的第八集,第八集肯定比第一集更刺激、口味更重。高兴的是,在中国电影界,在一些人没钱还要死撑面子乱花钱拍滥电影的同时,有些电影人已经找到了自己的方式,比如贾樟柯和蔡明亮,他们虽然从来不玩高科技高成本的比拼,但是他们在全球艺术电影院的票房相当令人刮目相看。也就是说,他们在用中国电影赚外国人的名和利,真正地成为了中国电影产业里的"三峡好人"。建筑身为八大艺术之首,更应该向第八大艺术的电影学习。
当绿色建筑受到大多数人们关注的时候,所谓的高科技与建筑的关系就显得和谐多了,也就是说,为了实现绿色环保永续的主题,似乎“高科技”就显得道德多了。
但我要提醒大家,"小心!盗版《变形金刚》就在你身边!"。城市中有很多“看似”高科技的建筑形态,尤其是地产行业拿高科技来包装项目骗钱的情况常常发生,更有大量完全不顾中国国情把国外效果图硬搬到国内的披着外国精英皮的城市恐怖分子。
当建筑师遇到了创意产业,当建筑师遇到了八大艺术,当建筑师遇到了把老工厂改造为创意产业园或八大艺术园的时候,希望建筑师能静下心来想想:"‘三峡好人’如何打败‘变形金刚’"?
建筑之中——私心的意义(MEANING)
像所有计划经济时代的建筑物一样,红星路35号只不过是一座普通的框架结构的老旧建筑物。它原先是一座军队的印刷厂,后来随着市场经济的变化几经变化,做过政府的办公空间,做过旅馆。在它的周围是成都的中心区,混杂着商业中心,住宅,几条重要的街道车水马龙。这是典型的中国的无性格城市景观,红星路35号建筑物,一座从它身边经过都不会看一眼的建筑,一座不会给人丝毫记忆的建筑。
面对文化创意产业特殊人群改造改建的项目,简单的一次贴面工程,简单的化妆工程,很难把建筑物期待自身成为城市记忆的重要空间解放出来,它需要的是一次整型手术,准确地来说应该是一次变性手术。让空间说话,让建筑说话,让城市说话。
现代以创意人群为主题的城市建筑不该仅仅是居住的机器,而是从更高境界生活的容器,上升到生命的乐器。这个乐器将混合各路人马,广告人、艺术家、策划人、时尚先锋……它将成为新的居住、创作、生活、复杂的功能"变形金刚"。
我希望这个综合体将是:工作+生产+展示+交流+商业+娱乐+休闲+生活+设计家
+视觉艺术家+表演艺术家+策划家+个性商家+玩家+梦想家=非凡体验=WOW!
建筑一旦决定要开口说话,就要用有力量的白话文,而不是文言文,就要是宣言,而不是牢骚,不是一般意义上现代主义美育教育基本元素的简单排列组合,而是需要引发人们去思考有意思的事,让人们有机会体验有意思的空间,让有意思的人们增加从事有意思事物的机会。我的策略,希望这个建筑的主要组成空间形态,最好包含了连三岁小朋友都能看出来的直观经验,是让人忍不住去体验的建筑,是让人想入非非的建筑。 声明:此文系搜狐家居独家原创稿件或者独家披露信息,版权所有,如需转载转贴或以其它方式复制发表,请与搜狐家居联系
建筑如果俗气的被称为凝固的音乐,红星路35号绝对不是"古典音乐",而是即兴带着唢呐的白色中国爵士乐,是崔健的红色摇滚,是训练有素的绿色扭秧歌,是成都地下音乐里灰色的躁动和活力。所以不要试图从一个角度看清全貌,所以它不用考虑鸟的角度的鸟瞰图,它需要考虑的是仰视它的人群,它是中国特色的低科技“三峡好人”,是个从中国制造到中国“智造”的原形建筑,因为它包括了太多的组合方式,它表达的单纯与复杂之间的状态,混沌而又矛盾,它是一个个由人类共同记忆的小房子的集合、聚落、重新排列组合,又是一个关系强烈的整体。
[小房子]
人类最原始的对于房子的图腾,三岁小朋友画的第一个房子,从东方到西方无论是教堂、神庙、寺院、皇宫、老百姓的住宅,甚至是人类制作的鸟巢狗窝都离不开这个永恒的“小房子”。
