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型城镇化让绿色建筑迎来机遇
环球经贸大厦引入了“绿色建筑”概念,是目前东莞单体量最大的低碳节能大厦,获得LEED金级认证,年节约用电约840万元。
建筑可以合理化利用技术,降低其成本,如建筑的屋顶合理采用绿化形式。图为东莞市美驰图玩具厂区楼顶都种植了草皮,能有效地让室内温度降低3℃—4℃。
近日,东莞提出新型城镇化建设要以建设国际制造名城、现代生态都市为目标。加快建设绿色低碳城市,加大节能减排力度成为新型城镇化建设的必然趋势,绿色建筑建设逐渐受到东莞社会各界关注。
《新型城镇化发展征求意见》(以下简称《征求意见》)中提出推广绿色建筑,提高绿色建筑比重,严格执行建筑节能标准。可见,在绿色低碳城市的推进中,绿色建筑扮演着重要的角色。如何建立长效机制,让社会资本在建筑节能中发挥应有的作用,是值得探讨的问题。
A
高能耗建筑制约城镇化发展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经济蓬勃发展,城市化进程加快。30多年来,东莞也从一个国民生产总值只有6.11亿元的农业县一跃成为远近知名的“世界工厂”,近年来也跻身GDP“5000亿元俱乐部”。东莞积累了雄厚的物质基础,高度的城镇化让每个镇成为一座城市,镇中心高楼林立,城市中有城镇、城镇中又有城市是东莞特色,东莞城市化推进多年来取得了长足的进步,已经是一个颇具现代化水平的城市。
但和国内的很多城市一样,东莞在城镇化过程中也遗留了很多问题。如由于片面追求短期效益以及对环保的认知不足,城镇化建设中一些公共建筑追求新颖造型和豪华装修,建筑所执行的设计标准节能水平太低,过高的建筑能耗对经济和环境都产生了巨大的压力。长此以往,高能耗建筑将留下沉重的能耗负担和治理困难,成为新型城镇化建设的发展瓶颈。
《征求意见》指出,按照中央和省新型城镇化发展战略要求,遵循经济、自然和社会规律,结合珠三角打造世界级城市群和东莞高水平崛起的需要,把建设国际制造名城、现代生态都市作为未来一段时期东莞城市发展的定位。
对此,广东省社会科学院竞争力中心主任丁力认为,将现代生态概念融入城市的发展,说明了高污染、高能耗的旧城镇化道路已经不适合东莞的发展。东莞在建设新型城镇化道路中要尊重生态环境和自然环境,倡导资源节约型和生态环保型新型城镇化布局,引导绿色环保的城镇化进程。
根据东莞市住建局公布的东莞部分国家机关办公建筑和公共建筑(共209栋)2013年建筑用电量情况,其中有66栋建筑单位建筑面积年耗电量超过100千瓦时/平方米。由此可见,我市早期的建筑明显表现出“高能耗、高污染”的特征。
为何早期的建筑能耗如此巨大?“以办公楼为例,能耗主要由空调系统、照明设备、办公电器设备和电梯等公共服务设备及特定功能设备构成,其中空调和照明占的比重较高。”东莞市大能环保科技有限公司高级工程师白贵平告诉记者。
白贵平认为,按照以前的理念,早期的建筑更多的考虑好不好用,能不能用,对于建筑节能考虑得并不多。他说,以前的理念有“三级放大”的通病,即计算负荷的时候放大,选主机设备的时候放大,选配件也放大,这是不合理的。
另外,东莞市建筑设计院有限公司高级工程师向葳认为,一些早期的公共建筑没有考虑好通风和朝向,不合理的规划和设计也会导致能耗的升高。“早期的公共建筑由于国家没有相应的规定,对外墙材料没有具体要求,而门窗和屋面的做法也多种多样,这些因素会导致室内过热,增加空调的负荷。”
中山大学岭南学院财税系主任林江表示,目前,东莞经历转型升级的重要阶段,过去以高能耗、高污染、过度消耗能源和破坏环境为代价的发展不适应时代的发展,更是制约了新型城镇化发展的步伐,东莞应该从资源高度消耗型向绿色、环保的城镇化的模式转变,因此,建设绿色低碳城市提升东莞城市品牌和城市定位显得至关重要。
树立标杆 推进绿色建筑发展
