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益平:降息不等于新一轮刺激
“央行的降息可能给很多人一个感觉,也许是政府新一轮大规模的刺激又要开始了,但我不这么认为。”11月22日,在中国新经济力量论坛上,“克强经济学”概念提出者、北京大学国家发展研究院副院长黄益平对中国房地产报记者表示,明年的货币政策不会有太大变化。而在经济“新常态”下,房地产过去的繁荣也很难得到持续。
中国房地产报:今年习近平总书记提出了经济“新常态”,你怎么理解“新常态”这个定义?
黄益平:我的理解主要是两个方面,一个是我们过去的增长模式不可持续,这个问题其实政府一直有讨论,觉得我们过去的增长模式很特殊,一方面是速度很快,但另外一方面结构性的矛盾也很突出。比如对投资过于依赖,消耗的资源太多,产能过剩,环境破坏严重,等等。此外,我们的经济对出口市场也过于依赖,外部市场动荡,我们受到影响就很大,收入分配不平等等等。其实我们过去十几年,一直在试图摆脱和在改变这样的增长模式,但不是特别成功。
简单地说,过去更多是粗放的重视数量的增长,以后会转向重视更高质量的增长,所以消费比重要增加,经济结构要平衡,收入分配要改善,这是从增长模式来看,新常态就是走向更平衡,更高质量增长。
第二跟增长的阶段有关系,过去我们的高增长很大程度上靠低成本优势,我们有很多农村剩余劳动力,所以我们做的很多都是低附加值、劳动力密集型的产业,但现在做不下去的,劳动成本成本上升的产业很多,农村的剩余劳动力也越来越少,所以产业需要升级。经济学称之为中等收入陷阱,其实就是说过去靠低成本做了很多产业,这些产业现在都没有了竞争力。
第一个方面,过去的增长模式带来很多问题,确实很难持续,要转变主要是讲结构和质量。第二个方面低成本,现在低成本没有了,以后要靠创新和产业升级。
中国房地产报:在这样的常态中,房地产会不会和过去有不一样的发展状况?
黄益平:房地产跟新常态当然也有关系。如果我们过去的增长模式是不可持续的,过多靠投资,那么背后很重要的问题就是,你现在看到的房地产市场的繁荣很难得到基本面的支持。房地产市场的繁荣一方面看起来是市场投资和经济活动比较活跃。但另一方面如果经济持续不下去,房地产市场肯定是很难持续。我们未来的房地产市场,比较健康的情形,应该是稳步增长,而不是像过去那样超常规地增长,而恰恰是因为经济增长的质量可以更高,增长更可以持续,有可能支持房地产行业相对比较长期的增长。过去中国的经济增长奇迹,也可以把它看成是出口的增长,GDP的增长,甚至在一定意义上来说是房地产市场上的繁荣。这样的一种奇迹很难持续下去,但是如果我们转型成功,我觉得房地产会是相对温和,会更加健康,更加可持续地增长。
中国房地产报:11月21日,央行宣布下调贷款和存款基准利率,我们应该怎么解读这个信号?
黄益平:我们刚才说的增长模式转型,过去十几年我们一直在说调结构,但是之前我们没调过来,其中一个主要的原因,就是我们一直担心增长速度掉下去,社会经济政治出问题,所以一直不愿意接受增长减速。
我个人认为,我们的转型问题已经迫在眉睫,再不调整就没有机会了,这不是简单的刺激可以解决的问题。举个例子说,珠三角有很多这样的企业,成本上去了没法做了,它们需要的是产业升级,需要的是研发创新。所以就要把重点放在改革上面,这就是为什么中央政府在过去的一段时间,一直在使用所谓的微刺激,避免以前的全面放开大规模刺激保增长,我觉得这么做是有道理的。
近期的降息可能给很多人一个感觉,也许是政府新一轮大规模的刺激又要开始了。我自己不倾向于这么认为,我觉得李克强总理上任以后,一直较谨慎,没有采取那种大规模的刺激。我们要区分的是宏观稳增长的手段和过去我们习以为常的保增长的手段。现在我说要注重改革不能像过去那样刺激,但这不等于说央行和财政部不采取任何措施。经济下行很明显,经济上一个月数据出来都不太好,实际上越来越不好,大家都觉得下行的压力很大。所以在这样的情况下,央行采取了比较断然的措施,把它推出来,尽量来稳定增长,这个有意义,我不把它简单地解读为新一轮的刺激要开始了,因为宏观政策稳增长就是它本身应有的定义,要区别的就是稳增长和保增长的区别,我觉得我们远没有回到保增长。
中国房地产报:房地产是资金密集型的行业,您对明年的货币政策走势有怎样的判断?
黄益平:明年的货币政策总体环境跟今年不会有太大的变化,央行不想大幅度提高杠杆率这个策略没有改变,其实跟我前面说的一样,我不认为减息是新一轮大幅度放水的开始。趋势没有改变。
相关知识
黄益平:降息不等于新一轮刺激
经济学家黄益平:房地产是当前最大经济与金融风险
丁祖昱:降息不是救地产
降息促使楼市新一轮躁动 抢房潮暂时不会出现
降息促使楼市新一轮躁动 业内:抢房潮暂不会出现
金牌亚洲罗良照:喷墨打印带动新一轮陶业竞争
佛山限购松绑广州会否跟进 专家称警惕异化成“新一轮刺激”
智库观察:智能制造是新一轮产业革命的核心
安防首播:楼宇对讲系统新一轮需求市场即将开启,如何打好存量争夺战?
杭城:地板业面临新一轮洗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