小房子的三角顶像箭头一般的指着天的方向,当我们把小房子旋转90度、180度、270度,那个我们最熟悉的符号,将会产生特殊的有不同指向性的建筑符号。
红星路35号是由许多特殊排列组合的小房子立体组成的文化创意场所,由于它并不是一个可以被大家所熟悉的使用形态(例如办公楼、商场等)所定义,而是一个异质化的城市建筑空间,会带给城市、城市居民,甚至观光者精神与视觉"不可预期的"以及"乘法"的力量。
如果创意产业没落的那天,我希望那里将是未来的生活禅生活中心。
《三峡好人》描写的是中国底层生活,当下农民的生活随着城市的改革而作出的人生命运的改变,很多人将变成我们城市的建筑物制造者——“建筑工人”。这是中国现实问题解决的最佳状况,虽然别指望他们能纯手工生产出一台电子键盘乐器,但却不乏心灵手巧的能人可以做出一把二胡。低技术主义的主张,不是不重视技术,而是采用合适的技术,把劳动密集型和手工型的中国建筑工业体现出最大的价值。这将会是一个在物质上强调现场制作感的施工现场,在心理上强调方法论、策划、思考、点子、创意的心灵工厂。只有从这个角度上看,中国人的建筑作品也许才能在国际建筑高技术、高成本、高标准的高门槛之外,成为世界现代建筑史中不可忽视的、代表高社会道德度的、第三世界国家前沿建筑的代表。《三峡好人》在电影节上不是早已经在许多高技术、高成本、高标准的国际电影森林中独树一帜吗?在国内号称砸"天价"制作的赔钱大片,除了赔人民币,还赔了什么?
建筑之后——人心的宣言(MANIFESTO)
"资本和技术主宰一切的时代已经过去,创意的时代已经来临。"——美国
"创意关系到国家兴亡"——日本
"资源有限,创意无限"——韩国
文化创意产业走到了今天,已经如同国之大法在社会各领域深入人心,从中国制造到中国设计,已经不再只有产业界才会关心这个自主开发版权专利的新经济模式。文化创意应该是一种行动,而不只是概念文本。文化创意所代表是由一群社会精英人群的远见所创造出来的一种新思潮、新趋势,然后透过行为启蒙并实践,而最终形成一种社会普及的意识形态。
精英有一定的封闭性格,他们因为前沿而显得稀有,他们有影响力而没有传播力,他们是设计者、创造者,可他们不是生产者或教育者。
精英,他们是文化创意产业的支持者。在整体社会意识上,他们有独立的领土,他们少有邻居。
另类,他们是文化创意产业的试用者。社会另类人群尝试任何新事物,他们让自己成为各种存在的现象或形态,永远在解构,永远在认同寻求而非寻求认同。
跨界,他们是文化创意产业的赞助者和发动者。社会跨界人群是一群真正的欣赏和支持者,他们透过客观的参与,完成一个理想实践的推动过程。在某种意义上来说,他们因为共同建筑一个世界,而填补了自身的遗憾,他们是真正的趋势动力。
大众,他们是文化创意产业的游离分子。社会大众人群是最后的追随者,文化创意产业的理想除非转换成现实利益或者变成集体意识风潮,否则大众是不关注的。反之,其能量将会是一个社会的整体跨越。
2003年美国《新闻周刊》"首都风格"评选中,中国北京成为前12个城市之一,首当其冲的理由就是"798"的空间重塑了北京的新风格。《纽约时报》将"798"和10年前曼哈顿的苏荷区(SOHO)相提并论。台湾作家龙应台女士2003年11月到北京,特意前往798工厂,并在那里用700美元买下了延安民间艺术家王文海的一件雕塑。欧盟文教委员维维亚娜·雷丁在参观完"798"的10家艺术家工作室后说:"这些厂房本身就承载着历史,艺术家的创意和工作赋予了它更多的内涵。在北京迈向国际化大都市的同时,我很高兴地看到这个城市也在非常努力地探索怎样保持自己的特色。"