绿色建筑指建筑的全寿命周期内最大限度地节约资源,如节能、节地、节水、节材等,从而保护环境和减少污染,为人们提供健康、适用和高效的使用空间,与自然和谐共生的建筑。
根据《东莞市发展绿色建筑工作指引》,城镇新建建筑须严格落实强制性节能标准,“十二五”期间,完成新建绿色建筑不少于220万平方米;到2015年末,20%的城镇新建建筑达到绿色建筑标准要求。
据了解,由东莞市政府财政投资的国家机关办公建筑、学校、医院、档案馆、科技馆、体育馆、研发中心以及保障性住房等新建建筑项目率先执行国家、省绿色建筑标准。
大型公共建筑、城市综合体项目能耗巨大,应率先执行国家绿色建筑标准。东莞新建单体建筑面积超过2万平方米的宾馆、饭店、商场、写字楼等大型公共建筑和城市综合体项目全面执行绿色建筑标准。
据悉,环球经贸大厦高度为289米,是东莞首屈一指的第一高楼,同时也引入了“绿色建筑”的概念。据环球经贸中心的机电部副经理田东野介绍,环球经贸中心是目前东莞单体量最大、最高的低碳节能大厦,获得LEED金级认证。据悉,LEED绿色建筑和传统建筑相比,可以节能15%—30%。虽然环球经贸中心的投资因此比普通建筑多4000万元,但是投入使用后年节约用电约840万元,其他方面的节能效益约每年3000万元。
田东野称,环球经贸中心是东莞绿色建筑的典型代表,绿色建筑不是停留在简单的概念层面、将技术进行简单的组合,而是针对超高层大型建筑的特点取长补短,整合最成熟的技术、系统,使能源达到最优利用。据了解,环球经贸中心主要技术是通过五个层面上的技术实现的,包括建筑独特的设计,实现过渡季节里的自然通风;动态冰蓄冷、大温差供冷、温湿度独立控制、中央空调技能技术;中水处理回收利用;超高层大型建筑物智能联网平台。
此外,东莞生态园控股有限公司大楼也是新建建筑节能的典范,在2011年已获得了国家三星级绿色建筑设计评价标识。而松山湖高新科技产业开发区、南城国际商务区、水乡特色发展经济区、粤海高端装备产业园、虎门港、长安新区等其它城市发展新区也需按绿色建筑标准要求进行规划建设。
而房地产龙头企业东莞万科也率先将“绿色建筑”概念带进小区建设,以东莞万科城等已取得国家、省绿色建筑评价标识的绿色住宅小区项目为示范点,推进发展我市绿色居住建筑,建设宜居社区,提升公众绿色发展、低碳发展的理念,引导消费者购买绿色住宅。
11月22日上午,万科大厦营销中心暨样板层正式对外开放。据项目营销相关负责人表示,万科大厦是获得认证的东莞首座达标绿色三星级写字楼,约65%超高节能率,堪称行业节能先锋,营造更和谐、环保的生态办公环境,可以有效缩减企业运营成本。
C
合理设计可降低绿色建筑成本
很多人认为绿色建筑的建筑成本较高,不愿意为高昂的建筑成本“买单”。其实,政府对绿色建筑投入了巨额的资金。
根据2013年底东莞市出台的《东莞市建筑节能专项资金管理办法》(下简称《办法》),绿色建筑评价体系分为一星级、二星级、三星级,并明确对星级绿色建筑给予财政补贴,星级越高,补贴越多。
近日记者从东莞市住建局获悉,2013年度市建筑节能专项资金奖励计划进行公示,东莞拟对38个项目给予总计500余万元的奖励,其中有5个是绿色建筑项目,共计210万元的奖励。
据东莞市住建局的相关负责人告诉记者,东莞万科大厦也是五个绿色建筑项目之一,该项目为国家三星级绿色建筑,根据面积和增量成本计算,可获得100万元奖励。
另外,市住建局的相关负责人介绍,除了政府的补贴外,绿色建筑的因地制宜的设计、材质的合理化运用、合理的节能方案、合理利用技术可以有效降低其成本。
林江向记者介绍,在城镇化发展的过程中,东莞土地集约成为关注的焦点。他认为,东莞可以仿效新加坡在建筑高楼融入绿色、环保、低碳概念,设计空中花园,引入太阳能等设备,这样既可以减排节能,也可以合理化利用技术。