SOHO(这里指的是中国住办混的建筑形态,不是美国纽约的SOHO区)提出了一种生活便利和小型办公结合的方案;798提出了一种展示空间、个性化办公和现场生产结合的可能性——在一个城市里面有一个能满足生活便利、大中小型办公、个性化办公、展示空间、交流平台、表演剧场(室内或户外)、生产制作车间、学习空间、创意市集、空间装置艺术、冥想空间、城市名片、城市体验经济、城市高美誉度、多元文化、国际氛围、文化深度旅游、启蒙教育、市民城市美学教育、新经济引擎、场所精神、创意街区、均质自由空间、设计型文化商业、高美育生活方式、流行趋势、国际前沿文化研究于一身的城市建筑
文化创意这条产业链,在国内发展的速度迅猛,各行各业中通过文化创意产业所注入的新思想、新力量,使其诞生了不同的产品理念与更高的经济附加价值,同时拉动着整个社会大经济链条的快速发展。在欧洲发达国家,文化创意产业已成为广为人知、国家发展不可缺少的重要的行业。在中国成都,文化创意产业与发达国家相比,还属于刚刚起步的产业历史初期。经过近几年中国与国际的接轨,各行各业争先恐后的挤进市场,促使服务于各行各业的文化创意公司快速发展并形成规模。
随着各行业在发展中所面对的生产问题,文化创意产业作为企业的新生力量,随之发展起来。
由于市场竞争加剧,各行各业对文化产业的认知逐步扩大,促使文化创意产业有了足够的发展力量,随之服务于更多行业的文化创意产业逐渐增多。各行业与文化创意产业之间的关系相互依偎生存,文化创意产业的发展绝非偶然,它是市场经济大链条得以更好发展的必然。文化创意产业的价值在国家的发展中,已经占据非常重要的地位,在各行业快速与国际接轨的现阶段,服务于各行业的文化创意产业公司,在越来越被重视的同时,已经体现出他的价值。可见文化创意产业将进行新的变革,向更专业化的方向发展。
文化创意产业的发展,逐步形成"圈",他们既要发展,势必需要一个供其沟通交流的氛围,以及从事创意工作的空间。对于从事文化创意产业的"创意人"而言,经过快速的发展,已经在文化创意产业内形成公司文化的机构,已经不再满足SOHO办公或老旧厂房等看似"属于"自己的工作环境。
城市的记忆(Memory)
我们要营造一个从人类共同记忆到全球文化创意人共同记忆、从最古老的建筑形式到最新的城市名片。
城市的意义(Meaning)
我们要营造一个全球文化创意人自然会被吸引过来的场所,推动成都成为全球文化创意网络的一部分。
城市的宣言(Manifesto)
我们要打造一个全球文化创意人的时代图腾跟符号,同时宣告世界有创意的城市不是要比拼昂贵的前卫建筑。
(本文摘录自《中国城市文化脸皮书》,易介中著,出版时间:2014年03月,出版社“中国青年出版社)
声明:此文系搜狐家居独家原创稿件或者独家披露信息,版权所有,如需转载转贴或以其它方式复制发表,请与搜狐家居联系
由家居装修知识网(https://www.biud.com.cn)转自搜狐焦点家居
http://home.focus.cn/news/2014-11-19/421596.html
相关知识
【设计专栏】易介中:重建筑宣言
【设计专栏】易介中:建筑师的大是大非
【设计专栏】易介中:创意之常道
【设计之外】易介中:元芳,你怎么看
【设计之外】易介中:王子的B612行星
【设计专栏】萧爱华:拆哪?
【设计专栏】寻找怀旧情结-- TATA CAFE
【设计旅行】苏建源:一个人的曼谷
易介中:厦门要怎么从文艺小清新谈到海洋大设计
【设计风潮】伦敦奥运会带来的创意文化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