据悉,建筑可以合理化利用技术,降低其成本。如新建、改建和扩建的公共建筑可安装分项计量装置,对建筑内各耗能环节,如中央空调系统、照明与办公设备、动力设备和监控中心能耗等实现独立分项计量。建筑的屋顶合理采用绿化形式,屋顶绿化面积占屋顶可绿化总面积的比例达到30%以上;建筑室外透水地面的面积占室外地面总面积的比例大于等于40%;建筑的绿化、景观、洗车等用水采用非传统水源,绿化灌溉采用喷灌、微灌、滴灌等高效节水灌溉方式。
在设计层面上,向葳认为绿色建筑可以因地制宜,结合本地区的气候特点进行规划设计,让建筑自然通风。另外,设计合理的体型系数,建筑外表面尽量少,围护结构的面积少了,自然没那么热了。
业内人士认为,建筑节能方案非常重要,要把合理的东西用在合理的地方,关键是组合、设计上的精雕细刻。“不一定全部要用最高科技的设备,而是要有合理的优化选择。”
D
建立长效机制
引入社会资金
丁力认为,新型城镇化是让老百姓过上新生活,让绿色建筑进入平常老百姓家才是最本质的。而如何让市民认识并接纳“绿色建筑”的概念,如何引导企业使用并推广,如何引入资本参与绿色建筑的建设当中等问题都是值得深思的。
东莞市大能环保科技有限公司总经理白贵平表示,绿色建筑是城镇化建设当中的其中一个步骤,绿色建筑不仅具备低碳环保的功能,还体现了整体的环境的提升,除了环境的改善、材料的可持续、环保、功能型的材料、室内外的设计,更重要的是人居环境整体层面上的提高。
他认为,东莞的绿色建筑需要软件和硬件共同发展。早期,东莞已经提倡绿色建筑,经过多年的发展,东莞在绿色建筑方面的硬件配套做得不错,而软件方面差强人意,如开发商的理念问题、市民的意识问题。
“绿色建筑材料与普通建筑材料的成本上有差异,如何降低开发商的运营成本,让绿色建筑与市场接轨?又如何跟普通市民普及绿色建筑的知识?绿色建筑和传统建筑的区别何在?只有市民和开发商对绿色建筑有充分的认识,了解传统建筑和绿色建筑的成本差距不大,但是绿色建筑的运营成本比普通建筑少很多倍,才有可能让绿色建筑进入寻常百姓家。”白贵平说。
如何推进绿色建筑的全面开展?白贵平提出了两点,首先,政府要加大宣传的力度,虽然东莞政府出台一系列资金奖励政策,但政府在宣传、引导上有所缺失,导致很多开发商和企业持观望态度。其次,简化开发商的办事程序,让开发商的办事较为畅通,提升其时间成本。
东莞市高森节能科技有限公司奚于成认为,绿色建筑是建设低碳城市的起点,在东莞,有关绿色建筑的政策框架很成熟了,目前的困境是缺乏必要的宣传,政府要加大力度宣传和引导,让企业有动力参与绿色建筑中去,最理想的状态是30%—40%企业能运用绿色建筑。
另外,他认为,政府应建立长效的机制,进行制度性的引导,让企业觉得“有利可图”。目前,万科等企业以绿色建筑作为营销卖点,让其在市场竞争中获得优势。
据了解,目前取得绿色建筑标识的项目占全国总建筑面积仅约1%,按照绿色建筑发展规划,有望撬动超过万亿的绿色市场规模,那如何引入资本参与其中?
中山大学岭南学院财政税务系主任林江认为,资本是逐利的,民间资本讲究的是回报,讲究回报的形式。
他认为,首先,政府的资金投入义不容辞;其次,政府建立长效机制,可以引导企业,进行公私经营合作,让企业参与到投资、融资的项目中去。
林江认为政府可以创新制度,制定一定的指标,宣传环保、低碳、绿色建筑的理念,让企业参与到建设绿色建筑中去。若企业通过建设绿色建筑而获得的收益了,企业就愿意参与到绿色建筑当中来;另外,政府通过指定目标设计碳减排,进行制度的创新,再量化到企业,通过推行行业的项目,吸收民间资本的投入,企业可以通过自身能力,或通过多家企业合作的形式获益,企业获得收益后再分红,以获取商机。
相关知识
新型城镇化让绿色建筑迎来机遇
中国建筑梦•新型城镇化高峰论坛在成都隆重举行
第三届中国绿色建筑产业专家论坛在京开幕
“新型城镇化下的区域发展机遇论坛”成功举办
新型城镇化更需要新生产力驱动
绿色建材与绿色建筑产业化高峰论坛召开
新型墙板建材引领建筑革命
政策支持带动绿色建筑行业 房企核心竞争力“转绿”
卡颂石:新型建材引领绿色建筑革命
建筑装饰行业在资本市场正风生水起